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你对家庭教育的想法和做法作文(我的教育成长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就如孩子的成长一样,我们家长也不是生来就会做家长的。我们也曾淹没在无数“理论、专家”的声音中,在自家孩子身上边实践、边摸索,一边吐槽“与熊孩子的各种斗智斗勇”,一边也经由孩子完成了一次最深度的自我成长。在我与孩子这十年的互动中,虽然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也能看到彼此一些显著的成长。希望最终我们所有的家庭都能找到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最佳节奏。以下内容是我这十年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我们都知道教育跟学习一样,没有捷径,需要家长在孩子身上"堆时间",那么具体如何"堆时间"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好感觉才有好行动,情绪驱动注意力与行为

家人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是孩子可以安心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孩子每天接收到的负面情绪与负面体验过多,就会将精力用于对抗这些负面情绪,而无法将精力主要用在学习上,自然难以获得好状态。帮助孩子增加积极情绪的方法:

1、发现、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并由衷感激。

2、亲子讲述(多聊天分享经历和见闻),共情关注。

3、优势发挥,方向性赞扬,创造环境与条件让孩子体会成功,找到自己的长处与闪光点,自信需要”多只脚”才能“支棱”起来。

4、孩子当老师、家长做学生,方向性赞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孩子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本领讲给你听,最好的学,是教给他人。

(二、要不要陪写作业,怎么陪?

之前我也陪写作业,不但没有变得更好, 反而变差了⋯。所以结果显示我并没有帮到他,还影响到他了,于是我退出了他的房间。改变策略并做了以下调整:

1、课题分离,不要越位。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监督孩子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是我的课题,教授具体知识并批改指正是老师的课题。

2、抓大放小,即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能时刻陪着,间隔抽察,保持孩子问马上得到回应,又不离太近产生窒息感和压迫感的距离。

3、灵活应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酿酒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孵化”,不要犯强迫症。有问必答,但不强教。能教则教,不纠结一定要孩子马上学会,实在教不会就让问老师,或自己换个时间再教。

4、分解任务,设定每单位时间需完成的作业量,每20分钟或半小时监督查看一下情况,具体视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而定。

总体原则:在引导上多夸奖少批评,多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及态度,要相信负面的投入不可能收获一个正面的结果。

(三、如何做到有效辅导?

1、适度装傻,不要显得“比孩子懂太多”,警惕母强子弱。放平心态,做陪读书童,不要做教书先生!成人在辅导孩子时,很容易掉入“自我固化认知的陷井”(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总是拿自己的经验、固有认知去审视孩子,所以要先把这个“有点自以为是的自我”拿掉,全然地观察孩子,真正"看见"他的闪光点,根据他的具体情况、特点去鼓励。

2、逐步练习进阶,获取成就感。像游戏设置一样,先易后难,层层加码。从课本上最简单的内容做起,从简单的开始突破,一旦搞明白了,就真诚的鼓励,表扬,一点点进阶。

3、表达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和孩子交流时不能太“一本正经”。得手舞足蹈、特别夸张、绘声绘色、特别形象化的、多感官多角度的去跟他解释一个东西,这样孩子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更丰富更易于理解,印象往往也会更深刻。

4、建立学习的意义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压力?还是梦想?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结,多与孩子进行一些关于“人为什么要学习?”之类的讨论,关于学习的意义,我跟孩子聊过的一些核心内容:“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在生活中应用它,拥有了超强的学习力,就像拥有了一把解开生活给你出的各种难题的万能钥匙,无论未来怎样变化,要应对何种挑战,依靠学习,我们便可以与困难和挑战同步进化,可以实现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掌控好自己的人生。知识会忘,但知识带给你的自我成长留下了;你变强了,这个世界的困难对你来说就变小了。。。”。赋予学习意义与价值,热爱才能永久的驱动自律与专注!

5、随机奖励。绝对不建议跟物质挂钩。可以是比如讲故事等,随他的兴趣出发设计随机奖励就可以了。

(四、学习技巧(好习惯+大量丰富体验的输入+加工:记忆、理解、总结)

1、养成好习惯(自律、责任感、时间管理、条理性)

2、重视生活中的学习机会,及时发现可教时刻,学习即生活,世界即课堂,最棒的学习是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日积月累,具体可以在出行中学、在游戏中学、增加大量真实生活经验与具象素材体验、大量阅读等。

3、记忆技巧:等一等(给时间内化)+考一考(复盘工具:错题本、记笔记、思维导图)

4、理解技巧:知识是对具象生活的抽象总结,平时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多积累具象经验,孩子在学习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时才能够顺利理解,还有将知识可视化、新知联系已知,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吸收。

5、总结技巧: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模型,归纳整理、连点成片,建立体系、融汇贯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思维梳理工具:记笔记、思维导图)

6、变换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环境下产生的记忆编码不同,可提升记忆效果。

7、间隔学习与穿插学习效果更佳。

8、检索式学习:反复读背划重点、记笔记会产生熟练错觉,更高效的做法是多次费力地用自己的话总结复述、默写、测验。最好的学习是讲给别人听。

9、攻克复杂难题的方法:全力以赴应对问题还是无解后,不防暂停放下等待顿悟时刻

10、巩固学习成果的妙招:睡眠有助理解记忆,是学习的一部分

(五、理解能力的培养,如果学习有“捷径”,那么阅读是唯一的一条。

一个人大脑里的信息储备量越多,在接收到新信息时,大脑就越容易调动已有的信息处理新知识,进行联想、分类或者归纳、总结。看不懂,会越来越不喜欢看书;看得懂、并消化吸收,会越来越喜欢阅读和学习。孩子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书买来了孩子却不喜欢读,要么是内容太难孩子大脑处理不了信息,要么是孩子信息储备太少,导致大脑无法出现联想消化吸收并产生愉悦感的过程。

阅读和聊天是增加孩子信息储备量的最佳方式。理解能力(信息解码能力),终会在这年复一年的陪聊、陪读中慢慢生长起来。

(六、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

1、包容平和,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与成长环境。

2、以身作则,想要孩子拥有各种优良品质与习惯,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先拥有它,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1、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学习各种新东西,向孩子展示解锁新知识新技能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告诉他这就是思维之乐。家里的电视除了偶尔给孩子投放手机上的纪录片或优质电影,平时基本不开。

(2、家庭功能分区,孩子活动分了三个区,第一个是摆放了很多书和桌游的游戏区,平时家人或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看书、下棋、玩桌游。第二个是设置了工作台和各种美工用品的美工区,孩子们平时想搞“创作”就在这里尽情造作。最后卧室是学习和休息的区域,只有睡觉和学习用品。

(3、家长看书,买书,打造一个家里随处都是书,随手便可以翻阅到书的环境,这需要家里有一定的藏书量。每天有设置语文和英语课外书的早晚读时间,周末有一天专门的“阅读日”,会随时分享读到的好书、最近的趣闻、一部超棒的纪录片或电影,两孩子暂时没有玩电脑游戏的习惯,我想可能就是因为从小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被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填满了吧。

3、提升认知,让孩子在你身上看到一个丰满、充盈的人生样本。”你是什么”,有时候比”你为他做了什么”更重要。因为孩子往往不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

(七、书单推荐

畅销书作家很多是善于讲个人育儿故事的生意人。顶尖的认知往往是稀缺的,家庭教育还是尽量选择一些行业顶尖的科学家(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著作,会更科学、严谨、前沿。

家长成长:

1、终身成长 卡罗尔

2、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

3、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4、心智成熟的旅程 斯科特·派克

5、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弗·孟

6、当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7、生命之书 克里希那穆提

儿童教育:

1、养育的选择 陈忻

2、孩子·挑战 鲁道夫

3、园丁与木匠 艾莉森

4、童年·人生幸福之源 爱德华

5、内在动机 理察德

6、自驱型成长 威廉

7、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约翰

8、全脑教养法 丹尼尔

9、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 迈克尔

二、关于自律:

说到自律,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脑壳痛”的话题。自律,对很多人来说通常都是那种 “始终在追寻,从来未实现”的存在,至少对我孩子来说是这样….。纵然我使尽浑身解数,“孩子自律的进度条”却一直显示“正在加载中30%...” 。尤其他还有一点儿轻度的注意力分散多动。科普一下多动症,多动症不一定“多动”,有三个子类型:一种是多动冲动,一种是注意力分散,一种是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如果孩子学习时经常有走来走去、坐不住、三心二意开小差,拖拉、半途而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等情况,别急着揍他,还有可能是多动症。这个不是孩子调皮故意为之(多动症与孩子调皮的区别是,多动在态度上是配合的,但没能力控制注意力,而调皮是故意违抗,有能力却不做),只能家人多受点累,多监督,多做行为训练和注意力训练。

既然自律这个问题这么凶残,我们就更要花时间把它研究透了,别绝望,也许哪天就攻克了这个“世纪难题”呢…

首先,自律是对人性弱点的挑战,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自律都是一个终身的课题。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要完全依靠自律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只能一边“他律”,一边引导孩子逐步趋向于自律。因为自律是后天习得的,是非常耗费精神能量的一件事,所以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技巧:

(1、 自律的基石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家长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认可孩子,信任孩子,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高度自尊的人才会高度自律。

(2、 自律的核心是课题分离,从孩子两三岁起,就要注意不要横加干涉孩子的课题,让他们有自主权,自由的去做自己的事,从最简单的穿衣吃饭,到复杂的作业时间安排,你的课题是引导,而具体去做并承担责任是他们的课题。

(3、 自律的技巧是只在核心问题上培养自律。

意志力像石油一样,是一种资源,是资源就有耗尽的一天。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意志力,不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意志力。能让事情有趣点就有趣点,实在无法有趣但又很重要的,就消耗意志力来自律,那些非核心问题,就不要逼孩子太死。不要希望孩子面面俱到,十项全能。不要拿网上“别人家孩子”的全部优点去对标自己的孩子,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孩子更容易找到自我,实现自律。

人脑的第一任务是生存,而非学习,所以自律本就是反人性的。而且自律是相当费力的,省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性的做事可以极大的减少精神能量的消耗。我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养成以下行为习惯:

1、任务清单,养成收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做备忘并设置提醒的习惯,网课伊始我就给他们设了N个闹钟充当上课铃,上课第一时间先看清单,按清单顺序先上课,然后写作业,上交,订正前一天的作业。

2、不拖延,任务时间一到就马上去做,因为如果自己每天制定的任务计划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我们对事情的掌控感与自我效能感都会越来越低,最后必然会陷入拖拉低效的泥沼无法自拔。

3、在重要且需要高度专注的事情上一段时间只允许自己做一件事情。不是说你不能让时间并行流动同时做几件事,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可以。但在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学习和工作上就不适用了。这时候三心二意非常低效,而且长期下去容易感到身心分裂,头晕脑胀,对自我精神能量是一种消耗,而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人是心思清明、充实而愉悦的。

4、不中断,强迫自己将一件事情做完了才允许自己停下来或去干别的,成人的有效注意力时间也才约半小时左右,你之所感觉自己的一次能专注半天,是因为每隔半小时左右我们都会把飘走的注意力迅速拉回。而每一次专注被中断,我们并不能马上将之收回,再次完全进入状态大约需要消耗10分钟左右,反复的中断,是做事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5、利用高效时间,清除一切干扰。比如:人在每天上午12点前和晚上6-9点这两个时段头脑特别清醒,中午3点左右和晚上10点后自控力最差,容易走神和失控。所以我们将重要的工作尽量在下午2点前完成,如较难的书面作业,做不完可留一部分到下午7-9点来做。下午3-6点用来做一些对专注力要求相对没那么高的工作,比如运动、阅读等非书面作业或琴棋书画、游戏等休闲活动。另外工作时将工作台清空,除了工作所需资料外,什么都不放。并提前关掉电子设备各类APP的通知功能,远离手机、玩具、宠物、漫画等一切会引起自己分心的事物。

6、最后推荐一部关于电子设备与新技术对人类影响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当你知道在你想要自律时需要对抗的对手有多强大时,就会明白这是一场力量严重不对等的博弈…..想在新技术时代还能保有阅读纸质书的能力,没别的办法,清空一切干扰,远离电子设备,别挑战人性⋯

https://m.weibo.cn/status/4548833168071220?wm=3333_2001&from=10C7293010&sourcetype=weixin

三、运动改造大脑 一天总运动时长目标是2小时以上。

早上7点起床先做天天跳绳的运动作业,利用运动快速提升起来的多巴胺水平为一天的学习注入活力,为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下午4点左右写完书面作业,趁着有阳光,也会让他们去户外在阳光下做一些运动,比如踢球、骑车等。这也是支撑孩子们快点写完作业的一个主要动力,人为了喜欢的事,会更愿意忍耐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

四、劳动培养责任感

每天上午、下午至少会完成各一次的劳动,因为家里一直有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从小一直在向他们输入"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一起做"的理念,所以执行情况还可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