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新教师心路历程散文(新教育与教师的成长新教师的“心”路旅程)

每一个新学期,都代表师生共同迎来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时节,一群新教师踏上了人生新旅程,他们的肩头担上了责任与使命。转眼两月有余,这群新教师的现状如何?我们一起去看看——

◉画面一:

月末,工会检查办公室文化建设,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办公桌上物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清爽干净;另一些办公桌上物品凌乱找不到空隙,甚至地面也摆满了作业本和各种表演道具。经问询得知,那几张有待整理的办公桌主人正是今年新入职的几位教师。

◉画面二:

学校运动会广播体操赛场,领操的几位老教师动作协调连贯,姿态大方自然,节奏感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几位新教师动作略显生涩,总比学生慢半拍。

◉画面三:

上课预备铃刚打响,9月刚入职的王老师拿着教案走向教室,隔壁语文教研组传来喊声:“王老师,开教研会啦。”教室里突然冲出小班长,边跑边大声嚷嚷:“王老师,打架啦!”王老师停下正踩在门槛上的脚步,转头看了看隔壁,又看向迎面冲来的小班长,一下子无所适从。幸好同办公室的张老师赶来说:“你去把打架的学生带出来看看受伤没有,我帮你上课,李老师去教研组报备”……

短短两个月,许多年轻的面孔由最初的斗志昂扬、活力开朗变得垂头丧气、憔悴不堪,更有甚者产生了职业倦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情况?明明工作强度一样,老教师为什么更从容?

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班主任,也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成长的母亲,我发现这些现象与新教师的角色转换、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入职前,他们还是父母手心里的珍宝,大学阶段他们是“学习者”,生活重心紧紧围绕自身;入职后,他们需要变成呵护学生的老师,承担着“班妈妈”的重担与职责,成为“奉献者”“给予者”“管理者”,教育教学两手抓、学生沟通与家长联系均不可少,方方面面琐碎繁杂,工作节奏的把控直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帮助新教师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学校各项工作中?

为此,我校建立了“紫荆学院”新教师项目,为3年内教龄的教师共150余人建立“新教师成长档案袋”,记录新教师入职3年成长点滴,并进行通识类培养;以项目为驱动(如始业课程、种子训练营、心理教育视频项目组),为新教师提供多领域发展空间,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成立“新教师成长联盟”,整合全校教师资源制作《问题解决策略需求手册》,为新教师提供丰富、多元、开放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协助新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按需供给,以特色活动凝聚提升个人素养,用心理成就带来职业的愉快体验。

年级组的合力与支撑是新教师最坚实的后盾。两年前,我带领的一年级团队有16人是新教师,为了教他们学会每日工作事项梳理,我把学校“周工作安排”和教导处临时补充通知、学生处紧急事项布置进行汇总,每晚在微信群发布“明日早知道”,以顺序条款、轻重缓急的方式提醒他们第二天需要进行的工作事项,这样不会发生工作冲突或遗漏。很快,16名新教师迅速融入团队,由按部就班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人成长为有想法、有创意、有特色的优秀“班妈妈”,王秀老师更是在100多名班主任中脱颖而出,她所带领的班级被评为“江北区学雷锋先进班级”。

“师徒结对”是新教师成长的一大助力。3年前,我带的小潘老师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每天开放课堂并建议她上翻版课,帮助她建模以便了解一年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她独立备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班级管理上,我把每天发到班级群的信息都给小潘老师发一份,并详细解释为何这样组织语言,让她与家长沟通更顺畅。一年后,小潘老师常常挂在口中的话由“师傅,这件事怎么办”变成了“师傅,这件事我想这样处理,你看怎样”,进而变成了“师傅,我有一个建议……”3年后的今天,小潘老师成为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自己也带了徒弟。

那么,当初我作为新教师又是怎样成长的?我想,主要是自己有特别清晰的目标感。比如,语文作业相比其他学科会多一些练习,我总是尽量做到作业天天清、堂堂清,及时反馈学生学业情况,这样就不会造成作业本堆积如山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后,我会把道具作为奖励分发下去,学生高兴,我也能保持桌面整洁干净。至于广播体操,我清楚锻炼身体是自己终身受益的事,当然要好好练。至于前文画面三中的问题,那就是以“学生优先”“安全托底”,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教育教学就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事事有序、实施有序,心里就不着急了。

此外,打通各种释放情绪的渠道为新教师减压也必不可少。有的教师喜欢下班后继续学习,练练插花、学学茶艺;教研组还可以组织变装秀等团队建设活动……汗水流了,心里清了,压力也就减少了。

年轻的教师,新的人生旅程,让我们一起成功转换角色,从“心”开始,收获幸福吧。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15日第12版

作者:陶娇恒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