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长春市教育局最新发布公告(成长观教育刚刚!长春市教育局重要发布!)

刚刚,长春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长春教育发布"发布2023年长春市中考各科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育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践行"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原则,试题内容、范围、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紧密"考教"衔接,注重关联教材,引导青年一代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少年心志,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1

锚定育人目标,培根铸魂

语文学科是育人的主阵地,是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培养、人文精神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语文试题的育人价值通过统筹设计试题,精心选材得以外化。试题命制立足育人育心,以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以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引领青年一代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具体表现在。

1. 含英咀华 ,增强文化自信。"积累与运用"部分选取了关于庄子的内容,诗文默写选取的名句既有修身养德的引导,又有人间的美好祝愿,在考查学科知识的同时,展示文化魅力,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课内文言文选文《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且具有典范性的佳作,范仲淹以百姓为念的思想与人民至上的理念高度吻合,也是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选文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典范。课外文言文语段,选取"唐宋八大家"韩愈、欧阳修的文章,引导学生处困境愈要奋发有为,经磨砺更要坚守信念。

2.砥砺心志,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党的领袖对青年一代发出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理想是指引青少年成长进步的灯塔,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命题作文《以花朵的样子绽放》和材料作文中的"吃苦"精神,或间接或直接引导学生激发青春的力量,正确面对生活的磨砺,让学生既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又能检验思想深度,更能引领其茁壮成长,扛起时代责任,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成为新时代好青年。

02

聚焦学科素养,启智増慧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在语文情境中引导考生提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力,实现启智増慧。

1.创设情境,考查语言应用和审美创造能力。语言文字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又值得深思的场景设问,建立真实的任务情境,适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趣,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试卷中的综合实践题设置学生会志愿者小组,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语言应用和审美创造能力水平的考查。

2.考查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激发探究热情。思维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第7题引入滕子京对岳阳楼的描写文字,第11题"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来回答问题,名著第21题"从性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入手"回答问题,以此考查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考查学生在比较中分析辨别的能力,在人物经历的变化中分析性格的复杂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03

紧密"考教"衔接,以考促教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注重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1.增强与教材关联,注重衔接。在试题中最大限度地融进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策略、活动等内容。古诗文阅读直接使用教材,考查内容指向课堂教学,强调古诗文积累的基础性。课外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用教材内容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在考查材料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了"考教"的科学有效衔接,恰当地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例如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考点的第8题,"结合本文主旨写出你在文章写作立意方向获得的启示",在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前提下引导其在立意写法上获得启示,既避免了套路题型,又推动了学生思维上的有机衔接与发展。课外文言文第11题,"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写出对材料的理解",这一问题的设计将课外文章与教材中有关苏轼的知识有机衔接,充分考查了学生理解与运用、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2.突显育人功能,动态考查学生价值观。以文化人,以题育人。为发挥语文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试卷中有集中的主旨表达,即以"成长"为话题,从关注小我到走向大我(积累与运用语料),从认识自我到改变自我(《顽童变成小书迷》语料),从面对磨砺到价值实现(课内外文言文语料、作文二语料"新时代的你如何看待吃苦精神"、《匠人与大师》语料、作文一《以花朵的样子绽放》),从而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成长观,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成长与担当人文思想的迁移体现,设题时注重在建构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动态考查,突显了语文"载道、传情、植德"的评价育人功能,这也是对"在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新探索。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在长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守正出新,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全面考查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了"考教"的有效衔接,稳健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改革发展。

2023年长春市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数学试题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体现《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突出"四个维度"(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和"四大原则"(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实施"双减"服务,为提升核心素养助力,突出价值导向,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实用性和选拔性,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1

创情境、担使命,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23年数学试题坚持挖掘数学学习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中的德育元素,注重数学学习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试题与科技、社会、环境、生活以及教材紧密联系,聚焦数学文化和社会热点,关注试题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根植学科课程理念,关注科学的态度和学科育人的责任。

例如第2题、14题分别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鹤舞长春"设计创意和北京首都机场"水门礼"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对其运算求解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17题以数字敦煌文字大使"伽瑶"为背景,考查建模思想,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11题创设"长马健康跑"的情境,第19题创设国际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情境,第21题结合登山运动的情境,考查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

构体系、精定位,回归教学本质

遵循教育规律利于落实育人理念。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在试卷结构上与历年相比略有调整,但同样保持基础考查、体系构筑、难易梯度合理搭建的特征,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主动与新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相衔接,试题素材源于学生生活所见所闻及课堂所学,进一步增加与教材关联试题的比例,引导课堂教学要回归教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例如第3题、9题、10题、15题,试题表述和设问与学生学习经验一致,易于学生理解,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作答,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评价环境。

第5题、7题活用教材中素材,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数学基本事实与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与内化。

第22题作为长春市保有的几何知识实践与探究的特色试题,能够返璞归真、回归教材,由"圆周角定理"的基本结论入手,通过为学生搭建平缓的问题探究阶梯,引领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证明、抽象、概括、应用等多样性的活动,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等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从具体探索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3

涵素养、重提质,彰显课程价值

素养立意确保学考一致,在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减少机械记忆,增加实践运用,通过重整合、重实践、重个性、重品正的学业评价,实现学考一致、提质增效的目的,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更深处生长。

第23题,在延续以往风格的基础上,引入创新运动元素,通过画图、观察和分析图形运动变化的全过程,猜想、探究蕴含其中的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从而考查几何直观以及探究问题的通用方法,本题设问层层递进,解法灵活、运算简捷,充分体现试卷立意的人文精神。

第24题,立足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基本性质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增减性、最值等性质,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解决问题。2023年的压轴问题在紧密结合函数思想与几何直观的基础上,更精准地指向对函数框架下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分析能力的考查,实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综上,2023年长春市中考数学试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体现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紧密联系教材,引导教学回归课堂;助推"双减"政策落实,构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推波助澜。

2023年长春市中考英语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英语试题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命制,坚持稳中求进的命题指导原则,注重优化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正向反拨作用,实现教学和考试的良性互动。

一、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突出语用考查

试题布局合理,侧重考查常见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核心主干知识,难度适中,体现基础与能力并重,遵循交际性和应用性的功能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很好地落实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例如:单项选择以句子情境为载体,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考查学生在单句或对话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进行有效交际。语境真实自然,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历、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小作文聚焦应用文体,体现"用语言做事",通过邀请Professor Williams来学校做讲座,创设基于真实语言使用情境的测试任务,关注语言的应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体现学科育人

试题命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英语测试的育人功能。例如:单项选择第6、8、13、14、15小题,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引导学生关爱家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阅读D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职业启蒙、职业精神",通过职业规划建议,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长,树立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意识。阅读 E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历史、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群,通过国王选图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peace的真正含义——在经历困难时,保持冷静,坚信自我。这些内容体现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语篇试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在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以及批判与创新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在阅读语篇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阅读A第40题和阅读B第45题。完形填空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自然生态"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热爱与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语篇类型为记叙文,题目设置紧扣作者研究蚂蚁的故事主线,覆盖句子、段落和语篇三个层面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基于上下文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学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并准确使用高频词汇。同时,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勤学善思,不断钻研的科学精神。大作文以"挑战"为主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真实、开放的思维和表达空间,也引导学生通过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四、渗透文化意识,彰显家乡特色

试题通过选择特定主题的语篇,挖掘文化元素,凸显语言学科特点,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例如:交际运用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饮食与健康",通过日常对话谈论"蛋饼"和"三明治"两种不同食物,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C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历史、社会与文化"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家乡和社会的变迁",通过长白山研学之行,引导学生重视地域特色文化,做到"知吉林、爱家乡"。短文填空讲述了两个笔友在人们的爱心和科技的帮助下,实现跨国友谊的故事。这些语篇以浸润的方式培育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五、关注社会热点,展现时代气息

试题选材体现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与时俱进,聚焦社会热点。例如:第10题引导学生关注杭州亚运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阅读 A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中"科学与技术"这一主题群,通过柱状图和饼状图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电子垃圾及如何处理电子垃圾。阅读 B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健康"这一主题群,介绍了CPR课程在中国的现状,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试题选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现实生活。

六、注重教考衔接,反拨英语教学

2023年长春市中考英语试题通过情境创设,在考查的过程中注重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引导教师依托语境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起到对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试题选材丰富,语言地道,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融合语言、思维与文化去综合表达,实现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改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3年长春市中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物理试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考查。试卷的构思和布局合理,考查方式灵活,考查知识点全面,各部分知识内容分配合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尤其注重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向更有效的 "教—学—评"一体化迈进。

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命题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社会的意识。

如第10题我国《农书》记载的槽碓,让学生回顾、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给碓(碓:duì)加了注音。

2.命题坚持正确的时代导向,所选素材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如第12题长春市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的上线运营和13题的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利用核能发电的同时实现了清洁供暖,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的志向,增强为国担当的情怀。

3.命题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引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如第11题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查天然气是哪种能源,同时考查了燃料的利用率,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9题考查对动能的认识;第8题是利用电压表判断自制电池的正负极等知识;第3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第7题考查的是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认识。通过这些试题增强将物理知识融于生活的意识。

重视学科基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试卷全面考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命题范围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命题范围覆盖全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超过90%的三级主题,考查知识全面,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重点考查。试题大多取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且以崭新的设问角度,赋予了试题新的考查内涵。创新和延伸明显,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试卷中的第5题、第6题、第8题的文字、图片等素材源于人教版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形成物理观念。

2.试题情境注重真实性和典型性,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真实生活。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习生长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如第2题运动鞋的缓震功能;第3题的液化形成的露珠;第5题人眼的构造和原理;第6题家用电器的功率大小;第7题地球的引力、磁力、大气压力、电荷间的作用力;第8题自制盐水电池;第12题长春市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的上线运营等等。既具有地方特色又都是真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程度,题干表述清晰,设问难易适度,考查全面平衡,能够增强学生的亲切感,缓解紧张的考试情绪,快速投入到考试情境之中。同时命题科学严谨、语言表述精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形成。

3.试题重视对学生基本实验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力度,充分发挥了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学重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切实提升实验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中学生必做实验题5道,综合探究题2道,共36分,占总分51.4%。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组装、调节,数据的读取、记录、判断、分析处理,到总结实验结论,最后到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生产中。从身边的实例中挖掘物理本质,引导学生构建初步的科学思维体系。

试题注重关键能力考查,能够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强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呈现方式科学 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整张试卷文字精炼、疏密得当,布局合理,节奏感强。试题的难度是递增的趋势,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为顺畅的答完试题。其中第1-13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第14-18题重在基本技能的考查,第19-20题则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第19题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案,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密度问题,把分析问题能力、选取器材和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相结合。第20题要求学生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从实际生活情境出发,要求学生耐心细致读懂题干,精准提取信息,建立题干中多个变量间的关联,从所求往回寻找,从已知往后推理,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将物理思维和数学逻辑达到至高的融合点,更好的实现试题的选拔功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提升评价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2023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实验探究和化学史实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核心知识,创新试题呈现形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提升了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起到了全面助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功效。

聚焦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3年中考化学学科试题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试卷融入最新科技发展成就,展示化学学科价值,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1.关注化学新成就,彰显学科育人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试题选取我国最新成就作为情境素材,凸显化学学科价值。如第12题,取材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的机壳材料,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增强其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2.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成就,增强民族自信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试卷开宗明义,第1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等文化传承。再如14题,赞美我国科学家执着坚毅的优秀品格,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向爱国科学家学习的理想信念。

3.精选化学家研究成果,感悟科学精神

化学家在化学学科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试题第9题,以科学家拉瓦锡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系统认识化学反应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聚焦学科素养,促进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化学学科关键能力要求学生面对与化学相关的生活情境时,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所必需的能力基础。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借此发挥了中考引导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功能。

1.考查必备知识,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引领关注学科知识结构

2023年中考化学命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原则,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结构化的考查,以此引领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如试题中第1、2、3、5、6、7、9、11、15、16题均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引领关注学科方法生成

试题着眼学生未来发展,重点考查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如试题中的10、12、15、18、19、20题,学生利用图表中提取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做出判断与解答,尤其是18题,考查了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实验条件与实验结果对应关系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3.考查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引领关注教学方式变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实验探究,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试题中的17题,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为背景,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以此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实验优化等的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方式。再如第19题,以"探究厨房中的温室效应""探究使用不同物质吸收CO2的可行性"为情境,通过科学探究全流程复现,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

凸显学科观念,树立发展性科学评价观

初中化学从启蒙阶段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反映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化学基本观念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考查学生的价值观立场、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试题情境源于生活,真实、生动、直观且富有启迪性,学生答题过程中能够增进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对化学创造生活的价值认同感。如试题中的5、6、13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背景,了解化学就在身边,学以致用,提升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再如8、14、17题,从安全、环境和资源等社会热点问题入手,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和使命感。又如19题以科学探究为载体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发展水平,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思维与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注跨学科学习,侧重考查问题解决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倡导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试题中的19题,以开展"助力碳中和"主题项目式探究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如"项目二,探究使用不同物质吸收CO2的可行性"中分析讨论的(2),既考查了学生图表信息识别、数据收集比较与处理等数学素养发展水平,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物理、化学等跨学科知识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2023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着"依标命题""减负增效"等原则,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导向,全面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

2023年长春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正确的素养导向,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浓厚,学科特色鲜明。

01

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为实现育人目标,试卷背景材料的选取紧扣时代主题,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纵览试卷,"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天舟六号""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雅万高铁"等热点跃然纸上,时代之风扑面而来,极力拓展学生的眼界、心界,以历史的光辉篇章、祖国的伟大成就、社会的幸福图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试卷第20题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为背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设计了"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三个板块。"建功新时代"板块阐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增强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奋进新征程"板块阐述了我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了同学们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创造新伟业"板块阐述了我国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用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爱党爱国情感渗透,引导青少年奋发努力,不负党和时代的重托,勇担历史使命。

02

涵养必备品格,彰显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学科价值。本试卷在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礼仪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四个方面重点命题,在字里行间"播种",在一问一答中"铸魂",用心耕耘学生心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遵循德育为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试题中,既有责任担当的道德引领,又有学法用法的法治要求;既有关注吉林发展的省情教育,又有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认同;有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爱党爱国教育,更有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关注……有利于培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价值引领,育人意味明显。

(二)提升智育水平。试题任务指向具有合理的思维层级,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第16题(2)问、18题(2)(4)问、20题(1)(2)(4)问等属于典型识记类和理解类试题;第8、10、14、15等题关注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第16题(1)问、17题、19题(1)问、20题(3)问等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三)加强礼仪教育。第16题以即将召开的第19届亚运会为背景,以判断小吉的看法为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健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注重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更好的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在本试卷中加强了对社会实践的考察,第19题借助"关注家乡环境"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社会实际,通过考查"参加此系列活动对中学生有什么意义",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03

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情境,落实减负提质

本试卷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以致用。在试题情境素材的选取上,真实性与典型性并重、探究性与实践性共举,情境呈现方式多样,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育人味。

在试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明确指向真实的现象与问题。例,第5题以"学会学习"主题交流会为背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6题以小吉生病重返课堂为背景,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第7题依托学校对未成年人开展安全教育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04

立足学科本质,凸显核心素养的评价导向

试题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引领于知识考查之中。

(一)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从命题立意到情境创设,再到任务指向,本试卷均有所突破。例,第19题(2)问中学生为了让家乡环境更美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旨在引导学生为美丽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能力目标。试题任务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表现,体现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例,17题(2)问、20题(3)问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文明有礼、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19题(1)问考查中学生参加"关注家乡环境"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的意义,学生要从增强环保意识、服务奉献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等角度作答。

(三)知识目标。试题综合考查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多角度内容,关注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在考查中深化基础性,引导学生夯实知识能力基础,减少"机械刷题",注重对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

2023年长春市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历史试题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命题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通过设置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彰显历史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教考衔接、引导教学减负提质。试卷风格、结构、题型题量保持稳定,难度适中,助力考试内容改革稳步推进,凸显教育考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坚定文化自信,彰显学科育人功能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试题旨在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祖国统一、民族交融、家国情怀润育、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认知、人类文明碰撞与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内容落实到历史试题中。

1.强化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考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在精神层面,第2题通过考查道家学派"顺应自然和民心"思想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第15题通过对淞沪会战中体现的"抗战精神"的考查,激励中学生养成心系家国、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物质层面,第6题通过对"天下第一行书"、第11题通过对元曲的考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制度层面,第3题通过对古代中国秦朝监察制度、第18题通过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考查,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时代内涵。

2.强化对民族交融、祖国统一问题的考查。第5题通过对西晋民族关系的考查,强调民族交融问题,第20题通过考查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强化对文化多元性的认知,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角度进行考查。通过对第1题古代出土文物,第21题《罗马民法大全》的考查,落实"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意识"的基本教学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彰显核心素养立意

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炼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第26题以铁路的发展为主线,跨越中国与世界、近代与现代的时空领域。从同一时期中英铁路发展的对比,及同一空间下中国铁路发展的对比,通过史料阅读,提取信息,分析归纳等方式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从近代中国对铁路的排斥和被列强控制,到现代自主建设并发展成密集的铁路网,再到当代采用中国标准建设国际铁路的历程中,感悟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27题,以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从史料的类型,史料的价值入手,重点考查学生甄别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古代文明考查史料甄别,近代文明考查史论结合,现代文明考查史料运用。通过思考中外文明的碰撞与发展,将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启发学生争做中华文明的拥护者,传承者。

落实教考衔接,培育良好教育生态

1.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依标命题。在考查内容范围上,注重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突出全面性、典型性,引导初中教学深刻认识和对照课标,设计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到应教尽教。

2.深化基础性考查,引导教学提高质量。试题通过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比如选择题第2题,第4题,第21题,素材来源于教材的课文和材料研读,引导教师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减负提质上。第7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影响,第23题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内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试题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包括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考查学生在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比如选择题第15题,情境的设置是引导学生知道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理解爱国救亡、视死如归的抗战精神。

3.注重思维品质考查,引导学习方式转变。中考命题通过设置开放性设问,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比如27题(1)小题,文明起源于哪个时间更具有可信度,说明理由。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做出正确判断,并阐述理由。27题(2)小题,选择史实论证观点,史论结合,对学生宏观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7题(3)小题,对学生实际做法的考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开放性设问对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来源:长春教育发布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查看原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