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结合实际叙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幼儿教育的成长【本期精选】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自江苏省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常州市新北区学前教育一直行走在课程资源研究与探索的道路上。在沉浸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越发感受到,课程资源的有效建设对于幼儿经验生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更新幼儿园管理者、一线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激发其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追求逐步走向儿童立场与促进幼儿经验发展。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和园所的课程建设、幼儿的经验生长建立起循环发展的闭环,拓宽资源建设的范畴,从关注自然、社会等物化资源到同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态生发资源,真正关注幼儿,了解幼儿需要,精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延展幼儿的生活圈。一、在阅读文献中不断深化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对课程资源的学习与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而是伴随着研究全程。我们通过阅读文献,动态了解国内外课程资源相关研究的现状,共同阅读《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等经典著作,对接实践,走进现场,研讨对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课程资源和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入解读。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在类别上,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幼儿园课程资源是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利用和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资源,涉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等。基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我们提出了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课程资源建设,即立足幼儿的已有经验,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幼儿园、能够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赋予其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提供幼儿获得多元经验生长的支持,帮助幼儿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二、在问卷调查中摸清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

为系统调查区域幼儿园对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资源建设、课程开发与幼儿经验生长的关系的理解程度,我们给全区60所幼儿园发放了“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26份,回收有效问卷726份,从态度、认知、管理等层面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态度层面

调查发现,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这项工作中态度积极,主观能动性强。如有78.65%的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仅4%的教师表示,因自身精力、能力有限,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在逐步提高,涉及生活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节日资源、热点资源等,且对于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充满期待。

(二)认知层面近年来,区域幼儿园在资源库建立、资源审议、资源地图绘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开发了一批课程资源建设案例,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点。1.幼儿经验与资源的关系不清。调查发现,有89.81%的教师会经常使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经验;76.31%的教师会有意识地分析课程资源与幼儿发展关键经验的联系;58.13%的教师会借鉴参考其他相关的课程案例集,找到幼儿经验和课程资源中的连接点。然而,大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与幼儿经验生长两者的关系缺乏系统思考,更多停留在浅层次的文本梳理与做事层面,对课程资源与幼儿经验生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缺乏价值判断与行动决策力。2.掌握资源审议的策略不明。调查显示,在日常实践中,有63.22%的教师对审议目的不够明确,不知道如何筛选资源;54.27%的教师不知道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86.78%的教师对运用资源的方式,如怎样运用环境支持等不够清晰;还有54.27%的教师表示,会经常被其他事务耽搁,没有时间进行资源审议。可见,对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课程资源审议该如何做,教师仍然模糊不清。如何激发教师主动挖掘与开发资源的积极性?探寻资源前中后审议的路径策略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三)管理层面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建立健全幼儿园课程资源审议制度(88.43%)、教师资源建设能力机制(82.76%)、时空保障机制(76.31%)、资源开发的活动机制(77.82%)很有必要。教师迫切需要通过经验梳理式分享、观察解读式对话、理论专辑式学习、现场教研式把脉等方式,站在课程管理的角度更新儿童观、资源观、教育观。此外,我们还调查了影响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有80.3%的教师认为园所的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园所之间的课程资源筛选机制、运行机制、维护机制存在差异;有71.35%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管理缺乏统筹规划,未将其纳入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决策中;有70.94%的教师认为与园本课程相匹配的资源库建设较为缺乏,没能彰显出资源的丰富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未充分发挥教育价值;有69.97%的教师认为缺乏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策略路径,如课程资源收集、加工、存放、发布等,没能建立课程资源的良好运行模式。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系统分析了区域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态度层面,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较高;在认知层面,教师对幼儿经验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教师的课程资源建设能力有待提升;在管理层面,课程资源库流转不畅,课程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健全。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幼儿园推进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概括资源建设、课程开发与幼儿经验生长的关系;总结、提炼区域幼儿园课程资源审议的基本思路、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资源建设能力;健全与完善资源审议机制,助力区域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在专项研究中定点突破课程资源建设的难点(一)以课程资源地图为抓手,在实践中厘清幼儿经验与资源的关系1.梳理基于幼儿经验的课程资源地图。课程资源地图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师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环境。幼儿的生活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幼儿的学习资源。我们通过研究以园所为中心的3公里资源地图,做有准备的课程,把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学习载体,促进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我们依据《指南》精神,分析资源的价值,预设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围绕课程资源地图的5个问题(资源是什么、资源点里有什么、能发展幼儿的哪些经验、适合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具体实施时的注意要点),全面架构园所课程资源地图,把目光所及或曾经经历或即将要重点利用的资源建设起来,同时要有一定的留白,供后期挖掘并填充进去。2.形成资源地图(含电子版的资源库)架构的路径与操作策略。一是盘活地图,对接《指南》,预设资源。教师通过多次踩点以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现有资源有哪些;在盘点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指南》寻找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领域关键经验,将现有资源与幼儿发展建立关系,预设可能开展的关键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预设的关键活动仅充当资源包,具体活动还需要关注幼儿的真问题、真需要。二是多元调查,了解经验,发现兴趣。围绕一个资源点,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分享交流、绘画表征等不同形式来满足同龄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既能了解个体情况,又能兼顾群体经验。三是深入观察,深度互动,发现资源。当幼儿与资源开始互动时,教师应充当一名观察者,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发现幼儿的真兴趣、真问题,进而为后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提供价值判断。四是回顾体验,分享交流,生长经验。教师应及时地组织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就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收获进行分享交流。小中班幼儿聚焦体验中的发现与问题,大班幼儿聚焦对自己预设调查内容的探究反馈(我想了解什么、我是如何做的、我发现了什么、是否与预期相符或是否寻找到了答案)。五是跟进观察,盘活资源,动态补充。资源地图的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不断地跟进、观察幼儿的问题、发现,进而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资源地图“活”起来。(二)以资源课程备课为突破,提升教师资源利用的能力我们通过定期的课程资源案例分享,研究由资源转化为主题课程的基本备课路径,形成典型的资源样本。我们借助5个问题架构资源课程的备课框架:第一,主题课程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指向了幼儿哪些核心经验;第二,主题课程的发展线索或活动推进线索是什么,基于儿童立场初步预设课程的发展线索;第三,主题课程备课的重点要落实到环境创设、游戏设计、生活活动上;第四,扼要阐述和解读主题课程的来源与组织开展的意图;第五,梳理主题课程中当下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还需要开发哪些新资源,进而不断打磨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三)以资源审议机制建设为重点,提高课程资源管理的质量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主体(管理者、一线教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幼儿的需要进行反复讨论与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对后续课程作出恰当的、一致的决定及相应策略。它是班级课程有质量地开发与组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其实质是对课程价值的判断分析、对幼儿发展的监测评估、对课程要素动态调整的整体思考,也是教师群体智慧碰撞与实施经验分享的过程,更是课程后续行动、科学计划决策的过程。1.前审议,关注价值分析。在课程资源审议的过程中,我们开展园所、年级组、班级三级审议:园部层面注重思辨资源的价值,初定主题内容;年级组层面研析各班幼儿的已有经验与需求,找到课程生长点;班级层面预设班本课程目标,梳理学习线索。我们通过“三审六步制”的前审议机制,保障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到位。“三审”:一审儿童、二审目标、三审路径。“六步”:第一步,面对事件要有敏感度,做好价值判断;第二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让资源和幼儿之间建立联系;第三步,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确定可能的课程目标;第四步,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课程建立关系,形成可行的课程推进路径;第五步,将幼儿需求、已有经验与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对接;第六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前审议阶段,教师要把握4个要点:幼儿最期待做什么;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有哪些资源可供利用;根据相关信息如何预设课程目标与发展线索;备课关键活动,如何备环境、游戏和资源。2.中审议,关注经验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议资源在活动中的运用质量与成效,思考幼儿对现有(原计划)资源利用是否感兴趣,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具体的表现又如何。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就要重新思考是否在原有预设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或超越。同时,结合幼儿在前一阶段课程经历中不断生成的兴趣点、问题点和需求点,对课程内容与实施手段进行动态调整,使课程活动的开展更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明确的是,主题课程的发展线索不能简单地依附于教师个人的决定,而应依据幼儿在前期课程经历中的表现与后续需求的表达。教师要从问题中寻找突破口,通过深刻反思新问题、新需求、新线索、新行为、新发展,进而发现、调整幼儿发展与课程规划中的矛盾,建立“观察对话+诊断互动”“罗列问题+价值筛选”“策略碰撞+实践追踪”三大操作要点以追随幼儿的经验发展、确定后续课程的走向,对资源进行灵活盘点、对活动线索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资源—活动—经验”的闭环生长。在中审议阶段,教师要把握4个要点:基于前期课程经历对话幼儿;分析幼儿的兴趣点、经验点、挑战点;共同研讨后续课程的发展方向、建设要点与策略;对后续关键活动(含环境与材料)进行集体备课。3.后审议,关注资源利用。教师要反思活动中资源利用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实现了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否有效达成了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否助推了幼儿经验的增长。我们基于对幼儿持续、科学的观察记录、精准解读,聚焦幼儿游戏前后的行为变化,借助谈话、观察及家园互动等手段了解与扩充幼儿的经验,收集幼儿成长的证据,以幼儿的发展来评估课程实施的质量。在后审议阶段,教师要把握4个要点:共同整理幼儿发展的信息素材;与幼儿、家长一起,针对发展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诊断,形成后续的教育支持方案;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经验梳理和素材盘点。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82)的研究成果。

原文刊载于2023年6月《早期教育》(教育教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 姬小园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 孙佳铭

作者单位  |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