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孩子成长和父母教育学会从容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才会让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按理说,我们的孩子生在一个算是衣食无忧的时代,这一代家长养育孩子应该感觉更轻松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家长们都陷入了集体焦虑。从孩子出生起,家长们头上的问号就没停过。怎么办,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叫思考。怎么办,不知道,光着急,这叫焦虑。

大多数的家长都陷入了焦虑的怪圈中。他们希望孩子按照他们认为的方式、状态去生活和学习,“永不满足”是他们共有的问题,即使有些孩子已经足够优秀,但家长们却自动屏蔽掉孩子的长处,拼命抓住孩子的短处不放。这种焦虑情绪的传达,使得孩子陷入负面暗示的恶性循环中,更加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01、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要给予他们张弛有度的爱

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对育儿特别用心。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认真地阅读各种育儿书籍,摒弃传统教育中不正确的方法,念叨着不要溺爱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然而,奇怪的是,孩子们却似乎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幸福状态。

很多人在当了妈妈之后特别容易母爱泛滥,因为爱孩子,所以不愿意孩子受到一点儿伤害,事事亲力亲为,帮他们开山辟路,生怕他们有半点儿辛苦。但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什么都替他做了,孩子做什么?其实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孩子的发展也未必尽如人意。

道理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无人可以代替,教会孩子成长得永远是他自己,而不是你,更不是生搬硬套书本。对孩子来说,做什么,学什么,他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家长最基本的一个处理原则是,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务,尽量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做。

用心照顾孩子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我们操心太多了,比如孩子还未开口,你就提前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孩子一伸手,你就大喊“放着我来”,生怕他磕伤碰伤;喂饭、帮穿衣服、递玩具,甚至连摔倒了都用不着自己爬起来,那么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成长?

02、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并给予正确的指引。

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他们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并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所以,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图书等,有些事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尝试,哪怕是错,他也能从中获得经验,这是成长必经之路。

爱孩子自然要给他合理的、适度的自由,但也并不意味着放任,爱孩子更要教会他有教养、懂得规则。这个世界是由规则的,不适应规则的人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小时候对孩子那么娇惯,长大后他独断专行,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园丁与树苗的比喻,树苗若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长,它们就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这个简单的例子,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可要让它有自己内在的一套章法,这章法就是规矩。

孩子小时候对很多事情都是懵懂的,如果犯错了不纠正,很容易变得对此事习以为常,不觉得自己有错;再比如说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懂得基本礼仪。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不过度的去在乎结果,但一定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并希望他能学会坚持,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应该坚定地去立规矩。坚持遵守规则,孩子会因此得到更好的指引,他的人生也不会因为吃亏而一塌糊涂。认真地遵守规则做对的事情,不走捷径,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最安全的路。

03、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缓解自己的焦虑。

‘你看看人家王怡佳,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人家能做对,你怎么就错了?你比人家笨?’我才回了一句嘴,妈妈立马声音提高八度:‘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怎么不和妈妈顶嘴?’看到妈妈嘴里蹦出的一件件‘杀人武器’,我只好低头拼命写作业。”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喆的一篇日记,日记的名字叫《我恨“别人家的孩子”》。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培育“牛娃”的梦想让家长们乐此不疲,“别人家的孩子”让童年变得沉重,难以抑制的“比娃”冲动让教育显得急功近利。不计成本地投资孩子,其实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追赶和丧失意义的比较。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都有望子成龙的家长,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让家长们深陷漩涡却无法自拔。

其实爱攀比的家长培养孩子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实际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发泄不满和满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是为了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不让自己在家长会上丢脸,在同学会上可以吹嘘;还可能是为了完成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所以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终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主体和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

我们每个家长都要认真的反思一下,你所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而塑造的模样,其实只是你的一个面子工程。你是否真的思索过,到底是要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还是塑造一个以孩子本来面目为原型的自由又快乐的人。

04、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一次,有人问哈里.杜鲁门的母亲,是否为自己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身心健康、快乐向善、自食其力就是成才,就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孩子小的时候,哪怕只是路边的蚂蚁,也会引起他们莫大的兴趣,他们愿意蹲在地上,拿着小棍子戳戳玩玩。可是,看惯世间光怪陆离的我们却不能领略到孩子的乐趣。成人的我们会觉得这个没意思,反而催促孩子去做我们规划的事情。于是,孩子玩得不开心,开始闹情绪,我们却觉得孩子无理取闹。我们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对什么都不耐烦,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是冷言冷语。孩子有一点儿小需求,我们非但不去满足,反而嫌弃他们闹腾,训斥他。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远胜过所有玩具带来的乐趣。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和孩子一起玩耍或是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的眼神是满足而愉悦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关爱无法被替代。

生活原本就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到来才变得不容易。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在这条修行的路上,我们的心智要不断成熟,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变化成为一种常态。没有人愿意背负另一个人的情绪生活,孩子也不能。

每个孩子都像花的种子,每人花期不同。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每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和慢没有优劣,只是节奏不同。别因世俗观念盲目的追赶和攀比,在孩子的心里的种下自卑的种子。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颗参天大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