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三傻大闹宝莱坞反应的教育问题(自教育成长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

关于教育,我想从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片子——《三傻大闹宝莱坞》说起。

这是一部足以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片,更是一部足以让人深思学习方式的教育片子。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有两种典型:兰彻采用了理解、实践的方式学习,而查尔图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在上机械课程工程中,当教师问学生:什么是机械?兰彻举了多个例子解释了机械的概念,不过这种学习方式并未得到认可,反倒是查尔图按照教科书逐字逐句背出答案的方式得到赞赏。

结果呢,兰彻这位教师眼中的捣蛋鬼,不仅考试成绩优于查尔图,而且当院长病毒的女儿临产的时候,病毒博士在大雨滂沱中束手无策,兰彻用神一般的动手能力接生了孩子...毕业之后兰彻成为了科学家,抱得美人归。而查尔图几年前刻在墙上的赌约期限也已经到了,最后他发现他要成交的业务单子合作方竟然就是兰彻,还需要他的签字单子才算成交。

兰彻在这场赌约中完全胜出,他取胜的原因不仅归功于他的天才,也归功于他的学习方式,自我教育的方式。

一、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在自我教育方面,有人倾向于精神懒惰的死记硬背,有人选择了理解,实践的学习的方式。

孔子说的好: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书上怎样说,你便怎么答,一字不错,这就是记问之学。

殊不知,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一个人的思想。有一句话极妙的说明这个问题,强记不如善悟。为何呢?如果要专在记性处胜于别人,悟性便愈来愈迟钝。倘若学习以培养悟性为主,记性也随之而增,记性可以助悟性之用。

过多的有意识记无疑可以使人变成傻瓜,因为他自己把蔽塞聪明的包膜渐渐加厚了。而真正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好学好问善悟,将这层膜剥开,才能识广见、养性灵、增学问。

也许,在社会上不难看到一种现象:有些在学校擅长于死记硬背、会考试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最典型的便是让他们做销售,销售特别讲究临场的应变、反应能力,这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活跃程度,而在学校里擅长死记硬背靠高分的学生,思维逐渐的僵化,很难在销售行业干出一番天地。

二、重新看待高效学习

很有必要谈谈近些年网上说的很热的一个话题——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不局限于考高分,快速啃下很多书本。要是这样理解高效学习,未免有点狭隘。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学习,理应从高效率学习、高效果学习和高效益学习三个角度进行审视。

所谓学习效果指的是符合预期的学习中所收获到的学习效果的数量。比如在考试中,成绩越好,便反映近期学习效果良好。

所谓学习效率是指学习效果与学习中对不可再生性的学习资源的消耗量之间的比。我们设定了一些学习目标,用时间多少来衡量学习效率。

所谓的学习效益指的是指的是长期性的学习收获,是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的所得、对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的改变或由学习而激发起来的自己最为持久而稳定的素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提到了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从长期价值而言,自我教育就是获得“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被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所以,从高效益学习中发现自己的禀赋,完成自我潜能的开发和优势运用,乃至实现自我的价值、理想抱负。

杨振宁教授曾率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讲学。讲学期间,当有人问到他们当中有没有高考“状元”时,杨振宁说:“按照中国的高考标准,我们都是差生,在中学,都排名在十名以后。”

然而,这些人找到了天赋所在,通过个人的努力,并且抓住了后天机遇,功成名就。

三、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最后,跟大家来谈谈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1、设置每周的阅读计划

广泛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全面和具有整体性。

我给自己设置的小目标:每周阅读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两个原则:a、一书不尽不读新书。b、保持佛系阅读。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种方式阅读一本书,可以保持连贯性,读完一本书自然会形成知识体系。

阅读一本新书,首要是先大致浏览,了解全书的大旨和特色。其次,保持批判性阅读书中的内容。

假设一本书是200页左右,可以将每天的阅读页数定为30页,譬如早、中、晚各看10页。如果阅读状态极佳,则可以一口气读完30页。

2、项目式学习

单纯的阅读以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目的性并不强。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些项目,把项目分解为每日的小目标。

比如上面提到阅读计划,可以将项目设置为: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天阅读30页的书,将书本和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多少会有一些感悟,不妨将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记录下来。

待一本书读完之后,用系统的方法将这些想法整理、组织成文,便完成一个小项目。这篇文章足以反映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也可以反映你的思想深度。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阅读的反馈。

3、研究方法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讲究方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自己不悟神仙也难救。

如果有些问题我们一直苦思冥想无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个领域的“名师”,让他们为你指路,他们的经验更加老道,看问题更加全面。

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名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找方法。譬如通过谷歌学术、知网等找方法。

很多方法也可以从书上学习,譬如利用哲学、认知心理学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思考深度。

一些告诉你“怎么做”的工具书也颇有参考借鉴价值。

4、勤于总结

一个会总结的人一定混得不会太差。总结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态度,这意味着我们对一件事是否走心。

在学习和工作中,最怕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没有问题,意味着每天都是停留在舒适区,没有一些新的发现。而所谓人生,就是冒险的心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人止于探索,也便止于学习。

所以,形成每周回顾检查的习惯,检查那些设置的目标已经完成,哪些目标尚未完成,将一周遇到的问题列清单,想办法进行解决。

最后,关于自我教育的本质,在这里引用杜威的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