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话(教育与儿童的成长【氿润童心|智慧父母】好的教育 父母与孩子共成长(引文一))

好的教育

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父母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何成为最好的陪伴者?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宜兴市首批名校长、城南实验小学原校长吕建国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好的教育——父母与孩子共成长》,为家长们带来一场家庭教育智慧大餐。

       以下内容转自吕建国校长的讲座内容。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东氿小学中年级家庭教育讲座主要观点(一)

为了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夯实我校教学基础,深化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进程,我校开展了教学探究活动。应东氿小学之邀,为中年级学生家长作了题为《好的教育:父母与孩子共成长》的家庭教育讲座。因为曾经都是同事,所以我知道东氿小学校级领导班子配备非常强,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家长素质非常高,报告厅现场的300多位家长,听取讲座时都非常专心。为了表示感谢,现把删去事例后的主要观点整理了一下,分两期刊发,供在教室听直播的家长参考。

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情况观察,既要看“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学”。

     低年级时,绝大部分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主要原因有四个。第一,低年级学生所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教学内容基本就是考核内容,学生掌握知识、应对考核比较容易;第二,双减之后,小学低年级不举行书面考试,只进行素养考核或展示。考核或展示过程中,为了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教师一般会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第三、很多知识在幼儿园已有渗透,以拼音教学为例,小学安排数周时间进行拼音教学,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幼儿在升小学前就基本掌握。第四、孩子刚步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担心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花很多功夫帮孩子适应学校,适应学习,孩子遇到学习困难,家长有意愿、也有能力撸袖上阵,辅导功课。

      低年级小朋友学业成绩优异,固然值得祝贺,但我们既要观察“学什么”、“学得怎么样”,更要观察“怎么学”,从情感与动机、行动与行为两个维度,关注学龄初期学习品质的培养。

相较于暂时性的学业成绩,学习品质才是取得学业成就和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进入中年级,孩子面临着三大变化:

      一是知识体系与知识复杂性的变化。

以数学为例, 教育部制定的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低年级学段的表述只有短短几句话:“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义。”中年级的表述就大大复杂了:“数量关系的教学,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或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与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在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乘法大体分为与个数有关(总价=单价×数量)和与物理量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两种形式,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对比中可以发现,进入中年级后,知识的广度、密度以及蕴含的思维含量远远高于低年级阶段。

      二是个人意识的增强。

一般情况下,幼儿三周岁开始尝试自立,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学会脱离父母独立,但父母依然是孩子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选项。进入中年级,在儿童的视野中,个人意识在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逐步体现。

      三是逐步发现学习的意义,学习不再纯粹从兴趣出发或者是取悦父母。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升入一年级后,依然强调幼小衔接,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但随着两年的教学熏陶和年龄、阅历的增长,儿童逐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因儿童个体差异产生的意义发现程度不同,是形成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这三大变化,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九岁之壁”的理论,并把中年级视作是学业成绩的第一次定型。

小学六年里,每个年级段在学习品质培养、人格养成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低年级,重在兴趣激发与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小朋友,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初入小学,学习压力陡然加大,激发学习兴趣特别重要,师长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角度,激发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语),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教育与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年级,重在稳固习惯与自主发展。在低年级重视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行动,把良好的习惯定型,并逐步凝聚为学习品质和发展的优势。儿童良好习惯,分为七个方面N个要点,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两个习惯是“读书”与“运动”。能够好好读书、积极运动的孩子,即使人生不开挂,也差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兴趣激发依然重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学习意义的发掘、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平时,家长要学会倾听,听孩子经历了什么,是怎么想的。重要的家庭活动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一起商量研讨如何开展家庭活动。当儿童被倾听的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并因此伴生责任意识。      高年级,重在自尊满足与自我管理。小学高年级学生前承一到四年级的教育基础,后望青春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阶段特点。五六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早期,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性、评价能力在增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控制能力在下降,低中年级屡试不爽的专制手段逐步失效,孩子对盲目的表扬已经免疫,师生冲突、亲子冲突已不罕见。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适当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更多地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与表达,评价要恰如其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增强。师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放低姿态,平等交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                     (待续)

编辑|张晓敏

审核|德育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