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有哪些(教育伴随成长伴随孩子成长,家长的教育责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带娃老母亲,不请自来。

孩子从呱呱堕地到成人,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其成长过程经历了多次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本文只谈谈婴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教育责任。

0~1岁:婴儿期

成长特点:我在成长,我想玩。

第1个月: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睡和哭。

第2个月:自发的微笑,眼睛可以跟随事物移动,感到无聊时会变得挑剔甚至哭泣。

第3个月:已学会用手玩。能发出“a,o,e”等元音,能高声尖叫,用哭和笑确认父母是否做得对。

第4个月:目光可以准确追随移动的物体,头抬得更高了。能发出变化的元音,开始有痒痒肉了,喜欢喷口水和吐泡泡,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回应了。

第5个月:能准确地用手接触物体,会翻身,趴着时能撑离支撑面,能单手抓东西,会将东西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能发出较为复杂的声音,比如“baba”,喜欢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可以辨认物体形状

第6个月:会坐了,能准确地够到目标,能用整只手抓握东西,对颜色开始感兴趣,能发出更长、更多的声音,能更好的模仿面部表情。

第7~9个月:会爬了,手的抓握能力更强了,能扶着东西慢慢站起来,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抓起小块东西,用杯子喝水,能发出声母和韵母组合的声音,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通过词联想到形象和图片,开始认生。

第10~12个月:可以双脚交替爬行,扶着栏杆走路,会爬楼梯上楼,但还不会下楼;手指的抓握能力更强了,出现惯用手;能说双音节的词;懂得拒绝;能模仿咳嗽等的声音;能挥手表达再见;出现分离性焦虑。

家长的教育责任:纯粹陪玩,不需引导孩子。

“亲子陪玩”是有下述原则的: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让孩子做自己、当一个会玩的玩伴、重视自己和孩子的感受、不要期望完美。具体形式如下。

对话

我的闺蜜说,自从有了女儿后,我变得“唠叨”了。

女儿出生后,我带她时,总是会跟她说个不停,虽然那时她还听不懂我说的话。慢慢地,女儿会凝视我,过阵子,她会朝着我微笑,接下来,她会试图说话。

即使孩子最开始听不懂我说的话,但是她可以感受到大人的声音和情绪,因此,温柔的话语会对孩子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后来女儿学会说话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在她小时候我的“唠叨”吧。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

上述说了,孩子2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自发的微笑了。但是只有大人回应孩子的笑,孩子才会更开心。

笑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在孩子听懂语言之前,对其行为最直接、最好的肯定。

每次当我给女儿换了尿布,她的小屁股变得干爽的时候,她就会笑,她的笑也会感染我,让我觉得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

孩子也通过观察大人的笑,领会大人想传达给她的想法。

1~2岁:孩子开始步入幼儿期

成长特点:我长大了,但我怕。

1岁以后,孩子可以站立和行走了,孩子从婴儿期步入了幼儿期,其各方面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在社交与情感方面:在陌生人面前害羞或紧张,会因分离性焦虑而哭泣,喜欢或恐惧特定的事物或人。

在语言与交流方面:更会表达自己,会重复自己的声音或动作,会相应大人简单的语音请求。

在认知方面: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探索事物,喜欢“捉迷藏”,喜欢把东西混在一起或者对反复放入再拿出的容器游戏感兴趣。

在运动和身体发展方面:可自行坐下,通过支撑站起来,可以扶着家具在房间里“溜达”。

家长的教育责任:给孩子引入各类简单玩具。

这类玩具特点如下:能和孩子产生互动,特别是在孩子的操作下能发出声音或产生动作;看起来比较真实;轻便;颜色明亮鲜艳。

适合的玩具包括:

小推车、积木、简单的拼图(5片以内即可)、黑板和吸铁石、可供推拉的小汽车或者小火车(1-2节车厢即可,不用轨道)、摇铃、角色扮演类玩具、书(布书、塑料书、卡片书、纸质书)、蜡笔和纸、玩沙工具。

除此之外,家长可经常带着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大自然充满了新鲜感,对孩子而言,恐怕是最有趣的“玩具”。

2~3岁: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成长特点:我自己来,我行的。

在社交与情感方面:会模仿大人和大孩子的情绪,独立性增强,也会出现挑衅的行为。

在语言与交流方面:知道身体部位的名称,能说简单的句子,可以用手指出书中展现的事物,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

在认知方面:开始对颜色和形状进行排序,试着搭建更多的积木,开始玩“角色扮演”,能执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指令。

在运动和身体发展方面:能踮起脚尖站立,在房间里的沙发上爬上爬下,对爬楼梯和扶梯感兴趣,对简单的球类活动(如抛接球)等产生兴趣。

家长的教育责任:应对“糟糕的2岁”

保持生活常规

规律的三餐和生活安排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要针对孩子的活动事先建立一个个规范的流程。

比如,孩子睡前的流程可以从洗漱开始,然后为孩子讲故事或者唱儿歌,再到跟孩子道晚安结束,当孩子习惯了这个流程,家长也就不用费劲哄睡了。

接纳情绪,引导行为

家长要认识到,发脾气时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控制好情绪。

具体包括:

教孩子辨认基本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不同的表情来示范。

告诉孩子他正在经历怎样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温柔地帮孩子分析发脾气的原因并且简单说出来这些原因。

认同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当宣泄情绪,而不是限制孩子正常情绪的表达。

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家长可以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出他的情绪,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试着用替代品来达到“两全其美”解决问题的目的。

设立明确的规则:当“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不存在时,家长要根据孩子明白和接受的范围,设立不可动摇的规则。

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保持冷静、试着对孩子说“可以”、多跟孩子沟通,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应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之所以发展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应对措施如下。

纠正观念:

包括家长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纠正自己的观念;家长要逐步纠正孩子“靠打人获得成就感/想要的东西”这类观念。

减少刺激:

家长对孩子生活的环境及活动区域等的选择都要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合理宣泄:

家长要教会孩子宣泄情感的正确方法,允许孩子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比如通过言语或游戏来宣泄情绪。

提供榜样:

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这就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孩子的榜样,那么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自然也就消失殆尽了。

以上。

@知乎亲子

主要参考文献

1. 汤维. 让孩子乖乖听话,妈妈有办法.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