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于自我与教育的一点看法作文(我与教育共成长关于自我与教育的一点看法)

反思性力量是事物发展的推动性力量。可以说,这是辩证法与机械逻辑最大的区别,是事物体系具有生命力的最主要的原因。不管是什么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哪怕是什么爱情、生活与学习,课程什么的,没有反思性力量,就只有僵化与死亡的后果。

事实上,我们潜意识里是对反思性力量是渴求的。内心所钟情的人,喜欢的事物,事实上,那可以视为我们对当下自我的一种不满,是个体对于反思性与否定性力量追求在其他事物上的一种投射性表现。简单说,这个玩意儿能吸引你,是自身渴求的这个东西能对当下自我进行革新有所期待。对于光鲜亮丽生活的渴望是对当下自身处于这个死水般环境的不满,对于拥有独立意识人的喜爱爱慕甚至追求(诸如很多文章漫画里的什么生活在冷酷环境里的人对于一个天然温柔的人的爱慕),都可以看做自身否定性力量展现的渴望。

但是,这种力量是可以被压制的。对于自身的缺陷以及弥补自身缺陷所采取的行动,大家都会在他人身上看到这种欲望的投射,有的人会对这种力量进行引导,完善自己,不断成长。但有的人选择了另一种道路,即病态的追求,不论是否是行动上的,还是感情上狂热的表现,都有这种力量的原因——你不可能要求反思性力量凭空消失,要么促进,要么扭曲,所谓事物都是运动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个人不认为过分将这种否定性力量投射在其他人身上是一个好结果。我曾经过分将所遇到的某些女性神圣化,将其看做小客体a,就是以为,我只要能够追寻到她,或者保持这个狂热的状态,事情就能得到解决。其实这就是否定性力量缺乏方向性引导,变得迷茫而被这些蛇皮思想所俘获,才让我的世界里挂了三轮白月光挂了那么多年。总是要超越这个东西的,怎么可能任由这些蛇皮思想把控我的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自觉的重要要求或者说表现,就是能够对这种否定性力量进行有规划有计划地把控,至少是不至于让这玩意失控,滑向什么虚无主义、宗教,或者物质上的消费主义、陷入什么刺激性的东西(drug)。

处理好否定性力量,走向自觉地反思,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去这么做。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先意识到,去感受这些东西的存在,否则虽然可以走向自发阶段,但误入歧途或者被控制是真的有可能的,而且很大。你猜猜,有多少人都想诱惑你让后剥削你的价值呢?

有些事情和思考确实很蠢,很多时候去翻看以前的,哪怕是一个月前的,都会感觉写的很尴尬。但你必须去这样做。去思考,去形成文字。不论咋样,那都是你的思考过程。哲学性的思考,不是让你一步踏入正确的真理殿堂,这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真理殿堂,它会让你形成对谬误的认知,在认识的这条路上,不犯你看到的那种错误,虽然还可能走进新的错误。但正是这个过程一步步重复,人总是变得更好,因为所谓谬误有相对性,没有人觉得牛顿力学没有价值,可它本身的局限性就在那放着。

这玩意不是啥子神学,把反思性力量假设为一个背景性的力量,跟神一样。这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用矛盾这个词其实一般人不是很懂,其实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直白一点,就是事物内部本身存在否定性,事物不是静态的,会自己否定自己。

也就是说,成长者必然反思,并且持续反思。其实关于成长,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对后代的教育。不论你是不是丁克主义者,婚育不婚育,你都要接触年轻的、幼小的生命。这是不可避免的。

教育,到底是什么?

对于教育,核心究竟在哪?

作为一个家长,或者说,引导者,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在于哲学教育的缺失,高中那个玩意教的不是哲学,那个是服务于意识形态的,在体系上是愚蠢的,是肤浅的,是碎片的,更致命的,是前反思的。我们对于哲学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我们的哲学教育连康德时代都达不到,而康德是最基本的桥,连康德之桥都过不了,完犊子这种教育。虽然大学可以补,但看看大家,这补课补的啥玩意,脱离前反思的人,要么藏得深,要么我一个没有遇到,甚至各位老师也是庸俗之流,笑死人。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本质上是什么?不要仅仅看做那是什么机械知识传授。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实,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我们教育者自己来说,是我们自我对外界的一种投射,根本上是超越不了这个的。我们对于孩子理念有意识的教育,无意识的行动的影响,对于孩子在外界遭遇的反应,都是我们对于孩子自我的一个投射。

自我对于个体自身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一辈子的遭遇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有欲望,有追求,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我们自我,往往通过这个维度投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自己正在追逐欲望所渴望的,对孩子教育的疏忽;自己追逐失败的,将这份欲求直接转移到孩子身上,都可以理解成这样。

进入现代,年轻人自然都是心中有火的,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思考之中,或大或小,理想总是有的,尤其是男性特有的对于宏大叙事的追逐,而事实的不如愿总是会使他们感受到挫折。这些人(不论男女,尤其是对于阶级上升的执著,不分男女),有的会努力鞭策儿女,哪怕是病态的行为也会去做。有的会闷声,放纵自我,打骂儿女。

有人呼吁,为什么有些为人父母都不需要考试?这自然也是一种态度,但这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打补丁的方式了,认为教育是像知识传授一样,本质上是机械的科学主义。这最多是一种态度,根本没有什么好效果,其实也只是,必须去根上去寻求问题。

在最最根本上,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但我们作为个体,必须反思这些问题,以根本上太难解决而逃避思考是绝不可以的。

既然自我对于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其实,教育作为自我的投射,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我的反思。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对自己所走的路有所自觉,你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前反思的自我所投射的东西很容易出问题但却不自知,还搁哪傻不拉几的问为什么,可笑的疑问。连对自己所走过的路都一点自觉都没有,根本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成长之路,还想教育好孩子,最终只能剩下那种机械主义的方法和那些什么为了你好这种可笑的理由。

孩子可不是作为倾泻欲望的道具,提线玩偶式的教育方式全是蛇皮玩意,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该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根本意义上,是让其成为自觉的个体,即我第一部分所论述的,让他觉醒自我反思的机制,能够在心理上与现实中把握否定性力量,至于走什么路,建议先反思自己,那种上不了台面和布尔乔亚式的理想还是留给你自己吧就别拉出来丢人了,还踏马传给后代有点脸好不好笑死我了。

至于怎么培养出孩子的反思能力与把握否定性力量的能力,这是个艺术活,不要难为我这种连恋爱都没正儿八经谈过的人。这要不得流水线的,每个人和孩子生活的情况都太特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好自己的路,孩子不是工具。先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吧,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都弄不清楚,就别瞎比叨误人子弟了,不害臊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