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初中物理(教育与成长作文【教育随笔】张宝庆┃让师生在作文教学中共同发展与成长)
让师生在作文教学中共同发展与成长
——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文|张宝庆
【摘要】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客观需要,都有表达、交流的强烈愿望。在当今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网络媒体及传统的报刊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从而使作文教学已完全可能扩展到师生与课堂的范围之外,天高海阔,鸟飞鱼跃。作文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演绎着我和学生们的作文教学故事。
【关键词】作文教学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网络及报刊媒体共同发展与成长、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作文本是做人的需要
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写作更是一种需要,是生活、生存的需要,是做人的需要。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客观需要,都有表达、交流的强烈愿望,只不过我们是把它转化为书面语言而已。正如常言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以情生。
在当今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传统的报刊媒体及新兴的网络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从而使作文教学已完全可能扩展到师生与课堂的范围之外,天高海阔,鸟飞鱼跃。
自己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我深感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特别不仅仅是部分人直接把它急功近利化的一种应试能力,写作更是一种需要。我把作文教学的起点确定在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上,引导学生用我笔写我心。
首先,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事,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起,先让他们想想怎样把这些内容清楚地讲给别人听,然后再让他们努力用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告诉学生写作文就象说话一样,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是用笔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说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真正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生活成为作文之本,生活成为作文不尽的源泉。这样就使学生不致陷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困境,调动起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告诉学生不仅要说(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经历,而且应充分、恰当地抒写出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思、所悟,表达自己的心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着力引导学生首先应当去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内容,努力做到“吾手写我口,吾口写我心”,从而让学生明白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只有真情实感才最能打动人心的道理。
再次,我非常重视通过写作与阅读的密切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努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在课堂内外学习、阅读的大量名家名篇,仔细品味、揣摩这些作品在语言运用、写作方法上的精妙独到之处,积极地学习借鉴,提高自己作文的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不懈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乐于交流,热情地鼓励每位学生:勇于实践,定会成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记录了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真情流露,“一篇文一辈子”
在父亲节快到来前,我安排学生自由练习,完成一篇有关“父爱”主题的作文,要大家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最熟悉的父亲的形象,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父子之情。果然多数同学都完成较好,一个叫陈莉的同学写的《父亲》一文非常出色,题记中写道:“父亲是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那比天还阔,比海更深的父爱,就算历经沧海桑田也不能埋没,纵使用尽今生来世也无以为报。”文中写道:“不知不觉,父亲已打工五年了。岁月递增,人事变迁。儿时那个任性、刁蛮、不可理喻的我,被父亲用爱心、耐心呵护着长大。沐风履霜,他脸上的皱纹渐渐增多,灰蒙的眼睛显示出无奈的神色,不知何时鬓角也冒出根根白发。物是人非,留给他的便是这般消沉,父亲一天天衰老了……”小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把深沉的父女之情写得真切感人,打动人心。我及时把该文推荐给《汉中日报》编辑,结果被作为“父亲节”专稿刊发在2011年6月14日《汉中日报》。
后来又应《作文素材快线》杂志“一篇文一辈子”栏目编辑约稿,要求“推荐自己一生中所读到的印象深刻的好文章。可以是名家文,可以是学生作文。”我马上推荐了这篇作文,做了认真点评,写出了自己的推荐理由。最后,陈莉同学的《父亲》一文被《作文素材快线》杂志201409期“一篇文一辈子”栏目刊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用心抒写,成就作文“达人”
一场争论也许会成为沟通心灵的捷径。2011年12月6日,由于在教育教学民意测评中学生投了我5张“反对票”,没想到上课时竟全体起立齐声喊出:“老师,对不起“,我表态:“我理解孩子们对自己权利的珍视,无条件地接受孩子们的选择,现在我们共同努力吧。”晚自习后收到大家托杨姣姣同学写给我的《给老师的一封道歉信》,其中写道:“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现在细细回想一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很符合老师您的现状。从您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我就看得出您是一位慈祥、仁爱的好老师,因为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种让人温暖的感觉——父爱与师爱……”读后觉得堪称难得的原生态的特色佳文,因事而写,有感而发,淳朴自然。因此,我向《汉中日报》编辑力荐该文,愿以此做为师生间的又一次回应与交流,结果很快刊发在2011年12月23日《汉中日报》。
在后来的几封信中,杨姣姣同学写道:“是您让我在作文上取得了优势,我会终生难忘的。”、“我发现写作很有趣,受您的影响哦!”、“我真的很感谢能在槐中这所学校里遇到您,是您改变了我,让我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让我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笨蛋也有了一技之长。也正是因为您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您站在讲台上语重心长的讲解《伤仲永》一文,让我懂得了相信自己,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才的说法。”
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就这样爱上了写作,从此好像有了永远也说不尽、写不完的话题。她竟先后在《汉中日报》、中国未成年人网、《作文素材快线》《意林优秀作文》《疯狂作文》《读写天地》《高中时代》《中学时代》等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二十多篇。参加教育部语用司“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感恩书信大赛活动”获初中组一等奖。在“‘中国梦·我的梦’2013年度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征集活动”中获月度精选作品奖,成果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获陕西省“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大赛初中组优秀奖。获得由中央文明办主管的中国未成年人网优秀校园文学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优秀奖二次。获陕西省第十一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好作品奖。荣获由中央文明办主管的中国未成年人网2013年度、2014年度优秀小记者称号。先后有多篇作品获编辑、作家、名师的点评、肯定与鼓励。获得了《学生天地.大作文》杂志201505期“达人座”栏目的特别推荐,同时刊发作品三篇。
思考人生,让作文的影响超出课堂
组织全班同学观看影片《花季·雨季》后,同学们深受触动,认真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观后感。其中一个叫杨娜的同学写的《〈花季·雨季〉观后感》被我及时推荐刊发于2010年9月28日《汉中日报》,没想到由此引发出一则超乎学校教育之外的感人小故事。
刊发后不久,收到一监狱服刑人员——汉江监狱启迪学校学员李MM写给小作者的一封信。“你好!当我看到《汉中日报·教育周刊》汉江作文大赛的时候,尤其是你写的《〈花季·雨季〉观后感》,我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你的作文深深地触动了我心灵的深处。其实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作为服刑人员的我,也不例外。我不由自主地给你写了这封信,也许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感到无比的惊讶吧!说实话,我没有看过《花季·雨季》这部影片,但我从内心中能感受到谢欣然同学的辛苦,因为我也是农村孩子中的一员,也经历过这些事情。我以前也很单纯,当我从中学毕业踏上社会的那一刻起,觉得应该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可我不知道挫折会有这么多啊!当我经历了世事沧桑以后,还是没能够变得坚强起来,我堕落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考虑到回信不便,加之看了信的内容,觉得如能刊发此信,将会产生远超学校范围的教育影响,就把此信推荐给《汉中日报》编辑,建议予以刊发。
《汉中日报》随后就立即安排予以特别刊发,并加了特别鼓舞人心的编后语:“这是一位服刑人员读本报2010年9月28日七版刊登的学生作文《〈花季·雨季〉观后感》后,写给作者的一封信。在多年的学生作文编辑中,单就作文内容引发服刑人员的共鸣,有助其进一步思想改造,从而突显对特殊群体的社会教育意义尚属首例。不论是信中质朴的语言、真诚的感情,还是由此收获的社会效益等深深感动着本报采编人员。在与汉江监狱取得联系,欣喜地了解到MMM入监以来,表现积极,改造良好等情况,特将信函刊登,旨在激励其及学友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刑满释放回报社会。”当时也被《汉中日报》编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教育素材,称作是“编辑背后的故事”。
批改作文变成了师生交流、沟通与对话的过程
批改作文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思想认识不断得以提高。我给学生作文《秋感》做了:“秋风不是无情物,风中秋色更醉人。忘情独享秋天,它的质朴与含蓄、恬静与和谐深深感染了读者。秋天富有个性、多姿多彩,抛开成熟、收获之外,从不同角度去仔细品味,自然别有一番感受。用心读懂秋天,自然就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的点评;给《又是一年花开时》做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春风的凌冽,初春的静寂,慨叹中终有所悟:人生如花,有一份执着与坚韧才会凌寒绽放,才会开得更加香美,更加灿烂”的点评;给《感受秋天》做了“用心去感受秋天,它竟是这样美丽。它的形象、个性是那样别具特点,朴朴实实,惹人喜爱。文章写出了自己眼中秋天的景象,也写出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性格,秋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更有了足够的理由去热爱美丽的秋天”的点评……不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还得到了报刊编辑的高度肯定与极大鼓励,通过批改推出了许多篇优秀作文。
报刊、网络媒体为作文教学插上翅膀
现在,作文批改已形成了学生自改、互改互评,教师点评,网上邀请编辑、作家名家点评团成员点评的多种形式与方法。特别是《汉中日报》编辑、中国未成年人网编辑及其名家点评团成员的精彩点评,使师生倍感鼓舞,深受启示。先后得到《汉中日报》、《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作文素材快线》、《意林优秀作文》、《疯狂作文》、《大作文》、《读写天地》、《中学生.初中作文》、《三悦文摘》《中学时代》等几家报刊杂志及中国未成年人网的热情约稿,并陆续有多名学生多篇作品见诸报刊。
有学生作文稿件先后被语文出版社、海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相关专著选用入编。
一名原我校文学社成员受聘担任2018年北京智天使青少年成长促进中心承办的暑期托管班辅导员,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与赞许。在托管班学生手中竟看到了我们师生也付出过一份努力与心血的《中国初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一书,她所辅导的托管班师生活动还被2018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安排了图文报道。这些都带给我们极大的欣喜与慰藉。
媒体的支持让我和学生都更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兴趣与热情。
报刊、网络媒体为作文教学插上翅膀,使我的作文教学已扩展到师生与课堂之外,报刊及网络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作文教学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作文教学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几年来,我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未成年人网校园小记者站活动及校园文学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指导、推荐学生作品在网络及报刊发表、交流达百篇左右,并先后有多人次获得各类奖励与表彰。我的教育教学论文《关注未来得先关注人学》作为“本刊专稿”刊发于《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杂志,《转换角色,应对新形势的挑战》获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刊发于《科教文汇》杂志。为学生撰写的写作辅导材料《让自己笔下的景物鲜活可感,生动传神》被《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140408期刊发,指导、推荐的校文学社作品《父爱尽在不言中》被《意林优秀作文》201406期“文盟社团秀.社团风雅颂”栏目刊发。指导、推荐的两名学生先后获得了《大作文》杂志“达人座”栏目的特别推荐介绍,《读写天地》杂志特约刊发了我校槐花文学社推荐的“父爱主题作文”稿件四篇。自己也先后获《汉中日报》“汉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教育部语用司“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感恩书信大赛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梦.我的梦’2013年度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征集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荣誉,陕西省“‘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由中央文明办主管的中国未成年人网2013年度、2014年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受聘担任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中国初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编委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回顾自己好几年来的教学经历,我深深感到我的作文教学实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尝试,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乐于交流的良好习惯,作文教学过程产生的教育影响已经远远超乎学校范围之外。正所谓: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作者:张宝庆,现任教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槐树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编委会
主 任:李仁甫
副主任:莫羽 卓立子 李欣荣 周友喜
主 编:丁学松
副主编:陈玉蓉 刘苏梅 杨丽丽 潘彤彤 邱利群 吉红艳 李少卿 陈海峰 马洪根 张建东 胡晓静 侯传涔 戴静蓉
本期制作:刘苏梅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shengchengyuwen@qq.com
生成语文欢迎您的加入
生成1、2、3群已满,4群QQ群号:534604385
精品推荐长按关注
咱们的语文课
一起分享语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