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在小学教育中能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呢(小学教育学校学生的成长在小学教育中能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人这一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有些东西,从小时候就要有好的习惯,很多家长会说,孩子的行为是在他懂事以后才形成的,其实不是,孩子的语言,行为,动作,都是从小时候带到大的。孩子真正接受学校教育是在小学的时候,所以家长有有意识,就会从小给孩子养成很好的习惯,长大以后会成为很优秀的人,那我们来看看,家长已经从小培养孩子些什么呢?

1.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先生曾说:“小学生学习,要想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满分而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这句话值得教师思考。因此在小学阶段,知识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

因此,小学教育必须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从小拥有良好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

写好汉字是教师让小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

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练习写字,要从小开始,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一写字的时候就开始练起,严格要求。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教师争取让孩子从小学开始练就一手好字。

3. 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让学生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让他们多读书并且让他们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任何东西,有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也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要求。

4. 要求学生讲标准普通话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贺之章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中可以看出,在小时候学会的语言,会伴随其一生,学生在小学阶段说好了普通话,那他在未来社会的交流中有深远影响。

5. 让学生积极学习外语

根据科学研究,人类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

作为外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语言发展关键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充分学习一门外语,并对外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6.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小时候,孩子们都爱问个为什么。正是由于千万个为什么,孩子们认识了大千世界。可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可能是对事物的认识多了,也可能是标准化的答案太多了,孩子们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好奇心。

有些人则不然,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无论是见到什么事物,也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他们都会努力地深思,正是这样,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才会诞生一个又一个科学家。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呵护学生的每一次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我们创新的源泉,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力量之源。

孩子都是纯真的,最开始的教育,是最容易汲取最容易吸收的,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培养这些好的习惯,是会让他受益终生的。最后希望祖国的花朵们,都能平安快乐,成为很优秀的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