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二年级家长教育心得分享(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学)

序言

1.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父母是第一任教师;2.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3.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儿童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遗传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教育起主导作用;4.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3.学校教育包含了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4.家庭教育包含两个要素——父母+儿童,教育力量全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

5.《家庭教育学》—赵忠心,是解放后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的学术著作

第一章 家庭教育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教育

1.家庭——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

2.家庭的特点——1.家庭是社会上所有社会群体中最普遍的团体,每个人都不能和家庭无关;2.其他的社会团体一般只能满足人们的某一个方面的需要,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家庭则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3.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最早的一种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最深;4.在社会上所有的社会团体中,它是规模最小的;5.这个团体组织是最亲的团体;6.家庭在“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7.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核心,家庭是人们思想、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8.家庭对其成员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团体要迫切;9.家庭受社会风俗、习惯、法律、道德的影响比其他团体要多;10.家庭是长久的,但是从各个家庭的结合讲,又是短暂的。

3.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职能之一。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5.人与人之间相互施加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都可以称为教育

6.家庭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同辈人对同辈人,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7.家庭教育的性质——1.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大体可分为公共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私人教育;2.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从教育过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来看,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从教育过程连续实施的时间长短来说,可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

8.家庭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血缘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

9.家庭教育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实施的。

第二节 什么是家庭教育学

1.家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家庭范围内实施的教育活动。

2.家庭教育学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活动。

3.家庭教育学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4.家庭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

5.研究家庭教育的目的——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

6.家庭教育学的研究范围——1.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家庭教育的特点;4.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5.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6.家庭教育的教养态度;7.教育方式方法;8.教育艺术;9.家长的修养;10.家庭教育的指导;11.独生子女教育;12特殊儿童青少年家庭教育;13.新的历史时期的家庭教育。

第三节 家庭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1.春秋—管仲—《管子》——记叙了奴隶社会平民阶层家庭教育状况,是我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2.战国—韩非—《韩非子》——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家庭教育观点。

3.西汉—韩英—《韩诗外传》+贾谊—《新书》+戴圣《礼记》

4.西汉—刘向—《列女传》+明清时期的《广列女传》《烈女传续》,都在《母仪》篇中记载了从周朝到明清的几百位母亲教育子女的情况。

5.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部家庭教育学专著

6.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家庭教育著作共计有117种之多。这么多的家庭教育著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7.家庭教育专著中,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

8.《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甚至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学,颜之推是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的先驱者,开家庭教育理论之先河。《颜氏家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原则、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及家长的修养做了系统的论述,是一部有相当重要理论价值的学术专著

9.《温公家范》是一部与《颜氏家训》齐名的著作,同样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首先论证了治国之本在于齐家的道理,然后分议治家的方法和封建家庭中父子、夫妇、兄弟等之间的伦理关系,并采辑了历代名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史实,分别论证了祖辈、父亲等对儿童、青少年如何进行教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10.《颜氏家训》和《温公家范》表明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开始从描述性逐步转向规律性的探索,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转折点。

11.中国近代,爱国将领、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家庭教育》,是民国年间最早的出现的一部白话文的家庭教育著作

12.鲁迅—《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记住是谁写的),《随感路二十五》《二十四孝图》《上海的儿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从孩子照相说起》,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家庭教育的理论家

13.陈鹤琴——东南大学——1925年——《家庭教育》——陶行知对其有很高的评价,称其是“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是“做父母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儿童家庭教育学,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学的基础。

14.恽代英——《家庭教育论》——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和方法,明确提出德智体三育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并指出三者鼎立的关系,揭示了家庭教育内部的规律。

15.在我国,家庭教育理论是以“家训”的形式首先出现的;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理论出现的形式是家政学。

16.中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出现于三国时期

17.现存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是《颜氏家训》,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8.西方最早出现的家庭教育专著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19.1450年—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威尼斯—《儿童教育论》

20.1529年—北欧—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斯—《幼儿教育论》

21.1523年—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比维斯—《基督教女子教育论》

22.17世纪30年代—捷克—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系统论述了幼儿家庭教育

23.17世纪末—英国—洛克—《教育漫话》——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

24.18世纪中期—法国—卢梭—《爱弥儿》

25.19世纪初—瑞士—裴斯泰洛奇—《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26.19世纪初—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27.1861年—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28.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

29.20世纪30年—苏联—马卡连柯—《父母必读》——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学专著

30.20世纪70年代—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父母遗传和个人成长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2.遗传素质——人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的生物解剖特征

3.遗传素质是人个体成长发展的基础条件

4.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第二节 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

1.人的生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

4.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的重要特点是自发产生的

5.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动性表现为两个方面——1.人是通过他所参加的实践活动来对环境影响作出反应并获得发展的;2.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受他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种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制约的

6.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7.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性受不同环境影响而改变

8.孟子——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环境的作用

9.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影响的结果

10.英国—洛克—反对父母把孩子送到当时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11.法国—卢梭—把爱弥儿放到农村去进行教育

12.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13.家庭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性的形成;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4.家庭环境相比较其他生活环境,所具有的优势——1.家庭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像其他环境是人为形成的;2.构成家庭环境的成员之间关系很亲近,一般都具有血缘关系,感情上也更亲密;3.由于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关系极大,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重视“治家”“齐家”;总之,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烙印,终生都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5.治家、齐家——治理、整齐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家风、门风,目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家庭所有成员,特别是给年幼的一代人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节 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

1.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自发性的

2.设施病——收容所的孩子身心发展均不理想,这里的孩子身心发育比物质条件较差的家庭里教养的孩子还落后,造成设施病的原因——缺乏母爱

3.美国—杰明·布鲁姆——若以一个人在他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为100%的话,如果发育正常,那么他4岁时的智力达到50%,8岁时达到80%,从8-17岁获得20%的发展

4.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5.掌握34页—38页的材料

6.19世纪初—德国—卡尔·威特——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进行。

第四节 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

1.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家庭教育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2.家庭教育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总之,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努力抓好。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材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活动时人类最近本的实践活动

3.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4.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5.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稳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通常采用两种手段——政治统治+思想统治

6.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治国”的目的,首先强调“齐家”,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

7.中国古代把家庭教育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把家庭教育视为政治问题来对待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家庭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家庭教育产生的过程

1.恩格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代——蒙昧时代(群婚制);野蛮时代(对偶婚制);文明时代(一夫一妻制)。

2.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式是公共教育,也就是社会教育。

3.同辈而婚的婚姻,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家庭形态——血缘家庭,是群婚制家庭的初级形式。

4.普那路亚家庭——群婚制家庭的高级形式

5.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所谓的家庭教育,还是公共教育,即社会教育

6.对偶家庭——蒙昧时期和野蛮时代相交的时期,在众多的配偶中,可能有一个被认为是主要的丈夫或妻子,并最终和一个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丈夫或妻子长期同居。

7.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社会的重大进步。

8.恩格斯——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一夫一妻制家庭

9.人类社会的家庭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三种形式,前两种的家庭教育属于公共教育。

10.漫长的家庭教育历史,应该是从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的家庭教育开始的,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家庭教育

1.在奴隶社会里,除了奴隶、奴隶主,还有一个平民阶层。

2.古埃及,奴隶主阶级的儿童主要在家庭中进行,14岁前由母亲抚养,大龄的男孩,由父亲负责教导。

3.古印度,形成种姓制度,婆罗门最崇高。父亲是全家的统治者,重视指导子女背诵《吠陀经》。

4.古希伯来人,父亲享有最高权力。

5.古希伯来人的家庭教育模式——1.以家庭教育为主,在父权的家长制之下,父训是法律,子女必须服从;2.把笃信上帝视为人生第一要义,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3.重视对子女进行技能的传授。

6.古希伯来,父亲对儿子的责任归纳为三件事:1.教学法律(圣经);2.娶妻结婚;3.培育职业能力。

7.古希腊分为斯巴达和雅典等。

8.斯巴达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性质是单纯的军事体育教育,忽视文化教育;2.把教育看成是国家的事情,儿童属国家所有;3.重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4.7岁后,男孩送到国家公共教育场所,女孩继续进行家庭教育。

9.雅典教育的特点:1.雅典的教育相当发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家庭教育业很受重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2.7岁前,男女都在家里接受同样的教育,7随后,男孩入学接受学校教育,但仍住在家里,女孩留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3.教育目的上,雅典不仅把孩子培养成为武士,而且要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知识与文化教养的商人、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3.7-12岁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女孩注重家事等能力的培养。

10.古罗马的家庭教育特点——以家长制出名,父亲对子女有生杀大权;2.妇女在家庭里的地位是受到尊重的;3.男孩教育由父亲负责,学习农业;4.罗马的家庭教育是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的。是较早认识到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11.三公、三少——太师(知识和经验的教导)、太保(身体保育)、太傅(道德培养)

13.三母——子师(行业规范的教育)、慈母(衣食及其他圣后需要的供给)、保母(居室的安置料理);保母(哺育太子)

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5.奴隶社会家庭教育的特点——1.在人类社会刚刚进入奴隶社会时,家庭教育在各国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教育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2.努力社会的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奴隶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奴隶主贵族家庭教育的内容,较原始社会各种形态家庭的教育内容大大充实、丰富;4.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特备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把早期的家庭教育作为子弟入学读书的准备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主要特征。

2.西欧封建社会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分水岭,以前为中世纪的教育,以后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

3.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是教育的主干,教会学校几乎是这个时期唯一的专门的教育机构。

4.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主要教育形式,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实施,产生于中世纪早期。

5.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到七八岁以前为第一阶段,由孩子的母亲在自己的家里进行,包括对儿童的身体养护和宗教、道德教育;2.侍童教育,接受封建礼仪的教育和骑士技艺的初步训练;3.十四五岁至二十一岁为骑士教育的最后阶段,青年人作为主人的是从去活动,还要接受“恋爱教育”,骑士教育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6.封建领主的女孩在贵族官邸中接受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贤妻良母。

7.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提出一整套的学制。

8.把前24年学习时间分为婴儿期(母育学校)、儿童期(国语学校)、少年期(拉丁学校)和青年期(大学)

9.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指南》,1652年更名为《幼儿学校》——专门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10.夸美纽斯——第一次将早期家庭教育正式列入教育体制之中。

11.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手工业和农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家庭。

12.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孝”(子对夫的道德规范)和“悌”(弟对兄的道德规范)成为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

13.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特点(优缺点)——优点:1.重视早期家庭教育,甚至注重胎教;2.重视家长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出榜样;3.反对娇惯溺爱,主张严格要求;4.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5.坚持教子必先治家的原则等。缺点:1.以“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三纲五常的核心是忠君;2.普遍实行封建家长制;3.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4.灌输乐知天命、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5.贯穿男尊女卑的思想

14.封建统治阶级在家庭教育中激励提倡孝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人们心甘情愿做“顺民”,这是封建家庭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15.三从四德——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教育

1.资本主义社会家庭教育的本质特征——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列宁——商品交换是资产阶级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

3.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1.当时学校教育带有严重的中世纪教育的影响,同资产阶级教育子弟的目的和要求不相适应;2.认为学校的环境太复杂,怕给子弟造成不良影响;3.认为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有利于形成资产阶级继承人所需要的品质。

4.当前,西方国家家庭状况的突出特点——1.独身者多;2.离婚这多;3.私生子多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教育

1.社会主义社会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关系和睦,生活稳定、幸福,子女从小就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享受着真诚的父母之爱;2.重视子女教育,逐步形成普遍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承担这一义务;3.新型的家庭关系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子女;4.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子女,家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5.家庭教育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家庭教育进一步科学化。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一节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1.实施教育的环境不同;2.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不同;3.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4.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不同;5.教育内容不同;6.教育的方法、途径不同;7.组织管理不同

2.实施教育的环境有何不同——1.学校为教育工作而设,是专事教育工作的机构,家庭虽然有教育的职能,但家庭不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人的社会团体,在学校里,有些对学生不利的因素,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家里,有些事情很难控制和回避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是单纯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是人为形成的,而家庭则是自然形成,家长是子女终生的教育者,子女总是家长的受教育者。

4.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1.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一般都是接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其工作就是培养教育学生;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训练。

5.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不同——1.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性质、目的和任务等是由国家确定的,任何人不能随便改变;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

6.教育内容不同——1.教育教学内容一把不能随意变更,教师要按照教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工作;而家庭教育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内容

7.教育方法、途径不同——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和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个别教育和训练似乎辅助形式;家庭教育工作往往寓于日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家庭教育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个别教育、个别指导、个别训练,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8.组织管理不同——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主体;家庭教育在各家各户内单独进行,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

1.家庭教育的优势有哪些——1.广泛的群众性;2.强烈的感染性;3.特殊的权威性;4.鲜明的针对性;5.天然的连续性;6.固有的继承性;7.内容的丰富性;8方法的灵活性

2.1991年9月4日——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情感——人们在同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态度

4.感染性指的是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5.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6.家长的权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够听从;2.家长的批评,子女能够接受;3.家长的意图,子女能够心领神会;4.家长所希望的,子女能够努力做到、做好;5.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自觉地不去做,或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之,家长的意志对于子女的言行有较大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要比其他人对孩子的制约性更大。

7.家长的权威,是社会主义的,建立在尊重和信赖基础上的权威

8.家庭教育针对性的优势体现在哪里——1.不仅孩子的问题抓得准,抓的及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选择的适当;2.也可以做到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9.为什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1.不负责任;2.思想麻痹;3.持有偏见;4.态度粗暴。

10.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包含了家庭教育过程的长期性这一显著特点

11.家庭教育的继承性表现在——1.家风,或者门风,是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主要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2.家业或叫家传、家学,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都从事的职业,或是许多人都具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学问、专长。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局限性——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2.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3.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2.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儿童公育,提出过就社会家庭教育的局限性——1.家庭教育不是所有做父母的都能胜任的;2.许多家长没有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3.家庭生活环境对儿童影响不一定好。

3.家庭教育的感情用事的两个阶段表现——1.娇惯溺爱;2.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

第五章 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哪些——1.家长自身的素质;2.家长对子女的态度;3.家庭生活环境;4.家庭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家长的自身素质

1.家长的素养——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

2.为什么的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与家庭教育关系极大——1.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方向;2.决定家长给子女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3.决定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有没有威信,能不能掌握子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3.家长的文化素养指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人类精神财富的多少和所表现出的理论、知识水平。

第二节 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家长对子女热爱、关爱的程度和方式+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2.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人们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

3.期望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

第三节 家庭生活环境

1.构成家庭生活环境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方式

2.家庭结构——家庭诸分子(即家庭成员)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

3.家庭结构的形式——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4.我国现阶段,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占大多数

5.核心家庭——父母双全,有一个或几个孩子构成的家庭,在城镇约占70%,其特点是人口数量少,成员层次(辈分)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家庭的内聚力比较大。

6.主干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层次较多,人口数量多,规模较大。

7.按照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完整情况划分,分为完全型家庭+残破型家庭(缺陷型家庭)

8.完全型家庭——夫、母、子、女三圈的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子女,一般能得到夫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

9.残破型家庭——丧偶、离异、父母不双全的家庭

10.重建的完全型家庭——父母离异或丧偶以后,再娶或再嫁,组成了另外一个新的家庭。

11.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的高低,家庭经济的来源和支配。

12.家庭经济如何支配能对子女教育的影响——1.家长管理家庭经济生活要有计划性;2.要让子女参加家庭经济管理;3.家庭经济收入是怎样分配使用的(日常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开支——生活资料+用于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费开支——享受资料+用于家庭成员的智力开发、更新知识、发展特长等方面的消费开支——发展资料);4.有关家庭经济生活的支配,还有个支配方式问题(合作式+独立式)

13.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里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核心家庭里,主要指的是父母间的关系

14.我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主干家庭里的婆媳不和(原因:1.婆媳间既不存在婚姻关系,也不存在血缘关系,而是由婚姻和血缘关系作为中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婆媳原本分别在不同的家庭中生活,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3.婆媳双方都担心出现不和谐的问题,心理上各有戒备;4.有的儿媳缺乏敬老的思想;5.有的婆婆旧意识旧观念作比较严重,实行家长制)2.核心家庭里的夫妻不和

15.如何减少离婚对孩子的影响——1.男女结合,要经过充分相互了解、适应,要取慎重态度,坚持以爱情为基础;2.结婚后,最好晚一点生育子女;3.尽可能争取“成功的离婚”。

16.家庭生活方式——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家庭成员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风”,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家庭生活条件(是基础)三个要素

17.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饮食营养习惯+家庭生活起居习惯+家庭消费方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物质上和精神文化上的需要,消耗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动的活动方式)+闲暇利用方式+家庭人际交往方式

第四节 家庭的社会背景

1.在旧中国,家庭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主

2.中西方国家之间家庭教育的差异——1.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旧意识相当浓重,把子女当成家中的附属品;而西方比较注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多采用平等的教养态度和民主的教育方式、方法。2.中国不注重对子女进行自主、自立的教育;西方国家重视对子女的自主、自立教育;3.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中国的家长注重说教,西方国家的家长较为注重实践。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目的

1.教育目的——指规定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目标

2.家庭教育的目的——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3.家庭教育目的的特点——1.客观存在的;2.具有社会制约性;3.要确定家庭教育的依据

4.如何体现家庭教育的客观存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任何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都是有目的的;2.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和过程,同学校教育一样,在开始教育之前,就有一定的目的;3.有了明确、正确、具体、清晰的家庭教育目的,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活动朝着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努力,教育活动就更加自觉,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5.为什么说家庭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任何家庭都不是抽象的,都是具体的,都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家庭;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其家庭教育的目的,虽然年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从不同角度、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6.家庭教育目的的确定主要受哪些因素制约——1.家庭的根本利益;2.家长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3.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4.家长的职业;5.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6.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总之,家庭教育目的的确定和提出,依据是多方面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1.家庭体育的内容——1.优化生育条件;2.孩子出生后,加强孩子的物质营养,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3.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厌食,不挑食等,饮食定时定量;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保证孩子的安全,防止或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6.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7.教育孩子讲究卫生

2.中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家庭,把“礼”的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

3.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把“孝道”的教育放在首位

4.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5.当前,我国家庭德育的主要任务——1.从小就要开始对子女进行工厂注意道德品质教育,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科学的世界观;4教育儿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6.学龄前阶段儿童家庭德育,主要是进行思想启蒙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7.家庭智育与学校智育的区别——1.进入早期智力开发,学习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常识;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4.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5.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或辅助;6.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8.家庭智育的内容——1.发展儿童各种感觉器官的能力;2.带孩子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3.在日常生活和参加游戏的活动中,注意发展儿童的观察力等;4.通过图画、唱儿歌、听故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生活的向往;5.在接近入学的年龄阶段,做好入学前的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各种准备

9.早期家庭智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科学性和全面性

10.美育——培养孩子梳理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1.家庭中儿童美育的任务——1.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鉴赏美的能力;2.培养孩子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孩子高尚的精神情操

12.家庭美育的内容——1.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艺术作品的美;2.布置优雅的家庭生活环境,陶冶孩子的情操;3.给孩子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4.让孩子参加音乐、美术、舞蹈等实践活动;5.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

13.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4.家庭劳动教育的任务——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15.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1.教育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梳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3.教育孩子厉行节约、艰苦朴素,避免浪费和生活上盲目追求高消费;4.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16.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由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的必由之路。

第七章 家庭教养的态度

1.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家庭教育的任务相当繁重,教育内容也比较丰富;2.家庭教育条件千差万别,社会上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3.家庭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正确的教养态度——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什么样的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或者称为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的依据。

第一节 理智施爱 爱而不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