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身心健康活动体会(孩成长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共同守护)
上周,有两件和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就加强网络信息内容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并对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部《条例》的出台,并不容易。
早在2016年,国家网信办已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3月,国家网信办又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家长、学校和平台该承担的责任都提出了要求。
也就是说,历经7年讨论、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条例》终于在上周落地。
有关人士透露,“这期间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进行了多轮讨论、修改与完善”,因为“条例不能只是号召性的,因此特别需要具体的、可操作的条例作为行动指引”。
据介绍,这次审议通过的条例草案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条款细致,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可能遇到的许多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强,把家长、学校、平台等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都作了详细规定,“不至于三个和尚没水喝”。
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不过,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正处于成长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力相对较弱,因此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网络沉迷等问题的侵害。一部完备的《条例》,将有望通过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让未成年人用网更安全、更安心。
同样在上周,同样涉及未成年人,9月22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回应“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是随着开学季到来发酵的。业界人士和家长普遍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态体现了国家管理部门尊重事实,顺应民意,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责任心,“相信这将对整个学校食品系统的规范和良好运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预制菜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行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预制菜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手段现今还难以明确到位,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与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
为确保让孩子们吃得美味健康,保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十分必要。
两件事,涉及不同侧面,但宗旨只有一个:全社会、各方面都要齐心协力呵护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25日第2版
作者:高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