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校长也会忘记事情吗?(教育家成长丛书【校长派】你不能蠢到把校长当官儿做/让成全人的思想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不像老师的老师和不像校长的校长)

你不能蠢到把校长当官儿做

作者|张丽钧

一个培训机构联系到我,让我去为各学校的后备干部作一场报告。我问讲哪方面的内容,对方说:“你就随便讲吧!讲你感触最深的。”

随便讲其实最难讲。讲什么呢?若是讲我感触最深的,那大概就是嘱咐那些“校长胚子”们:一个人,不能蠢到把校长当官儿做!(《校长的基本品质和第一使命》)

我看到许多校长,当了校长就忘了自己是吃啥饭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首次启动正高级试点的时候,我去省里答辩。我前面有个奇葩校长,抽签抽到两个授课内容,居然可怜巴巴地对黑压压的评委们说:“那个,我当校长后,教材变了,我抽到的这两个题目,一个都没讲过,能不能让我重新抽一次?”评委说:“你讲这番话的用时,都计在15分钟里面了(说课时间定为15分钟)。”

在参加一个校长培训班的时候,一伙校长坐在大轿子车里,电话彩铃此起彼伏。有个牛校长,用震破整车人耳鼓的高分贝喊道:“市长开的条子怎么了?市长开的条子我就必须得办?谁规定的?哪写着呢?”车内陡然安静下来,人人都竖着耳朵谛听这位仁兄跟那个缺位的市长凶狂叫板。

几个校长坐在一起,你会发现,有人根本不会聊天。张嘴闭嘴“我的学生捧了个金奖”、“我的学生考上了清华”、“我跟市委书记是铁哥们儿”、“我又征了100亩地”,“我把前任的亲信统统拿下了”、“我把一个跟我作对的家伙打到18层地狱去了”。

你看,这些校长当了校长之后就欣然扔了专业,扔了本分,甚至扔了人味儿!这些人虽然病症不同,但病根就一个,那就是:把校长当成“官儿”来做。

——当了官儿还看专业书干嘛?念好“关系”这本书不就得了!

——当了官儿说话还小声小气干嘛?我就是要连吼带叫,让大家求求我的“牛逼指数”有多高!

——当了官儿还亲自搞教科研干嘛?让小的们去搞就够了,小的们评个奖、发个论文、整个发明,敢不把我校长的大名摆在最前面!

可在我眼里,校长,真的不是个官职,把它当成了官职是大错特错的!

如果说校长是校园中“平等中的首席”,那这个首席就是领着师生飞的人,就是时时处处为老师们做“示范动作”的人,就是把侍弄专业看成“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的人,就是讲课讲出掌声来的人,就是评课评出泪水来的人,就是从不摆臭架子、欢天喜地地地融入师生当中的人。(《做校长,顶大的事就是培养青年教师——校长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责任人》)

其实,在中国,校长就两种:一种是靠校长椅子照耀自己名字的校长,一种是靠自己名字照耀校长椅子的校长。前者遍地都是,是我们可悲的现实。

有个县里的朋友,愤怒地辞去了副校长的职务,因为实在看不惯校长那套官老爷做派。她说:“就因为他跟县长是酒肉朋友,县长就给他安排了这个正科级职务。他整天耀武扬威,近乎癫狂地干着‘反教育’的勾当。我再跟着他干下去,非进疯人院不可!”

太多校长立志活成“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企业家”、“演说家”……就是懒得活成个像样的教师!(《作为校长,你凭什么领导别人?——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你何时才能明白,专业,才是你安身立命之宝——

专业,让你内心充实。

专业,让你接通地气。

专业,让你管有底气。

专业,让你层层登楼。

专业,让你进退从容。

专业,给你一世尊严。

曾有记者问我:“作为校长,你怎么还能有精力读书、写书、讲课呢?”我说:“我的职业宣言是‘信仰中文’。中文,那是我的宗教啊!我自觉拒绝宴饮、K歌、搓麻(我至今认不全麻将)、电玩、《甄嬛传》……我每天必须要膜拜、亲近、摩挲汉字,为的是跟她建立起最最亲密的关系。我的一个知心朋友曾对我说:若要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他说对了。”

我多么害怕,怕自己患上不可救药的“职务依赖症”,怕自己蜕变成一个白痴般的“空壳校长”。所以,我与“心理舒适区”为敌,挑战自己,挤兑自己,虐待自己。我跟自己说:当看到那些“空壳校长”们把校长当出了皇上的滋味,你不恶心,就已堕落!

我坚信,一个把校长当官儿做的人,永远也当不好校长。一个校长的“行动领导力”才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法宝。(《教师专业发展的切问与近思——到底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到底发展什么?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意在哪里?》)

前些日子,我曾写过这样一个顺口溜——

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

爷也撑得住!

我这样讲,不是在逞能耍酷,而是为了警醒自己:职务,不过是个“过路”的称谓;职称,才是一辈子的“头衔”。(《弯下腰来,做一个能触动心灵的校长——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本源,建议父母让孩子做两件事》)

身为校长,我至今拿的工资都是“职称工资”而非“职务工资”。

当你那把“椅子”因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坍了,当人们不再叫你“校长”,当你被打回原形——等一下,你还有原形吗——你能不能在专业里活得更漂亮?更傲人?(《教育是“做”的哲学,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校长马宏》)

做有良心的校长

办有温度的教育

──走近校长唐江澎

作者|胡胜林

【唐江澎简介】1963年5月生,陕西洛南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2012年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称号。他创立的语文体悟教学法在教育界引起普遍的重视,列入教育部组编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出版,《有效,无限的探寻》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2000年以来,在全国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他坚守教育成全人的价值追求,并努力践行“让成全人的思想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2010年10月,教育部人事司专题组织召开“唐江澎教育思想研讨会”。

2016年9月22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在江苏无锡召开2016年特约通讯员通联工作会议。会议期间,组织全体与会代表来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观了该校巅峰体育课程基地、“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匡园书屋、云学习课程基地、学生发展中心、人文课程基地、餐饮中心等,并观摩了各课程基地精彩课程群。唐江澎校长为我们作了题为《慢慢地,把理想做出来》的专题讲座……近距离接触校长唐江澎后,我不禁对他和他的江苏省锡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我校以诚敏为校训,使立身有诚实之美德,作事有敏捷之习惯……”铿锵有力的《诚敏校训释义》朗诵声响彻云霄,先贤的谆谆教诲也铭记于江苏锡中每位学子心中。在讲座现场,唐江澎亲自为我们诵读了《诚敏校训释义》。这其中有一句话,也许人们不曾关注,那就是“我校同学受此良善之教化”,其实“良善之教化”应该就是江苏省锡中教育的本色!

这个学校,这个学校里边的人,和从这个学校里边走出去的人,如果要说有一种底色,有一种境界,有一种标志,应该就是“良善”,即品位优良、品质善良!我想,一个可以称作学校的地方,追求的首要目标应是善良的教育。

唐江澎说,他曾经无数次面对这个学校百年历史上那些蜡黄的经典照片,当他看到他们的老校主给品行善良的学子、给衣着整洁的学子、给一年以上不缺课的学子单独照一张相的时候;当他看到他们的课程选择标准是为了增强儿童学习兴趣、陶冶儿童善良德性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热泪盈眶,感到通体的温暖。画家陈丹青曾感慨,那个时代的教育很善良,很温暖。唐江澎始终认为,历史上匡村中学的教育是超越了功利性追求的人的教育,是善良的教育。

唐江澎详细阐释了江苏省锡中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担当:凝聚担当之魂,坚毅奋进追逐教育理想;强化担当之责,恪尽职分务求落实有成;蔚成担当之风,幸福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提增担当之能,读书研究改进专业生活。在高中教育问题重重的当下,江苏省锡中坚持用成全人的终极价值光芒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实现了高素质人才与高升学率的双赢;“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是解读匡中时期“十大训育标准”明晰的教育哲学,也是省锡中一切变革、实践、探索的终极价值指向和顶层设计灵魂;体育是为着“生命旺盛”,为了让学生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起码让“每天一节体育课、天天锻炼一小时”成为高中的生动现实;德育不仅是活动与规训,更关注内化、体验,生成“高贵精神”;教学变革重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经历的丰富化,以期涵养人的“整体智慧”;美育不是技能的专门训练,而是培育人的激情、美感与创意力。

江苏省锡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始终传承“成全人”的教育理念。在我们看来,这一教育理念也正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作答。

唐江澎认为,对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教育人来说,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作答是不可回避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信仰,也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

回首省锡中的百年发展历程,“成全人”的教育理念与其说是一种传承,倒不如说是一种坚守。在江苏锡中历史上的匡村中学时期,学校的创办者匡仲谋校长就立下养成健全人格、发扬个人才能的训育主旨,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所向是人的成全。在唐江澎看来,坚守“成全人”的教育理念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学生的敬畏。他最真切的感受是,江苏省锡中的百年历史给了他们谋划教育的眼量,思考教育的角度,丈量教育价值的尺度,抚昔这一教育理念在省锡中的实践,江苏省锡中成功培养了诸多院士和名家,就在于其深度揭示并充分尊重了人的发展规律,把人置于教育的中心,这也是对学生敬畏的最好体现,是任何力量无法撼动的强大支撑。

“摆脱功利的牵拉,让教育保持生命的温度。”的确,江苏省锡中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瞩目。仅2013年高考,江苏省锡中就有14人考取清华北大,列江苏高考前茅。而据我们了解,江苏锡中却将学生的音乐课上到了高考前夕,就在这样情况下,亦以骄人的高考成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省锡中现象”。他们不仅将音乐课一直上到5月底,他们还是一个由学生当市长的学校;一个以体育俱乐部形式组织体育课程的学校;一个全年级参加表演《雷雨》剧的学校;一个人人走进颐养院参与精神赡养的学校。我想,这些活动,让我们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主旨呈现出更为明晰的展开式,让我们对人的刻画更为立体而丰满;我们也许常常为教育生长人、成全人的本质要求与应试教育倾向朝向功利主义所牵拉。

对此,唐江澎的基本看法是:尽力摆脱功利的牵拉,让教育保持生命的温度,离人近些,再近些;离功利远些,再远些。其实,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与实现教育的工具价值并非水火不容,他们开出了这些丰富的课程,高考成绩也还不错。面向不到40万人口区域招生,本科率超过96%,2013年也有14人考取清华、北大。2014年有2人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1人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生,10人通过北大、清华笔试。这既是源于他们对教育的一种坚守,更是一种超脱。2015年高考,无锡市文科第一名诞生在江苏锡中。国际部澳洲方向毕业生全部达澳洲四星大学录取标准,美国班同学全部进入全美100强大学。全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在五大奥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作文大赛、全国历史写作大赛等比赛中,数百名同学获奖。然而,我们在参观锡中的全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他们在学校任何一个角落张贴或者悬挂了高考中榜学生的宣传广告,取而代之的是处处书香弥漫、文化徜徉。对此,唐江澎说:办教育要厚道,校长就是家长,不能因为哪个孩子有出息就厚此薄彼。把考取重点大学孩子的照片挂在校园里,是对其他所有孩子的歧视和伤害!

谈到课程载体问题,唐江澎每年花费40万引进哈佛大学的一门课程。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虑,一所普通高中为什么会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而又是一门与高考看似无关的课程?

唐江澎却认为,“国际一流大学课程,是一流理念、一流方法的载体。”课程是孩子的一日三餐,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没有与教育哲学相应的课程,所有的教育主张都只是一种宣示,而无法成为教育的坚守。他们购买了哈佛大学《哈佛演讲辩论课》,用体验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当众演说能力。他们还引进了北大的先修课程,并争取CAP课程。在他看来,与其说是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倒不如说是引进的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学习方式。一是办世界一流高中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跟我们的普通高中一样,江苏省锡中的学生也有很高的比例是农家子弟,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去上出国班,但他们应该有机会在高中阶段享受国际顶尖大学的课程,虽然不能人人上北大,但应该有许多人在高中学习过北大的课程。常听人们讲:不能没有理想,又不能过于理想化,在唐江澎和他的团队看来,理想是他们发展的最大动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也正是他们实现一流高中这一理想一个点上的支撑。

“书香改变着锡山教育的品格。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唐江澎于是说:“我把天堂搬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五年时间,江苏省锡中花费100万,为老师购置课外书籍,并在每一间学生教室后面设置阅读室。在当前提倡减轻学业负担的大背景下,这是减负还是增负?

唐江澎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发育史。教书人不读书怎么教书?他们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有专业阅读,而且要有广泛阅读。只有当阅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对教育才会有超越性的追求。2010年,他们推出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5年内投入100万元完成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的目标。唐江澎的想法就是以此提升教师教育价值观、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发展自觉。为培养“终身阅读者”,他们在每个教室建立班级图书馆。鼓励学生写读书随笔,并开设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连续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个学生的阅读总量约在500万至600万字,有许多学生超过1000万字。即便是在紧张的高三,许多孩子仍在挤时间读书。2014年,一位学生参加北大面试,面对6位教授的步步追问,这位喜欢哲学阅读的理科女生,从容应对,侃侃而谈,最终让全体考官一致亮出最高分。

“教育的终极价值对人生命的成全。”在许多媒体人眼中,唐江澎身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故事。当年,唐江澎是陕西一个地区的文科状元,因为身体原因与北大擦肩。之后在家里当小先生,辅导落榜生。县教育局局长破格录他当了民办教师,18岁便开始教高中毕业班。在外讲座和接受媒体采访,他都说自己一天大学门未进,却成为一名帮助很多学生圆大学梦的校长,那段人生经历对于他如今的教育事业有许多的启示。1980年,在人生最无助的时期当上了民办教师,关于教育价值的理解可能有更深刻的一些体验。

他告诉他的学生们:我是扛过苦活的人。尽管这样,他依旧乐观、执着。他认为,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育的终极价值是:我们要培养人,就是要对人生命的成全。

1994年,唐江澎来到无锡,从江苏省锡中校史十大训育标准中感悟出16个字: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他觉得,孩子第一应该发展的是生命的茁壮,教育家洛克说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别的奢望了。精神高贵,教育应该让孩子拥有正义、仁慈的精神底色,敬畏崇高、体悟崇高,以高贵的精神赢得社会地位。

唐江澎说,我们的教育还应该千方百计增进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做一个智慧卓越和情感丰盈的人。这就是对人生命的成全的教育。我们认为,如果要说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对他如今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何启示,那就是为他关注人、做成全人教育理念忠实践行者播下了种子。

在唐江澎看来,从江苏锡中走出去的人,应该涵养了这个园子里人行事的基本方式,应该刻上他的文化烙印,那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积善成德,善是十大训育标准“诚、公、义、群、礼”五德的基石,也是我们立身的根基。善良的人讲诚信,绝不以欺诈为怀;善良的人有担当,知道有义利之别,善良让我们选择正义;善良的人知廉方有操守,绝不突破做人的底线;善良的人善合作,用宽广的心胸去接纳每一个人;善良的人重修为,谦恭厚重而不轻狂跋扈,我们是有教养的人,而有教养的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温暖。

2015年毕业典礼之前,江苏锡中学生自发组织了为“东方之星”遇难者祈福的简短仪式,唐江澎非常感动。他在毕业典礼上说:在紧张的高考时节,你们仍心系不幸的人们;在人生盛大的典礼上,你们向遇难者致哀,悲悯情怀与人文精神让这个世界都感受到了你们善良的温度。我要由衷地说,孩子们,你们,人真好!

教育因着眼于人生命的全面成长而更加善良,也使学校教育有了应有的温度。如果说当今教育还有什么严重问题,那就是我们把分数还看得太重太重,把人看得太轻太轻,冰冷的分数有时冰冷了人的成长环境。跟许许多多的普通高中一样,如果江苏省锡中还有一些地方让老师和学生感觉还不那么愉悦的地方,那一定是他们从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的过程中,行走得还非常艰难,缺乏一个大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但是,在无锡,在江苏,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是内地很多省份无法比拟的。我们应当多给江苏锡中一些时间和鼓励,因为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在高三年级仍开出击剑、游泳课,在高考前仍依旧歌唱、绘画,能艰难地向人的教育转型前行,实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鉴于此,唐江澎的确是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如今的江苏锡中,学校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国内一流,被誉为华东地区最美丽的中学校园。总占地面积415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全校共有80间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小型班级图书阅览室的普通教室。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江苏省人文课程基地、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巅峰体育课程基地、云学习课程基地、胡氏三杰自然科学实验中心相继落户锡山高中。学校图书馆为江苏省中学一级图书馆,藏书丰富,古籍库还藏有《四库备要》、《万有文库》及“学者版”《大英百科全书》等珍贵文献。图书馆建有浅阅读区、演讲厅、辩论厅、实验剧场。学校艺术、体育设施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体育馆和游泳馆内有室外及恒温两个游泳池,击剑馆、羽毛球馆、蓝球馆、乒乓球馆等齐全的配套设施。

近20年来,学校一直以课改探路者的形象活跃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两项课改成果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一、二等奖;两项成果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两项成果2014年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唐江澎校长代表学校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学校被誉为“中国大陆校本课程发源地”,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课改先进集体”等荣誉近30多项,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江浙沪三地教育厅(委)确定为“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实践培训基地”,是“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每年全国30余省市来校挂职、跟岗学习的校长近千人,每年全国各地来校参观学习20000余人。

2011年6月,教育部在全国推选了30余所优秀学校,中央电视台从中遴选了8所,《小崔说事》以“百年温情”为主题对唐江澎校长进行专访。在这8所学校中,包括了成都武侯实验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等。2012年《人民教育》连续三期介绍省锡中经验。2014年13期《人民教育》更以专辑形式介绍我校“走向现代高中”的学科建设成果。

2015年中央电视台11次报道锡山高中巅峰体育,《中国教育报》连续两期头版头条以《理想之光照亮教育细节》为题报道锡山高中课程基地等教改成果。2015年9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集中采访锡山高中。江苏锡中校本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许多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样本,其社区志愿服务课程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尊老爱老”品牌课程。

在央视《小崔说事》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场景:主持人被江苏锡中充满温情的教育深深打动了,崔永元追问唐江澎:“你的这些教育的灵感来自哪里?”唐江澎校长动情地回答说:“源自于学校百年的优秀教育文化,源自于那一卷卷蜡黄的卷帙,源自于校主匡仲谋先生的垂箴。他们能为‘一学期不缺课者’、‘服务特别勤勉者’从影楼请来摄影师为学生拍照奖励,我们今天为什么只是以成绩论英雄呢?他们能为学生开设农桑研究课,我们为什么还在犹豫要不要开校本课程呢?我们需要将这种充满爱与温情的教育永远传递下去!”唐江澎校长和江苏锡中学子以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故事感动了所有的观众,赢得了一阵又一阵赞许的掌声,一股百年的教育温情在每个人内心静静地传递。

有人问唐江澎:“在您的心目中,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唐江澎微笑着说:“好学校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地方。”他真诚地希望,教育离人近些再近些,离功利远些再远些。

“做有良心的校长,办有温度的教育。”成为我们此次锡中之行的普遍共识,也是我们对唐江澎这位“人民教育家”的中肯评价。

(文章转自黄冈教育圈微信公众号;撰稿:胡胜林;编辑:景纯;审核: 沈红星;向作者编辑致谢!)

不像老师的老师和不像校长的校长

作者|张丽钧

我曾明确表示:我不喜欢太像老师的老师,我讨厌太像校长的校长。

我发现有的老师架子端得太足了,根本就不会跟学生自在相处。

我的学校占地面积十分狭小,我们不分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老师与学生一起用餐。有个新调入的老师很认真地跟我说:“校长,跟学生一起吃饭,感觉特别不得劲。”我笑着追问:“你是担心学生会抢走你的饭碗吗?”

调侃归调侃,我自然知道她的“不得劲”之源在哪里——跟学生一起吃饭,教师岂不太屈尊了?反观我自己,我怎么就那么喜欢混迹在学生当中,跟他们头碰头地一起吃饭呢?

有一次,我打了一份饺子,对面的两个女孩打的是米饭,我就说:“嗨,宝贝,来个饺子呗?好吃极了!”女孩嘻哈笑着,开心地各自从我的餐盘中夹走了一个饺子;另一次,一个男孩埋头吃一小盆炖肉,看我坐在他对面,非让我尝尝他姥姥炖的肉,于是,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教师与学生,原本就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间的关系,就应是亲缘般的关系。但是,有的老师就硬是放不下身段与学生共用一个餐桌吃饭。

我听说,有很牛的校长是这样“吃食堂”的——责成办公室买了一套不锈钢的大提盒(给住院病人送饭的那种提盒),每到用餐时段,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轮流去给伊送饭。四五个精致的小餐碗中,分装了各种菜品与主食。据说校长饭量很小,每次只吃一点点,剩下的喊人收走。

我总是忍不住拟想该校长用餐的情景——她如慈禧太后一般,翘着兰花指,玉箸在珍馐上蜻蜓点水般掠过,对着这款菜颔首称颂,对着那款菜轻蹙蛾眉……这幅“老佛爷用膳图”着实让我的小心脏受惊不小。

我永远忘不掉那个亲历的故事——

一个男生从校外买了快餐回来,在校门口,与我遭遇上了。他拎着塑料袋,低头快走,想赶紧与我擦肩走过。我提着一袋橘子,主动与他打招呼。

我说:“来——”说着,我撑开了袋子,递向他。他愣了一下,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我无比意外的举动——只见他沮丧地将那个装了快餐盒的塑料袋快速卷了一下,然后直接塞进的我的袋子里!我惊叫了起来:“我是想让你拿一个橘子的!可你怎么反倒把饭送给我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嗫嚅道:“学校不让外出买饭,我以为校长是要……是要……”他以为我是要没收他的饭!

连一丝的挣扎和反抗都没有,他就这么束手就擒了。他绝然想不到我的本心是送他一只橘子。他的思维惯性根本不容许他这样想。

我站在这个故事结束的地方,想哭。

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了,我们的校长太像校长了。有一种病,我管它叫“居高临下病”。那病源在光阴的深处,也在玉阶的高处。校长傲视教师,教师傲视学生,待到学生走向社会后,继续孜孜不倦地复制、传播这种傲视。

“越是卑贱,越是嚣张”,这是我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个句子;今天,我想在这个句子后面再补充上这样一个句子:“越是高贵,越是谦恕”。

——做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做一个不像校长的校长,亲,你可愿意?

( 作者 | 张丽钧,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文章转自新校长传媒,责编张光,向作者编辑致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