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富晓明简历(晓教育成长富晓红:有关教育、成长的一些随想)

【富晓红专栏】有关教育、成长的一些随想

原创作者|富晓红

好久没有写文章了,忙于看书,忙于考试,忙于学习,忙于上课。某教授给我发了两篇报文,让我写篇文章。我爽快答应了,却觉得他给我限定的内容需要思考和查询资料,而将近两个月的暑期即将结束,确实有些感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育方面

1、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目标分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比如以我一位舞蹈老师的角度出发,我的短期目标是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长期目标是对舞蹈艺术的持久热爱和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养成一种面对困难勇于克服敢于挑战,终身热爱学习、向往艺术美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家长的短期目标可能是:考级、有机会出去表演;长期目标是长大后气质好一些,身材美一点。

前者是教育,后者是功利;后者的目的其实在前者里完全可以无意识体现,但如果后者作为目标,可能造成孩子讨厌舞蹈,或者爱慕虚荣。

前者的影响是长远而广泛的,这样的高贵品质和良好习惯可以延伸应用到其他各个领域中去,包括学习、生活。

后者的立竿见影也许是昙花一现,也许是一场噩梦;也许成为年少青春里的精彩一幕,但也许是青春岁月里不可言说的伤痛。不管怎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操守,勇于做学生的心灵守护者,而不是时代洪流的随波逐流者。

2、追求高分和名校的后果是什么?

学习应该是为了了解世界、和世界和解,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和无限可能。但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和有些学校携手共谋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一点点失去生命的活力;成为学习的机器,最终失去鲜活的精神气息,成为“木乃伊”。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在《时代空心病——焦虑的父母和迷茫的孩子》这篇文章里如是说:

“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有一位家长跟我说:“富老师,我把孩子交到你手里,是因为不仅仅你是位老师,你还是位心理咨询师,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成为精神富有的人。

“成为精神富有的人。”这句话说得多好呀!如今我们的物质追求已经空前的疯狂,几乎凌驾于一切之上,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精神世界却如此贫瘠和荒芜。

一个精神世界匮乏的人,物质再富裕,他依然是一位贫穷的人呀!依然无法真正地快乐呀。

精神世界如何丰富起来?从小一点一滴培养兴趣呀,孩子是天然的好奇、好学者,为何慢慢变得厌学了?是我们的功利心所害,是我们的目标发生了错误。在千篇一律的追求高分中,孩子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失去了对所有学习的兴趣。

为何我们的孩子即便考了高分进了名校依然不快乐,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信息依然停留在生存层面。而生存层面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底层。马斯洛的“人的五大需求”阐述了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功利主义者每天如此教育孩子:“你必须考高分上名校,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找到好对象,将来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说到底还是仅仅停留在生存方面,“过上好的体面的生活”仅仅是生存问题。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孩子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如何体现自我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做他自己。这些最最重要的精神世界统统被最底层的生存需求覆盖、抹杀了。

马路上的环保工人尚且有他的价值所在,可以为人们带去干净美好的环境;考名校的学生难道仅仅是为了求一个好工作,坐办公室,住别墅?还是为了可以更好地造福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的目光短浅、功利心极重是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的。

二、自我成长方面

1、家长需要自我成长

家长容易跟风,容易被社会的潮流裹挟着走,而没有自己坚持的的信念,是因为不够自信,底气不足。

我年轻的时候亦是如此:开过服装店,想过转行。看到哪个行业赚钱,就也想去做。像浮萍一样,随风飘扬,随波逐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学习,慢慢地明白,哪行哪业都是一样的,这边山看那边山高的心态是幼稚的表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领域里精益救精、不断追求、钻研才是出路。

当自己有了坚定、持久的信念才是真正地热爱;真正的热爱才能摆脱功利的狭隘目光,才能真正地做好一件事。而做好一件事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是良性循环。

这一切离不开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做好手里的工作,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不断修正和改善。

我曾经也会在迎合家长和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中摇摆、犹豫、纠结、痛苦。现在的我,当家长没有看到我的用心良苦和真心为孩子将来着想时也会有些难过和伤心,但不会动摇我的教育理念。会有些策略性地两全其美,但如果两者不能兼顾,必定是坚持我的教育理念,宁愿少些生源。

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需要坚持,什么需要放弃。当家长提出异议时反观自己的教育过程,如果对孩子的未来有利,便坚守;如果有疏忽和欠缺,愿意及时道歉和更正。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坚持教育,是我目前的状态。没有很好的知识体系和信念支撑是无法做到这点的。这便是自我成长,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沉淀、需要修炼。

家长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只有关注自己的自我成长,才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做好自己,孩子便会做好他。

2、相信孩子

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不太相信他们没有我们的照顾可以很好地成长,我们喜欢为孩子规划人生,按照我们规定的轨迹去发展,却总是发现事与愿违,这是为何呢?

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在文章“ 为什么孩子缺乏人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因为父母剥夺了他们的‘掌控权’!”有一段话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更好的70、80后自己养娃时,就那么纠结、焦虑和失控呢?

美国畅销书《The Self-driven Child》的两位作者:临床神经心理学家WilliamStixrud和课外辅导机构Prep Matters的创始人NedJohnson认为:我们这一代空前焦虑的家长正在抚养迷茫和焦虑的新一代。

越来越多‘虎妈’、‘直升飞机’家长和‘割草机’家长正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出于为了孩子好)行使控制权,抚养出了没有计划性、缺乏目标和方向,缺乏自我控制、没有‘内驱力’的年轻一代。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家长停止干预,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决策自由。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不相信孩子的背后是不相信自己。当你相信自己时也是可以相信孩子的。

相信孩子就是不断地在心理暗示孩子:“你可以的,你行的。”孩子在不断地接受积极心理暗示中就真的行了。

举个例子,当我们相信孩子可以规划好他的事情时我们会怎么说?

我的儿子今年九月读大三,从寒假到现在没有去过学校,一直在家上网课,暑期基本在家和他的工作室之间奔走,接生意,帮人家加工高达。睡懒觉有时会睡到11点,甚至接近12点。

如果换成五年前的我一定生气、担心、焦虑。但是我相信我自己这么多年的自律、勤奋和刻苦他应该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他也学到了,我相信他做事自有打算。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周前儿子让我上课前就叫醒他,他说尽快完成工作,留出两个星期的时间准备进入上学的状态。

虽然开始两天叫了他没有马上起来,但从十一点提前到十点,我没有责备或者嘲笑,而是理解他在努力积蓄力量,选择相信他:用微笑、温柔的目光看着他。果不其然,几天后我一叫他就起来。工作室回来时开始记录去学校需要准备的各种事宜。

那么如果不相信他会出现哪些言行呢?

怒目圆瞪,面目狰狞,高分贝,尖嗓门:“你怎么这样的?!你自己让我叫你起床的,叫了你还不起床?你这点都做不到,还指望你做什么?……”说不定还有更难听的话。

孩子在不断地被否定中强化他的无能,他内心的力量是消减还是增强?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便是暗示他能、他行。

以上便是我这个暑期的一些感悟,愿我们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努力为教育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美好的教学环境,尽绵薄之力。继续努力学习、修炼,共勉!

作者介绍: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象礼仪指导老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为富晓红老师原创投稿,“富晓红的幸福家园-(ID:fuxiaohong5166)”亦发布

延伸阅读:

小时候有多听话,长大后就有多恨父母

白香香开始对王成旭发脾气

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学生

藏进日记里的秘密

无处不在的思念

不和谐的蛛丝马迹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致你

我是如何做到高效学习和生活的

一位好老师是如何无意间把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的

接纳孩子的缺点,孩子才愿意改变

3-6岁感统失调儿童的运动干预

如何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达标?

母亲、我和儿子,从三代人看家教的重要性

日本之旅二:关于亲子关系的思考

日本之旅一:有关我职业方面的思考

从愤怒到无力无助、绝望,没有安全感——案例分析情绪产生的整个过程

2019冠状病毒疫情迫使我们重视身心健康、身心链接

冠状病毒期间,大家还好吗?承认无聊是治愈无聊的第一步!

辞旧迎新,愿我们在新的一年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律

浅论体育老师的自我修养——二十四年的体育实践总结

我们都离“好人”还有很大的距离,最多算不是“坏人”

最爱我的父母把我往“绝路”上推

从小被偏爱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

自我觉察三部曲

你拥有生二胎的素养吗?

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哪些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爱你,我的祖国!

亲爱的,只有你自己才有资格评价你自己 ——写给所有不自信的人

我们需要接纳和信任,不需要说教和劝解

老师和家长先学会说话,孩子才会说话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比成果更重要

你给出的不是爱,是担心、焦虑和不信任

一个人的孤独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指引

你对孩子舍得吼叫,是因为还爱得不深沉!

隐藏在客气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双宋”离婚、“李范”分手的日子,我依然相信爱情

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教师该怎么办?

师生关系中的那个“我”

“请”字表达不好就成了“命令”

“不要生气”这句话本身就让人生气

请放过那对母子,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支持和温暖

先谈“情”说“爱”再做事,才会事半功倍

母亲,我想你了!清明节是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

《都挺好》不太好的几处地方

爱源于被满足的需要——《都挺好》里被人们忽视的一些扎心事

中职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不是因为你爱我,就可以随意伤害我

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

想要提高情商就要选择功能性最好的应对方式

一位专业舞蹈老师学习两分钟舞蹈视频的全过程

论口头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越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孩子却越不爱读书?

2019年,给父亲的一封信

读书是为了理解生命的本质,活出自我!

祝你生日快乐

那个和我一样喜欢用“离开”来“要挟”的女孩,愿长大后少吃些苦

活出自我的人生,学会疏通情绪是第一步

面对“问题学生”我是这样“搞定”的

人际交往中暴露本性的几种状态:请对号入座

关系里除了厚重的爱,还要有轻盈的喜欢,才能愉悦而持久

只要真实表达,孩子就会超乎你想象的优秀

“自私教育”最终会让我们自己沉没

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

儿子,祝贺你终于失恋了

关爱是能让学生“开口”的一剂良药

不想去学校上班——一位中职老教师的内心独白

解析大部分父母的爱终究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学生不宜被过度指导,老师不宜被全民指导

单枪匹马的老师究竟能走多远?

虽不再尊师,但我依然以赤子之心教学

又逢开学季,家长不用逼着孩子日日用功、时时进步

别让不良价值观催眠青少年 ——观《延禧攻略》有感

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定要让孩子具备运动健身的理念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致家长——美源于健康

父亲纵然有错,但他曾经也爱过我

当今制度下的教师何去何从?

接纳家有普通的孩子便是晴天

学生为何如此喜欢我?

为何说“最应该接受教育的是父母”?

中国教育并不失败,但它就是差了一口气

卢勤:正确爱孩子的6种方法,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

李玫瑾教授“育儿经”合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