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有规矩的孩子读后感(成长教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好的规矩不可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环境,是学校和社会无法替代的教育空间。这个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中,家长最应该教会孩子什么呢?又该不该给孩子立规矩呢?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这句话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那么,父母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让孩子知好歹,辩是非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但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家长身教重于言教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如果父母都知书达理、平易近人,孩子也会很大程度上受人欢迎,走向成功。但历史上从来不乏败家子,也从来不缺少有辱门风的“混账”。归其原因,学坏总是比学好要容易,无视规矩总是比遵守规矩容易。

这时候父母只是以身作则就不够了,需要的是耳提面命,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小惩大诫”。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给孩子立规矩,教孩子懂规矩,是一个漫长而不易的过程。需要父母高度的素养,极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孩子要想活的自在快乐,就必须遵循规则、守好规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