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双减后的劳动教育(教育 学生 成长“双减”之下,这所学校用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做“加法”)

“双减”之下

这所学校用劳动教育

为学生成长做“加法”

——纪念玉泉小学建校六十三周年系列活动三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这一天,玉泉人“用劳动点赞生活”。4月30日,我们向全体玉泉学子发出了劳动节的真诚邀约,消息一经发出就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响应。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实际上,热爱劳动这一优良传统,在玉泉小学建校初期就已经厚植于这所小学。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劳动岁月

     1969年,党中央号召人民“深挖洞、广积粮”。时至今日,老校长刘庚勋回忆起“挖防空洞”这段历史,当时的劳动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刘庚勋回忆说,以前在学校老教学楼北边有个操场,挖防空洞时,操场下的土有三四米深,特别松软。那会儿,沙织厂把修一号线地铁的土方专门运到学校来填埋。为了能多运土,全体教职工不分昼夜地照看。记得康积清老师为了更好地照看场地,主动申请值夜班,学校附近的夜猫一到晚上就不停地叫,那声音令人汗毛倒竖。运土车一到,康老师穿着雨衣打着手电就出来了。

     就这样,刘庚勋和老师们齐心协力挖了一年的防空洞,他一边回忆,一边还不忘打趣道:“我现在垒个墙也能像模像样。”因为操场中间土质松软,大家就都在那里挖,老师们劳动热情高涨,午饭后也不休息就去挖,精神头可足了。当时,玉泉小学倾注全校的劳动力量,甚至学生的劳动课内容也是搬土。

     时至今日,望着焕然一新的操场,回想起那一段“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劳动情景,老校长刘庚勋说了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看到玉泉今天的发展,我们当年的付出,值了!”

这些年,我们一起创新劳动课程

     新时代,在“双减”的指导思路下,玉泉小学把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学生成长做好“加法”。在场地有限的校情下,学校发扬劳动传统,着力开展劳动实践,先后建设了玉泉“稼穑区”“百草园”,持续深化家校共育,以“爱生活、爱美味”“一日家庭总管”作为劳动课堂的向外延展。

     “双减”背景下,学校进一步探索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课程种类。不仅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各种劳动课程,如金木工、厨艺坊等,而且,努力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思想约束,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课程进行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深度挖掘各学科中的劳动元素,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手脑并用,积极探索基于校情、生情的劳动教育发展新路径。

     在玉泉小学,劳动教育是“一育”,而不只是“一课”。劳动综合实践教研室负责人表示,教研室将努力开好劳动教育这门课程,同时进行全科渗透,开发“劳动+”系列课程,打造劳动教育“金名片”,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育全人”的过程当中。

绿水青山里,泥土芬芳中,劳动教育带给学子们的成长,也将在时间的催化中结出硕果。

     从玉泉小学建校之初,全校师生共克时艰修校舍、铺操场,六十三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成为一所具有着光荣传统的新优质学校。在玉泉教育者看来,当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时,劳动教育就渗透了“德育”;当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劳动工具,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助推了“智育”;劳动教育还可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劳动教育就加强了“体育”;当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去展示劳动之美时,劳动教育就带动了“美育”。

     让梦想深深扎根于田野间,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这也是玉泉小学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撰稿:艾艾

          排版:汗青

审核:刘丽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