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相处模式(教育孩子成长是家长在成长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收听详解版《和女儿一起长大》
请点击上方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和女儿一起长大》
原著 | 池莉
解读 | 花落怦然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高梦朗诵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和女儿一起长大》,这是慈怀为你读的第九百九十八本书,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想要查阅每天一本书的详解版,点击文首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让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书中精华。
有人说,生活是公平的。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但在著名作家池莉的眼里,女儿亦池的一生并没有吃多少学习的苦,至于生活的苦,从她最近这本《和女儿一起长大》一书来看,想必也是不会的。
毕竟女儿已经在英国的精英教育下成为顶尖大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前途一片光明,再加上作者为母则刚的有力后盾,生活的苦早就选择了离亦池远远的。
作者在书中深情而详细地描述了她和女儿的生活日常,以及自己和女儿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的岁月,直到孩子毕业于世界名校,母女俩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既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又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用24年的时间诠释了一件事:爱,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某一期《奇葩说》中提到:“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这就是我们对他来到这个社会最好的回报。”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时光轨迹,去看看她是如何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24年时间里坚持用爱对孩子进行教育,并让孩子一路躺赢,最终获得大众意义上的成功的。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教育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但要怎么教育孩子,却让无数父母头痛不已。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实行的三条教育原则,并逐渐把这些原则都变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一条就是让女儿亦池尽情地和小朋友相处、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虎妈狼爸们却坚信“快乐的童年带来的只会是卑微的成年”,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但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难道不应该是与人的相处吗?
第二条就是顺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他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会教给我们很多人生的道理。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世界的美好,让大自然的四季更迭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
作者坚信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想象,而且对孩子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因为对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课本上的知识。
于是,只要天气好,她就会带着女儿在户外活动,任由女儿耐心地守候和老虎、大象目光交接的机会;
看着女儿指手画脚地和动物说话聊天;随着季节的变化,陪着女儿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香;领略雨落在皮肤上的感觉……
第三条原则就是很古老的一种常识做法,即给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父母的重视,但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作者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女儿放在书房里,让书籍成为她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书籍环绕的家庭环境和充满书香的家庭空气里,连路都还走不稳的女儿便从书柜里搬出妈妈的大部头书籍,一屁股坐在地上,胡乱地、认真地翻阅,有时候还会口中念念有词。
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教育,并不是一件刻意的事情。
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比刻意的教育更大,更严重。
“润物细无声”,教育本就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溺爱但别滥爱
溺爱向来都是一个贬义词,被人们所不耻。但什么是溺爱,却没有谁能够给一个标准的定义。
作者在书中却说,母亲对孩子必须溺爱,但不是随意的滥爱。
那么作者在书中是怎么区分溺爱和滥爱的呢?
她在决定要孩子以后,就开始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
她对那些给孩子一颗糖,然后就让孩子去一边儿玩儿,不能再吵大人,再吵就没有了糖吃;还有要钱吃零食,给钱自己去买,孩子买的什么和买了多少,大人一概不管;再或者是用言语威胁哄骗“听话啊,再不听话就不给零花钱了”“考试得了100分,马上给你买名牌”等等的爱很不屑。
她认为这些就是太过随意的滥爱,会损害孩子正常的心智发育。
正确的溺爱是帮助孩子继续完成他的发育,直到他适应这个社会,适应生存竞争,当然,最好的是还可以有能力赢得优越的生存。
作者的女儿,小时候很胆小,也怕人、隐忍,死活都只憋屈自己,甚至会因为父亲的一个眼神而吓得在桌子下半天不出来;
她不像很多孩子那样快乐活泼、巧舌如簧,不能自如地应对大人们,更没有办法表现出孩子的童言无忌或者甜言蜜语。
每当这个时候,看着女儿,作者就心如刀绞,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开始改变自己。
慢慢地,女儿开始有了变化。比如上幼儿园,从踏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到三年后毕业,女儿一次都没有哭闹过;小学期间,全校列队操场开大会,一只老鼠钻进她的棉袄里,她也没有大喊大叫……
母亲的溺爱,让女儿的性格弱点得到改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让她心理素质更加强大,慢慢地变得不难胆怯和害怕,慢慢地往人群中走去,不管别人如何讽刺打击和掠夺他。
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臂膀,听从孩子的内心,让他真正地快乐,让他在快乐中逐渐战胜自身的性格弱点,这样的溺爱何来伤害?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从没离家出走的孩子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对人生总有自己的选择。
对学习一向自信满满的女儿面对忙碌而紧张的高考,不再从容,主动要求去国外求学。看着女儿的坚决,作为母亲,选择了支持。
打听消息、选择学校、申请学校、办理各种手续,从中国高中“落荒而逃”的女儿居然很快收到了英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办好一切手续,一个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是长达12个小时的飞行,还是她独自在学校的日子,都让妈妈牵肠挂肚。
但看到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回来的图文并茂的书信,那份牵挂里又多了一些欣慰。
人生的考验,谁知道还有多少?一生的平安顺利,才是真正的好。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作者给了孩子绝对的信任,不唠叨,不打骂,在忐忑不安中放手让孩子高飞。
认真地带着孩子一起过好每一天,争取每一天都让孩子在无形中饶有兴趣地学习生活。是学习生活,而不是学习课本。
女儿在母亲的溺爱里开始完全地享受异国他乡的一切学习和生活,很快高中两年的学习结束了,高考也随之而来。
只是因为有更多的选择,她开始奔波在英国的各个城市和各个大学之间。笔试、面试,除了牛津大学,其余的四所大学都发来了录取通知,最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学。
高考,顺利得一塌糊涂,让人仿佛在做梦一样。没有紧张的备考,没有焦灼的等待,轻松得仿佛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只是,或许其中的滋味只有女儿知道,但不管怎样,她顺利地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顺利地到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就读,并在三年后顺利地读了研究生,赢得了人们眼中的成功。
女儿二十三年的人生有过风雨,有过坎坷,却从来没有叛逆,更没有过离家出走。
或许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
“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浮在水面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们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都掩藏在水面之下。
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他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需要和主意。”
做一个该放手就放手的父母吧,我们给孩子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孩子不用感谢,只需要能够慢慢明白,是他的到来,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生活。
而今,一个光闪闪的、成熟了的人生正在孩子面前徐徐展开。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有位作家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说到:“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把期望当做祝福送给孩子,不要当作要求苛刻孩子。
在生命里,能有孩子就是有福气;能够独立地亲自抚养孩子,也是一种福气;而能够扛住压力用合适孩子的方式教育他,更是一种福气。
福气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我们遇到的每一次坎坷和磨难中,在我们与至亲骨肉的一次次相聚和一次次万不得已的别离中。
只是,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悉心的感受和品味,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世上最难学懂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生命。在我们所有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生命。”
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文:花落怦然,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喜欢旅行和摄影,坚信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慈怀读书+小程序积分兑书活动来啦
做任务集慈力(积分)
千本好书解读免费收听
还可免费兑换纸质书,让读书美好生活
扫描下图小程序码,立即领取吧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领取你的成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