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家庭教育资源的概念(成长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才是最大的教育资源!)

很多人都在聊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这个现象,几乎是必然的。从学校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少数人的特权。私塾,私校,师徒制,注定了最开始就是一对多的少数派教育。

国外的教育模式,已然明确了教育资源的倾向性--------公立管普适,私立管精英。国内除了私校,公立学校和高校教育已经算相对透明,分数和成绩,对于大多数平凡家庭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唯一公平的指标。(特招、自主招生不在此类)

但是学校教育之外,才是学校教育下面的“冰山”。从出生,到成人,一路比框在普适之外的成长,才更重要。

也就是说,学的好的孩子,必然有一个更强大的家庭教育。学的不好的孩子,必然主要依赖学校教育。

影响孩子一生最大的变量,其实是家庭教育。

哈佛大学去年发布2021届新生家庭背景数据报告:将近30%的学生家里至少有一位亲人也毕业于哈佛,30.1%来自于私立中学,这部分学生中,大约46%来自富豪家庭。

【学霸,是阶级差异,还是代际传递?】

这些学生大部分不玩社交网站,大部分压力来自自我期望。——学霸,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现的。

起跑线,划重点:

1. 家长本身素养高。

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比压迫式成长更有力量,优秀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出现,更多源于浸润式的陪伴和教育。

2. 家庭教育能力和教育环境好。

比起普适的公立教育环境,美国私立学校对于个体差异化的侧重、多元素养的重视、对父母素质的挑剔都是“准入门槛”。也间接要求父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离不开父母经济和教育能力本身的扎实基础。

3. 家庭经济实力稳定

这是一种循环——父母的素养和受教育水平 家庭经济能力 家庭情绪和教育氛围 教育重视程度 家庭教育能力 学校和社会教育选择能力 孩子的综合素养 孩子的成绩和能力表现.....尤其是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里面,与孩子的成绩比起来,胜任力、思辨力、领导力、创造力、行动力、表达力、学习力等等都是更重要的因素。

4. 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更少的社交网络时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就提出了“奶头乐理论”,过多的年轻人把时间和注意力都放在无意义的娱乐,放弃了意义和价值感的追求,越少的行动和学习导致了更多的颓废和抱怨。甚至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样的富豪家庭都会限制孩子的“荧幕时间”。电子产品没错,但是离开了工具本身,被奴役被消费被娱乐充斥的孩子们,很难把注意力和成就感放在真正有意义有成长的事情上。

看到教育本身的多种变量,最终都会与“家庭”强相关,是下一代教育进步的根源。

给孩子更多的高质量陪伴、给家庭更多的成长体验,给父母自己更高的素养要求。才是在焦虑时代培养未来优秀孩子的根本。

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变量多如满天繁星,到处都在兜售父母心尖儿上的焦虑和不确定。那么确定的是什么? ——更具成长力的父母、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父母、更能在繁复的舆论潮流中找到“自我”的家庭。

那些侥幸认为“孩子有自己的命”的父母,大概率上是会失望的,因为“孩子有问题”是大多数父母选择逃避的理由,因为一句“这是孩子的错”就甩掉了自己的责任。

为孩子负责前,为自己负责吧! 想望子成龙前,先望己成龙吧!

当很多父母还停留在孩子要不要打,孩子必须考几分的时候,另一些家长开始思考孩子的特点,支持孩子的发展。

别觉得孩子是钱堆出来的,在家庭条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努力看到教育的本质,即便父母是有限的,也可以给孩子无限的空间成为自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