胡鑫简历(江西教育电视台成长对话对江西胡鑫宇事件有什么看法?)
11 在风中飘荡的寻亲纸片
2013 年 12 月,沈浩从武汉出发,沿着京广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寻访,传播一条寻亲的信息。这次奔波,他走过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韶关、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 11 个城市。行走这些城市,是受一位武汉母亲的托付,寻找一个叫张亚军的男子。如果张亚军在世,他今年应该 36 岁了。
张亚军,失踪前是武汉市某监狱的狱警。2003 年 1 月 30 日,那天下雨,还有两天就是春节,下班后的张亚军再也没有回家,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正在忙着准备过年的父母像往常一样,等儿子回家吃饭。晚上 约8 点半,张亚军的父母忽然接到黄鹤楼派出所打来电话,电话里说有个骑自行车的人,将一件上衣外套交到了他们派出所,那人说他是在长江大桥上拾到了这件外套的,外套里有部手机,民警根据手机里的号码打到了张家。张妈妈立刻赶过去,认出那正是儿子的外套和手机。儿子就此杳如黄鹤。
张亚军的父母怎么也不相信儿子会失踪,更不可能相信儿子会跳入长江。在父母眼里,儿子追求上进,为人直爽,是个好孩子。虽然儿子只是中专毕业,但在工作的同时,又自修了大学课程。这样上进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去走绝路? 他们顺江而下,从黄石、武穴、鄂州、黄冈,一路找到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在胆战心惊中辨认了无数具从长江里打捞出水的无名尸体,都没有发现张亚军。
父母越发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在世间,又开始了更大范围的寻找。他们不停地张贴寻人广告,收到一条又一条的反馈信息。拖着疲累的身体,他们去一一核实确认,一次又一次无功而返,但总不死心。一次,听说福建三明市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流浪的乞丐很像张亚军,他们立刻赶去那里。到达县城时,通往山村的长途车已经收班了。寻子心切,他们徒步几十里, 摸黑走进了那座小山村,结果又是一场空欢喜。环顾四周,山风阵阵,张妈妈忍不住搂着丈夫放声大哭。
2008 年,张妈妈联系到沈浩,沈浩咬牙听她讲述了艰难寻子的故事。张妈妈说,我要等儿子回来!沈浩为张亚军的父母印刷、散发了很多版本的“寻人”扑克,一次次地核实和确认收到的反馈信息。
一次,沈浩与《武汉晚报》寻找 栏目的记者李红鹰交流,李红鹰曾报道张亚军失踪和家人寻找他的消息。以她的经验来看,张亚军离开人世的可能性很大。沈浩说,在尸首被发现之前,作为寻人者的他,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至少也应该让他的父母知道,在他们的寻子路上,还有人在努力帮助他们。
张妈妈一次次梦见自己的儿子沿着铁路线南下,或沿着长江北上,在电话里对沈浩复述她做过的这些梦,问沈浩能否为她再行走一次?沈浩知道这样的行走,不会有更多的结果,但为了一位母亲的心愿,他答应了下来。他在武汉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张妈妈流着泪, 对着他的镜头说:“儿子,不管你身在牢房,还是身在佛堂,爸爸妈妈总是爱你的。回家吧,儿啊!”
沈浩带着张妈妈的嘱托,一路南行到深圳。2013 年的最后一天,他又从深圳飞到重庆,继续这次行走,每到一地,他都会联系当地媒体,重复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我来这里,带着一位母亲的期盼!张妈妈说话的这段视频,被多家电视台播出。那些天,沈浩的心情极度复杂,不知道前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结果,但他还是一站一站地走,哪怕希望渺茫,他也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
同样的事情,隔了几个月后,又重新演绎。2014 年 3 月,沈浩在合肥参加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的节目录制。节目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沈浩即受湖南、安徽四个姐姐的委托,前往广东惠州、东莞、深圳、广州、中山寻找两个弟弟。一个弟弟是湖南的毛铮,一个弟弟是安徽的汤庆均,巧合的是他们都有两个优秀的姐姐。毛铮的大姐在美国一所学校任教,二姐是长沙一所学校的老师。汤庆均的两个姐姐, 在安徽蚌埠从事财务工作。两个家庭的家庭结构非常相似。不要说父母了,这两个家里的姐姐们,都希望最小的弟弟比她们更有出息。
但事不如人愿。汤庆均在 1999 年 9 月离家去往广东中山,月底即与家人失联。毛铮没有考上心仪的北京名校,在湘潭大学读书,心情比较消沉,老师曾多次与他谈话,他感受到压力,于 2001 年 2 月 14 日新学期刚刚开学的时候,离校出走,再无音讯。
十几年来,两个家庭和他们的四个姐姐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煎熬。毛铮的大姐录了一段视频给沈浩,在视频里她讲述了对弟弟的思念,言不及数句,已然泪流满面。毛铮大姐的两个孩子,从未见过舅舅。两个孩子在视频里说:“舅舅,我们想你。”那天真的稚语,让沈浩不忍多看。
出发之前,沈浩见到汤庆均的两个姐姐。她们专程从蚌埠赶到滁州与他会面。沈浩又感觉到她们的顾虑,她们很担心这次寻访,会不会给弟弟造成不好的影响?沈浩说:寻人,确实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如果人找到了,负面影响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消除,如果连人都找不到,谈论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两个姐姐连连称是。
带着四个姐姐的委托书,沈浩先后来到惠州、东莞、广州、深圳、中山,一路上都在寻求警方的帮助,查询毛铮、汤庆均在当地有无居住的记录。又寻求当地媒体的帮助,传播寻亲的信息。沈浩制作了几百张寻人名片,一路散发。在广州,他特意找到当地一位热心公益的老朋友周仕伦先生。周先生带着沈浩,来到繁华的上下九,沿着街面,一路走,一路把寻人名片发给每一个商户,寻求热心人士的关注与帮助。 那天,广州电视台出动的记者闻讯赶来,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场景。对着镜头,沈浩把寻人名片高高举起,激动地对久不联系家人的毛铮、汤庆均说:“你们的父母年龄已大,等你们回去尽孝。你们的姐姐,盼着你们早日回家团圆。”
一路身心俱疲,沈浩孤独地行走在都市的人流中。他想,自己要寻找的人 也一定会在人流中出现。每个人都是这人流中的一滴水,但两滴水,何时能汇聚在一起? 人们身处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迎接时代的冲刷,在变化与变迁中,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谁也不能去评价别人选择的对错与优劣,但无论做何选择,有一点不可以忘记,那就是亲情。即使再成功,没有亲情的陪伴,那一路之上一定是孤单的。快乐不与亲人分享,心中一定感觉不爽。忧伤不与亲人同担,忧伤会更加忧伤……
张亚军、毛铮、汤庆均都是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沈浩不知道他们的选择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们面对孤单,心里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思念自己的亲人?他们会不会在想亲人们思念他们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何况是数年、数十年杳无音信?父母和家人望眼欲穿,希望越来越少、越来越渺茫。
沈浩把失踪者印成名片,经他的手一张张地散发出去,他也看到有些收到寻人名片的人,将它随手丢弃,随风飘去。看着飘荡的纸片,他的心难过之极——那岂是一张张明片?而是一颗颗滴血的心。
12“061 基地”
贵州,遵义市北京路上的贵州江南航天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们仍习惯地称呼它为“061 基地”或“061”。这个名称,保留着当年军工时代的印迹。同时,“061”里的人们,也时时刻刻地提高着自己的警惕。
2008 年 12 月,沈浩去“061”大院拍摄马骏钰失踪前所在的幼儿园,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楼,他举起 DV准备拍摄两个镜头,马上旁边就有人阻止,说这是保密单位,不能随便拍摄。
2岁多的马骏钰,就是在这座看似戒备森严的军工大院里失去了踪影。马骏钰的父亲叫马兴国,是这个大院里的一名普通职工。马兴钰的母亲傅冬燕,在电信公司上班。夫妻俩都是大学生,当年上大学时,两人情投意合。傅冬燕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彩云之南的地方,因为爱上马兴国,于是跟着他来到了黔北这座有着红色记忆的城市,很快就爱上了它宁静与慢节奏的生活。在遵义落户不久,夫妻俩先后被提为各自单位的中层干部,接着就有了爱情的结晶,他们给孩子取名马骏钰,这个名字显示着他们对孩子无尽的期望。
马骏钰是一个漂亮可爱的男童,大院里的人都叫他 “小马儿”。 傅冬燕一直保留着儿子所有的照片。照片上,沈浩看到一家三口是多么幸福快乐。壮实的马兴国搂着妻子,两人之间,马骏钰在咧着嘴笑。另一张照片上,马骏钰和一个小姑娘在啃骨头,他双手齐动,嘴在用劲,眼睛还盯着碗里。这些照片记录着马骏钰3岁之前快乐的童年。
1998 年 1 月 24 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即将来临,街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都在忙着节日的年货,虽然天寒地冻,心里却对新年充满了温暖的希望。傅冬燕打算趁着春节假期,与老公、孩子一起回云南,想在云南与家人团聚,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春节。当天下午,夫妻俩忙着采购年货。快17点的时候,两人一起到幼儿园去接儿子。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在 “061” 的大院里。接出儿子之后,傅冬燕想再买一些菜。“061”大院后门是一个菜市,夫妻俩牵着小马儿,顺着院里的过道,就往南门去。这是一座小门,门前有台阶,傅冬燕不想让儿子爬台阶,就对马兴国说:“你在这里带孩子吧,我去去就来。”把老公、儿子留在院里,自己一个人去了菜市。马兴国就带着小马儿在院里玩耍。好一会儿,不见傅冬燕回来,马兴国看了看表,已经17点多了,就对儿子说:“小马儿,你在院里不要跑,爸爸去找一下妈妈。 ”小马儿点点头。 马兴国就上了台阶,走出院门。 街就是菜市,虽然人很多,马兴国很快就找到了妻子。傅冬燕刚与一个菜贩讨完价,回头见丈夫在身边,就问:“小马儿呢?” 马兴国说:“在院里玩呢。”他接过妻子手里的菜,两个人走进院门,但大院里已经没有了小马儿的踪影,傅冬燕慌了。她大喊儿子的名字,听不到任何回应。夫妻俩赶紧向院里走,一边走一边喊。找遍整个院子,问遍了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看见小马儿。这个院子有三个门, 每一个门,都应该有保卫人员值守,但那天,偏偏西门无人。最终,他们认定,如果小马儿被人掳走,肯定是走西门出去的。西门正对着繁华热闹的延安路。贩夫走卒,云集于此。
从此,马兴国家里不再宁静,马兴国一直很自责,儿子是因为他的疏忽而失踪。他走上了漫漫的寻子之路。他曾听人说有很多失踪的娃娃,被人贩子卖到福建。于是,他请假去了福建。他至今还记得去过哪些地方,福建沿海的一些小镇,他都曾流连忘返,但次次空手而归。马兴国不能因为孩子的失踪而耽误工作,但为了寻找孩子,他又不能固定在某个岗位。领导很同情他的境遇,为他安排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岗位。马兴国发现自己从中层干部的队伍中滑落。傅冬燕也是如此。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孩子,她的工作也做了调动。原先,她是单位的管理人员,她咬了咬牙,请调到了前台,因为前台可以上一天班,休息一天,还可以与同事调班。傅冬燕发现自己是前台中惟一上过大学的人。为了能够找回孩子,她不在意这些,但有时她无法原谅马兴国的疏忽大意。两个人时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马兴国自知理亏,常常不敢做声。
在寻子的过程中,夫妻俩发现身边竟有不少与他们有同样经历的人。马兴国很快发现自己身单力薄,要从茫茫人海中找回自己孩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和妻子萌生出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的念头。 通过留意街头的寻子广告,看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遵义的失踪儿童家长一个个被他们找到。傅冬燕整理出一份名单。夫妻俩同时抽了一口冷气。 他们发现小小的遵义城,失踪的娃娃起码有200 名以上。 一个才 9 个月大的婴儿,竟被人撬门偷走。这些与他们有同样经历的人,很多是当地的菜贩子、小生意人。夫妻俩尴尬地发现在这群人里,只有他们俩是大学生,是学历最高的人。在大学里学习到了企业管理的知识,如今被他们运用到组建“寻子联盟” 上。
马兴国夫妇与众多寻子家长们一起给有关部门写联名信,终于 引起重视。贵州省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破获了一起拐卖儿童的大案,解救了 42 个孩子,孩子们分批被送回贵州,安排在贵阳的福利院里。 公安部门只知道这些孩子是从贵州被人贩子卖到外省,却不能知道这些孩子到底是哪家的?马兴国和傅冬燕是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异常兴奋地认定,自己的小马儿一定在这群被解救的孩子里。他们兴冲冲地来到贵阳福利院,发现福利院人山人海。原来,全省各地失踪儿童的父母,也与他们有一样的想法,都跑来贵阳认他们丢失的孩子。 福利院里,一下子涌来600 多个家长。这批孩子中有7个很快被认领,却没有他们的小马儿。傅冬燕感觉这种生离,简直比死别还难受。
儿子找不到,生活还得一天天延续。马兴国也不能时时与傅冬燕吵架。经过亲友们的说合,两人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他们都是国企员工,生孩子要办一道道的手续。他们无法证明第一个孩子马骏钰已经死亡,也不能承认这是事实。于是,生育二胎的申请被计生部门拒绝。两人为了再生一个孩子,又经历了一次长征。终于在一个朋友的指点下来到法院,法院很快下达了一份宣告马骏钰失踪的法律文书。凭着这份法律文书,马兴国与傅冬燕终于办齐了生育手续。傅冬燕感觉自己就像脱了层皮。又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第二个孩子终于在 2004 年降生。看着刚出生的小生命,傅冬燕强忍着泪水。她又想起了小马儿。
老二一天天地长大,夫妻俩发现他与哥哥长得一模一样。傅冬燕更加牵挂不知所踪的小马儿。
2009 年 3 月,傅冬燕出现在福建街头。她举着马骏钰的大幅照片,向路人询问是否见过照片上的孩子?她到福建那天,正好是小马儿的生日。她提笔给已经14岁的小马儿写了一封长信。
“钰儿宝贝:生日快乐!钰儿,今天是你的生日,父母有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送给你——寻人扑克,那张红桃 A 就是你 2 岁时的样子。你有 12 个生日没有收到父母的礼物了,妈妈好惭愧。这次的‘礼物’却没有地址,只好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唤你出来领取。
钰儿宝贝,1995 年 3 月 14 日,你出生在历史名城 州遵义。你的小姑给你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马骏钰,你的到来给一家人带来无比的欢乐和幸福,你聪明活泼又可爱,你在亲人们的呵护下幸福健康快乐地 成长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1998 年 1 月 24 日(农历的腊月二十六)下午六时左右,这种幸福从此不在存在了。在那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你穿着厚厚的黄棉衣,手里还吃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在离父母视线五分钟之后消失了。当时妈妈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在你丢失的地方大声呼喊你的名子,可总也没你的回音,当我被几个人搀扶着回到家里,看到你穿过的衣服还烤在炉边,可却没了你的人影, 妈妈再一次昏过去了。后来的日子,妈妈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可以说是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常在梦里看到你,醒来以后在失望中泪湿衣襟。妈妈心想,这个梦要是不醒该多好啊!
十几年来,妈妈打电视广告,张贴街头寻人启事, 找打拐办……用尽一切可以能想得出的办法;爸爸带着寻人启事走遍南中国,依然没有我钰儿的音讯。钰儿宝贝,你知道吗?自从你失踪后,现在的家和你在的时候一个样,冰箱还是那个冰箱,床还是那张床,就连你当年喜欢吹的泡泡瓶,妈妈依然给你留着,直到你回来为止。
钰儿宝贝,妈妈到福州这天,正好是你十四岁生日,几个同样遭遇孩子失踪的父母和妈妈一路结伴,从遥远的贵州遵义不远千里来到福州,我们联合起来制作‘寻子扑克’寻找自己的孩子。后天,我们将用‘寻子扑克’来表达父母心。 钰儿宝贝,如果你是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你现在应该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了。如果你看到‘寻人扑克’上的红桃 A,还能回忆得自己 2 岁时的样子吗?你当时已经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会讲普通话和遵义话,你还知道你上的是 061 机关幼儿园,家住 421 通讯站。现在你应该会上网了,在百度里输入‘寻找马骏钰’,就可以找到爸爸妈妈了。看到红桃 A的 好心人,如果你身边有经历相似的孩子,请拨打‘寻人扑克’上的联系电话提供线索,也许这个电话能让我们母子相认。
最后,我以一个母亲的名义,求求收养孩子的家庭,请将孩子的身世告诉他们吧!我和天下母亲一样,想再听孩子亲口叫我一声‘妈妈’! 祝钰儿宝贝生日快乐!
妈妈 2009 年 3 月 14 日。”
傅冬燕茫然地行走,不知道这封信该寄到哪里 ……
几年相处下来,沈浩已与马兴国夫妻成为朋友。几年来,有多个遵义的失踪孩子被找到,每次有一个孩子回家,沈浩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失落。他总是安慰傅冬燕说,下一个回家的孩子,就该是小马儿了。傅冬燕说:“这话我爱听。”
2015 年 8 月,46 岁的马兴国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沈浩得知这个消息,心里一痛,就好似自己的家人生病。他没法去遵义探望,打电话委托《遵义晚报》的记者朋友,请代他前往探视,并特意请记者带上一束鲜花,祝愿马兴国能早一天康复。毕竟小马儿还没有回家。
13 父亲的“通缉令”
老钟是四川中江人,有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他不甘在乡下地里刨食,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大城市成都,做起了装修游击队。这样散混几年,居然有不少包工头愿意请他到工地上做一些木工活,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老钟自己说过,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毛病是追求安逸,所以不求上进,做事只要自己开心,家里老婆、孩子吃穿不愁,老人无病无灾,那就一切都好。有时就是活再多,老钟也会想办法让自己得空去喝喝茶,打打小麻将。老婆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女儿小小年纪帮不上妈妈的忙,就在屋里屋外独自玩耍。妈妈闲下来,会给女儿讲讲故事,教女儿写写字。女儿会写的第一个是“女”,第二字 是“男”。老钟说,女儿以后上厕所不会走错门。
40 多岁才有这个女儿,老钟把女儿当成心头肉、掌中宝。没事的时候,带着女儿一起去茶馆喝茶。茶客问老钟是孙女,还是外孙女?老钟脸一板,啥子孙女、外孙女,是我女儿!茶客们大笑,说老钟有福。老钟也以为自己有福。
2005 年夏天的一天,老钟在外面做活,忽然有人跑来找他,说他女儿被开水烫了。老钟赶紧骑摩托车回家,家里正哭声冲天,老婆手足无措。老钟赶紧抱起女儿,往医院里跑,一边跑一边安慰女儿:乖,爸爸带你去医院。
在医院,老婆对老钟说女儿在桌边玩耍时,打翻了开水瓶,水瓶倒在桌子上,里面的开水顺着女儿的脖子,一直流到胸前和手臂。好在抢救及时,女儿捡回一条命。但是,从此老钟的好日子不在。看着女儿的伤情一天天好转,老钟却很担心,女儿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疤痕,以后长大了,怎么嫁人?老钟不敢多想。这几年钱是攒了一些,但女儿这次意外受伤,把他的积蓄几乎折腾光了。他有些后悔自己太追求安逸,前些天有好几笔能挣大钱的活,他都没接。如果当时接了那些活,也不至于现在遇了急事,头脑发懵、两腿打软。
老钟盘算着未来。不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2006 年元旦之后,老钟忙着与各个工地结账。自女儿受伤后,老钟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总算喘了这口气。马上要过年了,他想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中江老家去与老人过一个团圆年。1月 14 日,离春节还有半个月。老钟与往常一样,忙到下午17点回到家,家里却不见人。出门看到老婆东张西望,不停地喊女儿的名字。老钟心一紧,快步迎上老婆。老婆说刚才去买菜,女儿跟着小朋友玩耍,等她买菜回来,女儿不见了!老钟心想坏了。前些天,他听说过成都有小孩失踪的新闻报道,还说过一句,我家的女儿可得看紧了?怎么越怕事越有事? 老钟赶紧发动所有的朋友帮忙寻找。几个认识老钟女儿的人,被派到火车站、汽车站。老钟又安排朋友们沿着大街小巷,寻找女儿的下落。一时间,朋友们都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帮着老钟找女儿。但老钟的女儿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任何音讯。老钟忙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两眼血丝的老钟到派出所报案,警察很认真地为老钟登记,然后对老钟说:你先回去吧,有消息会通知你。老钟感激地出门,又回头问警察,你们打算咋样帮我找女儿? 警察客气地说,你先回去吧。春节,老钟不敢回老家。但老家来电话,他又不能不回。 除夕夜,老人和全家人哭成一团。
大年初二,老钟就离开中江回到成都,他发誓要找到女儿! 老钟贴了很多寻人启事,有人给老钟报信,三言两语,老钟被人骗走了8000 多块钱。老钟又去报案,警察还是让他回去等消息。
老钟觉得还是要靠自己,从此踏上了不知道目的地的寻女之路。一年多的时间,老钟相继去了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多个省市。明知无望,但老钟仍心存侥幸。在去上海的火车上,遇到乘警检查,发现老钟包里装的都是“通缉令”,立刻把老钟带到餐车盘问。老钟 说,我现在寻女无望,只好向全国人民“通缉”我的女儿!乘警把桌子一拍,只有警方能用“通缉”二字,你没有权力使用!要没收老钟辛苦制作的“通缉令”。老钟被扣三个多小时,经苦苦哀求,才被乘警放过。 听说有一个“打拐英雄”,老钟不远千里,专程去求他,见面才知道,“打拐英雄”这些年解救的都是有了线索的被拐妇女,“打拐英雄”也有寻不到、救不了的人,如老钟的女儿。
转眼到了 2006 年 11 月,老钟又想出一个法子。他把女儿的照片印成年历,向成都市民散发。一家报纸报道说,老钟寻女一招比一招“毒”。老钟欲哭无泪,想尽办法寻女儿,却被认为 是“毒”招。老钟说,谁能给一个不“毒”又能找到女儿的招,自己一定要谢他!
2006年12月,沈浩与老钟在成都第一次见面。老钟个头很矮,还不到一米六,身材明显瘦弱。他头上戴着一顶高帽子,身上穿着纸衣服,帽子和衣服,都是用印有女儿照片的“寻人启事”做的。他向沈浩叙述了两年来的寻女经历,沈浩看到他满脸的无奈和忧伤。老钟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女儿被人拐去后,当作行乞的工具。如果女儿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她有可能被人当女儿养,但她是一个身有伤疤的残疾孩子,放在街头行乞,那女儿一定能成那些人的“摇钱树”。如果是这样的的话,女儿会吃很多苦,受很多罪。
2007 年 6 月,沈浩与老钟第二次见面。老钟把女儿的衣物用品都精心保存了起来;曾经走过哪些地方,他也都拍了照片。他把这些物品铺在地上,老婆在一旁嚎啕大哭,说她一直不敢看这些东西。沈浩用 DV 把这些东西拍了下来。
四川一家餐饮文化传播公司赞助沈浩印刷了一万副四川专版的“寻子扑克”,这副扑克上的四张Q,印上了老钟女儿的照片。2008 年 4 月 18 日,这副收录了 15 个四川籍失踪儿童资料的扑克在成都首发,成都电视台与沈浩联办这次主题为 “在娱乐中行善”的活动。首发仪式上,当地众多失踪儿童的家长来到现场。老钟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话未说完,老钟哽咽,举着贴有女儿大幅照片的海报,“咚”的一声,当众跪下,大喊一声:“请大家帮我们找找孩子,谢谢了!”他泪雨滂沱,台下所有的人也都泪流满面。活动司仪兰妹,是成都的一个知名主持人,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活动,也忍不住落泪。兰妹说:“我也是母亲,真的希望大家在拿起这副扑克娱乐的同时,多看一眼这些可爱的孩子,也许他们就在您的身边。”
2015 年,老钟学会了上网,他突发奇想,想开一个“寻亲大会”,把日子定在 5 月 29 日,通过 QQ 群和微信朋友圈,他的号召得到很多失踪儿童家长的响应,大家纷纷把自己失踪孩子的资料传给老钟,老钟把这些孩子的资料做成喷绘,结果喷绘越做越长,铺在地上,能延伸数十米出去。老钟的“五二九寻亲会”,却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寻亲会需要一个适合的场地。老钟跑遍成都大大小小每一个广 场,希望能够得到支持,然而他每一次都被管理方客气地拒绝。临近 5 月 29 日,老钟联系不到任何一块场地,只好在群里宣布寻亲会无限期后延。这次“寻亲大会”,自此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痛点。
沈浩永远记得老钟的那一跪!沈浩走过了很多城市,在街头见过很多乞讨的孩子,他硬着心肠,不给这些孩子一分钱,可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他又不能视而不见。他曾给一些孩子买过食物,曾打过报警电话,希望警方能查明这些乞讨儿童的真实来历。他盼望奇迹有一天出现,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一个颈、胸、手臂上有烫伤疤痕的女孩。她有十六七 岁了,她的身高、相貌应该会有不小的变化,但老钟两口子对她的记忆, 仍然停留在她5岁时的模样。
14 凡老四中“大奖了”!
深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约20 公里处,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镇,人们在这个小镇上悠闲地生活,除了赶场的时候,小镇的街道会很热闹,平常街道上看到最多的是娃娃们。娃娃们从下面的村里来到镇里上学,三三两两,无忧无虑。乡间小道,嵌在农田中,蜿蜒向前,宛如一条条丝带,把村与镇连接起来。蓝天白云下,走在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一个小村就坐落在此。小村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口,但这里难得一片宁静,小溪潺潺,竹林茂密,橙子飘香。凡老四夫妻就生活在这个小村里。
凡老西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凡红波,老二名凡红俊。凡老四向往城里的生活,后来带着老婆孩子离开竹林茂密的小村,来到遵义城里,租了一间房,一家四口安顿下来。凡老四开了一个小粮油店,粮油店就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一扭头就能看到“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光灿灿的大字。虽然生意不是很好,但凡老西一家倒也其乐融融。
父母忙时,两个儿子就在附近玩耍。凡老四没有想过这是城市,不是农村,乡村里有乡村孩子的环境,城市有城市孩子的环境,两者并不能等同。刚来遵义的时候,凡老四也曾听说过这里发生过小孩丢失的事情,他不以为意。一次与人聊天,他还得意洋洋地说:我家两个娃娃,要是丢了一个,我还有一个。凡老四不曾想到一旦有魔爪伸出,两个都不会放过。
时间得追溯到1994 年。这年 5 月 27 日,凡老四与平常一样,开门迎客,两个娃娃也欢天喜地跑了出去。他们的小粮油店离当时的遵义地区行政公署不远,两个儿子就在公署门口玩耍,他一抬头就能看见。每天娃娃们都是这样,这天也与往常没有区别。凡老四一边照顾着生意,一边与旁边的人聊天。生意清闲时,几个店的小老板们还会凑在一起打扑克、下棋。老二跑过来,扯着他的衣服说:“爸爸,有个叔叔要带我们去看鱼。”凡老四正想问是哪个叔叔,旁边有人招呼:“老板,买菜油。” 凡老四没在意儿子的话,转身招呼起客人来。忙了好一会,客人走了,凡老西转身出来,却发现两个儿子不见了。他扯开喉咙,大声喊两个儿子的名字,却没有回音。 凡老四想起来,刚才儿子说有个叔叔要带他们去看鱼,忙问旁边的人是否看到他的两个儿子?很多人都说没在意,只有一个人含糊地说,好像有一个穿白衣的男子,带着两个小娃娃坐上了出租车。凡老四这下慌了。传说中的人贩子,真会这样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他两腿一软,抱头坐在马路牙子上,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堵在那儿,他呼吸困难,眼前像罩下一层黑雾,他什么都看不见。
凡老四一下子丢了两个娃娃,整个一条街轰动起来,所有的人都忙着帮夫妻俩出主意和四下里寻找,报警的报警,奔车站的奔车站,所有的人忙乎了半天,均一无所获。凡老四仔细回想当时的情况,感觉当时买菜油的那个顾客很有嫌疑,以前顾客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而这个顾客,他以前从未见过,给对方打油的时候,对方还说了很多不相干的话,似乎有意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出门发现两个娃娃不见的时候,那个顾客也不见了人影。一想当时的情景,凡老四心里就堵得慌。这是在遵义会议会址旁边,还是在行政公署的大门前,晴天白天的,两个娃娃居然会被人同时掳走,人贩子真是胆大包天!
两个娃娃失踪,凡老四不知道该如何向乡下的老人交代。外婆最疼爱两个外孙,有好吃的,总是要给两个娃娃留下,现在该怎么开口对老人说?很长时间,凡老四都不敢回乡下。外婆想外孙了,就自己坐车来到城里。凡老四面对老人,泪如雨下。外婆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整条街的人,都陪着老人流泪。
凡老四盼望有那一天,孩子们长大了,能够自己回到遵义。他们不敢离开当年租住的地方,两口子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终于攒了一笔钱。凡老四就在这条街上买了一套房子。他打算就住在这条街上,直到有一天,看到两个娃娃的身影在自己面前出现。娃娃们的衣物、玩具、文具,他一样不少地收着。凡老四有一个妹妹,在娃娃丢失前考上天津的大学,小姑成了两个娃娃的骄傲。在天气预报报到天津的时候,老大洪波说:我幺爹(遵义话,小姑的意思)在天津上大学,旁边就会有小伙伴回道,你幺爹在天津有什么了不起的?小伙伴们常争闹成一团。凡老西说小姑是小姑,你们是你们,有本事考到北京去!
凡老四夫妻没有再生育,屋子里冷清清的,每每想到两个娃娃在的时候,屋里的那团热闹,他几乎痛不欲生。凡老四两口子一人抱着一个娃娃,曾在乡下老宅前拍过一张全家福,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全家福,四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这张照片,凡老四却不敢多看,每次看到这张全家福,他心里就如同剜心钻肺般说不出的难受。娃娃们失踪的时候,老大洪波已经上学,每天都是妈妈送他去学校,学校在一条小街上。这条小街现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古迹“官井” 、“马井”仍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凡老西的老婆是一个本分女子,当年黑密密的头发,如今稀疏了很多。记得有次下雨,她背着洪波去上学,洪波在她的背后撑着伞,母子俩在雨中前进。现在下雨,有时她还撑着伞站在街当中,眼睛茫然四顾,流的只有泪雨。
2009年3月,凡老四与其他几个遵义的失踪儿童家长,一起来到福建。凡老四把这张全家福放大,做成一块展板,在展板上,他写上了两个大字:寻子!面对福建电视台记者的镜头,这个木讷的汉子,泪流满面。 他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到福建寻子。他曾站在海边, 看着脚下的沙滩,感觉到茫茫人海中,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粒沙子。
深溪镇,三三两两的娃娃放学走在乡村小道上。夕阳西下,娃娃们的身上,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外婆站在村口,看着这些娃娃从身边经过。老人总认为她的两个外孙,会在这些娃娃中间,但每次都失望地转身。老宅仍在,没有了两个外孙,更显得破旧冷清,没有了以往的生气和热闹,日子也完全没有了盼头。
凡老西的粮油店,现在搬到了一个小菜场,夫妻俩在这里默默地打发着时光。凡老四每天要路过遵义会议会址门口数次,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看那六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那六个大字是伟大领袖亲笔题写的,他总盼望着哪天会有一个奇迹的出现!
凡老四的两个儿子同时失踪,在沈浩所接触的各地失踪儿童家庭中,并不鲜见。在昆明,有李继阳、李元胡兄弟,王伟、王涛兄弟,艾军、艾亿兄弟;在贵阳,有宋佳、宋鹏姐弟、罗祖军、罗祖菊兄妹;在成都,有郭昌德、郭昌令兄弟;在遵义,还有王伟、王老二兄弟。这些孩子,都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失踪,父母都是事后才发现。父母们的一时疏忽大意,给了人贩子有空可钻,留下血泪的教训。
沈浩把凡红波、凡红俊俩兄弟都印上了“寻子扑克”。2015 年 10 月 22 日,沈浩突然收到凡老四发给他的微信:老沈,我中大奖了!凡洪波找到了!凡老四告诉沈浩,凡红波被人贩子卖到广东,他一直知道自己的身世。前段时间,凡红波在公安部门采集了 DNA 信息,结果与自己比对上了。凡红波又通过网络找到了自己,说他看见了“寻人扑克”上的那张红桃 6。
据凡红波说,当年他和弟弟被人掳走后,就被硬生生地分开了。凡红俊如今仍不知流落何处?凡老四已经等了 23 年,他会不会再一次中“大奖”呢?
15 一条生命换来一条寻人经验
寻人 17年,沈浩一直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寻人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找到失踪亲人。在这些寻人经验里,有一条是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
2005 年 8 月 27 日晚,家住在南京市大厂区八村的毕文来夫妻,忽然发现儿子没有回家,以为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去玩耍了,便没去找,结果小伙伴们都说没有看见毕小超,夫妻俩慌了神。
毕小超是一个 12 岁的小学生,正值暑假期间,夫妻俩把孩子留在家里。平常毕小超看上去挺老实的,也没见他出去闯祸,这天偏偏不见了踪影。问遍所有人之后,夫妻俩怀疑毕小超是不是被人拐骗走了?他们开始在大厂区的大街小巷搜寻,没有消息;再扩大范围,到南京城里寻找,还是没有消息;又去了周边镇江、常州等多个城市,始终没有毕小超的任何线索。夫妻俩甚至跪在大街上,毕广来手举儿子的照片,见人就哭喊,叫着儿子的名字,手里还拿着毕小超平常喜欢吃的食品。南京、镇江、常州等多家媒体,被这对在烈日下寻子的夫妻感动,纷纷加入寻找毕小超的队伍。孩子失踪的新闻被报道后,毕广来夫妻收到很多热心人打来的电话,提供线索,但去了之后,发现根本不是毕小超。他们的儿子犹如石沉大海。
2005 年 9 月 8 日,江苏教育电视台的记者开着车,带着这对夫妻到滁州找到沈浩。沈浩听毕广来夫妻描述的情况之后,也判断不出毕小超可能去了哪儿?毕小超毕竟已经 12 岁了,个头也快 1 米 5 了,被人拐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没有人家会收买一个这么大的孩子。如果不是被人拐骗走,那他又怎么可能突然失踪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沈浩帮助这对夫妻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信息,说已经开学了,老师、同学们正等着他回学校上学,父母忧心如焚。信息发布之后,沈浩零星地收到了几条反馈信息,但核实后,都与毕小超无关。
转眼过去了半年,毕小超仍杳如黄鹤,不知音讯。沈浩有些怀疑,这个孩子是否遭遇到了什么意外?2006 年 2 月 9 日,沈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消息:废弃礼堂惊现风干少年!新闻记录了前一天在南京大厂区南化磷肥厂礼堂发生的一件事。几名工人在拆除礼堂设施时,竟在一排座位下面发现一具风干的尸体,从体型上看,这具干尸是名少年。沈浩随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毕广来。毕广来立刻赶去经辨认,证实这具尸体正是失踪的毕小超。沈浩知道后心中一凉。
原来,南京大厂区的这个礼堂已经废弃多年,礼堂中有不少设 施,像座椅的把手都是铁制的,于是就不断有人潜进礼堂去偷盗。附近的居民曾经多次看见有小孩进入礼堂,撬走大量的铁把手,拿到附近的废品收购站去换钱。因为礼堂是被废弃的,也没有人管,旁人看到有人偷东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推测毕小超当天就是在翻窗进入礼堂时,从高空坠地的,无人知道,也无人救援,这才发生了悲剧。令人疑惑的是,毕小超的尸体暴露在 8月份高 温天气下,居然保存较为完整,没有大面积腐烂。据医学专家推测,该男孩的尸体之所以保存相对完整,是因为毕小超皮肤上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缺口,阻止了细菌的滋生,同时废弃的礼堂内空气干燥、空气流通很快,使得尸体上水分快速蒸发。正是这种巧合,使毕小超成了一具风干的尸体。
隔几天,沈浩又看到后续报道,当地警方正式认定了毕小超的死因:第一,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毕小超是和其他人一起进入礼堂的;第二,警方排除他杀的可能;第三,能确定毕小超是高空坠落摔死的。
沈浩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删除了寻找毕小超的寻人启事信息。想了又想,他又在网站寻人经验的内容里加了一条: “仔细搜索失踪地附近闲置的厂房、礼堂等长期无人进入的空闲房屋。” 这条寻人经验,是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 一个花季少年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一个黑暗的礼堂里永远消失了,留下悲痛欲绝的亲人。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孩子在遇到危险和危机时应该如何应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者在发现有危机来临时,是否有足够的求救手段?无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孩子都缺乏这方面的的教育和足够的安全措施。现在的孩子几乎是在“温室”中成长,忙于学习和考试,孩子缺乏挫折教育,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生活顿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心理承受力较差。长期得不到生活上的锻炼,孩子在危险来临时,思维反应混乱,应变能力和求生能力差。沈浩为此在网站上呼吁,对孩子应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应变能力,提高他们在陌生环境下遇到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求生意识。
笔者曾经采访过被媒体称为“裸跑弟”的何多多和其父母,他们恰好也在南京。多多的父亲何烈胜是南京大学教育学硕士、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做过7年中学物理老师,当过4年班主任,后辞职创办企业。他41岁得子——一个仅3斤8两的早产儿。一出生,多多就患了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低蛋白血症等,医生断言即便救活也是“脑瘫”!最后,多多被抢救了过来,按说经历千辛万苦保下来的孩子,父母肯定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何烈胜却决定冒险走一条特殊的救子之路!多多刚刚挣脱“死神”的缠绕,羸弱不堪,何烈胜就把他扔地充气泳池,继而带他到游泳池里扑腾;多多2岁多,何烈胜就让他随自己去爬南京紫金山,只是在下山时,怕伤到多多的膝盖,才一步步把他背下山。3岁,一家人到美国休假,何烈胜让多多在纽约的冰天雪地里裸跑,“裸跑弟”因此扬名世界。何烈胜不甘罢休,此后让多多又经历了一系列“魔鬼式”训练。4岁,多多成了国际帆船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5岁,驾驶飞机打破世界最小飞行者纪录;7岁,陡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同时,多多智力超前,根据哈佛大学多元智商检测方法,测定他的智商达到218,曾夺得全国儿童心算精英赛幼儿组一等奖;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机器人大赛中,夺得少年组3D虚拟机器人项目冠军等。而多多曾是一个被医生宣布为救活了也会成为“脑瘫”、一辈子注定都是一个“废人”的孩子。
何烈胜把对儿子的这种特殊训练称为“鹰式教育”。期间,他遭到心疼儿子的妻子和父母一致反对,家人认为他太狠心了!妻子因为心软、看不下去,与他争吵,甚至要离婚、带着儿子离家出走!何烈胜硬着心肠,无论家人怎么流泪哀求,始终不被软化。他必须首先闯过妻子和父母这一关,否则他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看到多多的惊人变化,妻子和父母也从起初的心疼、反对无奈到慢慢接受和支持。
何烈胜欣赏鹰的勇气。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这就是他残酷的“鹰式教育”,而他赢得“鹰爸”的美誉,起初也是被逼上梁山,背水一战——他必须拯救有可能成为“脑瘫”的儿子,没想到却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多多所取得的一个个奇迹,引进世界媒体关注,英国路透社评论说:“中国鹰爸对儿子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另一种思考,值得我们研究。”美国《星期日邮报》则评论:“这种东方式的训练方式,体现了中国鹰爸伟大的父爱。”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统、还有英国首相卡梅伦等23个国家元首都亲笔致函关注。多多所在小学的外籍校长保罗认为“鹰爸”通过挑战孩子体能极限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应当引起重视,它不是特殊的个案,而是具有普遍的意义。
随着“裸跑弟”的出名,“鹰爸”也备受关注和争议,虽然多数人都不否认何烈胜取得了成功,却不赞成他的“鹰式教育”,认为他违背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何烈胜却认为他的“鹰式训练”,正是对普遍存在的因过度溺爱导致孩子过早丧失各种生活能力的一种纠偏。许多父母生怕孩子有闪失,用所谓的爱、安全、自由、呵护为砖瓦,人为地搭起一个温室,这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笔者曾就“鹰爸”的教子方式,与沈浩探讨和交流过,沈浩认为“鹰式教育”确有科学和现实的可取之处。在他寻人的17年里,也不断地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呼吁加强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但这些呼声似乎太过微弱,无从被听到,也看不到有任何被重视的迹象,只是不断地听到看到各地发生同样的悲剧。孩子们淹没在题海和分数里,而因为担心出现意外,有的学校甚至不允许孩子在课间游戏。在这种温室教育和被过度呵护长大下的孩子,不要说他们在面对危机和突发事件时,难以安全地保护自己,等这些孩子成年后,恐怕也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充满变数和挫折的未来!
16 “找到了,你能承受吗?”
魏信保本是一个种地的农民。1987 年,当时提倡农民进城,魏信保就带着老婆孩子进城做起了生意,开了一个粮油店。他凭着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生意之道,很快就在城里站住了脚,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有朋友约他一起到广东发展,做更大的生意。
魏信保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魏伟,1984 年出生在南昌县乡下。4岁的魏伟与弟弟一起被父母带到城里。小家伙很聪明,整个一条街的人都知道魏家的大孩子活泼,招人喜欢。妈妈后来回忆说:“他这个孩子就是好会说话,会哄人,人家只要逗他一下,他就跟人家玩上了。” 不料,魏伟这个只要人哄就跟人熟的习惯,却害惨了魏信保夫妻俩。
1989 年 3 月 11 日,这是一个让魏信保和陶友香一生都难忘的日子。那天莲塘镇赶集,魏信保恰好到外地进货,家里只有妻子陶友香和两个孩子。魏伟说要出门玩,妈妈不允,说今天赶集,街上人多。 魏伟说他不怕的。他戴着儿童警察帽,雄赳赳气昂昂地上街去了。 眼看着已经到了午饭时间,魏伟还没回家,陶友香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她赶紧去找,整个一条街都不见儿子的踪影。傍晚时分,魏信保回家,听到消息腿都软了。两口子做生意很地道,从未得罪过任何人啊。排除了仇家的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
魏信保赶紧发动所有的亲戚,发了疯一样 整个县城找了个遍,可是哪里还有魏伟的影子?从此,魏信保踏上了寻子之路,他拿着广告牌,把魏伟的照片贴在上面,照片下面写着儿子的体貌特征,走遍各地。每逢各地赶集的时候,人们就会看到魏信保用竹杆撑着一个广告牌,在寻找儿子。后来,他听人说,有的孩子在被拐之后被卖到了福建农村。魏信保便赶到福建,当地有人见了,对他说:我们这里有很多人家要小孩子的,你要是有本事,就搞几个小孩来吧,保证你赚大钱!魏信保听了心里十分难过,他过来是找自己的孩子,人家却要他去把别人家的孩子拐过来赚钱,以心比心,他不能坏了自己的良心。
这件事让魏信保更加坚信,儿子可能就在福建。按照年龄推断,魏伟快5岁了,如果被人买去做了儿子,应该会被送到幼儿园。于是,魏信保在几个县的幼儿园挨个寻找,可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他一无所获。每天,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旅馆,就蒙着被子哭,又不敢哭出声,怕人笑话。就这样没有目标地找了几个月,也不知道哪里是他的目的地。无奈之下,魏信保回到南昌。夫妻俩没有轻言放弃,仍四处打听,一有消息,就暂时把做生意的店面关了,跑去寻找儿子。两三年内,他们几乎倾家荡产,家徒四壁。
17年漫长的时光,在艰辛和血泪中煎熬着度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他们刚来城里的时候,这条街的名字叫农贸街,后来改为澄湖路、澄湖西路。这条街也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门牌号码就先后换了四次,魏信保保留着每一块门牌,并把这四块门牌全都挂在门口。他曾在多家报纸上做过寻人广告,留下了不同时期的门牌号码作为通信地址。他担心有一天会有人寄信来,万一门牌号码更换了,他收不到信。四块新旧不一的门牌,见证了他寻子的辛酸。
2006 年 3 月 27 日,沈浩正式启动“寻子扑克”。为了收集“寻子扑克”的资料,沈浩行走了 7 个省 13个城市。 魏信保听说他到了南昌,忙开着一辆小货车赶到市区,与沈浩见面,听他介绍了具体的想法后,魏信保毫不犹豫地签署了加入这个计划的委托书,成为第一个在“寻子扑克”委托书上签字的失踪儿童家长。
沈浩的第一副“寻子扑克”于当年 8 月面世。10 月,沈浩在南昌做了一次散发宣传活动,魏信保又开着车从南昌县赶到市区。他前几天生意很忙,那天散发扑克时,魏信保的嗓子是哑的。南昌电视台在活动现场采访,他用嘶哑的声音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我不会放弃寻找!希望有一天魏伟能看到这张牌,想起小时候的事,希望他能回家来找父母。” 后来,扑克在加印的时候,沈浩把这句话作为亲情留言,印在牌面上。这张扑克,先后加印了 6 个版本,总印量达到 28 万张,沈浩先后行走了 22 个省 、80 多个城市,做宣传散发。
一晃两年半过去。2008 年 10 月,沈浩在云南昆明度过了第 40 个生日。10 月 8 日,他接到一个电话,来电人操着福建口音,问他是不是在找小孩?沈浩回答是。对方告诉他,有没有在找魏伟?沈浩一激灵,问对方有什么事情要告诉自己? 对方说:他可能就是魏伟,是他们正在寻找的人。沈浩不敢确信,问对方现在何处?对方回答说在泉州。 他再问:你如何确定自己就是魏伟呢?有小时候的照片吗?对方说,他也是刚看到看到“寻子扑克”,知道自己可能就是魏伟。
沈浩立刻与对方约好在网上交流,加他为 QQ 为好友。看到对方上线,要求对与方视频聊天,对方打开了摄像头。沈浩看到视频里是一个清瘦的男孩,他身旁还有一个女孩。男孩介绍说,这是他的女朋友。沈浩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魏伟是单眼皮,头顶双旋。沈浩看到视频里的男孩也是单眼皮,旁边那个女孩抱着男孩的头看了一下,回复说头顶有两个旋。对方还说有三张小时候的照片,分别是小学毕业及初中时候照的。沈浩让他把照片扫描传他看看。沈浩又问他知不知道自己的血型?对方说不知道,沈浩让他去医院查一下。
结束聊天之后,沈浩立刻给魏信保打电话,想知道魏信保夫妻俩的血型。魏信保在电话里说,他是 O 型血,老婆是 AB 型。沈浩忍不住把刚才与一个自称魏伟的人聊天的情况,告诉了魏信保,魏信保非常激动。第二天,那个泉州男孩如约把他的照片扫描传给了沈浩,说他去医院查了,是AB 型血。泉州男孩连同照片,还传来一封信的扫描件,从而使沈浩知道了更多的情况。这个男孩的二舅是一名小学退休老师,前段时间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他是 1989 年,被他养父母收养的。男孩的养母,就是二舅的妹妹。当时,他是被大舅从外地带到泉州的,现在大舅已去世十年。男孩到泉州不久,二舅从 一张《福建日报》上看到魏信保登的一条寻人广告,上面有魏伟的照片。看到这张报纸的时候,二舅就判断被大舅带回来的这个男孩是魏信保的孩子。他妹妹一直没有孩子,出于自私的考虑,二舅当时没有捅破实情,真相一瞒就是 19 年。现在,二舅退休了,人也老了,总觉得这是一桩心事。反复考虑之后,才给他写了这封信,告诉他当年的情况。 男孩也模糊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被抛弃的,从未动过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在收到二舅的这封来信后,他犹豫了多日。女友知道后,鼓励他寻找亲生父母,他才有了行动。但二舅的信中,只是说依稀记得他在报纸上看到南昌莲塘一个姓魏的和一个姓陶的夫妻做的寻人广告,至于广告里的魏、陶夫妻叫什么名字,没有更深的记忆。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女友建议他上网看看。他上网之后,通过百度搜索,打开第一张网页看到的图片,就是印着魏伟照片的寻子扑克图样,于是立刻拨打印在牌面上的电话。
沈浩打开泉州男孩传来的三张照片,隐约感觉到魏信保的苦日子 快熬到头了。这三张照片,与扑克上魏伟的照片极其相近。沈浩用图片处理软件,把扑克上的魏伟与这三张照片叠加,发现照片上人的五官基本上没有错位的现象。沈浩把这几张照片做成一个网页传到网上,然后再给魏信 保打电话,给了他一个不公开的网址。魏信保家里有电脑,二儿子、三儿子都会上网,魏信保可以在两个儿子的协助下,登陆网站查看这些资料。
10 月 10 日,沈浩接到魏信保打来的电话,他激动万分地说:“沈站长,那就是我的儿子!”沈浩问:“你能确定吗?”魏信保说:“能,百分之百能!”沈浩于是把这个男孩的联系方式提供给了他,让亲自跟这个男孩交流,并提醒他:“一定要冷静,不要太激动。 如果可能,你最好和这个男孩的养父母或舅舅再联系一下,了解更多的情况。”
魏信保依言与泉州方面联系去了。沈浩继续着昆明的工作。隔两天,他离开昆明,来到广西南宁。10 月 16 日,沈浩结束了在南宁的活动,接到魏信保的电话。电话里,沈浩听到他兴奋的声音:“沈站长,我请你来南昌喝酒。”他激动得连说了两遍。
原来,魏信保那天与泉州男孩通过电话之后,第二天与大哥一起,开着一辆轿车,从南昌赶到泉州,见到了这个男孩。他确定这个男孩就是他丢了 19 年的儿子魏伟。随后,他们又开着 车,把这个男孩从泉州带回南昌。 儿子回家的那一刻,小街上人潮涌动,闻讯而来的亲戚朋友赶来道贺。陶友香亲手燃放鞭炮,迎接儿子回家。鞭炮声中,看到长大的魏伟从车里出来,她泪如泉涌,紧紧拥抱着自己的儿子。魏伟失踪时,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世。19 年过去了,只剩下 80 多岁的外公。外公看到外孙,清晰地叫出了他的名字:魏伟。老人抱着外孙痛哭。
沈浩随后从南宁来到南昌,小街上依然热闹非凡,不停有人来到小店,向魏信保夫妻道喜,魏信保夫妻俩红光满面。沈浩见到魏伟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的两个兄弟与他肩并肩,三人神情像极了。魏信保包了一个餐厅,门前的贺牌上,贴着一张大红纸, 上书:恭喜魏信保、陶友香夫妇圆 20 年寻子梦。 魏信保告诉沈浩,他与老婆两个家族所有的亲戚今天都被请到了,他要好好地大摆一场酒宴,向亲友们宣告他们家庭团圆的好消息。沈浩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老魏,恭喜你!” 大厅里座无虚席。所有的人都笑意盎然。
酒席散去,魏信保冷静下来。他要为儿子的未来打算。与儿子分开近 20 年,儿子在福建,由于养父母的溺爱娇纵,成长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几年前,他甚至因为与他人斗殴,被关进少管所两年。这些都不是老魏愿意看到的。他忽然觉得儿子虽然找回来了,但他与儿子的交流出现了问题。魏伟的户口一直没有注销,老魏希望儿子能从此恢复身份,留在自己身边发展。但魏伟在福建长大,南昌这边却是一片陌生与空白,他所有的资源、人脉,全部不在这里。留在南昌,绝非所愿。他想回福建。魏信保心疼儿子 20 年来一直不在身边,却拗不过儿子的想法。他给了儿子一笔钱,让儿子拿着本钱做点正事。
不料,魏伟拿着这笔钱,回到福建开了一家赌馆。不消半年,就把 8 万元花得精光。这事直到半年后,沈浩才知道。那天,他到南昌,约老魏见面。老魏告诉了他这半年多来的变化,他忽然发现老魏变得苍老,身上再也看不到两年前的那种昂扬斗志。儿子找到之前,寻找是一份信念,这份信念一直支撑着老魏。儿子找到之后,老魏面对陌生的儿子,却变得茫然,再没有什么信念能够继续支撑他,他甚至怀疑这些年的寻找是否有价值?但他又不能怪儿子。
沈浩无法回答老魏的困惑和疑问。沈浩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与老魏的这次再见面。2015 年 11 月,沈浩在厦门,把老魏寻子的故事说给一位朋友听,这位朋友说了一句:“找到了,你能承受吗?”
这也是沈浩在把人找到后,就取消一切联系,再也不愿跟寻人的人见面的原因。他宁愿还停留在当初寻到每个人的喜悦之中。
链接:请参考本人关于“全国寻人第一人”的全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