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西方教育尊重个性(中国成长教育My Reading Notes: 浅析国外(个性,自我)与国内(合群,家庭)的成长教育 ——以经典爱情问题为例)

【My Reading Notes】

浅析成长中的国外教育(个性,自我)与国内教育(合群,家庭)

——以经典爱情问题为例

曾看到学者说,大多数的情况,国外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是是一个杀死父母的过程,而国内的教育,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是杀死孩子(抹杀个性)的模式。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更注重的是个性,自我,孩子在成年后需要靠自己独立,父母甚至不再管他们。而在国内,一个人会被要求,要懂事听话,要孝顺长辈,要接触各种亲朋好友,要合群…否则就说你这个人有问题。就算是成年了,甚至也是在家长的控制下,要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我不同意你做什么。整个人是一种家族式的,并有着各种难以斩断的关系,在各种关系里不断被要求妥协。(西方族群与中国种群的模式明显不同)

以一个经典的爱情问题举例:

在恋爱关系中,男孩们会经常被问道;我和你妈妈谁更重要,如果要你选择你选择谁?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在中国模式下确实如此。(“当然是你重要啊,我选择我妈”这种顽皮的话不包含。)很多男性或者女性都觉得这个问题是故意为难人,是一道送命题。理智的人在经过自己的一种既定的认知思考后,会认真的想,会选择妈妈或者女朋友,理由是怎样怎样。被爱情冲昏了头的人可能会选择女朋友。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选择死亡(实在很为难不知道怎么选犹犹豫豫选不出)。

而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是:妈妈更重要,但是选择女朋友。理由如下: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人生的前2/3基本都有着母亲的存在。从人类延续和基本亲子关系出发,母亲给了一个人最初的爱,照顾他长大,并且母爱伴随着母亲存在的一生,毫无疑问,母亲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模式下的母亲)。在任何情况下,我觉得母亲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存在。而一份健康的爱,也绝不是约束,打压,控制或者其他不好的方式。一份健康的爱,最基本的应该是平等。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她爱着我,我也同样爱着她;我们在这种关系中,人格也是独立的,即母亲是她自己,我是我。

回到问题上,因为母亲这样的独特性,那么,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母亲都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存在。并且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是,在有女朋友之前,母亲是母亲,在有女朋友之后,母亲依然是母亲,母子之间的亲情是不会变化的,母亲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能割舍的存在。妈妈贯穿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包括未来。对于一个人,妈妈更重要,这便是理由了。

再说为什么选择女朋友。选择女朋友不是我要把母亲割舍,离弃(母亲是永远不可能割舍的),选择女朋友,实际上是选择当下的我(作为我拥有的情感的一部分)。(我作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是被自我及他人认同的情况)。

当下的我,是对女朋友保持热情的,对她是有一份强烈、浓烈以及真实的爱情的存在的状态。也许对女朋友的热情只能保持一天,一周,或者说是一段时间,也可能是永远,这种感情的状态是不可知的,是一种存于未来,可能会变化或者消逝的情感。那么,我需要及时的感受它,并自由选择保持自我。所以,选择女朋友,也是选择自我的一部分。当然,在某一时刻,也许是我不得不放弃掉我的这一份情感的时刻,那么,这种作为我自己的一部分的的情感,是可以被舍弃的,而这种舍弃,对完整的我影响是较低的,甚至对保持自我的人格没有影响。所以,女朋友,作为现在,及未来的一部分,则是选择的原因。而这样的选择,是一个健康的母亲能够懂得并应该给予支持的。

这样一说来,我作为我,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则是西方的孩子成长过程所常接受的教育了。但是,我并不是反对中国式的族群关系,也不是赞扬西方的教育就是完全好的。而是想表达,在中国式的族群关系和亲缘模式中,我们也应该保持我作为完整的我的一种独立的人格,保持我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也可以说,在强族群关系中,适当的妥协与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是可以辩证统一的(也就是同时存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