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陈钰主任(教育孩子成长道路上更好的成长解码 | 特级校长陈珏玉:“中国式陪读”如何变为“智慧陪伴”)

作为一项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权威教育服务的公益活动,“特级教师开课啦”系列公益讲座近五年来连续举办了近40场,向全社会展示了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的讲台风采,传递了先进教育理念。

“教师博雅”与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成长解码”栏目,精选特级教师们的精彩讲课内容,推进全社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养、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聚焦孩子面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共同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设“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孩子进入小学后,不少家长选择了全年无休的陪读模式:白天上班,晚上辅导孩子作业,双休日还要陪孩子上各类辅导班。这样的陪读是否有效?孩子是否喜欢?长此以往,他的学习依赖性会不会越来越强?如何让这种“中国式陪读”转变成孩子们真正所需要的陪伴呢?让我们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智慧与爱一起陪伴孩子成长,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

陈珏玉,上海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为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和区后备干部培训基地带教导师。2011年赴美国加州做影子校长。秉承“让每个师生都有发展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办学思想,为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积极服务。曾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特色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奖、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提名奖等荣誉。主编《攀登——小学课堂“六段双反馈”教学模式研究》《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再论协同教学》等。

从陪读到陪伴

向下滑动阅览

开学伊始,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从暑期放松的状态开始进入紧张繁忙的学习模式。许多家长开始焦虑了,甚至失眠了,感觉战争又要来了。我的同事,一位孩子刚刚进入初中的妈妈,在开学前在微信群里转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下周就要开学了,我又要和活宝过这样的生活了: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叮咣就削。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像是一句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献给所有尽职尽责的精神分裂症的妈妈们。”

看到这条微信,我真切感受到我们家长的爱是如此厚重,让孩子、让我们的教师处处感受到压力。真的要这样吗?难道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的家庭就从此改变了吗?我想,我们可以试着去思考改变一些。201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再次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在小学阶段的全面落实,也就是说,在评价这方面,我们将采用更为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育人观,用智慧与爱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的问题,希望我的交流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为什么要陪读

(一)什么是陪读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从狭义上讲,就如大多数家长所说的那样,陪读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今天我讲的陪读现象就是指狭义的陪读。

当我们热衷于陪读时,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细想,作为家长为什么要陪读?陪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它的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学校就陪读原因、陪读成效以及陪读时的心理状态对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1. 陪读原因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陪读从客观原因来说是什么?统计结果: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孩子需要陪读。事实是不是如此呢?实际上是我们家长的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高期望所致。如今上海的大学录取比例非常高,只是家长不满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进名牌大学,所以会感觉竞争激烈,需要陪读。

第二个问题,陪读的主观原因是什么?统计结果:有三个原因的比例比较高。第一个是养成学习习惯,比例最高,87.99%;第二个是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第三个是觉得可以适时为孩子提供帮助。这三个原因,我觉得家长对陪读的目的非常明确和清晰,大家普遍认同拥有好习惯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够有竞争力。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觉得不需要陪读,原因又是什么?统计结果:陪读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同时会增加孩子们的无形负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须陪读的原因和陪读的主观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长最希望达到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最担心的也是害怕因为陪读造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行不能养成。由此可见,家长在陪读这件事上有顾虑,或者对怎么把握尺度是有顾虑的,不陪可能孩子习惯养成不了,陪了可能让孩子依赖性更强。

2. 陪读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陪读内容中,绝大多数家长选择的是校内外的学科知识的辅导。

对陪读过程中家长的关注点,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跟家长主观愿望是一致的。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关注点位列前三的依次是习惯的养成、孩子学习的态度、完成任务的能力。

3. 陪读成效

统计结果位列最高的是学业成绩提高。其次有48.02%的家长认为习惯养成。虽然位列第二,但各位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前面陪读中的关注点中,有82.73%的家长选择了重视习惯养成,但是在成效中却只有48%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通过我的陪读习惯养成了,少掉近一半的百分比。这是什么原因?我猜想,实际上家长有很多无奈,虽然他知道陪读最关键的是习惯养成,但是每天回家陪伴孩子写作业时间有限,由于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的孩子写作业速度快,有的孩子速度慢。特别是速度慢的孩子,家长觉得你要关注他的学习习惯,要一遍一遍慢慢来,可能没有时间。如果真要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可能10点、11点都睡不了觉。于是家长只能急功近利,先让孩子把作业完成,至于习惯养成就来不及了,因为明天即将到来,孩子要睡觉,他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让陪读有成效,是很难的,因为除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除了需要坚持外,还可能要面对很多困难与挑战。因此,从陪读成效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家长的成功与失败。

4. 陪读心理

家长陪读过程中是怎样的心理状态?统计结果显示:说不清占得最多,为34.87%。为什么说不清?那就是家长很痛苦,因为八小时工作以后本来应该要休息的,因为有了这个宝贝,我的休息就没了。但是也没办法,这是我的责任,看到孩子进步我很高兴、很骄傲,但是当孩子没有进步时,我又很焦虑、很急躁。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真的有说不清的心理状态,这跟我们现实状况还是非常吻合的。

从以上六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悟到,家长无论是陪读还是不陪读,无论成效如何,显然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十分认同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好习惯能够让事情事半功倍,这是每一个家长在陪读中所建立的一种观念,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观念。

那是否整个小学阶段都需要陪读呢?我的回答是“否”。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阶段陪读是需要的,有两个原因:一来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心智不成熟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你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所以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建立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家长重视并能付诸行动,那么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来我们认为小学低年级阶段从知识容量来说比较少,给了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时空,作为家长一定要清晰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急于让孩子去学习过多的知识。知识少学一点没关系,况且现在小学一年级都实行零起点,但错过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时间却不同。错过了这一时机,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明白,陪读的目的是督促学习、约束玩耍行为,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专注力、自控力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赢在起跑线上,不是赢在知识学习上,而是赢在习惯养成上。因为只有赢在习惯上,孩子的学习才能有后劲,才能赢!当然,我们也知道所有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必须是家校配合、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才能养成。为此,低年级家长需要陪读,目的直指习惯养成。

二、怎样的陪读更有效

(一)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前提

1. 阳光的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阳光健康的人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家长在家时的言行就显得很重要。家长每天在工作单位遇到顺心与不顺心的事,回到家时,家长应该把高兴的事与家人共享,把不愉快抛在脑后,多讲正能量的事,多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开心吗,你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什么,和哪个小朋友玩了,努力使整个家庭能一直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状态,它对你的陪读一定是起到作用的。总之,心情好,一切都会好。

2. 稳定的作息时间

上学后,家庭的作息时间必须要稳定。我们的家长要安排好学生回家后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做作业,在哪里吃饭,都需要有规律和稳定。家长要安排好学生回家以后的作息时间,千万不要今天在奶奶家吃,明天在外婆家吃;今天买盒饭,明天到外面吃;一周五天天天变换吃的地方,你觉得对孩子的营养照顾到了,但是反过来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你没有给孩子稳定的作息时间。有人说不稳定有什么关系?这非常重要。你给他安稳的学习环境,他就会按照你的要求,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某一个时间点他会很快静下来,然后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你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他一直处于奔波状态,等他回家做作业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话,不利于他的学习习惯养成与学业成绩提高。所以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安排好孩子回家之后的作息时间,让他有稳定的时间,诸如什么地方吃饭,什么地方做作业,什么时候睡觉,而且希望持续不变。

3. 一张洁净的书桌

有的家庭书桌干干净净,但是有的家庭书桌上什么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堆在书桌上。这样的书桌不利于孩子学习,所以希望家长在孩子读书以后,给他一张洁净的书桌,或者每天帮他一起把书桌整理干净,这样给孩子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他安心学习,否则会影响他学习的效果,会分散他的注意力,所以给孩子一张洁净的书桌是非常重要的。

4. 安静的学习氛围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安静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这样有助于孩子保持持久的学习思考力,为他能顺利完成作业提供良好环境。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高声谈论社会或工作问题,切记不要把电视机等设备的音量调得很大。除了不轻易打扰,还很重要的是不要大声对孩子说话。这一点我非常有感悟,2018年上海市教委有个工程就是让校长与老师走进上海的国际学校交流学习。我有幸走进了位于浦东金桥的协和国际学校。他们每周都有一次大队集会,被称为晨会。这个晨会是所有学生,即从幼儿园大班一直到高中学生,2000多个孩子在大礼堂共同举行的。进入大礼堂后学生们就坐在地上,也有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校长要开始讲话了,他不是拿着话筒大声叫喊请大家安静,而是高高举起一只手,孩子们看到校长的手,马上每个人都举起了手,表示我看到了,现在要安静了。不一会,全校2000多名孩子纷纷举起他们的手,随后整个会场马上安静下来。这样的方法很管用,我推荐给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也在用,觉得很好。所以我们的家长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下。

5. 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处事风格,无时无刻不在孩子身上打下烙印。所以,我们常说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陪读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让孩子拥有值得效仿的榜样。简单地说,家长希望孩子阅读,你就阅读给孩子看;家长希望孩子礼貌,你就礼貌给孩子看;家长不愿意给孩子玩手机,那就必须克制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关键

也许有的家长想说,我也想静静地在一旁看书读报,但是我的孩子在学习时总会有各种状况出现,比如:做作业不主动,不想做,各种拖延,然后不专心,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笔咬一咬,手指头咬一咬,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不做。有的遇到问题就找爸爸妈妈想办法解决,也有的随便涂几笔就好了。

于是大家一定要问,到底该如何在陪读中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

1. 告诉孩子学习是一种责任

我觉得要反复跟孩子讲责任的问题。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小就要向他灌输:你做小学生了,回家做作业是你的责任。那么什么是责任?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说你每天必须准时到校,就是责任;每天回来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也是你的责任。回来烧饭也是我们爸爸妈妈的责任,所以责任我们要反复跟孩子们讲。

2. 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比如说有时候他在听磁带、在读,你就应该做一个认真的观众,听听他读的,适时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他就会很高兴,或者在他额头上亲一下,夸他读得真棒,这样他的学习兴趣会很高。有时候你可以跟他一起做题目、做游戏。例如低年级孩子在学完十以内的加减法后,你可以让他做一些凑十的游戏:妈妈跟你对10,我说“8”你说“2”;你说“3”我说“7”。当然有的时候你也可以跟他进行互换角色,有时候英语我们需要表演,你与他互换,你演什么,我演什么,参与其中,孩子兴趣就会提高。

3. 注重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指用100次的动作去重复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作为家长,以陪同的方式来辅助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当孩子在一年级刚入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培养初期:周期为3周,约21天。

第一,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放学后至睡觉前的学习时间安排,包括什么时间吃饭、休息、做口头实践作业、看电视,都可以和孩子约定。第二,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前的15分钟,需要提醒学生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三,就是充分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诸如整理书桌、拿出全部书本等,避免一开始学习就要上厕所等。第四,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学习和休息时间,一般做作业20—30分钟,让他休息10—15分钟,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保护。第五,陪读时尽量少说话,可以约定用手势、表情和肢体进行即时评价。希望各位家长坚持21天,也许这个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以后,一般孩子做作业的习惯初步养成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离开他的书桌旁,但还是在他看得见你的视线范围内,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是一个过渡期。

培养中期,周期:4—5周,约30天。

此阶段最重要的是信任孩子,但要讲清要求,建立独立完成作业的规则,实时关注他的学习进程,甚至可开展互动学习。比如,家长做学生,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养成。

(2)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比较慢。所以我们在习惯培养时,不要一开始就追求作业正确率,使孩子错误理解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而忽视做作业的速度。其实有效的时间管理将有助于孩子们掌控好学习与休息之间的节奏,让孩子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4. 陪读过程要引导不要指导

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孩子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解决。就算时间来不及,作为家长也万万不可以越位。你可以这样做:

(1)复述今天学的内容,把孩子的问题控制在他做作业前解决。

(2)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换句话说,他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可以适时为他找一些方法,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3)教会孩子一些自主学习方法。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科作业的主要要求以及对家长陪读的一些建议。

语文回家作业——主要是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语感。①如果是预习中出现不会读的生字生词,可以让孩子借助拼音去试着读出,千万不要马上告诉他。②如果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词,可以让孩子去查字典。③复习中,可以让孩子结合课后练习说说自己一天学习的内容,家长只要倾听。

数学回家作业——主要是口算,思维与表达。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数感,教给孩子一些解题方法。比如:① 10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是口算还是竖式计算,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怎样培养数感?可以和孩子利用零碎的时间一起做一些游戏:如凑10、50、100。②讲讲算算要看清图意,读懂文字,然后再做;如果是应用题要读三遍,第一遍读通题,第二遍圈出关键字词,第三遍找出数量关系。③遇到思考题,要鼓励孩子多画图、多举例,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孩子做引导。

英语回家作业——主要作业是听说表演模仿。非母语学习,就需要家长充分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培养孩子英语语感,多听一些原版英语小故事,不求马上理解,但求每天听一点。多多陪读,多一些帮助。①二年级默写单词,可让孩子先自己朗读一遍单词,每个单词之间间隔五秒,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随后边放录音边默写,这样既完成了复习,又完成了默写任务,更重要的是孩子,养成了独立复习的好习惯。②对孩子的听说训练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软件,让孩子听课文、点读课文、自录朗读,获得即时评价。③如果需要完成表演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创造一些情景,与孩子共同完成。④对于听唱英语歌、童谣、小故事等作业,家长都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为家长,教会孩子一些学习方式是陪读的智慧所在。

总而言之,在陪读过程中,家长要适度引导,有意识寻找一些学习方法(包括一些先进学习软件),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完成的好习惯,同时你的引导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会变得更聪明,也让陪读变得更有意义。

三、怎样从陪读走向陪伴

陪读不是长久之计,到了三四年级以上,我认为家长要从陪读到半陪读直至陪伴。

(一)从陪读到陪伴的三个理由

第一点,据相关调查,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课程)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此时的孩子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我们在一二年级对孩子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特别是在三年级起始阶段,我们还需要适当陪读,要巩固所固化下来的好习惯,并在日后也能时时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

第二点,此阶段的孩子处于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有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该不管时就不管,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动手、多思考,多让他们自己面对问题。

第三点,到了中高年级,不是家长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明白并付之于行动的,他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之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你必须从陪读走向陪伴,关注孩子的学习经历,陪伴孩子的喜怒哀乐,参与孩子的社会实践,让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品质,最终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二)怎样从陪读走向陪伴

1. 从习惯培养上来说

到了中高年级,做家长的就可以不在孩子身边,此时基本上让孩子从心理完全依赖过渡到半依赖状态。在家长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下,孩子完全适应一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写作业的过程。

培养周期:7—8周,约50天。

第一,开学和孩子一起商定独立学习的新要求。第二,孩子自己制订学习时间。第三,督促孩子遵守预定的时间。第四,及时关注孩子学习的成效,开展经常性的平等沟通。

2. 从学科学习上来说

(1)懂得有疑问及时求助。常听见有的孩子说,今天考试真倒霉,怎么就遇到了我不会解的题目呢?实际上,他不会解的题目肯定不是一题,是平时的疑问没有及时解决。所以我们说,疑问必须要及时求助,不能过夜,每次孩子在作业前你可以让他复习,复习当中有问题,爸爸妈妈可以一起帮助他、引导他解决,这很重要。

(2)学会整理分析错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准备错题本,把错误的东西写下来。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高,因为他错的地方反复错。有的家长说他是粗心,粗心是一个借口,粗心背后是他有些东西没有掌握。因此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好好分析,一定是一些法则或者概念没搞清楚,所以反映出来是这里错那里错。所以,整理错题非常重要。

(3)学会做好课堂笔记。有的人说,小学生还小,以听为主,做笔记要求有些高了。其实不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在教学生做笔记。但这个笔记往往不一定做在本子上,是做在书上的。诸如有时候关键字、关键词老师会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或者有些提炼性的提纲可以在书旁边做标注,这就是笔记,确实是一个好习惯。

(4)掌握学科学习方法。

语文:①根据课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②弄清字词句。③大声朗读。④多阅读课外书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阅读计划表,定期陪孩子到图书馆选书,并且要跟孩子共同阅读,共同交流。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这时要让孩子不怕写作文,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些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描写细节,也是让孩子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的良机。

数学:①每日练习计算。②用好错题本。③选择性地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巩固练习。④注重审题习惯。从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挑战,那么可以进行一些思维训练,这对孩子的思维成长还是有帮助的。当然如果他学习很累,就不要强求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女儿小时候思维训练考得很好,有一次老师组建了一个竞赛班,她成功地考进去了。进去以后她很高兴,但第一节课下来,她很苦恼地跟爸爸说听不懂,只能听懂大概一两题。她爸爸跟她说没关系,每次你只要听懂一两题就可以了。很显然,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一般的思维题可能没有问题,但是一到竞赛就不行了。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放平心态,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竞赛。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有很多机会,像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家长给他的学习机会,一定要符合或略高于他能够达到的标准让他学。过多、过难的学,不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厌学,所以这个程度家长一定要把握好。

英语:①练习语音语调。②多听原版语音。③阅读英语绘本。④培养语感。英语没有什么捷径,最主要的是给孩子多听原版英文磁带,利用闲暇时间让他多听英语故事。也许他一开始听不懂,但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去学校的路上汽车里放一放,早上刷牙的时候放一放,反复放这段,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听懂了,因为孩子语言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

体育:家长有时间、有条件,要坚持让他学一门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质,更重要的是协调能力,对他学习是有帮助的。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就能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了。

到了中高年级,这些方法都是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都不是一条捷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管是记笔记还是整理错题本,一开始都会占用不少时间,那些坚持下来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倍感轻松,后劲十足。

另外,如果孩子已经基本养成了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作业,那么作为家长在学业上可以慢慢放手,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做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也就是要努力从陪孩子做作业的陪读走向陪伴孩子健康发展。

3. 从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说

家长智慧的陪伴,才能让小学阶段的孩子健康成长。很多家长会将陪在孩子身边当作就是陪伴,但是事实上这些并不够。真正的陪伴不仅仅需要父母待在孩子身边,还需要父母去理解和洞察孩子在玩耍或做平常的事情时内心的过程和所需。所以我们说,家长的陪伴,关键是引导孩子建立价值观:正直、善良、积极、勤奋、负有责任等。

接下来与大家交流一些陪伴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1)有一种陪伴叫倾听——培养责任感。孩子成长道路上免不了遇到麻烦,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帮助孩子厘清所碰到的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2)有一种陪伴叫鼓励——培养进取心。每个孩子都有其发展优势与弱势,孩子会经历各种挑战,但是要勇敢面对挑战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作为家长要善于洞察孩子,告诉孩子失败没有关系,根据孩子现有的能力加上跳一跳,鼓励孩子去试一试,还要坚持做到底,此时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了挑战。

(3)有一种陪伴叫权威——培养规则感。陪伴需要你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鼓励孩子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但小学阶段的孩子毕竟在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尚未形成,如果什么事情都与孩子商量,有时反而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形成,所以父母在陪伴过程中必须告诉孩子对与错,必须有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中也包含了社会的规则意识。

(4)有一种陪伴叫懒惰——培养勤奋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完成许多学习与校园活动的任务,诸如遇到复杂应用题的解答、遇到班级活动要写计划、遇到要完成一份小报等,作为家长显得弱势一点,傻一点,让孩子显得聪明一点,让他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气来解决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5)有种陪伴叫参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积极参加,尽自己所能,陪伴孩子一起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付出、参与的事情,并一定能从中获得快乐。比如,运动会中的家长参与、10岁生日活动中的教室布置、节目排演,还有学校的家长讲坛。家长只要有一份心,相信您的参与会带给孩子一种自豪感。

四、结语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我20多年的校长经历当中,觉得很多家长做得非常棒。现在很多家长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参与了孩子整个学习过程,实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优点和不足。我想每一个孩子不一定会如你所愿,但是他一定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和优势。所以,我想父母要做的是拿出时间陪伴他、鼓励他、信任他,让他有更多自信完成他的学业。

从陪读到陪伴,一路走来需要我们放平心态,读懂孩子,坚持不懈,最终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体会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喜悦。

最后,用两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第一,陪伴远远比陪读更重要;第二,用心陪伴不等于用力陪伴。孩子需要一种长情的陪伴,更需要父母智慧的陪伴!

编辑:刘安憬   丁琳(实习)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