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树苗长成大树的道理(成长教育树小树苗内心成长教育理念:礼乐合一,执两用中)

校长专栏

  教|育|理|念|

礼乐合一 · 执两用中

一棵小树苗,当它只有两、三片叶子的时候,只要把握时机给予适当的施肥灌溉,未来必定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一棵真正的大树。但若错失这段生长的最佳良机,想要让它成为参天大树就非常困难了。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孩子越小,心性越纯良,可塑性也最大,此时若没有把握机会,把良好的生活习惯定型的话,随着年龄增长,种种不良习性一一形成,等长大后想要再改变回来,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小树苗”的阶段,就给予正确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树立一个优秀的国家民族,让百姓有智慧地去过幸福的生活,必以教育为先。而教育又该以什么为根本呢?

自古以来,中华圣贤都知道,想要让社会和谐快乐,必提升人民的智慧与品格。而要提升一个人的智慧与品格,必以“礼乐”为教育的根本,才有可能达成。

古人说:“礼主敬,乐主和”。说得简单一点,这“礼”字,指的就是一个人处世该坚持的原则、规矩。

而这“乐”字,不是狭隘地仅指音乐而已,更重要的是指向一个人宽大、和谐的心胸,以及使人人都可以得到快乐幸福的智慧。

人生在世,不能只贪图享受快乐幸福,而却对人没有一点尊重,没有一点原则规矩;也不应该是待人处世有极高规格的规矩礼貌,但却没有一点和谐快乐的智慧。

也就是说,这礼乐若丧失其中一环,必堕入两个极端,无法建构出圆满的人生。

这“礼乐”两字的重要性,就像卫星定位的经度纬度一样。若是没有经度纬度的帮助,想要精确地定位到你想去的地方,就只能靠那微乎其微的运气了。

人生也是一样,想要树立正确、高尚、快乐、和谐的人生,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那必需依靠礼乐来加以定位才有可能达成的。

少了礼乐两字,最后这个人所成就出来的人生,究竟会扭曲到什么地步,那也只能靠运气了!古人都知道,“移风易俗,莫善于礼乐”;社会风气好不好,一个人的人格高不高尚,可以说成也在礼乐,败也在礼乐!

本来教育的目的不外是要让我们的小孩,对人对事都能有敬重的态度,待人待己都能够秉持宽大和谐的肚量而已!而要达成这个目的,除了重拾古人的“礼乐”两字以外,还有什么快捷方式吗?

油门与刹车

今日的学校教育,总以为知识技能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这使得全天下所有的学子,一个个堕入功利主义的弊端之中,却没有一点朴实和谐。

所幸终于有人想要逃出功利的陷阱,但却又堕入另一个放任、享乐、没规矩、没原则的弊端里面;当然,最后也不乏想要逃出这个放任、没规矩等弊端的人,但却又堕入另一个满满的礼貌规矩,满满的拘谨压抑,却没有一点和轻松快乐的陷阱里。

总之,人们不是堕入这个意识形态的极端,就是堕入那个意识形态的极端,好像这两个极端永远是世仇,永远不可能得到调和一般。不是规矩到了极点,就是放任到了极点;不是功利到了极点,就是反功利到了极点。

这像极了两个人带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坐上驾驶座,一个是坚持将油门踩到底,一个是坚持将刹车踩到底一般,终究这部车都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废铁一堆,不是吗!

古人推动社会和谐所秉持的不外就是“礼乐合一”四个字而已!这礼乐就像是人生的刹车和油门。礼乐合一并不是要我们将油门和刹车一起踩到底,而是要我们明白:当油门踩太多时,就要适度地改踩刹车;当刹车踩太多时,就是适度地改踩油门。

一个人礼太多就要用乐来放松他,乐太多就要用礼来收敛他。这礼和乐相互调剂,才能教出一个有原则、有品格、有和谐、有快乐的孩子来。

因此,教育的过程中,教导什么技能谋生都只是教育的枝枝叶叶,教育若不懂得用礼乐来调和孩子的内心,不论他赚多少钱,终究不可能活得出一个和谐快乐的人生来。因此,只有礼乐合一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在!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小树苗内心成长课程,乃依据《弟子规》等简单的生活礼仪作为导入,在简单的家庭礼节中,让孩子去体会待人处世、应对进退、立己立人的行为准则,通过行为的落实,逐渐培养孩子内心对人对事的敬意,从而使其一生的行为匡正在适度和利人利己的范围内。

然而,只有礼没有乐的话,不免会让人有拘泥、严肃、了无生趣之感,其实不少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多有此弊病。

然而这“乐”可不是单指音乐的乐,更重要的是指快乐的乐。也就是指出一个人在规矩、严肃呆板的气氛中,还能调和身心,让人有轻松、快乐、和谐的能力。

反过来说,只有乐没有礼的话,常常堕入“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思想陷阱,这种人往往容易不顾他人的感受,无所不为,喊着西方“自由、人权”的口号,实则演变成自私自利而不自知。

礼乐=中道

此,礼乐必须合一,礼需要乐调和,乐需要礼规范,礼中有乐,乐中有礼,这样孩子的人格才能不偏不倚,使身心走在最灵活且最有原则、最有品格的中道上。

小树苗内心成长课程,教孩子怎么守规矩,也要教孩子什么时候可以不用这些规矩;教小孩怎么安静,也要教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活蹦乱跳;教孩子怎么严肃起来,也要教他什么时候可以轻松下来……

总之,我们教孩子能动能静、能进能退,不是要孩子只能静不能动,也不是只能动不能静,而是该动时可以动,该静时可以静。这一动一静,动静合宜,才是古人礼乐的教育,也才是中道的教育,孩子也才有机会成为一个明理的人。

礼乐的精神便是持守中道,也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两端就是礼乐,就是刹车和油门,刹车油门互相调剂,才能得到最适当的中道,才能得到最和谐的人生。

这个“中道”表现在心上,就是利人利己的存心。礼可变,乐可舍,在礼和乐的权变之中,唯有“凡事利人利己”的公平正义永远不变,这就是小树苗内心成长课程所要养成的核心教育理念,也是人生永恒不变的主轴!

■本文来源:黄庭书院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黄庭书院张庆祥讲师著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