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心灵教育ppt(教育是心灵的成长【成长故事】心灵教育的价值与温暖)

第68期

成长故事

※ 我的教育观点 ※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当下

☆ 我的教育愿景 ☆

和一群对的人,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陈琦

      人生总会有很多的走向,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走向?可能是重要的人,可能是重要的事。

01

以爱育心 我的成长

NEW  LIFE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5岁那年,父母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与未来,奔赴上海经商。在我的记忆深处,当时父母在楼下讨论这件事,我藏在二楼楼梯口,听他们说要离开。印象中,我没有为此哭过,好像也没有太多伤感,但我想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影响吧,比如小时候特别喜欢哭,还特别乖。还有,最亲的人慢慢就变成了爷爷。

      爷爷是老村长,德高望重,人品极佳,据说在灾荒期间救济过好些人。爷爷很爱我,有一次我去叫他回家吃饭,大老远就听到他们一群人在高谈阔论。有人对我爷爷说:“你以后肯定是上天做神仙的”,爷爷说:“那我情愿陪着我孙子的”。

       初一的某个晚自修,我被老师叫出教室,老家的哥哥突然来了。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留下了我们的深深遗憾与痛苦。从那时候起,我的成绩再也没有进步过,我学得很苦,好像总是在学习,但我又好像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份感觉,最后因中考心态的失衡,让我不仅与心仪高中差距很大,连原先并不看得上的乡中也差了5分,最后托关系交费用才得以升入高中。

       高中三年是愉快的三年,少了城里学校的高压与快节奏,我心态平稳而放松,成绩稳定,还入了党。虽有波折,但还是顺利升入了浙江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时应聘成为了一名初中社会兼心理教师。冥冥之中,我就是要回到做心灵教育,与内心打交道的路上吧!

       回望工作前的二十四年,我缺爱又不缺爱,顺利又不顺利,我所经历的构成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它会成为我的助力还是我的阻力?

02

以心育心  我的发展

NEW  LIFE

      2010年前后,我生病了。病症很奇怪,我自己给它取了个名称——“情绪隔离症”。顾名思义,我从某一天开始,身体无法感知情绪,其他一切正常,但喜怒哀乐离我而去。为了验证,我还看了几本岛国的恐怖片,真的不害怕!回头看,这真是一段神奇的经历,说话做事全凭经验,所有笑容全凭认知。

       身体真是远远超越心灵的伟大存在,当我的情绪恶果影响我的人生,它直接给我筑起了一道墙,用来保护我脆弱的内心。那段时间,我成为了班主任,心理教育的接纳共情与班级管理的批评吼叫让我每天都心理分裂。那段时间,我成为了一名父亲,对于身份的转化和情感的投入,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那段时间,我是一名房奴,每个月的负担让我心累,但我需要扛起这份责任。那段时间,我妈妈帮我们带孩子,家长里短让我心很烦……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讨好型人格、不懂得拒绝、没有边界造就了这一切。

       我的转机出现在一场心灵成长活动,在李仑老师的带领下,我度过了心灵觉醒的三天团体,正如存在主义所展现的那样: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来到,我们只能把握现在;我有能力去调整自己,滋养自己,让自己享受现在。后来,我又与其他学员一起组建了成长互助小组,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坚持团体辅导12年。

       走上心灵成长之路的我还遇到过很多贵人。

       黄克华老师是我的心理教研员,他活得通透又智慧,当其他人都在做加法,他从一开始就努力做减法。四、五年前,他带领着我们一批心理骨干,创建了“家和万事兴”家长成长沙龙系列。每一次的沙龙都给家长带去深深的感触,引发他们的思考与成长,我们觉得好东西应该抓紧推广,也让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受益。黄老师说:“做沙龙,是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事,我们做得很开心。如果不断扩大,我们人不多,就会很累,疲于奔命,也就失去了初心,做事我们首先要自己做得开心,自己有成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现在,“和谐心”系列已经成为西湖区的第一心育品牌,每年超过30名导师在组织并授课近150期线下沙龙,心理热线、俱乐部、微视频、家长学堂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黄老师的话总是警醒我:你想明白自己要什么了吗?

      韩似萍老师,水平很高,总能把德育和心理融合在一起,对每一件事都有独到的理解和切中本质的本领。最高兴的时光,莫过于一批人聚在韩老师身边,听着她讲故事,做分析,句句珠玑,常有收获。而就是这样一位专家,会对我说:“你是我看过的,最能把课演绎出来的人”、“你是杭州最好的心理老师之一”、“你身上有一种最好的品质,有心育又有德育”。这些都成为我自信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谢联平,我的老校长,学校心理工作的领路人。工作时,她认真又温和,我们一起申报并成功评上浙江省第一家心理优秀站,编写了心辅课校本教材。退休后,她继续来校服务师生的心理健康。她孙儿出生后,她去协助带孙儿。孙儿大了,她开始用心照顾自己的90+妈妈。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情怀,也看到了一个社会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可以成为的样子。

      当然,还有花花,我的爱人,我的大学同学,同样的心理专业和西湖区教师,用爱和包容与我一起成长。她懂感恩,乐学习,真性情,默默为家庭付出。和我吵架不嘴软,结束后又常来与我一起复盘,看看哪些是可以改变与成长的地方。昨晚做梦,说我梦中做错事,还笑话她,气得半夜醒来,这两天缠着说要揍我一顿。

       所以,人的发展以什么为核心?在我看来,就是“心的力量”。每个人都是可以成就自己的,未必轰轰烈烈。

03

以心育爱  我的教育

NEW  LIFE

      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尤其是成为一名班主任,我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开始极大影响学生。而随着我的心灵成长,小时候的创伤与痛苦自然也就转化为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理解不一样的孩子。

      有的孩子他很孤独又很敏感,我可以陪他一起走走。

      有的孩子他很逆反又很求关注,我可以给他机会多展示展示。

      有的孩子他很奇怪又很讲不通,我可以给他时间多长大一些。

       ……

      于是,我有了自己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活动:

      2018年7月初,一条消息,出现在一个微信群。“亲爱的公益中学2015属5班同学和家长,我们发出真挚邀请:2015年6月14日晚,我们初中毕业,做下三年回归的约定,一起回到熟悉的校园,坐在熟悉的座位,听听熟悉的老师讲讲课,与熟悉的同学聊聊天。现在,到了这个温暖而开心的时刻,我们邀请你7.6上午9:00回到公益中学B3教学楼4楼教室参加三年同学会。我们安排了陈老师的心理课、吴老师的数学课,王老师的心灵鸡汤,潘老师的表情包等活动,并安排了食堂用餐,下午大家则可以自由组队唠嗑。我们不炫成绩,不做攀比,只为一份同学情,一份师生义,希望有空的同学们届时能够到来!谢谢!”

      这个群,是2015届毕业生所建的一个群,叫做“我们五班”。五班,是我在公益中学带的唯一一个毕业班。2015年6月,他们参加完中考,升入了高中。2018年6月,他们完成了高中学业,即将踏入不同的高等学府。三年前,我们做了三年后回来的约定,三年后,他们履行了三年前的承诺。

       我知道组织一个同学会很不容易,这么多年了,我参加过初中同学会,参加过高中同学会,组织过大学同学会。每一次同学会,能够到的往往只有一半同学,而且这次是这一半,下一次还是这一半。我算是一个比较劳心的班主任,以前总会把很多事情安排得很全面。可这一次我把短消息推送给了还存在手机上的家长们,却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努力。因为在我眼中,这帮小伙子小姑娘已经长大了,他们都已经18岁成人了,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所以有两位妈妈跟我联系,说短信收到了,但是孩子考得不是很好,决定不来参加同学会。我并没有劝,我觉得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可能在人生的很多过程中,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能够做决定的,我们希望他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只是与同学聊聊天,感受友情,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努力改变他呢?让他慢慢地去消化,让他自己有自我心灵成长。慢慢地慢慢地,下一次可能他就来了。

      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就是上好这一节班会课。那上什么内容呢?从知识角度来说,他们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我,十多个浙大、交大,还有放弃清华的,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为他们骄做!最后,我决定给他们上一堂人生技能课,学会做“安全、健康、负责的决定”。这节课,我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的活动,与他们讨论了大学的开房、婚前性行为、如何避孕,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何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识别性骚扰、应对性骚扰等,上这样一堂课,我不是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传递一份理念:你们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做决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也是传递一份关心:老师希望你们能安全、健康、负责任。这是他们需要的,所以我给他们上了不一样的班会课。

      7月6日上午10点,教室里基本坐满了,39位同学(原班45人),数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失去联系的施炜慷来了,他还是那么老实不说话;原本不来的沈海昕来了,脸上长满了青春的痕迹;国外读书的沈逸桐来了,对这次同学会,她期待已久,打扮得好酷。于翔(于潼爸爸)来了,当年他是辨识度最高的爸爸,作为家委会成员总是来帮忙,今天继续来拍照,给其他家长直播同学会。原初二3班的李迎曦与其他班的同学也来了,没关系,都是自己人。

      上午10点,活动正式开始,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发言,大家时而微笑,时而大笑,时而鼓掌。我们讨论了很多的话题,没有哭喊,没有拥抱,也没有那种特别的感动。但是整个班,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味道。这种味道,很真实,经过了沉淀,好像一家人在一起,没有那么多的波澜起伏,可是就觉得很舒服。我们还一起过了18岁的集体生日,留下了美好的祝愿。以前做班主任,每半年我都会为同学们过一个集体生日。回想当年,这个班并不好带,他们很聪明,也很有个性,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想法,总是有那么多的创意,总是在追求自由。他们不听话,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会挑战权威,还会做很多出格的事情,所以我们班是一个奇葩班。可是很奇怪,当我这两天回想起他们以前,他们的那些不好,他们的那些坏事,我好像差不多都忘记了,留下的只是那一份淡淡的感觉,留下的是那一段岁月。我知道,可能,我也成长了。

       每年,我都会问问自己,是不是还发自内心喜欢学生?我的回答还是肯定的。为什么?可能就是这份感情吧。曾晓馨说,谢谢陈老师,带给我们这一份温暖的感觉。王采予说,我妈是你的粉丝;刘偲涵说,我最喜欢陈老师。远在国外求学的林稚炜(目前就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写了一段话给我:

我怀念初中,是因为我在那里遇到了世界上最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初一时并不喜欢我的学校,是因为我无法从老师身上获得尊重。每每老师教育我时,都是站在班级的利益上来告诉我哪里错了,而不会与我交流,询问我为何会犯下错误,能给我什么帮助。但幸运的是,在初二,我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位主修心理学的历史老师CQ。与普通国内老师不同,CQ有主动倾听我们的意识,他愿意和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交流,尊重我们的观点。感情是双向的,我在和CQ的交往中,变得更加爱我的班级、学校与生活。而CQ和其他同学的情感建立,非但不会让我嫉妒,而是让我更加信任这个老师与集体。

      我也想对所有的同学和家长表示感谢,是你们让我找到了做老师的价值,尤其是做教育的那份价值与温暖,我们用心对待彼此,也用心收获成长。

人生是一个圆,无论走到哪里,其实都可以走下去,也可以走得很开心、很成功。

文字: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陈琦

美编: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学 彭琼霞

审核:杭州师范大学 唐琼一

我的个人成长故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