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1500字(心理教育成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六岁前,我的记忆朦胧且美好的,用一张张照片串连起来,就是生动活泼的画卷,在小乡村的一方天地里,每个孩子都在野蛮而肆意地生长着。祖辈相传的生活方式,足够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农闲时光里含饴弄孙,惬意欢愉。雨后清晨穿着小胶鞋,随爷爷走在松林里捡拾水嫩的蘑菇,一把把白白胖胖的小伞伞,球形的像花苞似的稚嫩,未等张开,又在门前小池塘的青石板上洗净根部的泥土,之后就像秋的野菊、春的茵陈,冬的小萝卜干一样,在大的簸箕上,静躺着晒着太阳。

悠闲而静谧的时光就在那时,辗转迁了几个村庄,从幼儿时的偏僻的林边小村子,迁到新修的马路边,迁到村委会的小学。或是为了方便幼儿园的校车载我入园,或是为了小学时不离亲太远。总归是庄子上,总归算是故乡。或是因为我们的租房些许偏僻,或是没人在意不知何时迁到这里的小小女娃,并未认识新的同龄伙伴。我的生活总是安静有趣的,但从不觉得孤单。或是因为可以时不时地潜入郁郁葱葱的宝藏一样的菜园,呆在浅浅的荷塘玩一整天,或是可以躺在吊床上望着影影绰绰的茂密的树叶上闪着星星发着呆。我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在我的世界中的某个角落,等待着我不期而遇;想象躺在妈妈怀里,她同我讲述一个个童话的影子;想象爸妈回家时的情景,不时哼着儿歌,喃喃细语…摇摇晃晃地栽在这美好的岁月里,心中净是些温暖的念想,同自然的亲切。回忆起来,发觉这些时光留下的浅浅的记忆,却是想起便觉欢喜的珍宝,是念念不忘的朦胧月光。

正因童年岁月里,我常静静地在自然里思考,从牙牙学语到稚嫩少年。我养成了安静,温柔的习惯,无论什么时候,我只会将仅有的负面情绪带给自己,从不去选择将我的负面情绪带给其他人,如果遇到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人,比如遇到同学们挨骂,然后他(她)或许会阴沉着脸,口气很冲地说话,或许还有咒骂埋怨他人,还有遇到同学评论别的同学时,我通常会选择沉默,此时此刻,我与他们做不到共情,进而无法沟通,我内心否认他们的做法,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劝解。但是我渐渐发现,真正强大的人从不会去抱怨,去咒骂,去评价他人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去接受一个平平凡凡,不抱怨的,安静的孤独而平庸的自我。我的朋友不多,但一起时都是在嬉戏玩闹,感情深厚,相处平淡而温暖的,他们知晓我的安静,我们彼此不断去学会关怀,学会温柔地对待生活。

此前许多年中,爷爷在我四岁时去世,弟弟在那时到来,于我而言,是多了个小伙伴,是父母在外务工时,除了奶奶之外,我的另一个可爱的小伙伴,陪我一起分担对父母亲的思念。

每一对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夫妻,或许都是为了让留在家里的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姐弟和奶奶搬到了县城,在一个陌生的更大的天地里,继续完成我和弟弟的学业。刚刚好,弟弟读一年级,我读七年级,第弟七岁,我十一岁。或许是陌生的环境唤起了我内心的恐惧,或许足从未面对的挑战不断打击我面对的勇气,。我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印象很深的是那一年暑假,我来到县城后,面对车水马龙,漫长新奇的街道,连像往常去帮奶奶买菜的任务对我来说都变得很困难,街道很多很陌生,不知道到哪去,又怎样慢慢的走回去。到学校报名时,我在弟弟要去的小学里碰壁。学校里的工作人员说:“让你家长来。”我跟他们解释说“我不是给自己报名,我已经要上中学了。”户口本,购房证明,学生档案,我都带得齐全。一次又一次,他们总是说“让你家长来。”最终,还是远在外地的爸爸托一个县城的亲戚帮了忙,才让弟弟顺利入学。我本以为,我可以,但事情总不是一个孩子所想的那样。我尝试去认识我的新生活,我不确定我所上的中学是否住校,所以上学第一天我带了一包的洗漱用品。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学,中学学校是否有餐,不知道怎样和这些十分陌生的面孔接触,于是慢慢等待直到同学们离去,才踏上回家的路,不断警惕在哪个路口拐弯才是回家的正确路径,尝试记得路旁的标志。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大而陌生的校园、众多同学和教室、每天单调的二点一线。我尽力地去融入新的环境,内心敏感而脆弱。起初,因为从乡里转到县城没有入学成绩的缘故,我被安排到了倒数第二排,时不时的会看不到黑板,恰巧同桌是一个小霸王一样的人物,肆无忌惮地嘲笑我的口音和怯懦的举止,我假装不在意,晚上也会缩在被窝里哭。但我很快就向老师倾诉我的困境,并调离了后排。但由于基础薄弱,我一点点地不断进步着,并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七年级以前,我从未接触过英语,英语太差我就经常去请教老师,慢慢进步上到八年级后,我似乎还是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同样又是面对新的老师同学无所适从。学业渐重,而我却渐渐失去了紧张感。入班时,由于成绩靠前,我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前几名,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这位成绩靠前的学生不仅数学英语皆差,而且上课时常常不听课,回答问题时声音更是小的听不清。其实我只是在英语课时听不懂老师的英语提问,更因为毫无口语基础而难堪。慢慢地,我开始沉迷于小说,各种玄幻,古言,仙侠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青春伤痛文学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的学校生活很疲惫,中午更是延长了我们的学习时间,晚上回家后再也不想去学习,而是想尽办法去偷偷看小说,作业应付,上课也不再用心。我小心地隐瞒着我的行为,却愈陷愈深,作业更是慢慢的不再去写。我终是变成了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偷偷逃课,藏手机,躲在没人的角落沉迷于小说的世界。很快,大人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感到失望,怒斥我的行为。我想要去学习,却沉不下心,一次次内心挣扎着,屈服于夜晚的手机,依旧浑浑噩噩地活着,我觉得这才是现实中平凡的我的青春伤痛。

终于,妈妈选择回到家里,监管我的学习。但从小与妈妈分离的我,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但妈妈却觉得我对她不似弟弟一样亲近,只是向着奶奶,由于婆媳关系不和的缘因,妈妈常常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看看你,跟你奶奶一个样子,邋里邋遢的”“你看看你,这张脸哪跟我像,肯定是你奶奶背着我把我亲闺女扔了换了你来,不像你弟弟”……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很难过。妈妈经常带着弟弟出去玩,或许是因为我的学业繁重,或许是她的小车只能载着两人。那时我总想起以前,现在看来,只是因为当时的碌碌无为,眼界狭小,只能看到自己,敏感而自卑。

就这样,上高中后,我开始了三年的住宿生活,高中很充实,半军事化的管理杜绝了看小说的可能。我尝试去与同学们相处,做班干部,努力学习,进学生会锻炼自己……寻找自己的众多可能,慢慢地成绩进步,我也更加自信开朗,好在,我和同学们相处的很好。我们一起努力,直到冲刺我们心怡的大学。初中的敏感伤感和自我的孤立,无非就是自己将自己封闭了起来,沉迷于小说所幻想的世界。忽视了太多妈妈隐藏在严厉表面下的关心,也将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脆弱更加封闭了起来,因此我才那么地孤僻和抑郁。

到了大学后,我并未想过,我会很快进入恋爱阶段。我遇见了一个喜欢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一起的相处的每一天,我们都很开心。他督促让我不要偷懒不想运动,会帮我练习口语……所以我想和他一起走下去。

学业上,我能够变得更加自律,坚持做好自已学习这一项本职工作,同时,去探索自己更多可能。终有一天,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像我们的校训上所说的一样,做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合格的师范毕业生,修养好一位好教师所具备的道德素质,学识品性,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