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演讲(罗素成长教育罗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等特性的人。)
来源:abebooks、amazon
作为一名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
因用优美酣畅的散文式语言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明晰风格创作了大量的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1950年,罗素获得了
在其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中,罗素几乎对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都做了探讨,留下了丰富的思想与成就。
而除在以上几个领域颇有建树,罗素在
1 罗素的教育探索之旅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社会科学此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欧国家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主张:
一种强调科学知识,要求改革学校教育、促进科学教育的事实;
一种则是坚持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教育传统。
多元思想的交织,新陈代谢剧烈的时代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罗素于20世纪初开始对教育问题展开探讨,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哲学和政治著作以及专门论及教育的文章中。1902年的
1916年,受一战的影响,罗素在
1921年6月,罗素与第二任妻子朵拉布莱克结婚,此后育有两子。因知天命之年得子,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教育的关注远超于其他领域。
1926年,罗素出版了
罗素的教育实践主要源于他与夫人共同创办过的一所
此后,罗素又相继发表《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民主教育》(1942)、《教育和现代婚姻的未来》等作品,在其中探讨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2]
2 教育是开启新世界之门的钥匙
作为一名学者,本着科学的精神,罗素始终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审视当时的教育现状以及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他并不盲目地肯定或者否定某一学派的观点,而是以一种
比如,其
《教育与美好生活》全书19章节中有11章节均是以现代心理学的新发展为依据,论述儿童时期的品格教育,由此也能够看出罗素对于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
罗素提出了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
他指出有些品格只宜为特定的人群所拥有,而有些品格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其中
活力是一种生理特质,伴随良好的身体状况,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趋向衰退。活力能够增加喜悦、促进客观现实的变化、阻止嫉妒的发生。
勇敢应是积极的、出于本能的,可体现为无所畏惧、具有控制害怕的力量。勇敢来自于健康、活力、自尊(不降低自我以博取他人的信任,不屈从)、非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关注除自我以外的世界、寻找大爱)。
敏感拥有三个范畴。认知范畴,对周围环境的正确反应;情感范畴,敏锐感受到环境刺激;同情范畴,一种是当一个并非特别亲近的客体受害时,表现出关注和同情,另一种是即使客体受害的场景不在眼前,通过理智分析,也能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并予以同情。
拥有实际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智慧所需的几个条件为适当的好奇心、获取知识的技巧如忍耐心和虚心等、勇气。[3]
在罗素看来,一个全新的社会就是由这些拥有理想品格的人构成,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将消除因懒惰等坏品格造成的痛苦:
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及其特点,罗素将儿童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在过去,人们习惯将人生的第一年摒除在教育的范围之外,而罗素认为这种传统的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他提出:罗素认为,恐惧会导致和衍生出儿童很多问题,孩提时期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烂草莓”,他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消除、预防恐惧。同时,
他也指出,
由于儿童的记忆力并不完善,他们在陈述上往往有客观错误,比如分不清时间,根据大人的表情和语调来选择是或否,因此,
在早期游戏中,儿童的游戏是独立的,婴儿很难加入到哥哥姐姐的游戏中;在后期游戏中,单独游戏则会被集体游戏所取代。
儿童是从破坏性向建设性过渡,因为破坏的难度较小,但当发现建设性的乐趣后,儿童则会通过建设性游戏来获得成就感。因此
引导一个犹如白纸般的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是不易的、艰辛的,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品格需要养成,那么品格教育的方法也是重中之重。
对此,罗素提出三种品格教育的原则,让父母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空洞的、说教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做一件让他自己认为能体现他勇气的事情,事情做完后再夸奖他很勇敢。其他品格也是如此。
奖励与惩罚都要适度。在罗素看来,惩罚在教育中只占有极小的地位,父母不应当用体罚的形式惩罚孩子。
伙伴关系在品格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罗素提出:“唯有同龄人才能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为幼儿本能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3 结语
“罗素的作品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类历史的综合性大辞典——在这里概括了近一百年来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这一个时期的世界文化的重要成果。”[4]
智者的思想与理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落时的,而通过品读他们的思想与理论,不仅能够充实自身,更能够获得无限的感悟与欢愉。
[1]姚良洁. 罗素儿童品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
[2]王薇,卢旭.教育成就美好生活—罗素教育思想刍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02):75-77.
[3]伯兰特·罗素.教育的四种品质[J].教书育人,2009(28):16-17.
[4]孙乃修. 百年长明的深邃目光 [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