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天性成长教育教育的根本是保护孩子的天性,到底对不对?)

点击可关注公众号

教育是关系子孙幸福、家国未来的事情,却也是问题最严重的。

虽然国家早已三令五申,要搞素质教育,要全面发展,要减轻孩子的负担,但是我们教育的现状仍然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变得非常的内卷。这样的内卷造成孩子身心健康的极大伤害。睡眠不足、体育不足,致使孩子的身体素质严重不达标,近视率全球第一。

心理上的问题更严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压力重重,各种抑郁症、躁狂症、孤独症、自闭症、恐惧症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孩子甚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这样培养的结果是孩子出社会以后严重地适应不良,动力不足。许多人自私、狭隘、偏执、情绪化、难以相处。许多人头脑教条化,不能够如实感知世界,这样既不能够去享受世界的美好,享受诗意的生活,更缺乏创新力、创造力。

这些问题是很严重的,也是很系统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够改变。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从心理的角度讲一讲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那就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

01

一、什么是孩子的天性?

在我看来,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真正尊重和发展孩子的天性。

讲到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这个没有讲清楚,很多人就会因此概念不清,而互相打嘴巴官司。

本来前些年也有很多人提出来:《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但相应的也有很多的文章就写:《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放纵孩子的天性》,举出许多被纵容坏了的孩子的例子,说的好像也对。

之所以出现相反的例子,是因为概念不清,他们所讲的天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那什么是天性呢?关于人性的定义,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几千年来都在争论的话题。2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非常深入地探讨。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荀子则提出来性恶论;告子又提出来性可善可恶。他们所讲的好像都有道理,那到底怎么看呢?

有一位悟道的民间教育家、性理疗病法的发明者王凤仪先生终于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

他说: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

也就是说三者都是对的,但所指不同!

天性就是老天赋予人的本性,这个本性是纯善无恶的,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讲的“致良知”。也是源于孟子所指的“良知良能”。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孟子把人天生的良知良能称作“天性”。《孟子·尽心上》上有句话十分突出表达了心性天三者的关系,这句话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有著名的“四端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只要扩充这“人皆有之”的四心,就能完善人的天性。

02

二、教育就是发展我们的天性

《中庸》首章开篇明义:教育就是发展我们的天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释义: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时,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于法度,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这里讲的就是我们要尊重和发展自己的天性,才能有智慧(不离于道)、有爱心地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禀性又是讲的什么呢?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荀子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本能的欲望与情绪。

王凤仪先生讲,“禀性是人的烦恼,怨恨恼怒烦为其表现。”禀性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欲望脾气性格上的偏向。比如有的孩子他天生胆大,有的孩子天生胆小;有的嗔恨心重,有的比较自私贪婪,有的善妒,有的好怨...

每个人天生的基因不一样,禀赋气质不一样,只要我们有所偏,我们就不能客观中庸地看待世界,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出现内心的的冲突,就会产生偏激的情绪脾气。

所以王凤仪先生讲,我们要化自己的禀性,要能做到像水一样的随方就圆。

习性又是什么呢?习性就是我们出生以后,随着我们的习惯而培养出来的性格。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比如,有人好玩、有人好吃、有人好色、有人好名、有人好利、有人懒惰、有人放纵等。都是在禀性基础上随着环境和教养而养成的。

王凤仪先生总结,修行就是一句话:“去习性、化禀性,回天性。”这就讲得很透彻圆满了!

我们的天性什么都知道,什么样的功能都有,只要你把它发挥出来,只要不偏就好。

比如孟子所说四端之心。

恻隐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爱心,不忍之心。因为有爱心,我们就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一些事情;

是非之心也是一样,每个人因为有了这样的爱心打底,所以我们就知道哪些事对人是有好处的,哪些对人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基本是非判断,不需要再去听一些教条才知道;

对于惭耻之心,或者说叫羞恶之心,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事对人是不好的,是自私自利的,是损人利己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些事情不该做,做了自己就会感觉到羞耻,感觉到罪恶;

有了上面的天性的基础,也就有了辞让之心,就会有基本的礼仪法度。当我们发展出这四心,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能做到这几点,人人皆可为圣贤。

03

三、那我们具体如何去做呢?

1、首先,我们要了解、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

知道孩子他有这样一份美好的天性,相信他有这样一份本有的智慧。我们要关注孩子本身的感受,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就是人本的教育。

2、我们要改填鸭式的教育为启发式的教育。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是给孩子答案。这些答案即使是对的,但因为不是孩子自己思考的结果,有可能跟孩子内在的想法感受是不一致的。

但是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不一致?所以他们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个正确的答案,而把自我的想法感受压抑住了,没有得到及时的化解。也就是说他的内心和外在的这个答案是矛盾的,冲突的,这样的冲突积累多了慢慢会形成表里不一的分裂人格。

只有我们及时的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及时的引导他们化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一些压抑的心结,引导他们向正确的道路上走,让他们真正的理解感受到,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本身的智慧,才会有创新创造力。

3、要改说教式沟通为接纳式的沟通。

什么是接纳式沟通呢?就是我们不管孩子他讲什么,或者是什么样的情绪,我们都要先接纳孩子,因为这是他现在本来的样子。不接纳他,就会与他发生冲突,跟他产生对立,他就不会听你的。

只有先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和他本来的样子,然后我们再来引导才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先跟后带的沟通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不管孩子说什么我们先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同时引导孩子。问他想表达什么?当他表达出来之后,我们也不急于去反对他,去教育他,而是用问话去启发孩子思考——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一步一步地让孩子去看到自己内在的根源。

当他看到了之后,我们再来下一步。如果他的想法是正确的,那我们就给予肯定;如果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偏激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他去看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去启发孩子,这样的想法对你的好处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你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呢?这样从孩子自身的利益出发,启发他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样孩子情绪得到了接纳和释放,烦恼得到了转化,有了自己的领悟,自然有了智慧成长。这就是“去习性、化禀性,回天性”的过程。

4、发展孩子的天性最好让孩子学习圣贤文化和心性经典。因为这些经典就是教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天性的。

比如《大学》第一句就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明白我们的天性。上面讲到《中庸》开篇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还有《论语》、《孟子》等都是从更细的方面让我们了解修身养性的。包括佛家和道家的经典都在讲如何修身养性,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学习它,方向就会更加明了,潜移默化,就会成为孩子心中的指路明灯。

5、要培养孩子的天性,家长首先要学习。

只有家长先学习了,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够以身作则,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够运用爱与智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和互动,不断的启发孩子美好善良的天性。

家长学习好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的氛围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种子。所以家长的学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家长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经典,那就会更好。亲子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这样就能够很好引导孩子往天性方面发展。

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扎扎实实的把传统文化经典学好,不仅让孩子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有了正确为人处世的能力,不为各种事情烦恼,可以轻松快乐的生活;同时,传统文化经典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写作演讲的基础,也是理解其它科目的基础,学好它对提高孩子的成绩和信心也非常关键。

总之,学好传统文化经典,充分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爱有光、自信自强、有力有量、幸福快乐的孩子!

《大成心学经典家教》

家庭成长团体招募

你是否面临着家庭的各种问题?

是否面临着亲子教育的困扰?……

其实外界所有的问题都反映了自身的眼光和能力问题。儒家经典《大学》里面明确指出:身修而后家齐,真正的家庭教育,必须从家长自身成长开始。

那么家长又如何学习改变呢?

许多人说,自己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感觉效果不能长久!

也有人学习多年传统文化,但又不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家少走弯路,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家庭问题,成忠播老师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梳理出最适合中国人心灵成长的“大成心学”文化系统

这个系统既有东方文化的深刻性,系统性,又有西方文化的现实性,科学性。

同时为了让广大家长能够学得深厚,又有实修的载体,并将之重点运用在大家迫切需要的家庭成长教育方面,成老师打造了《大成心学经典家教》课程。

倡导家长在学习心理学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从小就能明心见性,养成伟大的人格,打好深厚的文化根底。

我们主张家长先学,有一定基础后,就带动孩子一起学,这样就能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沟通的纽带,让孩子在家庭中真正的知行合一去实践。

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为解决传统文化经典晦涩难懂,难以落实到实践中的问题。成老师将结合哲学、佛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详细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梳理出日常的练习功课,组织有经验的老学员老师们指导大家每日共修,成老师每周亲自进行一次直播答疑活动,让大家天天进步。

一年的系统训练包含身心灵健康、情感关系、亲子教育、事业财富、灵性成长等所有主题,包含儒释道文化核心经典,跟随学习,将让你的人生焕然一新!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助理慈芸老师的微信咨询。

好文推荐:

孩子的叛逆网瘾,终于找到了根治方法!

*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

《道德经》讲做家长(领导)的六个层次,看看你在那一层?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心理专家总结这五点值得家长们深思!

*  正常的人都需要做心理咨询?!

读经时,脑波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可以打通左右脑

-成忠播 -

资深心理咨询师、全息身心疗愈师

大成心学文化系统创始人与总教练

中国表达艺术治疗协会理事

武汉十五心理研究院研究员

华大教育培训中心主讲导师

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家教分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优秀讲师、咨询师 

————————————————————

成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探索生命的真谛,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身心灵修炼智慧融为一体,首次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当代中国人的身心灵修炼方法与课程。服务的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上百家。帮助众多个人和家庭重获健康幸福。其开创的儒释道文化与心理结合咨询法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个人成长比西方心理咨询更深入、系统、高效。 其结合中医、道医的身心整合疗法,突破世界医学难题,打破神经症等严重精神疾患无法治愈、终身服药的魔咒。擅长咨询领域:婚姻家庭、两性情感、亲子教育、职业困惑等;以及各种心身疾患: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预约咨询请加助理微信:慈芸请注明来意,谢谢!

欢迎关注

大成心学成忠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