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谈谈高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成长教育论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思考与探索)

[摘 要]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中,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为先导,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以实践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完善的条件为支撑,以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机制为保障,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与方法创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模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安排部署,标志着新时代劳动教育进入了实施阶段。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发展。

劳动教育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因此,高校要在大学生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既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以“德”促“智”,以“智”助“体”,以“体”塑“美”,以“美”成“劳”,必须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同时,劳动教育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劳动教育的自身课程体系并非独立发展,而是在吸收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课程体系优势的同时,融合劳动教育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即以劳动教育的形式为载体,以德育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引,以智育培养专业素质为手段,以体育形成坚强体魄和顽强毅力为根基,以美育熏陶人格为支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能够尽情发展自身能力,在真实劳动过程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劳动教育既可以树德,又可以增智;既可以强体,又可以育美。

劳动教育主要注重于用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或技术技能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品德,夯实劳动基础。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重,既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对德智体美教育的有力支撑。

在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一个阶段连续、渐进发展的过程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整合设计、同向发展的同时,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载体作用,通过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同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质,彰显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持续奋斗来实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为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念与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动”“劳模精神”“劳动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从劳动的重要性、如何对待劳动、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念、弘扬什么样的劳模精神、如何关心和爱护劳动者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对劳动的看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新时代高扬起劳动教育的旗帜,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1.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各高校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学生树德增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思想教育先行,让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深切理解体会劳动教育的深层次含义,促进劳动教育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劳动教育理论主题学习、劳动教育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将劳动教育深植到思想中,让大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活,是高校传承历史、开展素质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勤奋坚毅的良好品质。三是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宣讲和研究。高校要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专题培训会、师生劳动教育经验分享会、劳动教育心得交流主题班会,各教学单位党政领导、辅导员每学期应给学生上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以顶层设计为牵引

高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心,纳入教学计划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

对于高校而言,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顶层设计,应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一是把劳动教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中,明确各类教学大纲中的劳动教育目标,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各科教育的全过程。二是创新课程设计,科学升级和开发课程,建设涵盖不同层次、年龄和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每学年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规划和指导劳动教育开展。三是设立专门的机构,科学配置师资,并定期对授课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认知。四是组织教师编写劳动教育教材。五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利用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微课堂等方式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塑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金课”,在思想层面树牢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六是组织召开高校劳动教育工作阶段性调研、部署、总结、研讨会议。通过高校主要负责领导、师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组织教育专家开展研讨,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与核定等形式,动态调整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让劳动教育课程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郑州商学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有目标有计划地以独立内容和独特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工作的重心,纳入教学计划,每学年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规划和指导劳动教育开展。学校各级领导定期与师生共同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同时,协调优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多层级关系,构建起了走向劳动、了解劳动、热爱劳动、创新劳动的实践桥梁。

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

新时代高校实施劳动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因此,亟需探索出高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与方法。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各高校要直面劳动教育的新问题、新挑战,以科学、严谨、前瞻、务实的教育智慧,明确劳动教育责任链条,构建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到专业教育中,实现劳动教育在实施上的纲举目张,体系化推进,扎实开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三项劳动育人工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协同育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实践养成教育理念在新时期有了新发展,其实践范畴主要包含社会、家庭和学校,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实践养成教育的开展,真正让大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在步入社会之前,把大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大学生成为积极向上,以劳动为荣的有用人才。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实践养成教育:一是基础劳动教育,通过打扫校园公共区域卫生、教室卫生和宿舍卫生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埋头苦干的辛勤劳动观。二是家庭劳动教育,通过周末家庭劳动和寒暑假家庭劳动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三是社会公益劳动,通过基础服务劳动和专业技术劳动厚植崇高伟大的光荣劳动观。四是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五是着力环保意识培养,通过课堂一分钟环保、校园一分钟环保和大型活动一分钟环保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尊重劳动成果的理念。六是引导学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到艰苦地区和行业深入一线实践,培育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懂得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2.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以完善的条件为支撑

任何教育都需要条件支撑,劳动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多种要素的有力配合。为保证劳动教育能够以多种形式有效有力开展,高校需要在制度、人才队伍、资金三个方面给予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在高校劳动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充分尊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了确保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高校要从管理层面、实施层面和考核层面制定符合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制度,以制度为导向,用评估评价保障劳动教育效果。二是人才队伍保障。高校要从学校和教学单位两个层面建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在学校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推动下,以班级为单位有序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劳动、探究生产劳动、做好服务劳动,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带来的快乐,让大学生在生活课堂与社会课堂的劳动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三是资金保障。高校劳动育人工程的推广和发展,需要有专项资金投入作为保障。高校每年要规划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劳动教育,主要用于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激励劳动教育队伍、购买劳动工具和评优表彰等。郑州商学院每年投入不少经费用于劳动教育,在推进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资助育人。

3.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以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机制为保障

高校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的劳动观念,需通过制定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和纳入学生工作管理等量化考核的形式建立评价考核体系,这些考核内容应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形式、劳动效果和劳动习惯等,考核形式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特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家长为后援的多元综合性评价体系。

建立高校劳动教育目标的引领机制,开设高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科学安排大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搞活劳动周等实践活动,建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身心,完成大学知识的储备与劳动技能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课题:“新中国70年(1949-2019)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嬗变、特点及实施策略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吴泽强:郑州商学院校长】

原载2020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吴泽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