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成为一名教育家(成长教育家话题 | 谁有希望成为教育家?教育家成长的路径是什么?)

话题  

 推进教育家本学,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教育家不是培训出来的,教育家的基本素质也不是通过培训的手段成就的,但培训可以成为教育家成长的“催化剂”。

那么,怎样才算是教育家?如何才能培养出教育家呢?

毫无疑问,要成为一个教育家,无论是一线教师、校长还是学者,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探索,通过培训、反思等途径,具备教育家的精神和风格。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业研究者和一线校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校长要用教育家精神办学

■ 苏君阳

不能奢望每一位校长都成为教育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教育家的精神来办学。

——小编按

提倡教育家办学,并不是意在苛求让教育家办学或让校长成为教育家,其实质是让校长能够用教育家的精神与品格办学。

教育家精神是指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持续不断地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引导人从善求真,并最终使教育对象能够发生积极变化的精神。教育家品格是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恪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品格。

让校长用教育家的精神与品格办学,一方面需要校长进行积极的自我养成与修炼,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让校长掌握教育之道

校长办学既要有管理理念,又要有教育理念,两者在办学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因此,在校长办学理念中,不应只有对学校管理问题的理解与回应,同时还需要有对教育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否则,校长在办学中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与行政主义误区。如果没有对管理的理解与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管理规程,就会出现学校发展和办学的低效与无序。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校长办好学校必备的前提,更是一个教育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教育之道是校长教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是教育家的精神与品格养成的必要前提。教育之道存在于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最终以理念、原则、理论、规律、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形式表现出来。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对教育之道需要有深入的认知与了解,否则易出现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异化和扭曲。在对校长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其进行理念、理论、规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这是校长掌握教育之道的重要源泉。

  让校长掌握科学研究之道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教育与管理皆是非常复杂的活动,仅仅凭借经验难以形成解决这些复杂组织与活动的良策。为此,需要依托于科学探究的技术与方法,弥补经验理性解决问题的局限。科学研究之道既要知晓科学研究是什么,又要知晓具体的科学研究程序与方法。

现在,许多培训囿于科学研究,与校长的实用需求有些遥远,原因在于培训课程中很少涉及科学研究之道的培训。培训课程设计大多停留在校长实务管理所需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的知识培训层面,而忽视了校长观念自生能力的培养与发掘。

让校长掌握科学研究之道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讲述层面,更重要的是让校长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校长做的研究课题既要考虑研究技能提升的需求,同时亦需考虑校长现实工作开展的需求。因此,校长参与的科学研究,是一项基于自身工作开展的需求式行动研究。所以,校长培训中必须克服急功近利与实用主义思想的侵扰,必须着眼于未来,从长计议。

  让校长掌握创新之道

教育家的另一个重要精神与品质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根据外部环境以及学生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学校组织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校长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见机而行。在学校组织管理与发展过程中,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做法以及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因此,要对校长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关注。

让校长掌握创新之道,首先需要让校长对学校组织中变化与静止、稳定与发展、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有深刻认识,让校长能够明晰哪些是可变的,那些是稳定的。其次需要让校长树立一种敢于突破自我的信心与勇气,培养校长的创造性思维。要让校长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看待和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事物的本质,以此寻求和发现问题的破解之道。最后需要让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学会创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什么人能成为教育家?

■ 乔锦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论是一线校长,还是教育学者,只要有情怀,有理论,有实践,都一样能成为教育家。

——小编按

社会之所以呼唤教育家办学,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偏差,学校办得像机关、像企业,没有学校的味道。学校高度僵化、功利化,太看重眼前利益,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大家希望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学,让教育更多地体现理想价值,注重人格陶冶。但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才能称之为教育家,如何才能培养出教育家?

教育家要立功、立德和立言

作为教育家,首先要有教育情怀,具有慈悲心、有利他主义倾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在业内有良好的口碑。教育家办学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最后要有明确的教育主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也就是说,教育家要立功、立德和立言。简言之,教育家要有情怀、有实践、有理论。

  陶行知作为我国近代公认的教育家,一心想通过教育改变当时落后的社会面貌,除自己亲自举办幼稚园、中学、师范学校和大学外,还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如提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他的思想、主张和办学实践影响了许多人,所以被尊称为教育家。

打通教育家成长的通道

在各类教育从业人员中都有可能产生教育家。一线教师和校长是教育从业人员的主体,数量众多,产生教育家的可能性最大。与此同时,学者经过教育实践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当然,其他教育从业者只要有情怀,愿意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家。

一方面,一线教师和校长中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首先是校长。他们一般是从学科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成为校长后办学业绩突出,会逐步成为名校长,并在业界获得较高的声誉。另一方面,学者办学是产生教育家的一条途径。他们有相对宽厚的知识基础,对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解有认识上的优势,通过办学容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相对容易成为教育家。

以上两种途径是教育家成长中最为常见的。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家各有所长,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家来自一线,他们对于教育问题的论述比较具体,著作中有许多生动的案例,在实践中很受欢迎。

陶行知是走学者办学路径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本人曾做过东南大学的教授。陶行知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改变儿童贫困命运的情怀。陶行知的教育更多的是和他的教育救国梦与通过教育改变现实的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的。学者型教育家往往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对教育有更深入的思考。

当然,这两类教育家各有所长,都是当今社会特别需要的教育家。

培植教育家成长的沃土

  强化行动研究能力。要想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家,校长必须做有心人,认真细致地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尝试用各种办法去解决,并进行思考、总结和提升。

  提升理论素养。名校长管理学校有经验,但知识面普遍偏窄。现在,有各级各类培训中心承担对校长的培训任务,为名校长成长提供支持。这种培训的范围是全方位的,既有国外考察、同行交流、专题研究,也有各学科的高端学术讲座,无疑是推动教育家成长的“催化剂”。

  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研究教育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不行。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相对宽厚的知识基础,我们可能就不了解某类知识对人成长的价值,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指错方向。

  (作者系北京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校长)

 教育家成长路径在哪里?

■ 赵桂霞

教育家并不神秘!遵循这样的成长路径,每一位校长都有成长为教育家的可能性。

——小编按

专家引领,唤醒成长渴望

  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应采用导师引领、专家指导、个人读书研习等多种方式,切实撬动校长个人的内在生长动力。

  榜样引领。让优秀校长领略大家风采,感受大家情怀,感悟大家成长之路,看到自身差距,激发内驱力。可采取事迹报告、专家讲座、跟岗学习、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也可采取如“新学校行动计划”组织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

  专家指导。一方面,专家实地指导能让校长从战略高度把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增强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校长确认自己办学理念的学术价值。因此,专家指导式培训,要尽可能遴选一些相关教育专家组成专门导师组,通过与校长结对、全程跟踪、专家会诊、项目推进、对话交流、课题研究等环节,帮助校长明晰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梳理办学理念的内在逻辑,总结提升办学思想和办学体系的学术价值。

  读书研习。学校本身是一种学习共同体,作为校长要加强终身学习。以读书打“底气”,以学习增修养,应该成为校长的必修课。除一般的教育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外,校长还应该着重加强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家思想、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课程的研习。

实践培训,挖掘校长潜能

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必须回到学校实践,才能称得上具有真正的价值。

示范基地实践。已经成名的校长所在的学校,或是国内外非常知名、优秀的学校,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已趋于成熟,遴选这样的学校作为培训未来教育家型校长的示范性实践基地,采取跟岗实践、挂职锻炼、影子校长等形式,让培养对象深入其中,体验求知,吸收精华,是很好的实践培训形式。

在职学校实践。校长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工作的大本营,是“自留地”。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示范基地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反思,都要回到自己的学校在实践中反复践行修正,不断提炼、创新、总结,这样才能既办好自己的学校,又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体系。

帮扶学校实践。作为教育家型校长,不仅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要有指导能力。应为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确定一定数量的薄弱校,作为他们的帮扶实践基地,通过对这些薄弱学校进行辅助和指导,能够对自己的办学思想进行验证、修正,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指导能力,提升他们的信心与水平,也会带动一批学校成为优质校。

把实践作为一种培训方式,还要辅助采取专题汇报、成果展示、论证答辩等方式,锻炼培养对象总结提升、逻辑思维、演讲表达等能力。同时,借机由专家、导师和培养对象对办学思想、操作体系、学校改进等给予再次打磨,帮助其最终确定办学理念与思想,进一步检验与传播其办学智慧。

反思感悟,凝练校长理念

反思感悟就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内生催化剂。反思感悟的目的是指导、帮助校长通过对自身工作的批判性思考,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增强改革和发展学校工作的行动能力。

反思感悟作为一种培训方式,需要培训者搭建平台。比如,在专题讲座中有目的地引导校长反思,组织校长通过系统总结、交流经验或著书立说进行反思,组织校长就学校管理问题进行陈述、答辩反思,等等。通过反思感悟,校长对学校管理问题的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基础得到扩展,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凝练和完善。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体系,而凝练思想和体系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除了校长个体要积极深刻地进行反思外,更需要加强同伴互助式互动环节及专家引领式指导,加速校长逼近教育真理、洞察教育真谛的步伐,从而进一步清晰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

(作者系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国培计划“领航班”首批学员)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

|微信编辑:李白小筑M

【点击页面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呗↑】

【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文章还不错?请在最下方点赞↓】

微信ID:zgjsbqmt长按3秒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试试

头条 | 学生开设选修课,为这所牛校的课改创新叫好!

活动 | 投票了,中国教师报”有奖征春联“评奖结果您说了算!

大事 | 春节后,盛会将至,快来给两会代表委员提建议,他们听得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