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周远生简介(教育家成长丛书【民教人物】周远生:差异化教育理想的“追光者”)

从民办学校教师、重点公办中学校长到民办学校校长、教育集团高管和教育研究院院长,周远生校长在从教的四十余年间,经历过多次重大角色转换。尤其是在与民办教育结缘的二十多年来,他深度参与不同区域和不同形态民办学校的办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对民办学校管理与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智库网等媒体的访问,最新出版的专著《周远生与差异化教育》入选 “教育家成长丛书”。

2020年4月,校董汇对周远生校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倾听他的民办教育故事和当下民办学校发展的思考。本期,我们就为大家分享访谈的相关内容,以期对民办学校办学人和管理者有所裨益。

1

教育,因理想而丰盈

“我应该算是一个教育经历比较丰富的人,有很多教育故事可以讲述。”

在电话的另一端,周远生校长的声音醇厚且儒雅,富含感情的回忆中,一段段与民办教育有关的往事徐徐展开。

1995年,正在江苏某重点中学担任校长的周远生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颇感意外的决定:离开令人艳羡的公办学校校长职位,加盟刚刚成立不久的浙江海亮外国语学校。

彼时,民办学校还是不折不扣的新鲜事物,用周远生校长的话来说,“社会上对于民办学校,还处在一种很朦胧的认知”。虽然因为学生高收费、校长高工资等消息,民办学校也会不时登上社会新闻,但民办学校前景的不明朗,还是让众多教育工作者望而却步。

他人眼中的不确定性,却让周远生的内心因时代潮流的冲击而澎湃。从民办学校的独特性中,他看到了解决原有一元化办学体制下存在教育问题的可能性,也发现了更能充分施展自己教育理想的平台。他告诉校董汇,那时的自己觉得,“如果能够走到民办学校中,来参与、来体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以总校长的身份加盟海亮时,冯海良董事长给周远生开出了10万元的年薪。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周远生却坚持要拿出年薪的一半5万元作为校长奖励基金,用以奖励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他十分清楚,要办出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仅有校长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鼎力支持。

天道酬勤,在周远生校长和学校团队的辛勤努力下,仅仅几年时间,海亮就在民办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招生规模也远超学校预先的规划设计,达到“超饱和状态”。海亮学校成了当地人们的热议话题,影响力持续扩大。

多年以后,海亮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并在2015年7月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是国内首家基础教育上市集团,而这与周远生及其初创团队当年奠定的良好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2019年,在海亮集团举办的一次大型教育论坛中,周远生校长应邀出席演讲,现任的海亮管理团队向他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对其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图为周远生接受央视《影响力对话》栏目主持人路一鸣采访

经历了在海亮学校初露峥嵘的五年后,从不停止探索脚步的周远生开始寻求新的挑战。这一次,他转战黄埔江畔,来到上海教科院实验中学担任校长。该校由教育部所属的智囊机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用科研的力量办一所科研的学校’,是这所学校建立的初衷。和上海教科院的专家们一起办学,那时候对我来讲也是一种心理满足。”周远生笑着说。

在上海教科院实验中学的工作经历,让周远生有了更多接触前沿教育理念,沉淀个人教育思想的机会。无论是联合国内外顶级专家的各项教育课题研究,还是对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参访,都为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升华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003年,在教育部对转制学校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接受相识多年的陈伟志董事长的诚挚邀约,周远生再一次“华丽转身“,到上海新纪元集团就职,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

学校遍布全国各地、业态多元化的新纪元教育集团,为厚积薄发的周远生校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而周远生校长对教育的独到理解和丰富实践,也让他成为在新纪元的发展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关键性人物。在新纪元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的描述:“正是周远生不断迸发出来的教育新思路,为新纪元的进一步扩张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使‘新纪元’这个民营教育集团迅速成长。”

目前,周远生既是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的副总裁、上海新纪元教育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也担任集团的重点项目——潍坊新纪元学校的校长。在集团高管、教育研究者和校长的多重身份之间的自如切换,让周远生的教育理想和实践日益枝繁叶茂。

2

适应教育的学生VS适合学生的教育

无论是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还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差异化教育”都是周远生校长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早在从二十多年前在海亮担任总校长时起,他就在致力于推动差异化教育的实践。

刚刚从公办学校转战民办教育领域时,相比于此前优秀生源密集的公办重点中学,民办学校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让周远生感触很深。想读书的学生和不想读书的学生混在一起,让此前很少接触所谓“差生”的优秀老师们倍感困惑,可以说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周远生说:“既然没有条件选择学生,那就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吧。”

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学工作期间,周远生远赴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参访,目睹的一些优秀的教育实践让他对差异化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时一家澳大利亚的民办学校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学生进来之后,会做全面的测试,可以说是一个学生一个课程,一个学生一个收费标准。”

经历了长期而深入的思考后,周远生对于“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面向所有学生,尊重所有学生,关爱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天赋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好的教育。

在说明差异性教育价值的时候,周远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家三甲医院和一家重点中学的差异在哪里?一所好的医院,能够收治各类病人,那么一所好的学校,能不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呢?”

古人说,言知之易,行之难。差异化的教育理念固然美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个时候,周远生展现出了他作为教育研究者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作为教育管理者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了让差异化教育理念能够落地,他联合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将“学生差异化诊断工具”发展为一个课题,广泛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在学生的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以及性格方面的多个量表,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再加上自主研发设计的学生综合信息采集表以及学业水平测试等手段,为差异化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支持,也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收集到足够数量的信息后,周远生组织团队把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差异化的统计报告,根据报告,制定每个学生的目标,采取差异化的教育举措。通过差异化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组织管理,为差异化教育提供支撑。

差异化教育理论专著《周远生与差异化教育》已于今年付梓。在书中,周远生详细讲述了差异化教育作为新纪元教育集团的发展项目,自2007年开始研究至今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书入选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的“教育家成长丛书”。

然而,仍有一个关键的问题:纵然有再好的量表,再翔实的数据,假如教师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终究无益。在周远生看来,尽管现在的师范教育普遍开展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但在这些领域有扎实功底、并能将其有效用于教学的教师,却仍是凤毛麟角。因此,周远生把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宽他们的视野,作为推进差异化教育的关键举措。

“差异化的教育概括起来,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培养目标的个性化,二是教育过程的精细化,三是教师的专业化。”周远生如是总结道。

3

“离城区很远,离世界很近”

2014年,在筹建潍坊新纪元学校的最初阶段,团队的很多成员对能否把学校办好,有些信心不足。一来,学校所在的滨海区距离潍坊的主城区近六十公里,是一片荒漠的盐碱滩,区位上存在劣势;二来,山东省向来是基础教育发达的“教育高地”,潍坊本地也不乏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周远生校长的一番讲话,极大提振了团队的信心。他说,在改革开放的数十年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为了追求不一样的教育,不远万里地远赴国外去学习,由此可见,空间的远近和费用的高低,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育。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质和特色,家长就会选择你。”

如何让潍坊新纪元的定位更加清晰?周远生选择了两所优秀的基础教育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标杆,一所是英国的伊顿公学,另一所则是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在周远生看来,伊顿公学“公平、公正、公益”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当下倡导的“使命担当”高度契合,是一种内涵极为深刻的教育;而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则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令人叹为观止,包括多位诺奖得主在内的大量科技创新人才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这种创新能力也正是我们当下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结合两所标杆学校的特质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周远生归纳出潍坊新纪元学校的十六字育人目标:“学习自觉、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个性自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育人目标:激励学生找到崇高的使命追求和学习兴趣,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内生的驱动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认知程度更高的初高中生,则鼓励他们追求具有人文性、真理性和超然性的自主个性。

基于上述育人目标,周远生进一步提炼出学生发展应具备的十大核心素养:即“崇高追求、诚信品德、规则意识、健康体魄、理性思维、创新能力、国际视野、领袖气质、信息素养、终身学习”

在各项核心素养中,周远生着重向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规则意识”和“理性思维”的思考。周远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以及《厚黑学》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这些作品过于强调谋略的应用,而缺乏规则意识,和时代的发展并不合拍。在当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于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法治至关重要。在理性思维方面,由于当下的新高考改革加入了很多与其相关的内容,因此也让周远生校长颇为期待,他认为,“优秀的成功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多读了几本书,而是他们形成了科学、理性、创新的思维能力。”

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推动学生具备应有的核心素养,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撑。如何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对每一所意在打造学校课程特色的学校,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在课程建设方面,周远生校长着重推进其中的三项重点工作。

首先,是对国家课程的充分挖掘和深刻理解,在他看来,国家课程本身体系的建构其实相当完整而科学的,只是很多学校在实施课程的时候,往往因为过度的考试导向,未能对课程进行有效利用,真正将其转换为学生素养。因此,要推动教学团队准确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标准,并加以有效实施。

其次,是大量引进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和推崇的课程,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早在2014年,周远生校长就引进了斯坦福的创新教育课程,不仅开潍坊教育之先河,甚至早于京沪等一线城市,学校还购置了包含教材在内的大英百科十大主题的教育资源。

第三,是对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重视,学校陆续邀约诸多名家到学校为教师讲授逻辑知识,并将其融合在学校的各个学科教育当中。

潍坊新纪元学校建立至今,依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一路稳健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民办教育领域的明星。

在先进理念的指导和团队的践行之下,短短几年间,潍坊新纪元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各类比赛活动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据统计,学生有2381人次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区的各级各类奖项。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达1773人次。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者教授,多次访问潍坊新纪元学校。一位曾在海外留学归来的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目睹了新纪元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后,由衷感叹道,新纪元学校虽然“离城区很远,但是离世界很近”,相信这也是很多亲眼见证新纪元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共同心声。

4

在差异化中探索民办学校破局之道

躬身入局民办教育二十余载,周远生校长筹建和管理过不同区域和不同形态的多所民办学校。这样的经历让他不仅有仰望星空的格局,更有脚踏实地的沉稳。在采访中,他也不吝于向广大民办学校分享他的办学心得。

周远生校长认为:和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生存是第一要务。再好的教育理想和办学初心,如果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终究也是枉然。在此过程中,“差异化”的思维有助于民办学校找到破局之道。

“差异化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学校运营的一种策略。”周远生认为,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对于民办学校极为重要,但所谓的差异也是相对的,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办学人要分析自己所在区域中成为老百姓首选的学校,因为哪些原因被认同;要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情况,尤其是优质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根据调研确定适合学校的定位。

2016年12月,周远生应邀出席2016(下)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担任主讲嘉宾,作主题为《民办学校的办学品质与教师队伍培养》的报告分享。

以当初在潍坊办学时的经验为例,周远生向校董汇详细解释了明晰学校定位的方法。进入潍坊时,周远生就对潍坊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潍坊的教育在考试成绩方面水平已经很高,素质教育方面也卓有成效,尤其是作为孔孟之乡,在传统文化方面,如书法、写字、绘画等,都已有颇为丰硕的教育成果,但囿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潍坊在创新教育领域,水平还相对薄弱。因此,在创新教育方面的突破可以成为一所新办学校的重要立足点。

此后的办学实践也证明,潍坊新纪元学校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生成了在潍坊独树一帜的特色。这个差异化的思路,成为潍坊新纪元学校稳健发展的基石。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公民同招政策,周远生认为,公民同招不应给民办学校带来过多压力,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机遇。此前的民办学校“掐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背离了民办学校的差异化发展初衷。“民办学校既要能够把好的学生教好,也要能够把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教好,这才是真的教育和好的教育。”

采访临近尾声,当我们提出希望周远生校长为当下备受疫情困扰的民办学校提供一些建议时,周远生表示:这次疫情虽然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影响,但也将学校推上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轨道。他期待民办学校能够抓住机遇,快速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干部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学校抓得好、抓得实、转得快,这次的危机反而会为学校后续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这也是一个转危为机的过程。”

在不同的教育角色切换中积累经验与智慧,在他人浅尝辄止的领域中近乎执拗地持续钻研,在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中拥有一份化危为机的笃定,我们从周远生校长的思考和实践中,感受到了一位执着追寻教育智慧光芒的践行者的情怀、视野与担当。期待他的教育故事为处在变局之中的民办学校带来力量,让民办教育的新生态更加生机盎然。

来自校董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