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怎么写(教育与儿童的成长课程模式与“好的教师”,哪个对儿童的成长更为重要?)

NO.4
MARCH
24.2023
(每周五更新)
自然|灵性|趣味

这个周末,我们要召开一次全园性的班级家长会,恢复疫情前家长工作的传统。爸爸妈妈将走进孩子们生活的地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
这是三年来家长们第一次走进幼儿园……
大班即将毕业的张心昕(6岁)小朋友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幼儿园开家长会了。”
这周二,我们和孩子们完成了一个讨论。家长会上,孩子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丨孩子们对“如何开好一场家长会”的讨论)
我最关心的问题是:
???
我们和家庭组成什么样的教育共同体
才能有利于“儿童成长”?
我们认为,“儿童成长”的概念比“儿童学习”的概念更注重童年成长的过程性、完整性和重要性。
在价值共契越来越不易的时代,我们如何与家庭在面对儿童时达成更多的一致?家长会上,我们将和家长一起,透过儿童的生活,探索教育的本质,体验“生活化课程”,塑造健康的人性。
希望我们影响的不仅是儿童的心智模式与生存状态,还有社会-文化环境……
本次推送内容
根据家长会前我和老师们的部分讨论整理而成。
●●●●
01 /
课程模式
好的教师
谁更重要
好的课程模式对儿童的影响
2007年,我们开始了“生活化课程”的探索。十五年来,花草园的“生活化课程”模式发展得已经较为成熟与完善了。但这十五年间,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对“生活化课程”的持续探索。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丛书虽多次再版,仍在不断地修订与完善之中。
对于儿童成长而言,幼儿园做为专业机构,拥有一套好的课程模式无疑是重要的,特别是一套具有文化质感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还能让他们汲取文化的养分,在未来,既能“脚踩大地”,也能“仰望星空”。
好的教师对儿童的影响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模式都需要一个好的教师。如果一个好的课程模式由一个不好的教师来实施,也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无论哪个学段,即使课程模式不甚理想,如果孩子们能有幸遇到一个好老师,就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和很多人一样,我的求学时光里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点亮了我们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我要说“好老师”胜过“好学校”与“好课程”。
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温暖的支持性情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不只是单向度的知识的生产者,也是自觉的情感、态度的再生产者。
教师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自身对世界的敏感性,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儿童的爱与接纳对儿童发展有积极作用。这一切不仅被认为是儿童成长中的活性物质,也是幼儿园过程质量评价的核心。
特别推荐几部“好教师”的电影:


教育中的美好大多是教师创造的
花草园的教育探索,不仅拥有了一套生活化课程模式,即使课程模式已日趋完善,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地引导教师成长。我们深知,只有有爱的、有生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教育机构源源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所在。
当然,我更希望,好的教育是“好的教师”和“好的课程”的叠加,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作用。课程起到引领教师成长的作用,而教师赋予了课程更丰富的内涵与温度。
●●●●
02 /
幼儿教育
需要
什么样的教师
幼儿教育行业特别需要有活力、内在丰富、情感充沛、有生命自觉的教师。
? 有活力
活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力”。生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创生,源源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它就像泉眼一样,不断涌出来,永不担心枯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是有活水源头的,展现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做教育的这些教师身上都是有活力的。
为什么对孩子们来说,教师的活力特别重要?活力意味着有生命力,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能够和有生命力的老师一起生活呢?知识是死的,具有一定的强压性,但是人的情感和生命力却是鲜活的,能够对儿童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活力不是咋咋呼呼、热热闹闹,而是一种沉浸中蓬勃的力量。如同深沉的大地,厚德载物,万物生长的活力就从土地中而来。
? 内在丰富、情感充沛
幼儿教育是一份兼具情感性和生命性的工作,只有情感才能带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好的教师是内在丰富的,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触角去接纳与拥抱儿童。好的教师也是情感充沛的。
有情感的教育才有温度、有力量,教师也只有投入教育情感,才能获得幸福体验。
? 生命自觉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引领教师走上一条专业自觉的道路。
我们认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其追求个人教育智慧的过程。如果管理者认为专业能力的形成是高压锻造的,就会去不断地去教导、评价他们。如果管理者认为专业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个人主动追求教育智慧的过程,就会创造条件、创造土壤,让他们去追求个人智慧。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 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现没有,这是两条不一样的路。第一条路,有人会挑教师的“错”,强迫他们改正;第二条路,有人会发现教师的美好与正确,希望他们主动寻求改变。
这个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花草园才得以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教师,教育也有了更加多样的丰富性。
专业自觉的背后是生命自觉的力量。教师如果没有生命的自觉状态,进步始终是有限的,总是被别人催促着向前,能量总是不够。而生命自觉的道路,一旦走上去,快还是慢,笔直还是曲折,都是极富意义的……
很多人模仿我们的教育模式,我更希望同行们模仿我们对待教师的态度——让教师感受到生命的觉知状态。正是因为教师的这种状态,让我们的教育拥有了一种润泽的品相。
其实,幼儿园不必太过追逐更新、流行的课程模式,毕竟优秀的教师才是一个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
03 /
幼儿教师的活力
从何而来
从外部来看,教师的活力应当从自由中来。
本月大班组关于《西游记》的学习,教师们可以在课程实施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选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的问题,设计课程实施的线索,走向不同的延展方向,所以老师们会有不同的创造。
比如郭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假如西天取经路上,唐僧需要再招募一位徒弟,你愿意去吗?”(点击链接);王钰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生活中的紧箍咒”,一起续写师徒四人来花草园做客的故事;李洋老师和孩子们展开的“改编故事的时候是需要尊重原著还是想怎么改就可以怎么改”的辩论……这些都是教师个人的创造,他们有在课程中进行创造的自由。在创造中,老师们也展现出了各自的活力,背后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
当然,自由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有些教师来说,自由意味着有更多创造的空间,而对有的教师来说,自由也意味着因为没有外力的约束而滑落。对于后者,选择滑落其实损害的是个人的成长进程。
对待工作就如同对待生活,你为谁而活?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做自己”并不能简单地等于自由自在。“自己”也是压力和负担。做自己是把自己加载于自己身上。(《他者的消失》·韩炳哲))
花草园的老师非常珍惜这些自由。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外在评价,他们也利用一切可能性为自己积攒“活力值”。“活力值”的增长需要时间积累,他们需要对教育探索投入长时间的个人体验,把自己的心神放入其中,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从内部来看,教师个人的探索成长、自我更新是活力值的重要来源。
当我们和周围世界发生的关系越多样,与自己的联接越紧密,创造力就越强,活力就越多。这些关系构成了生命的“经线”和“纬线”。
当我们能站在更高维度、空间思考问题,就拥有了一种编织的能力,能把生活中的各种线索巧妙地编织起来,这需要一个“第三者视角”。活力其实就来自于这样一种高维能力。
当我们提供的外部的自由足够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个人内部的动力了。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会因为别人的要求而变得更好,即使被要求着看起来变得更好了,也容易变成“空心人”,因为自己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动力。
花草园的老师是非常有活力的,因为老师们有很多深入的、向内的探寻与思考,对道和术的关系也有很多自我精进。
深刻的认识(Erkenntnis)也拥有创造力,它产生一种新的意识状态。(《他者的消失》·韩炳哲))老师们需要不断地向前走,拥有从内而外的活力,给教育附着上更有活力感的东西。
●●●●
04 /
管理层应成为
好的“他者”
管理层也要“倾听”、觉察到老师们生命的活力,呼应他们的创造。如果管理者无法“倾听”、觉知到教师的创造,不给教师们创造的空间,教师们蓬勃的活力就无法得到展现。
倾听并非被动的行为。它的突出之处在于一种独特的主动性。“我”首先必须对他者表示欢迎,也就是说,肯定他者的“他性”。然后“我”将听觉赠予他。
倾听是一个馈赠、一种给予、一份礼物。在倾听的帮助下,他者才能去倾诉。它并非被动地追随他者之言谈。
从某种意义上说,倾听先于倾诉。
—— 《他者的消失》·韩炳哲
教师对生命的觉知很多时候稍纵即逝,他们需要一个更好的“他者”。我希望管理者能够扮演那个倾听的“他者”,让那些活力、美好不断生成、迸发。
对于教师来说,家长会上和家长交流的内容,除了分享当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做的事情,也要思考“我们——教师需要向家长展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今天这个时代,那些程式化的开会流程已经很难打动人心了,只有美好和真诚才会动人。
我和你们一起,期待着家长们的到来……?
摄于今日19点20分
Forthcoming / 下周预告
“好的教师” 与 “好的家长”
谁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家长会结束后,
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END
胡华工作室
向您推荐
01 /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给童年“留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再版即将面世……
02 /
“十六年来,我对生活与教育的细微思考
都在这套书里。”
?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
—— 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
“万千教育”出版
03 /
用哲学叩开
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大门
?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 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
微信改版,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来自“胡华名师工作室”的推送,可以通过添加“星标”或“在看”“留言”“分享”等方式,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您的喜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海报制作 / 焦春娟老师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3年03月24日
● 推荐阅读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花草园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