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视频讲座(教育成长曲线三条曲线,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这回事说清楚了)

这篇文章,我想从时间维度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做一个全局性的分析。以30岁左右博士毕业入职高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算起,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正常退休,我们职业生涯的时间跨度通常是在25-30年。而这里的25-30年,也就是时间维度之下我们所拥有的职业生涯的“长度”。本书讨论的“向上发展”,说的也就是高校青年教师在这25-30年的职业生涯里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职业成就,最终做到自我实现。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三条曲线。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三条曲线

如图8-1所示,如果我们以职业生涯为横轴,以职业成就为纵轴,是很容易画出高校青年教师向上发展的示意图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很多人以为向上发展的曲线是图中所给出的实线,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很可能是图中的虚线——是的,这才是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图8-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两条曲线

图示中的实线所给出的,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职业发展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时间和成就呈现正相关关系,我们越努力,这条实线的斜率就越大,也就意味着我们取得的职业成就也越多。是的,这条实线完美而形象地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真意,也是这套根深蒂固的“古典成功学”在我们头脑中的投射。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往往会是图中的虚线。还记得本书第七章“你无法跨越自己的见识去跳槽”那篇文章里谈到的职业成长曲线吗?入职高校之后,经过一段不长不短,甚至很长时间的适应、积累和反复练习,逐渐变成行家里手,取得一些职业成就,然后大概率上就会进入到平原期而很难再有突破,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怕还得接受自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事实。

看看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同事吧,看看那些还不到50岁就不再发表论文、申报项目和参评职称晋升的同事,他们早在退休之前的十年甚至更早就已经选择了“躺平”。他们看淡了事业,转而去追求养生之道、回归家庭生活、周游世界或者吟诗作画、太极八卦、养猫遛狗……不是说这些不好或者不能做,而是如果我们单从职业发展状况这个维度看过去,大多数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后期,就是虚线所呈现出来的那个样子。

好,现在重点来了。我希望此刻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你,你的职业发展曲线会是下面这张图(图8-2)的样子。请原谅我浪费了宝贵的版面,单独画出一张图示来强调这“第三条曲线”。因为这条曲线实在太重要了——这才是我们高校青年教师向上发展该有的样子。

图8-2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第三条曲线”

高校青年教师向上发展的“复利曲线”

请认真地、仔细地、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张图上的这条曲线。我觉得这是我在这世界上看到过的,除了我媳妇的照片之外最美妙也最激动人心的一张图。我把这张图放在了自己笔记本电脑桌面的右上角,确保自己在每次开机的时候都能看到它。这张图所呈现的,就是高校教师向上发展的“复利曲线”。这条曲线的特点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条曲线的前端是一条平缓的、漫长的,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曲线。

要知道高校教师的工作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带学生,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不可能像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作那样让时间和产出简单成正比。我们往往要摸索多年、反复实践、刻意练习,才终于能取得一些聊以自慰的职业成就。

其二,由于这条曲线拐点的到来遥遥无期,所以缺乏耐心的人都早早放弃了。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前期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很长时间里是难以看到成效的,难免会让人产生消极怠惰的情绪。近年来的一些统计数据也显示,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当然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已经缴械投降,不再构成威胁。

其三,如果能保持耐心、持续精进,一旦拐点到来,职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这显然是这条曲线最激动人心的阶段了。什么是开挂人生?过了拐点之后的人生就是了。而且我们不必担心拐点到来得太晚而没有时间一飞冲天,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就算到了年龄单位也舍不得让我们退休的。这样一来,我们职业生涯的绝对长度也是可以被突破的。然后我们会在职业成就的巅峰中功成身退,留下一段传奇,变成一个传说。

启示:让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第三条曲线”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就是一条,让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25-30年职业生涯的这个时间的跨度,是我们实现向上发展的最大优势。如果你不幸和我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这将是我们的唯一优势。那么,怎样做到让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迎接拐点的到来,从而拥有“逃逸速度”一飞冲天呢?

其一,要自信。

不是为着现在的自己自信,而是为着迈过拐点之后的自己的样子而自信。要相信这条曲线、信任这条曲线、信仰这条曲线,成为“第三条曲线”的狂热信徒。有的人从讲师到副教授用了五年之久,而从副教授到教授却只用了两年。为什么?不是他运气好,更不是评审条件降低了,而是这个人已经迈过了拐点。想想这条曲线,不断用这条曲线来解释成功,相信一切就有这么神奇。

其二,要有耐心。

要得到属于我们的职业成就,首先就得能坐得住。本来我们就应该是那个最能坐得住、最有耐心的人,因为我们天资平平,抄近道、走后门,拉关系、走捷径,臣妾做不到啊。所以,我们索性就拿出最大的耐心,接受自己只能慢慢变强的事实。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之一是“不做选择”,他说,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然后好好看住。这里说的,也是耐心。

其三,要保持健康。

想想这条曲线,活得足够长久,我们的职业成就才能一飞冲天。所以在饮食上,我们要降低热量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坚果、蛋类和鱼虾,远离高油、高盐和高糖食物;在作息上,我们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入睡前不要玩手机;在运动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比如慢跑、快走、游泳、健身……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其四,要学会管理时间。

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图书资料很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贯彻执行。尼尔·埃亚勒在《不可打扰》(Indistractable)这本书里谈到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痛苦管理。之所以我们无法专注工作,是因为我们主动去寻找干扰,以便能从眼前由工作带来的痛苦中逃离。追剧、刷微博、逛淘宝、发朋友圈,都是逃避痛苦的手段。我们都在时间管理的路上,学会管理时间,向上发展才能发生。

好,让我做一个总结。

以职业生涯为横轴,职业成就为纵轴,职业发展曲线通常被理解为一条指向右上角的斜线,然而真实的曲线却并非如此,它会在经历平原期之后走向下降。

要追求职业发展的“第三条曲线”(复利曲线),它是一条平缓漫长、向右迁移的曲线,在它达到拐点之后开始昂扬向上,一飞冲天。要想实现职业生涯的向上发展,要自信、要有耐心、要保持健康、要学会管理时间,从而让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本文节选自老踏新书《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均有开学季特价销售。

更多干货内容,欢迎来我的公号老踏科研联盟、青椒计划UP。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