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儿童成长特征及对应的教育(成长教育电影如何填补儿童成长教育的缺失?)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爱上阅读,从书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近期记者走访发现,儿童文学读物《胡小闹日记》备受小读者们的青睐,其中的“胡小闹”现象深入人心,填补了儿童成长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润物细无声般地被注入正能量。

从“捣蛋鬼”到“中国正能量小孩”,胡小闹是个矛盾共同体,具有真实性

胡小闹,聪明却爱犯错误,喜欢搞恶作剧,但是他又真诚、善良,每一次利用自己的聪明去积极主动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伙伴。

胡小闹爱面子,喜欢说大话,爱出风头,有时还会为了赚足面子去哗众取宠,这是很多小孩共有的缺点。但与此同时,他做事情能够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远胜过学习课堂知识的能力,这却又是胡小闹独有的特点。

胡小闹在大人眼里他纯粹,懂礼貌,是个十足讨喜的小孩,常常头疼他的精力过于旺盛。但他深知鼓励和责任的力量,希望让全班同学都能快乐的学习,并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知晓让小孩和大人平等做决策。

胡小闹,个性张扬不谦虚,总没完没了地跟同学开玩笑,但他从小就梦想做个具有正义感的胡大侠,有爱心,讲信用,懂得守秘密,尤其当大人不在、只有小孩彼此玩耍的时候,能帮助同学学会如何分享、协商以及解决冲突。

一个优秀的现象级儿童文学作品IP,胡小闹展现正向的能量,具有教育性

如此现象级儿童IP“胡小闹”,其实就是作者播种的一粒种子,她“把种子埋在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里,当孩子们翻开书页阅读那些文字时,它们就会悄悄地跑到他们心里去”,潜移默化中让小读者以胡小闹为偶像,以一种“中国正能量小孩”的价值观植根在孩子的心中,然后慢慢发芽,内化为一种有正确导向性的能量,这其实是儿童教育不可替代也弥足珍贵的特质。

从心理学上讲,人与人是存在情感连接的,它同样存在于孩子的心里。成长教育不是外在给孩子什么,而是给予孩子内心本来存在的美好被焕发。

比如说在《胡小闹日记—爸妈不是我佣人》中,新班主任高歌展开了一场特别的独立竞赛,让胡小闹从王子殿下般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制定了“独立计划”,从起床、做早餐、上学、学习、作业等事情上都无比上心,通过故事演绎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不要把爸妈当成佣人,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慢慢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律的人。

比如说在《胡小闹日记 第三辑 情商篇》中有这样一册内容《好朋友,坏朋友》,关乎孩子的交友问题,我们大人都很关注,还有妈妈会每天叮嘱孩子“你要和谁玩”“不要和什么样的孩子在一起”,但这样做的效果却不一定好。但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在心里认识到“什么样的才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才是坏朋友”,孩子的心里自然就会诞生自己的交友原则!

作为教育的主角,孩子需在内心深处根植一颗颗充满“正能量”的种子——正直、善良、智慧、友善、上进、好学等等。如此这样,孩子成长得快乐,大人也教得轻松,我们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胡小闹”现象,意味着原创儿童文学的崛起,具有时代性

“胡小闹”深受小读者的喜欢和家长的认可,究其原因是作者乐多多擅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用儿童最真实的成长模样还原世界,让书中儿童胡小闹陪现实中的儿童一同长大,一起分辨生活中的对与错,不断追求真理,进而让其顺其自然地收获成长的正能量,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小公主。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其实是来自于现实,并最终能落到现实上的。胡小闹与时代、儿童紧密同行,切近孩子身心的现实关怀,在成长话题的呈现内容上做出多样选择,在承载形式上做出多维度的尝试与拓展。

其中,“胡小闹日记”丛书视野开阔,既充分关注新时代儿童独特的现实生活语境,又贴近紧扣新世纪儿童生动的内在艺术精神,在细致的考察和深透的思考中,梳理、描摹出当下儿童文学空前复杂的现实状况,发现、提出并解决有关中国儿童发展的重要议题,让我们看到了美好儿童的健康成长可能性,看到了中国教育更广世界与更高未来的可能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