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时候不懂事长大了才明白句子(成长教育迅雷下载小时候不懂事,长大后就乖了?)

近期有网友称在广深城际列车上看到标语「孩子是您的一面镜子,文明是您最美的样子」,你认为此标语是否合适?如何看待带娃坐列车被单独提醒?网上的说法不一。对此有人表示支持,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行为进行约束。也有人表示反感,认为带娃出行被单独提醒很冒犯,“有被针对的感觉”,因为成年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也很多。此前,高铁上曾发生多起因孩子吵闹而引发的冲突。

而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善意提醒本意是好的,可能用词上面需要再斟酌下更委婉,更具适众性的言语起到的效果会更好,也会减少争议!

毕竟,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社会是有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孩子组成的,每个孩子将来也会长大成人。遵守文明礼仪,讲究公共道德的良好行为应该不止于孩子,也包括大人!很多大人其实行为规范还不如一个孩子!这里的孩子不只是带娃大人的孩子,未成年或已成年没成家没小孩但有自我约束管理能力的都算;这里的大人也不只是有孩子的大人,泛指所有成年人!

​﹌﹌﹌﹌﹌﹌﹌﹌﹌﹌﹌﹌﹌﹌﹌﹌﹌﹌

小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熊孩子”?

很多小孩子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把焦点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的意愿,甚至已经引起别人的不适,他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演变成了“熊孩子”。这种自我中心化的孩子,与多种因素有关。

缺乏自控能力

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很差,一些熊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只因为自己喜欢,就一股脑上去抢,甚至可能直接用暴力攻击,进行不平等的交换。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想要某件东西,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他们不想要多等一分钟,也不愿意忍耐一秒钟,而是想要即可获得满足。

家长的不作为

上述那种行为的背后运作机制,导致孩子的这种“行为变异”,很大程度都由于家长们的不管教和不关注,甚至以为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小事情”。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不经过脑子的事情,更多的是为了引起家长关注,家长可以看他们一眼。这还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也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现实,那就是家长太过于宠溺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约束,只是简单的宠爱,孩子即便我行我素,干出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家长还是不管不顾,任由孩子去做,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导致无自我控制意识的孩子,越来越“熊”了。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明白这个“监护”赋予他们什么意义,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是天职,即便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也一定要约束孩子,做一些小孩子的事情,对人真诚善良,而不是出格,教导孩子懂得边界,在让自己愉悦的同时不能影响到他人,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

孩子的成长教育要遵循“漏斗法则”

顾名思义,“漏斗”有两个口,大的口入东西,小的口出东西,在家庭教育中,要先从小口入,再从大口出!把所谓的“漏斗”来解释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把大口和小口比喻成对孩子管教的松紧程度。在孩子还没有辨别力的时候,家长要严格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哪些事情上一定不能越轨;在孩子年龄成长之后,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辨识能力也开始进步了,这时候,家长倒是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让孩子可以进行自我的约束和管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先紧,后松。随着孩子各项能力的提升,逐渐松开对孩子的管教。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就像堆积木一样,地基最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更应该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管教。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学会说不。面对放肆的行为,要约束孩子。这就是为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在孩子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要学会慢慢地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独立承担。

﹌﹌﹌﹌﹌﹌﹌﹌﹌﹌﹌﹌﹌﹌﹌﹌﹌

不同的年龄要有不一样的“准则”

"漏斗法则"想要告诉我们,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为孩子制定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规则。

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通过共情、接纳、认可等方式教育。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简单的语言来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并不能明白“道理”,所以孩子犯错时,“说教”不是第一步应该做的。父母应该要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对待处于学龄的孩子,教导方式就是“以身作则”,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如果孩子做得好,家长要积极鼓励,鼓励能够让好的行为不断发生。如果我们只关注不好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为了得到我们的关注,不断重复去做不好的行为。

“漏斗法则”启示:熊孩子若是不管不问,之后更是无法无天

别指望孩子会自然的懂事,孩子的懂事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如今这个社会,留守孩童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因为自己忙不过来,就把孩子留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疼”的劣势就是这样凸显出来的。小时候没管孩子,很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若是家长不管教孩子,孩子会成什么样呢?

其实,孩子之所以顽皮捣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家长不管教,所以,如果家长长时间对孩子错误的行为放纵,孩子不仅一如既往的“自我中心”,还不能形成对这个社会的正常规则的认知,他们不知道如果不遵守这个社会的准则,将会遭受什么样的惩罚。

~~~~~~~~~~~~~~~~~~

​ 父母的陪伴为什么重要?分四个阶段说清楚

孩子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具体如下:

管教阶段(0-5岁):5岁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给孩子设定行为规范,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此时不用解释,明确告知就可以了。

训练阶段(6-12岁):父母的角色是教练,给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训练。此时他们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自己的观念了。

辅导阶段(13-19岁):此时父母的角色是辅导员,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孩子的思想、观念逐渐定型,有独立的人格了。

朋友阶段(20岁之后):像朋友一样跟孩子相处,而不再只是单纯的父母角色。大部分孩子可以独立生活了,此时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基本定型了。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刚好做反了,孩子5岁前,什么都不管,甚至交给别人带。等孩子长大了,却希望他听自己的,如果不顺从,就觉得孩子不听话。

你却不知道,是自己错过了管教、训练阶段,他已经长大了!

﹌﹌﹌﹌﹌﹌﹌﹌﹌﹌﹌﹌﹌﹌﹌﹌﹌﹌

​ 善用漏斗法则,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当孩子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时,家长要学会通过比较严格的管教,约束孩子的行为,孩子怎么能够听话呢?那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情感上关注。

根据漏斗法则,家长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要及时更正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比如无限制的宠溺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误以为成长的环境中可以为所欲为。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情感方面的问题,发现孩子在调皮的时候,是否有背后的原因,是否其实也隐藏着善良可爱的一面呢。

比如,一个小男孩拿着水枪追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大哭,家长不要不过问,认为这都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就能够处理的好。家长要及时制止男孩的行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要想和小女孩玩,要问问小女孩喜欢玩什么游戏,未必要用这种小女孩不喜欢的方式和她玩。

很多时候,小孩的错误行为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要家长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需要,建立孩子与家长之间情感关系,孩子还是很容易听话的。

正面的回馈

孩子刚开始的顽皮,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那么,家长就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漏斗法则,对错误的事情严格约束,对正确的事情加以鼓励,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比较糟糕的,不应该做的。

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其实,你是想要做那个事情,对吗?”“你刚才和老师很礼貌的再见,非常的棒哦”等等,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比较消极的一方面,一定要多注意孩子比较正面的行为,以及比较正确的言语,这样,孩子接收到一些比较正面的回馈,就会知道,那些事情是对的,就会有越来越多正向行为出现,而能够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是错误的行为表现,要打叉叉!

惩罚要立即

每当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要拖延,要立即给孩子一定的、孩子能够承受的惩罚,惩罚的时间越是接近犯错误的时间,孩子越知道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千万不要拖延,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惩罚之间的关系。

当然,家长千万不要以暴力为目的,惩罚孩子的方式要选择好,不要言语和人身攻击,要温柔而坚定!调整情绪后平心静气告诉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错事是什么?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以达到改错的目的。

总之,调皮这件事确实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家长严格约束,以至于在成长中出现很多“熊孩子”的操作,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错误严加约束,善用漏斗法则,对孩子先紧后松,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对社会规则有正确的认知。

✍✍✍✍✍✍✍✍✍✍✍✍✍✍

﹌﹌﹌﹌﹌﹌﹌﹌﹌﹌﹌﹌﹌﹌﹌﹌﹌﹌

感谢每一位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来到这里,欢迎和我一起分享和探讨家庭教育那点事!不求认同所有观点,但求有所启发和帮助。思想决定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感谢(❁´ω`❁)喜欢就动动小手指点击关注公众号吧:walkingskins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