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教育人抗击疫情典型事迹(教育是心灵的成长抗疫中的教育学 | 马和民:人生问题何以不断发生——兼论文化、教育与心灵成长)

引言

当前,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争正在持续进行。教育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宿舍中。为了支持同学们自主开展学习,教育学部倡议学部全体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共同开设一门“抗疫中的教育学”微信微课程。“每人5分钟,共上1门课”,以思考促进思考,以读书带动读书,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在阻击疫情的“宅家”时光里能够静心学习和思考。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主讲人

马和民,教育学博士,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

课程视频

课程讲义

人生问题何以不断发生

——兼论文化、教育与心灵成长

各位同学大家好,春天已经来了,疫情总会过去。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人生问题何以不断发生”,我就讲三点。

第一点,为什么讲到中国问题何以不断发生?因为从中国长远的历史观来看,传统中国没有那么多人生问题。我们安贫乐道、小富即安,我们与人、与社会、与自然都是和谐相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清末民初,我们是亡国灭族,所以要救亡图存,这是一次全社会层面的人生问题。文革中国也是一样,也是一次社会层面人生问题的大爆发。当代中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带来的各种冲击,使得很多价值观、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也遭遇了人生问题。这个人生问题,我曾经有意在一个报告中讲到过,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无根的生活状态,怎样走到一个有根的生活状态呢?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带来的一个很严肃的大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大问题,和我们的教育学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其实在整个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都能注意到,教育学始终在围绕着几个核心问题讨论。这几个核心问题我们可以讲两个层面。第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个“为什么要培养”,第三个“怎么培养”,这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讲到培养目标,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培养目标以及怎样去教,怎样去学。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归纳分析一下,整个教育学其实是围绕四个问题在做研究和讨论。第一个人们“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会把人培养成什么”以及我们“能把人培养成什么”,这样四个问题。所以,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经典名著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比如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人的问题》,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讨论;比如还有几本书非常重要:《为什么长大》、《人会把人培养成什么》,这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考。所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教育学史、社会学史、心理学史的梳理,包括哲学和伦理学的讨论,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思想非常精彩,跟我们今天的当下生活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点,我们启发大家去做更多的文献查阅和新的思考。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既然我们处于一种无根的生存状态,那怎样走向一种有根的生活状态?这个问题非常大,也非常具体。具体到什么地方呢?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最好的又是什么,最简单的又是什么?比如有专家讲到,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点很重要。教育也能给我们带来德性的完善、改善,也非常关键,品格的陶冶等等也非常重要。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做一个新的思考。当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思考的时候,你可能要把思想、视野,做一个拓展。我们要去反思人性的问题,我们要去思考观念共同体的问题,我们要去考虑德育能不能变成一个最具效率的教育生产力,我们要去考虑和思考人性中哪些真善美的东西如何加以发扬,哪些假恶丑的东西怎么去加以抑制。这些问题可能跟我们教育与人生的关系问题非常有关联,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是很小的一个短的微视频,所以我也给大家提供了两份材料,供大家思考和交流。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袁振国:教育规律与教育规律研究陈霜叶:疫情中的教育冷思考与热思考李政涛:本纳的《普通教育学》与我们的时代柯政:困境思人才:疫情中关于高考改革的思考范国睿:“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走近克里希那穆提陈向东:瘟疫时期的阅读黄书光:教育本土化探微徐国庆:什么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国家制度的视角董蓓菲:合作学习的优势

荀渊:柏林大学的创办

李家成:在防控疫情时期,直面“教育问题”

彭正梅:纪律使人更优秀: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杜成宪:疫情、医学与社会黄忠敬:何谓正义?——读《正义论》、《为承认而斗争》、《正义的中断》的感想钱雨:关爱环境的亲子绘本阅读《小房子》吴遵民:非常时期的教育学思考——论教育技术的责任、使命与贡献田爱丽:在线学习,如何从知识分享走向能力提升?朱军文:高校科研定量评价的质量属性吴刚平: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卜玉华:用方法抓取生活,用思想透视现实——当代民族志研究的典范之作 《学做工:工人阶段子弟为何继承父业》杨向东:素养测评的基本逻辑杨小微:长智于已然,防患于未然——谈谈新冠肺炎疫情中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姜勇:抗疫背景下的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徐斌艳:开发真实场域中的课程资源郅庭瑾: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禹娜:人类存续不易,请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张心科:教什么与怎么教哪个更重要?——世纪之交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重构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周彬:何以造就学科教师的专业力量?张文明:教育“减负”和防疫“封村”的社会共同体视角讨论刘冉: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理论中看知觉经验与艺术经验的关系陈玉琨:为每个孩子编本教材黄健:成就幸福人生的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终身学习李雁冰:反思我国当下的科学素养教育

 • end • 

编辑 | 王淼

视频制作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壹幕工作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