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自信心(教育孩子成长自己如何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只需掌握这6点|积极教育)

本文字数6615,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积极教育》

本书作者,任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执委,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出版5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个人专著。

积极教育,是以帮助学生获得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品格优势(现实的或潜在的)为主要任务的教育。传统教育里,教育的重心偏向于如何纠正孩子的问题。积极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发现和发展孩子的优势,强调给学生的发展建造和积累内源性基础,并致力于为孩子营造利于优势品格发展的条件。

本书系统深刻地解释了24种积极力量,科学论证了积极教育的方法,在介绍自己的积极心理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有趣科学实验及数据,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一样有趣的研究,观摩品格优势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积极教育的实用方法。

01、认识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这个概念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孩子的品格》这本书中我们曾经就讨论过什么是积极教育。其实我们为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怎样帮孩子发挥内在优势?怎样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怎样让孩子从容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品格优势!

1、定义

在《孩子的品格》这本书中,作者给出的定义是:“积极教育是通过关注人心中的善良天性、人类社会的正能量,以及我们共同具备的灵性、悟性、善意和德行等,对孩子进行积极、正向的教育。”

而本书作者也认为,积极教育是奠基在积极心理学上发展出来的教育理论,主要是指帮助学生获得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和长处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也就是说,积极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同时让孩子获得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什么是主观幸福感呢?包括三个部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那么如果孩子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强会发生什么呢?作者在书中提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主观幸福感不强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抑郁情绪。而且抑郁障碍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全球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困扰,中国的情形也不乐观。

那么抑郁障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包括:兴趣丧失,日常生活没有愉快感;精力减退或总是存在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常常对小事有内疚感;睡眠障碍;反复出现死的念头或有自私行为;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等等。你看,会产生很多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是必要手段。

那么什么是获得感呢?即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的收获,主要体现在自己的积极品质或长处得到开发或发展;当然它不局限于个体,包括群体和社会意义上的获得感,如社会变得更文明、更民主、更友善,物质更丰富等等,它是积极的。所以,作者认为,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也是积极教育的终极目标。

2、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那么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什么区别呢?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修正和深化,我们不仅要从思维观念上改变,更需要从具体操作上进行改变。

也就是说,积极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操作方式。那么积极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改正问题和培育美好良善,挖掘教育对象身上的亮点。

而传统教育则是以矫正问题和缺点为主。传统教育主要是依靠消极教育,带有很强的病理性特征,而积极教育是以发展积极品质或者长处为主要目的 ,但是很强烈的促发行特征。但是积极和消极并不带有价值评价导向,也不是区别对错的标准,只是为了区分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作者强调了积极教育对传统教育的修正和进一步深化等相关内容,但是两者都是为了促使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且身心健康的人。

总的来说,积极教育和传统教育两者并不彻底对立,只是各自完成任务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积极教育主要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或长处,并通过采取恰当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来进行。

3、积极教育的目的

古往今来,大家都在争议“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作者在书中提到,从学生的角度,也就是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一报还一报”的策略。

也就是说,别人对我好,那么我也会对你好,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丛林法则。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不主动培养那些善良和利他的优秀品质,那么积极的品格就不会有效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有意识地培养人们的积极品质,从而提升人的文明程度。其次,学生的积极品质需要方式方法,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能够通过积极的方式教育,那么就一定会培养出有积极品质的孩子。

那么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习惯性地用看问题的眼光,通过批评和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以矫正学生的各种短板,这种发现学生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和办法,就会导致教育本身的失衡。

研究发现,强调缺点或问题的表达方式会严重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甚至会让人产生对已有政策或现实的不满,激发对立情绪。那么对于老师来说,积极教育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并使学生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第二,可以更好地促进老师的公平观;第三,能使老师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第四,避免矫正问题为主要价值取向,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易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造成师生成为矛盾的双方。

最后,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可以形成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是积极教育带来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呢?

02、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6大积极品质,来帮助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让孩子保持终身学习的进取心,并且赋能孩子终身发展的原动力,让孩子可以乐观应对现实挑战。这6大品质包括:智慧、勇气、仁爱、正义感、节制和超越。

1、智慧

什么是智慧呢?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总的来说,作者认为,智慧是指在困难和不确定的生活情境中作出好的判断和好的建议。

具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智慧一定要在困难或不确定的情境下才能体现,像知道用碗吃饭就不是智慧;第二,有意识地做出好的决策,即正确的想法、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建议。

所以,从本质上,智慧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那么智慧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呢?包括5种常见的积极品质。

1.创造性。创造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具体特征:第一,原创性或独创性;第二,不管是理念还是产品,一定要体现出新颖和出乎意料;第三,具有可行性。如何评估创造性呢?主要依赖于其新颖程度、给人类带来的实际功效等,比如诺贝尔评选的过程就是一个评估创造性的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呢?首先,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文化和环境氛围。比如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氛围,让孩子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同时要包容失败的集体气氛。其次,鼓励老师善于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2.好奇心。什么是好奇心?是对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产生好奇,是在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中所激起的对需解决问题的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兴趣;是挖掘表象背后的细节;是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是能够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且感同身受。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首先,学龄前儿童是培养好奇心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但是学前教育并不意味着提前把小学的知识都学一个遍,而是说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世界,多了解社会,培养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奥妙的欲望,从而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让孩子直观地看到学习或活动的效果。比如,孩子不喜欢数学,那么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当孩子买了最爱吃的东西时,问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东西拿出来准备几天吃完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3.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关注的是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学习的内容。批判性思维不关注你是谁,而关注你做了什么。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判断,而不是情感判断,要讲事实;它的核心是在于洞察他人的论证的陷阱和漏洞或者逻辑性错误。

比如,作为一名批判性的思想家意味着要有意地将事实、逻辑与个人信念分开。一位成熟的思想家会说:“嗯,出于个人原因,如果X、Y、Z是真的,我会喜欢它们,但我不能否认相反的证据,所以我想在这一点上我肯定是错的。”

4.爱学习。有研究证明,爱学习的人一般智商较高,行为表现好,较少有攻击性,也不那么咄咄逼人。现在社会上很多小视频,如果把这种小视频当作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那么看多了,可能会变傻。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避免孩子的时间浪费在短视频上。

5.大局观。指人们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看到事物长远的最终利益,根据事物的整体价值利益做出反应和行为决策。

2、勇气

勇气是指人们面临内在、外在压力时不畏困难而誓达目标的心心理特征。它包括三项积极品质:真实性、勇敢、坚持不懈和热情。

1.真实性。也就是要言行一致,讲真话,以展示真实的自我。这个很好理解。

2.勇敢。就是人们对于困难、邪恶、压力或者危险时不屈服而能坚持正确的做法。

3.坚持不懈或契而不舍。有一个成语叫愚公移山。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4.热情。热情代表人们对待他人、事物或工作的一种态度,当我们具有热情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

3、仁爱

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人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应有的权利,爱护生命,关怀幸福,维护人的尊严,这些都是仁爱的本质。仁爱包括三个积极品质:善良、爱和社会性智力。

1.善良。主要表现在做人本分,做事脚踏实地,对他人心存善念,不算计别人,生活中乐于助人,懂得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

在《孩子的品格》这本书中有一个研究: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新发现,我们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物竞天择”是对的。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我们战胜动物所凭借的不是我们的力量。我们跑得不如它们快,力气不如它们大,所有这些有竞争力的本领我们都不如它们。但是为什么人类能够灭掉那些野兽呢?因为人类会合作。

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人类互惠互利,才灭掉了老虎、豹子、狮子、豺狼。我们单打独斗是斗不过它们的。我们战胜它们的秘密是什么?就是我们一起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人的善良。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善良带来的感觉。

2.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由三种成分组成:亲密、热情和承诺。爱和大脑的催产素水平有关,人们在和喜欢的人进行拥抱、抚摸等行为时会大量分泌催产素,而且催产素与愉快、开心和成瘾有很强的关联,还可以舒缓压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让孩子学会去爱别人。

3.社会性智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交往能力,包括情绪能力、社交能力等,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寻找优秀的社交对象。社交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避免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而且积极社交可以避免孤独,降低40%的痴呆症的风险。

4、正义感

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的正义感,正义是促进人类走向文明的积极力量。它包括三种品质:公正、领导力和忠诚。

1.公正。公正的人更能与别人建立信任,公平公正和信任唇齿相依,要想做出成功的反馈,再怎么强调公平公正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公正是目的论的。为了决定某事物的正当分配方式,我们需要研究被分配之物的目的或意图。

公正是荣誉性的。为了研究某种行为的目的或意图,我们至少要部分地推理或讨论这种行为应当尊敬或奖励什么样的德性,或者说什么样的表现堪称为这种行为的榜样。

2.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做领导的能力,可以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客观条件以最优成本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领导者能够带领大家进步,高效释放他人的潜能,要做好榜样作用。

领导力的关键与秘诀在于,有效地赋能他人,高效释放他人的潜能,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并确保这种影响在你缺席时依然存在。

3.忠诚。对组织或个体尽心尽力并真心实意,愿意为忠诚的对象付出一切,其核心是忠实、诚信和服从。

5、有节制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要适度而不过分,保持身体健康。它包括:谦虚、审慎、自我调节和宽恕。

1.谦虚。能力恰当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名望、财富和权利等,是一种正确对待自己优势的积极品质。既不会低估自己,也不会骄傲自大。谦虚的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或能力有多好,是否还存在欠缺和不足;愿意接受外在的批评、意见和信息;能够不断创造新的高度或取得新的成就;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真实价值;同时欣赏他人的价值。

2、审慎。就是说做事周密慎重,比较有条理,能够三思而后行。这样有助于犯错,而且减少压力,对健康大有好处。

3.自我调节。也就是自我控制,可以根据生活或工作中的要求或情形控制自己的需要、脾气等而采取合适的行为。能够抑制冲动,抵制诱惑。

比如,有一个叫棉花糖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给32个3-5岁的小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对他说,我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能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等15分钟我回来以后就再给你两个棉花糖。实验结果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忍得住,大部分孩子都在坚持了5分钟之后,就把棉花糖吃掉了。

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一样。这个实验并没有结束,而是持续了大概有十几、二十年,因为这些人在跟踪这些孩子们的后续表现。后来的结果是,那些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在学习成绩上比别的小孩高出一大截,工作之后他们的能力也高出很多,事业的成就也会高出很多。所以,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4.宽恕。用宽大的气量去包容他人,不计较,不追究他人的过错,从而化解矛盾。那么如何实现宽恕呢?心理学家提出了“REACH”法则:

第一,R(recall)指再回忆,即事情发生以后要冷静的回忆一遍所发生的事情,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思维;

第二,E(empathize)指共情,即从加害者的角度对事情进行思考;

第三,A(altruistic)利他,即对事件进行利他性定性,这样才能真心做到宽恕;

第四,C(commit)承诺,即公开承诺自己的宽恕,可以通过写信、写日记等方式进行;

第五,H(hold)保持,一旦做出宽恕承诺,就要永远保持宽恕。

宽恕他人可以让我们内心获得平静,从而活在当下,过上幸福人生。

6、超越

超越是指人们要跳出自己的个人利益或关联世界,把自己和全人类等相联系,强调要做一个脱俗的人而不斤斤计较的人。它包括:欣赏优秀和美丽、感恩、希望和乐观、幽默和精神追求。

1.欣赏优秀和美丽。我们不仅要懂得欣赏优秀和美丽,还需要懂得理解什么是优秀和美丽,比如一些自媒体以低俗为美,博人眼球,这严重扰乱了社会应有的正确审美。而且我们还需要对优秀和美丽有敬畏之心,只有敬畏才能对生活中小心翼翼地遵循和实践。

欣赏本身还会带给我们一系列积极结果,比如夫妻一方能够主动欣赏对方的努力、耐心和爱心等品质,会显著改善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双方变得更幸福、更默契。

2.感恩。感恩就是有风度的做事,主要指对他人或社会给自己的好处进行友好回馈和感激。感恩能够迅速传递美好,并能促使其他品质得到弘扬。

3.希望和乐观。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乐观的人同样一定充满希望。乐观的人相信未来会有好的事情发生,并觉得自己能够掌控未来。这样的人更容易达成目标,获得美满人生,因为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应对问题。

4.幽默。幽默感能够缓解紧张的气氛,促使大脑分泌出内啡肽和其他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会使人感到愉悦并减轻疼痛。幽默的表达让我们觉得一些人有趣,因为正是透过幽默,我们才得以窥见那种可以在荒谬和合理之间自如转换的珍贵的智慧与勇气。

作者认为,越幽默的孩子,其总的智商水平越高,而且幽默的孩子更可能拥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伴有良好的类比和推理能力。

5、精神追求。也就是寻求生活的意义,超越自我、超越物质甚至超越本能。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阿德勒曾说:你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去解读自己的经历,改变自己的思想,通过个人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说:人生的唯一意义,就在于对别人和整个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与人建立合作的过程。所以如果你感觉到迷茫,无法找到自己的目标,何不去拥抱外面的世界,多走走看看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