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说说(健康成长教育关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你需要知道这些!)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家庭教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双减”之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父母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虎妈狼爸、包办式爸妈、全职妈妈,各种超前教育、“鸡娃”操作、“推娃”现象层出不穷。

教育,已经成为家庭资源无线投放的无底洞。

那在“教育内卷”的模式下,孩子得到健康成长了吗?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时有发生。汪佳晶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在多次要钱未果后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

抑郁、自杀、厌学、弑母、白眼狼、巨婴……这样触目惊心的案例不胜枚举。父母的呕心沥血、心力交瘁,换来的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孩子精神的崩溃、人格的残缺。

于是,父母便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孩子到底应该要怎么个养法?究竟怎么做才能养出健康成长、人格健全的孩子?

对于养育孩子,有几个认知性问题确实值得父母深思:

1.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2.你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吗?

3.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4.你真的懂怎样养育一个孩子吗?

针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焦虑和认知偏差,融合心理学和教育学,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着眼于父母的不合理认知,通过引导父母改变对自己、对孩子、对教育的不恰当看法、态度和做法,使父母从固定型心智模式向成长型心智模式转变,找到适合孩子独特个性的养育方式,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

一、正确认知父母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母、孩子组成了一个核心家庭。父母通过言传和身教影响着孩子的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而孩子则通过将父母的言行代入自身,并将其当做自己本身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身份认同,融入这个家庭。所以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为了帮助父母更好地认知自己、修炼自己,提出父母养育孩子必须修炼炼好“五项”基本功:

“培育大树”基本功“生活育儿”基本功“父母成长”基本功能“爱与沟通”基本功“心理健康”基本功

二、正确认知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及需求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也就是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如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认知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给予适当“刺激”,是科学养育孩子必须具备的能力。

从培养孩子优秀人格的角度,提出父母培养孩子应该抓住的“五个”关键期及主要培养任务:

婴幼儿期——安全、感知与协调 幼儿期——探索、规则与适应 小学期——兴趣、习惯与性格 初中期——理解生命、压力应对 高中期——科学择校、人生追求

三、正确认知孩子应该具备的终身成长特质

养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为什么?成功的基本含义是目标达成,强调结果,而成长强调过程;成功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考量,成长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指标;成功有时需要很多外在机遇,是片段性的,但成长是终身的,是一种心态和一种状态。任何短视的成长观和养育方式,都会让孩子无法获得持续成长。

从培养孩子终身成长能力的角度,为父母奠定孩子终身成长基石,提出了“五大”金锦囊:

培养积极价值观,构筑顽强意志力 培养健全人格,构筑自我驱动力 培养自主学习力,构筑优势竞争力 培养高情商,构筑社会发展力 培养健康生活能力,构筑持久生命力

睿之树 | 微信公众号

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