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危机成长教育教育如何培养孩子清醒认识世界,化解人生危机?)

讲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于2005年在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在演讲的一开头就引用了这个小故事。

今天的教育应该怎么应对人的生存危机?

华莱士在演讲中,用这个小故事意味深刻地提醒我们做这样一番思考:

一、人很容易在周而复始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二、人生存根基的浅薄化,只看到人在忙,却不知道究竟在忙些什么。这不就是我们存在危机的表征吗?今天的教育,应该怎么应对人的存在的危机呢?

三、当今教育,孩子被老师家长殷勤的期望逼迫,为考试、知识、才能等等所包围,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浸泡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在这里,我似乎能听到很多家长又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享受乐趣?

其实,正如华莱士在演讲中还提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让你学会如何思考”。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我想说,如果今天我们的教育能保持清醒,培育孩子能真正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关注,那么家长就会明白,你还有其他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许他并非那么喜欢才艺,他只想读一本有趣的书乐在其中。而孩子在思考中亲身体认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会让他有一颗超越的心、承担的心、融入的心来面对未来社会生存的压力,那么他们也会有其他的选择——不是为求职晋升、买房买车急功近利和身心疲累,而是在充实的工作之余享受自己的家庭时光、运动和健身乐趣等,生活和工作都能兼顾,他们生活得诚恳踏实。

然而,我们能够保持这样意识清醒而鲜活,是不可想象的难呢!

原因是今天我们的教育是否有意识培育孩子清醒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和世界呢?

学校和家庭是雕刻师,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享誉全球的教育家理查德·莱文,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他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还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大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让孩子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不为功利所累,而是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那么,在家长眼中,大学教育有什么用,我们把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从大学到出国,一层层往上追求的更高的教育又是什么?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在这里,引用这样一则小故事更能确切表达我的观点:

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已是著名石雕师傅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他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

“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初次看到这个故事,我很喜欢,因为雕刻师和教育工作者太相似了,孩子就像那只石狮子,和孩子的联动用这个词“唤醒“,是多么富有启发意义!

然而,唤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种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觉知与自我唤醒的觉悟与力量。也正如苏格拉底指出,人的智慧储藏于人的心灵,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那么,“唤醒”就成为心教育的精髓与智慧之所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

由此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担当着主要雕塑家,主要负责唤醒孩子。其实,我们每个孩子心底都有一颗种子,那就是他们从小的愿望。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要唤醒孩子心底的这颗种子,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目标而努力。

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

所以,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而帮助孩子塑造成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有用之才,还得需要其他雕塑家共同协助激发他更大的智慧,让孩子学会认清自己,亲自完成属于他的人生杰作。

教育应对我们的存在危机: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不过,很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人文科学教育似乎在追求知识填鸭。人生的知识学习,我们用加法;现在很多人的人生追求,也在用加法。

放眼看,有人追求知识和学历,有人追求物质享受,有人追求人文的享受,有人追求艺术的享受,可是他们不能免除人生的痛苦与彷徨,即使有最好的享受,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烦恼炽盛等有生八苦。

这不也就是我们人的存在的危机吗?可是,很多人是自欺欺人,不能自知或不敢承认,而继续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保护自己或忙着追求色声味等快乐中。

化解人生的危机,实在需要智慧,需要用减法去体悟,更需要教育培养人的有意识思维,清醒地认识世界。当我们处于安逸的状态或忙于各种追求时,我们不妨也来问问自己什么是“水”吧!

开创中国近代教育的典范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力量与别种力量不同之点,就在教育的力量是能够达到个个民众的内心里头去的,他能够使民众自己从‘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自己团结的。”换句话而言,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心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重视孩子个体心灵智慧的增长,心的力量将会使得我们生活得更好。

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也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那么,教育如何清醒地培育孩子有意识的思维,主动去化解人的存在的危机和经营幸福呢?

下面,我引用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揭示教育和人生的大致三种关系: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

一、以教育认识自己

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此后应当认识自己的本身。这样,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二、以教育革新自己

认识了自我与环境,就应当从事于革新自己。一方面是铲除一切障碍物,如虚荣心、怠惰心等等。另一方面是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在我们的本能中虽然有除旧布新的成分,同时也有迷恋过去的成分,所以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便非常重要了。

三、以教育成就自己

叶圣陶先生指出:成就自己才是目标、归宿,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要使人人都能够这样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似乎停留在知识填鸭,考试和学历升级中……所以,试问各位,今天我们的教育还能清醒吗,孩子又如何培养有意识的思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时代,带领我们的时代?

如前文所说,学校和家长是孩子主要的雕刻师,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担当重责——唤醒孩子的心灵,开启心灵的力量,培养孩子有意识的思维,懂得慎思明辨,以教育来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更要有美好的思维,坚信“行孝和行善”是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以厚德载物自勉!这才是以教育成就自己,主动化解人的存在的危机、经营幸福的要领!

正如孔子的《大学》中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诠释教育、做学问的根本宗旨,在于彰显人性里固有的智慧与美德,实现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的教育境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