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儿童教育讲座内容(成长教育研究儿童教育与成长,学校、家长要怎么做?这场刚开幕的学术年会干货满满钱江晚报2019-05-11 19:58钱江晚报2019-05-11 19:58)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王蓉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总能从他的童年记忆中找到些蛛丝马迹。儿童时期,是个体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既是一个人智能、各项心理品质及个性成长的关键时刻,更是培养一个人某种技能、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及科学价值观的黄金时代。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智力潜能的全面挖掘,而且有利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5月10日至12日,围绕“多学科视野下的儿童研究及其教育启示”这一主题,240余位教师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开展了一次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他们是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70余所高校代表,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从事儿童研究的学者,关注儿童或从事儿童服务工作的实践者、一线教师、校长(园长)、媒体、期刊编辑、儿童智库代表等。本次年会由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及附属小学协办。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空谈教育孩子是不合适的“大多数教育理论都是针对成人的,而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空谈教育孩子是不合适的。”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振宇介绍说,儿童教育应该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有更多实践层面的创新,希望这次年会能激发出更多先进的新想法、新观点。高振宇说,教育者应当思考、感受如何与儿童交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最终的问题始终是“儿童对这一具体的情景、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与会代表们也表达了一条教育信条,他们坚信“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素材,并指出了起点”,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时,必须深入儿童群体中,把自己当成她们的同龄人,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这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面对儿童教育,现在很多家长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助中,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指导实践教学。”高振宇说,理论学术的研究不仅要专注于教育学,而且要善于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有益部分。对每一个幼儿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高振宇举了一个例子,常听家长说儿童所画的东西不合比例,不像实物,“这只能说明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不了解,还看不懂他们的画。如果用教成人的方式去教孩子画画,就是技巧性的训练,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美’术。”日常中,不难听到,家长们会说“你这是画的啥呀?一点也不像。来,我画给你看。而儿童教育者们看来,其实是家长们不懂,在孩子胡乱涂鸦的乱糟糟的线条下,隐藏着孩子无穷的智慧魅力。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1岁半左右为无意识涂鸦阶段,会在纸上画杂乱线条。2岁半左右为控制涂鸦阶段,经过练习会画出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可能会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参会的儿童教育者们认为,孩子在试图用线条的运动来表现他的认识,借此记忆或者巩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经验。然而,现实中,大人却会说:“不要在墙上乱画”。正确的做法是:对每一个幼儿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每个幼儿本身的基础出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记者在会上还听到,现在盛行的乐高模型,本质上就是强调让儿童思考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实现,就是要把研究生教育中的课题研究思维模式,引入乐高教育过程,让儿童遇到问题时,明白该如何动手进行尝试以解决问题。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语言,一个就是音符。数学使人学会了思维,语言使人获得知识,音符使人富于想象。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从低级阶段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个“个性”不仅存在年龄的区别当中,即使相同年龄的个体也都有很大的差异。第一届儿童研究与教育学术年会内容丰富为期三天的会议上,华东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四川大学刘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潘小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臧玉峰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教授9位代表将分别作主题报告。报告中,他们提出大量儿童研究与教育启示之间的有机构想,既有理论的建构,也有实践的探索。具体主题分别是:“儿童社会化与儿童‘化’社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儿童哲学价值与行动”、“人工智能时代的儿童阅读与思维促进”、“秦‘小子军’考议”、“从‘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到‘童年哲学’”、“儿童文学阅读与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儿童研究的意义:基于欧美儿童研究运动的反思”、“儿童注意缺陷的脑机制研究及其教育启示”、“民国时期儿童学校研究的经验及启示”,引发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此外,根据主题,大会分设七个分会场,围绕儿童研究与教育的基本问题;人文社科视野下的儿童研究及其教育启示;自然科学视野下的儿童研究及其教育启示;中国儿童研究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国外儿童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学校(幼儿园)的儿童研究实践与反思六大主题,与会专家展开交流。采用报告、评议和自由问答等多种形式,大会聚焦议题,深入研讨,其中有八十余位代表将进行分会场主题发言,从不同的视角,以各异的范式,阐发了关于儿童研究及其教育启示的不同观点,分享和深化彼此对儿童教育的认知,推动大会进程。“这次是首届,报名邀请发出后,原本心里也没底,最后没想到应者如云,说明大家都对这个话题很关注。”杭师大相关负责人说,原本这个活动名为论坛,后来改叫年会,就是为了接下来努力每年开展一次,力争为儿童教育与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新观点。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