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心得体会总结(教育局成长新教师成长)
一、什么是“新老师”?
新”体现在四个方面,包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课内容、教师发展。另外还体现在“新手段,新技术,新思想,新目标。”
现在“互联网+”理念,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中,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了解其概念背景,充分跟紧时代浪潮,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新教师”的学习。
(一)现状。
新教师、老教师
(二)语文教师的学习(不含三字一话一机)
1.书籍阅读——书目(读书、走路、与人交流)
①学科知识。
针对所教学科的进行系统阅读,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阅读的书有:
王力:《古代汉语》、《诗词格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语文讲话》
陆俭明:《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选》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童庆炳:《文学理论》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郭绍虞:《中国古代文论》
夏丏尊、叶圣陶:《文章作法》、《国文百八讲》、《文心》
只靠老三件(课本、教参、习题)是教不好书的,我们要加强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有更深刻的见解,而不是“鹦鹉学舌”而不是“照本宣科”。在教学上我们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②教育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经济价值》舒尔茨
《爱弥儿》卢梭
《和老师的谈话》赞可夫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学基础》十二校联编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③心理学知识。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杨敏毅 王震
《请理解我》大卫·凯尔西
《我的生涯手册》吴芝仪
《行为心理学》约翰·华生
④脑科学知识。
《考试脑科学》[日]池谷裕二
《最高学以致用法》桦泽紫苑
《思维导图》
⑤其余图书。
附件:
秦望:班主任阅读地图(涉及到39个类目)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推荐阅读书目
王林浩:B站好课汇总
王林浩:《中国语文名师》46万字分享版
阅读途径:自购书或者电子书。
电子书查找方法推荐:
博看书苑app:https://download.bookan.com.cn/
静读天下app:https://soft.shouji.com.cn/down/20421.html
鸠摩搜索:https://www.jiumodiary.com/
2.书籍阅读——方法
1.不再追求速度,而是精细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有笔记(电子笔记、截图)、有输出(任何形式的输出,包括与他人分享读书书摘、读书思维导图和读后感)
2.读书不二,一本书读完再读下一本。
3.不写笔记不读书,Epub格式、语音输入、图转文、(笔记的终极形式是word文档)
4.建立自己电子阅读笔记,数字资源库。以每本书/讲座为一个文档、按照年份整理、年底可以复制所有笔记然后按照类别进行再次整理。
以个人为例在2019年开始有意识地做电子笔记。
2019年电子笔记字数:135万字
2020年电子笔记字数:131万字
2021年上半年电子笔记字数:591万字(内容扩大到了论文、期刊、逐字稿等)
(三)论文使用
在备课期间可以针对课文、作者、教学主题、教学研究主题等内容下载专业的论文。
下载论文的途径推荐: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http://www.sstir.cn/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http://www.ncpssd.org/
National Data国家数据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
iData-知识检索 https://www.cn-ki.ne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知识库http://ir.nsfc.gov.cn/
论文驿站https://www.lunwenyizhan.com/
浙江图书馆服务号
在搜集相关的论文后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比如说按照课文的题材,小说、散文、诗歌、现代文等。
(四)优质课
优质课的观看学习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十分必要。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整理课堂笔记、文字课堂实录等,对同类型的课进行分类整理是,甚至要总结出来教学模式。这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效使用,在模仿、揣测、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优质课观看途径推荐:
B站、教育公众号、
教视网https://www.sp910.com/index.html
现代与经典http://www.xdyjd.com/video/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https://www.eduyun.cn/
(五)业内名师
可以提供学习的名师有:钱梦龙、窦桂梅、黄厚江、薛法根、余映潮、李镇西、魏书生、斯霞、于漪、霍懋征、(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孙双金、蔡成清、段力佩、董水龙、宁鸿彬、郑桂华、张志公、郭初阳等)
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去购买书籍学习。
(六)教育专家
可以提供学习的专家有:王荣生、钱理群、叶圣陶、温儒敏、孙绍振、朱永新
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去购买书籍学习。(有人认为,自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有三个阶段:一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语言训练阶段,二是以钱理群为代表的人文教育阶段,三是以王荣生为代表的课程论阶段。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七)业内赛事
国家级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大赛
全国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
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全国微课大赛
省级
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
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信息技术创新教学”项目活动
全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课比赛暨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
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
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社会性质
语参杯
(八)学习平台
央视网中国公开课http://opencla.cctv.com/
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我要自学网http://www.51zxw.net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
(九)日常教学
备课网站提供: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http://www.5156edu.com/
21世纪教育网https://www.21cnjy.com/
PPT大学http://www.pptschool.com特点:本网站有很多PPT资源可学习、下载
觅元素http://www.51yuansu.com/特点:有很多免抠图片资源可下载,不过一天只能免费下载5张,老师们如果是做课件会很需要的。
快剪辑http://se.360.cn/welcome/wel_kjj_2.html特点:360旗下的一款免费小工具,支持录制全网范围内所有视频,只要可以播放,就可以录制。
Blender中文社区http://www.blendercn.org/特点:blender是开源免费的3D制作软件,网站提供了各种实用教程及问题交流
讯飞语记http://www.iyuji.cn/iyuji/home特点:快速实现语音转译文字,提升老师文字内容输入效率
幕布https://mubu.com/特点:一款极简的思维导图工具,层级化结构非常清晰,很好的电子教案撰写软件
apowersofthttps://www.apowersoft.cn/free-online-screen-recorder特点:不需要下载就可以进行微课录制,这个网站也提供很多实用的音视频录制转换等小插件,推荐使用
附件:20款现代化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及app
(十)教师教研
如何打造教师个人的优质课
很多老师认为,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所以没法准备或者还不着急。其实不然,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
我们可以先暂定一个课题,有目的地准备一下,算是练兵。这时候的准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海选、吸收、精选、创新。
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
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 “拿来”,为 “我” 所用。别人的例子不应生搬硬套,但他的思想可以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切记, 一切创新的前提,都是结合了自己的风格。
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备详案、备听众)
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 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具体怎么写详案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如果是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材很熟的老教师,可以不必事无巨细,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必须做到事无巨细,这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备学生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问题,需要提前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突破难点。
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
尤其是抽题后讲课顺序不是在第一天的老师,要注意前面选手的课堂是否切实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要提前去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否则,前面一个选手的失败可能影响到你的发挥。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说,创设情境时要想,怎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计问题时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
另外,要考虑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把重点内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解决。切不可放在课堂一开始或者半小时以后学生思想松懈的时段;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波动,就像 “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情绪也可以时松时紧,如果课堂中能带领学生达到一个高潮,那必然非常精彩。
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
再次,设计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的课堂,很多老师喜欢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这是合理的。但是,有必要讨论的问题才应该讨论,而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说到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备听众
公开课是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
比如,在要求学生看阅读材料时,要将有关的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听众,以免让有些听课老师由于不熟悉所讲的内容而跟不上思路。
说到课件,大家需要注意: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还要注意字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和收获。
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一般教师都能达到,但对于情感目标,平时讲课时总是模棱两可。如果一节课能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那教师的讲课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 “一石击破水中天” 的效果。导入方法有很多,如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设疑导入等。
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备课时应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力求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清晰而流畅,学生的思想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突兀的转折被打断。
备课时要注意寻找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它们串联起来,而不是机械地用 “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 这种单一的方式生硬地把学生拽过来。
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 “繁” “难” “偏” “旧”。课堂检测题应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此外,题目要有相应的梯度和明确的目的性。
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
课上完了,要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哪个环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没有给听课老师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哪个环节会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如果没有,说明这节课准备的不够好,没有亮点。这个亮点不仅是形式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亮点必须为内容服务。
反复试讲,及时修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
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 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了百分之八十。
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不要仅仅是听,还要一字一句记下来,回去慢慢琢磨。
课堂语言要精炼、力争不重复一句话,即使是夸奖学生;不要有口头语;不要站在讲桌旁,要融入到学生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听,和颜悦色地注视学生等。
如果试讲多遍,准备地很充分了,自己有信心了,自然就不会紧张,不仅能流畅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迸发出很多 “临时的” 灵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优雅干练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很正常。克服紧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如果准备充足依然紧张,可以做好以下的心理调节:
教师可以抱着学习研究的心态上课(可以安慰自己我是来学习的,是来抛砖引玉的);以展示的心态上课(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方案,急于向听者展示,展示自己的讲课水平);以 “我能行” 的心态上课(来点阿 Q 精神,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一方面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授课过程中力求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要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撰写教学反思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没有 100% 完美的课,因此,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准备一节课时,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会对本次授课有不少帮助。
总得来说,一节好课应该是: 老师教得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听课者听来舒服顺溜。当然,如果有 80% 的老师说好,那么这一定是一节精彩的、有亮点的课堂!
1. 如何上好优质课
一、设计出整体的构架
一篇文章的设计,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低到高,要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梯度,或形成波浪起伏之感。简单的设计就是“整体感知”“深入探究”“延伸拓展”。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是必修课文,也可以没有;如果是选修文本,是必须要有的环节。
首先是导入。导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导入,就是从作者、内容等方面直接引导到本课中来;二是间接导入,就是通过讲个故事、引用个材料,引入课题。总之要简明、简单,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节外生枝,不要太夸张。语言可以优美,灿如凤头。注意如果没有好的导入形式,就直接入题。
整体感知,就是把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展示出来,或者通过一两个题目,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或者让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或者通过教师的范读带领学生诵读等形式。在这里,一定要接触文本,一定要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一定要深入而浅出,一定要简洁而明了,一定要从文本提炼出来,而不是文本之外。
二、如何深入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是教学的核心。有些教师往往在没有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到探究讨论的环节,这就会给人以突兀之感;有些教师在深入理解环节,却只是支离破碎的从小处着眼,也往往适得其反。如何做好深入探究文本呢?
1、要设计几个问题,逐层让学生探究。就是在探究方面,设计几个文本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去说,去展示,去挖掘。
2、要贯彻“读”的主线。语文课堂必须要有读书声。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文本,反复诵读有关的章节,通过边读、边分析、边领会的方式,去学习。
3、贯穿学生学、教师导的方式。学生的感知是初步,学生的思维深度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在适度的时候积极的引导。
4、要突出亮点。这是优质课的一个特点。因为你要面对广大的听众,一定要设计两三个亮点。亮点可以突出诵读、讨论、争论、对比、联系等环节。
5、要设计一个矛盾点。就是有意设计一个高难度问题,让学生、甚至评委也很陌生、很惊奇。这样就需要更深入的挖掘作品的主题内涵,深挖作者寄寓的深意。
三、主题的挖掘很重要
文本的理解,很重要的是主题的挖掘。如何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呢?
1、主题要与作者的生平紧密联系起来。一篇文章的主题,特别是名作,其主题都与作者的生平紧密相连,如何理解的更深刻,就要紧紧抓住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来判断。
2、主题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拓展。一个主题都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典范事例对比与分析,进而认识。
3、还可以设置矛盾式主题进行探究。
四、要有理性的深度
要在理解文本、探究分析、主题把握、作家评价、写法技巧等方面,注意引用名人名言,进行深邃的提升,来增强教学的高度与力度。
五、要合理的拓展延伸
1、可以就文章相同的主题进行分析对比。
2、可以就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
3、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联系。
六、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理解文本后,再探究。不要没有理解文本,就慌忙探究讨论。不要太零碎,不要用画面代替教学。
2、文言文与古代诗歌的教学,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教学,要边读边理解,不要像现代文式的跳跃式教学。
3、作文教学要有针对性,不要光成了教师展示;不要用音乐、图片代替语言引导;作文一定要写,不要光听学生说;学生说的很好,不一定写的好。光让学生说,不是作文课;作文课不是音乐课,不是美术欣赏课;作文课不要涉及的面太多,要抓住一点导练。写作课可以用范文引路,也可以修改病文,选择的点要小,不要太大;一堂课的容量不要太多,讲不完,占去了学生练的时间。
4、问题一定要紧密结合文本,要边读边分析,不要架空分析。不要这个问题没讲完,或者文本没理解,就跑到课外去了。
5、选修文本一定要拓展,要用学必修的方法,解决选修文本。
6、教师设计一定要从大问题,逐渐落实到小问题,最后落实到主题上。
7、一堂课的流程就是:简洁导入——初步感知——文本探究——讨论展示——主题把握——拓展延伸等。
8、总之,阅读必修课要“读”;选修课要“拓展”;写作课要“写”。
如何才能获优质课一等奖
“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够做到。”------沃尔特·迪斯尼
优质课总体特征:
学生影响和决定了整个教学进程
课题由学生揭示
新知由学生发现
问题由学生提出
过程让学生参与
疑难由学生解决
内容让学生概括
教学让学生评判
主题让学生升华
一、选课的策略(扬长避短)
选自己有把握设计好的
选自己有丰富素材的
选与自己上课个性风格相吻合的
选与能发挥自己特长的
二、设计的策略(出乎意料)
设计前
总体要求:依据课标----忠于课标;了解学生----基于学生
设计时
总体要求: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具体要求:树立四种意识
树立问题意识:
制造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组织教学,展示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无疑而生疑、生疑而思疑、思疑而破疑,破疑再生疑”。
树立综合意识
强化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实现理论与理论的综合,形成课堂综合性的知识新体系;
强化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完善课堂综合性的内容新体系;
强化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创立课堂综合性的方法新体系;
强化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实现授知与激情的综合,达成课堂综合性的目标新体系。
树立方法意识
树立评判意识
设计调整时
兼听则明与偏听则暗
有则改之与无则加勉
专业引领与自主探索
入乡随俗与超凡脱俗
三、上课的策略(自信投入)
课给人的感觉:主题突出、一气呵成、张驰有度、创意不断
教师给人的感觉:富有德性、拥有理性、充满悟性、蹦发灵性
亲和力、说服力、统整力、创造力
文气、才气、灵气、大气
具体策略:自信不自负
遇事不惊慌
生成不别扭
煽情不滥用
评价不虚夸
拓展不偏题
结语:
现代教师要么选择学习,要么选择落伍,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内涵。
教师成长经历了三个境界:初上讲台的教师有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豪迈;成长中的教师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拼搏和努力;终于他们得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与喜悦。
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已成为现代教师成长的三部曲。
希望总存于有梦想的人心中;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
思想总是让有思想的人思想。
教师上好常态课的20条经验
常态课至少要陪伴每一位教师三四十年,教师天天就是平平常常地经营自己的课堂,也不可能风生云起。有的老师观摩课做得很好,也是在常态课的基础上积淀的。常态课上不好,也别想上好观摩课。但现在拔苗助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常态课还没上好了,就让其上观摩课。
教学本来是很简单的,不要自己搞得复杂。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平淡中创新更是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简单就是回归本色。
1、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在备课中有学科思想,有了学科思想的引领,就能预设课堂可能发生的问题。
2、思想不会自己生长,必须建立在广览博取的基础上,要想拥有思想,就要学会读人、读书、思考。
3、课上要关注所有学生的习惯,比如学习中的基本习惯:站、坐、执笔、读书、表达……养成最起码的习惯,制定相应的课堂常规。
4、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习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学习。课上听课很重要。不是听结果而是听思路;要听要求,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会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考。
5、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有穿透力,突破重难点的能力强。
6、教师会倾听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便于推进课堂进程。
7、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面对的不是大家。
8、在课堂上,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有理性和思考的互动学习。
9、课不仅仅是写在备课本上的,还要融化在头脑中,延伸到语言中。
10、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有可以依据的理念。
11、师生互学,教学相长,课堂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天堂。
12、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理解,而不是得益于别人的传授,因此,老师上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生成能力。
13、教师必须是能把握情感的人,只有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植入课堂,课堂才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展现语言的魅力。
14、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在于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懂得多,强迫学生吸收,而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
15、一个教师在课上要能收放自如,把握收放的时机。
16、课上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话说出来,而要让学生的智慧相互碰撞、吸纳,让学生的思维交流。
17、课堂的高度不是拿笔写出来的,是你在大脑中建构出来的。
18、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言简意赅,启我深思。
19、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把教学的影响力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目和行为中。“爱的教育”是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吸引力的眼神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桥梁。
20、追求常态课精品化,学生的最佳状态是互动、主动、能动,感觉就像初恋般迷人,充满了浪漫的诗意。
(十一)论文写作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师撰写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撰写的意义:
意义:
(1)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需求
(2)是教师评职、评先和晋升的需要
(3)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
(4)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5)是学校提升品位和推广教科研成果的需要
论文类型及含义:研究论文主要类型包括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主要是指介绍自己的新见解、新理念、新认识的论文。具体是指研究者在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和恰当的文章组织结构,采用科学而确切的语言完整表达自己 研究过程及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二、教师害怕撰写论文的原因分析
1、认为研究论文的题目没有意义和价值性。
2、认为自己所做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还不深入。
3、认为自己写作的技能技巧没掌握好。
4、认为自己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深广度不足。
5、认为教育教学论文都是靠抄抄拼拼写成的。
总之,教师害怕撰写论文的原因概括为:不知道写些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三、教师掌握研究论文撰写的成功之道——善思勤写
1、学会有效选择研究论文的题目
(1)选题要注意实践性和价值性(要围绕课题实践研究的主题或教育教学的感悟得失来选题)
(2)选题还要做到:新颖、活泼。
(3)选题要从教育教学的热点与学科借鉴入手
2、学会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1)学会总结。是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反思
(2)学会提炼和升华。是指能从已有的素材中抽取提炼出合乎规律性的认识,找出自己整个研究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并以此为主线来重新整理自己的研究工作。
3、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技巧
(1)撰写的格式要以问题为主线,并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
①我想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研究问题)
②我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下问题(写出问题提出的背景)
③我认为应当怎样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④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写出问题解决的效果及反思)
(2)撰写的技巧是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拟定提纲——撰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要运用多向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写作提纲要紧扣相关论文题目的中心来选好分论点或子分论文
②要围绕写作提纲选取理论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材料要根据每一个分论点(或子分论点)
③论文的具体写作要围绕提纲及选定材料进行要围绕着选定的论点(或子分论点)及论据进行写作
④要注意事例论证的典型性和原创性
⑤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统一性
⑥要注意对论文的修改推敲
4、掌握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
撰写结题报告的意义:是决定课题研究成效的重要表现。
研究报告类型:主要包括观察报告(听课反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
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成果推广报告等。
结题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要求:
一是课题的提出(含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依据等为什么进行研究的说明)
二是课题的实施(指研究者按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来做课题或指课题操作要素及措施)
三是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包括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取得的成果)
四是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包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五是结题报告的内容提要及参考书目
总之,课题研究报告要有“三严”的精神即严肃的态度、学风、方法。
四、努力克服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几种常见问题
(1)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①选题太大(如《谈教科研方法》)
②选题过难(如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③选题陈旧(如《小学数学精讲巧练的探索》
④选题太长(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比较与实验〉
⑤选题有误导(如《教学反思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2)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①内容不全(开头与结尾往往比较单薄,只重视我是怎么做的,忽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及这样做要达到目的及分析)
②文章内容与文章题目及标题不符
③关键概念表述有误(关键词的表述有错误和表述不全不当,会影响整篇文章的逻辑性)
④罗列事实,线条庞杂(不能提炼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做法,对自己的材料,事实没有作精心的整理和归纳)
⑤内容繁琐,缺乏新意(写作提纲内容繁多,但缺乏自己的新见解、 新观念、新材料。出现观点不新、,材料不典型,写法没特色)
(3)在论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①通篇文章无标题
②整篇文章的标题序号混乱
③提纲与题目所规定的主题不符
④文章的文体与写作的格式不相符
⑤提纲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五、要在不断的写作实践和反思中感悟写作之道
主要包括五看:一看题目、二看论点、三看选材、四看结构、五看语言。
教师论文咨询与发表的若干技巧
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创新性和实践性
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撰写教学论文的热情十分高涨,优秀论文大量涌现。但是,有的老师教学论文写得不少,质量高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忽略了教学写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创新性和实践性。
是否具有新意,是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论文的创新性,首先表现在选题的创新上。论文要创新,前提是知道别人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深度。 教学论文的根本价值在于来自教学实践,并能对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提高论文的实践性,要注重平时的实践积累。听别的老师的课也是极好的实践积累。教师写作论文与发表的成长历程忙碌、懒惰灵感静悄悄的流失无从下手言不达意补充润色成功的喜悦(获小奖内刊发表)形成个性、风格、得心应手成熟创新的论文专著。
教师写作论文动机的调查
爱好、习惯、促进工作 5%
重要感、荣誉感 15%
评职晋升 80%
教师对论文咨询的畏难心理
——提到“论文”就认为专家才能做好的事情
——提到“写”就是作家的做好的事情
(把教育论文仅理解为科学性和文学性)
几个误区
——模仿理论文章的写法,不具备优势
——组合拼凑,不具备连贯性,支离破碎
——对查阅资料的误解,查阅资料是了解别人的研究情况
——请人代写,找关系等
(老生常谈,没有个性)
什么是教师论文
——它是教师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它是教师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也是教师反思与成长的心灵日记
教师论文是创造性的价值的体现
(教育论文思想性和真实性)
选题中的大忌
<a href="">一 选题太大、太泛
如、《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浅谈班主任工作》
<a href="">二 只谈某学科的细节,不具有普遍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八种证明方法》、《并联和串联的区别》
<a href="">三 纯粹的理论文章
如、《新课程与建构理论的关系》、《校本教研的理论依据》
<a href="">四 只有案例没有反思
如、《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课》
<a href="">五 面面具到缺乏新颖性
如、《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编辑(读者)欢迎什么样的论文
好的论文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把好的论文定位为:
鲜活、生动、观点新颖,对教师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我们最欢迎的文章,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 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
2 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设想
3 重视大家忽视的普遍现象
4 视觉独特或具有争鸣性
5 充满着教育智慧与思想
6 散文式的论文,生动感人
教师论文写作经验
对于广大一些教师而言,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那么撰写经验型论文就占了很大的优势。经验型论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条件。经验型教育论文就是经验总结的理论升华,就是经过优化组合的理论总结。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一、撰写论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确定一个好的题目
(1)新颖。新颖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即要有动向水平。具有开创性的题目,就很新颖。二是指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具有新颖性。
(2)宜小。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论文时更是如此。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如《中学数学教研组管理初探》,这样的题目比较小一些,容易写好。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
(3)准确。这是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影响初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哪几个因素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
(4)简短。题目要简短明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 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长了些,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一个好的题目,一般符合以下的要求:
直接——要求直接揭示论点或论题,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述内容。
具体——使读者能准确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论点或论题。
精炼——题目不宜过长,尽可能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长的标题可以用副标题来加以调整。
醒目——题目要鲜明,能一目了然,引起读者注目。
▲掀开月球开发的大幕《地理教学》2007年第8期(牟丹、叶海青合作)
▲高考时间类题目解题技巧《中学生政史地》(高二)2007年第7-8期▲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高考复习资料《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10期
2.写好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让读者尽快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足。提要既负担吸引读者的任务,又可供文摘索引杂志选用。提要要做到:短,200-300字为宜;精,内容准确、精炼,把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多写一个可有可无的字;完整,一篇提要是一篇独立的短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独立成篇,不加评论,只对论文内容作忠实介绍。拟写提要要注意叙述准确而不走样,内容具体而不空泛,文字简练而不冗长,表达明白而不晦涩,不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作自我评价,不与他人成果互相对比,不与正文、前言或结论的语言雷同。在排列上,它一般放在论文题目和作者署名下面。用“内容提要”四字标出。每行文字的左右两端,都应向里缩进数目相同的数格。
二、经验总结型论文的类型
1.经验升华型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经验多了,认识自然可以得到升华。经验一旦与理论相结合,再经过提炼,就可写成很好的论文。这类经验升华型论文,有的也可采取“一事一议”或“举例说明”的结构来写。这种经验升华型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即不能着重去记叙事例,而应按照论说文的要求,提出论点、论据,进行论证。“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则是这类论文的特点。
地理专题复习六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完成学案
第二环节──师生讨论释疑
第三环节──引入编选习题
第四环节──回顾考点知识
第五环节──加强例题拓展
第六环节──深化专题训练
实际上是从某一方面总结了启发教学中的经验。但这种“总结他行是自己的,也许是他人的,也可能是自己和他人相结合的;这种“经验”又与“师生情”交融在一起,并以“期望暗示”的教学规律作了概括,进行了论证。这既是经验所在,又是一个分论点。这种概括归纳型的论文自然就比单纯叙述自己的经验更有份量,更有价值,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概括归纳型
教师把自己长期在教育、教学中所积累的能充分揭示教育规律的经验,再次进行高度概括、加工、整理、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即把自己成功的做法——经验,进一步概括抽象,不以第一人称去直接叙述自己的做法,而是以客观者的口气,把自己的“做法”(也包括吸取他人的经验)变成写作者的“看法”——形成新的观点,揭示某教育、教学规律,然后在行论证,这自然就成了论文的框架。
高效地图记忆法
一.化零记忆法二.联系记忆法三.对比记忆法四.归纳记忆法五.形象记忆法、六.尝试忆图法
3.理论启迪型
教师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原理的过程中、对某理论情感亲切,因而引发记忆,引起共鸣,引出思考,教育、教学论文就随之产生。这种论文一般模式是按照论文的要求,先亮出前确的观点作为论点(要证明什么);然后提供充分的事实、真实的令人信服的道理来做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进行有理有据、逻辑性条理性较强的分析,得出结论(怎样证明)。论述不能只局限于对某一教育理论的举例说明(复述式的),而应有自己的新见解、新办法,也就是说要有新意。理论启迪型的论文也常有些驳论的,即读到某种与自己看法相悖的理论时,谈自己的体会、认识,举事例,讲道理,进行批驳或商榷,则可写“批驳性论文”或“商榷性论文”。
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成绩好却在赛场上屡屡失手的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的长跑健将,他在1963-1968年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两届奥运会上,他却连连发挥失常,与金牌无缘。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考场如赛场,不少考生也有类似现象。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这种情况被称为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也有的称之为“竞技综合症”。
“克拉克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外界干扰,人们正常的思维活动会因为新异或强烈的刺激而受到抑制。考场上严肃的氛围、监考人员的态度与表情、父母过多的叮咛等刺激,都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若是再遇到一些事先料想不到的麻烦,考生的情绪就会越发紧张,以致出现怯场现象。缺乏自信,有些性格比较懦弱、学习中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会自我怀疑,即使面对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犹豫不决;如果见到生题或难题更是心生不安、乱了方寸。过度兴奋,大脑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脑细胞因过度兴奋而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状态。有些考生考前大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加重了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
要想防止“克拉克现象”,就必须从阻断其诱因入手。
4.灵感型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存在心中时常惦念思考,某时突然有所领悟,这种顿悟,也是教育教学论文产生的一个途径。
5.调查研究型
校长或教师在自己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特别是要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过思考后形成的改革设想以及体会写出来,到了一定的时候,或通过调研产生了新的观点,或经过改革实践取得了新的实效。对某种教育现象在原有感受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新论点,从而形成论文。
教研论文写作漫谈
立论“三法”
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常问: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但找不到论题,不知从何立论。我的回答是:论题就在眼前、手边,看你是否真的注意到了。除了有关教研会议、组织、杂志列出一些教研论题外,立论有以下三法.
一曰‘怀疑法”。
在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促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要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弄明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文中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正确有效?数字、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说理不充分,或者所引用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你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可以立论之处。如果你所发现的问题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和一时疏忽),那么,你就可以由此立论,做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纠正别人论文中一个原则性错误。
其次,把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 结论的条件可否弱化一点?结论可否稍加推广?可否从平面类比到空间?等等。
如果你能在广度或深度上,将己有结论引申和推广一步,你就发现了一个好论题,做出了一篇好文章。
总之,在读别人论文时,用怀疑法立论,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说来,一本教研杂志中,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疏漏和不够严密之处,或有可以引申和推广的余地。只要你带着问题认真去读,就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论题。事实上,数学教研杂志上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的论题是这样立论的。
二曰“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将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
论点的论说.
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运用,乙文论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来解的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又可否将乙文中原用解析法来解的题,改用构造法来研究?当然,改用以后以求简化为好。
又如文(2)介绍了“用不等式证明等式”这一有趣方法,在遇到其他文章中类似的问题时,可否试用一下这个方法?
在形与数的联系上,也可借用图形来显示数量关系,或借用代数计算,来发现几何中量之间的关系。把形和数结合起来,也可看作是一种“嫁接”。
三曰“综合法”。
把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个方法。
一般说来,在大家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经是热点问题。如果你能将有关此问题的论文搜集全而将各家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很有价值的。如关于欧拉不等式的研究综述(3)就搜集了有关文章22篇,对己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就很有参考价值。 当然,写综述文章很不容易。首先,要占有大量资料,搜集得越全而越好;其次,你本人要有研究心得;其三,分类整理要有纲有序,又不能很长。因此,对于初学写文章的朋友,不宜用“综合法”立论。
提笔“三思”
做一篇命题作文,要想好了再写。做一篇数学论文,在论题决定之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那么下笔之前,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算“想好了”呢?我们主张提笔三思。
其一,主题是否明确了?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日,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写出几篇主题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而言,可以讨论它的多种解法,可以只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以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的联系,等等。
又如,同样是谈“构造法”,可以举出多个例子说明构造法的多种应用,也可以举出一个典型题,说明构造法的巧用,可以探讨构造法的常用模型,也可以从理论上阐述它的方法论意义,等等.
还有,同一个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写法。
因此,在下笔之前,要明确写作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即要把这篇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其二,资料是否充分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一问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了。所谓“资料”。主要是指关于这个问题,前人己经发表过的意见和见解。如果想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一下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不知道别人己经发表过的意见和见解。那么,很可能你写出来的文章,别人早己发表过。甚至比你的结果更好,论述更深刻。这样,你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当然,能写出还是好的,但只能是作为一次锻炼。
有一些教师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章,认为是一个新发现。然而投出去却未能发表。其原因很可能是他不知道该结果早己被别人发现。因此,我常提醒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朋友。在你确定了论题、明确了主题之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论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而且至少要有三四篇以上。对于综合性文章,则要求全而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
参考资料到哪里去收集?主要是中学数学杂志。这对城市中学、条件较好、资料较多的中学,比较容易办到。对于条件较差、订阅杂志较少的县以下中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分工合作,各人订一种中学数学杂志,彼此不同。互相交流。
想写教研论文的教师朋友们,希望你们平时养成阅读中学数学杂志的习惯。而且要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其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要有一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挑选稿件的主要标准亦即在此。
一篇文章,如果说的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证(解)法,当然是新意盎然。如果说的是教学中某个问题,别人己经发表过意见、发表过文章的问题,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就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
例如,关于例题教学,己有不少讨论文章,如果再写,就要有新的立意,推陈出新。参考文献(1)就是关于例题教学的一篇较好的论文。该文先后修改二次,最后把题目定为“借题发挥”,在“发挥”二字上做文章,从一个例题出发,用‘以一当三’(多解研究)、化一为三’(引申)和‘举一反三’(应用)三个小标题,写出了“深化”例题教学的新意。
下笔“三忌”
因为长期担任中学数学教学杂志的编委,所以有机会经常审阅中学数学教师的来稿。在审稿时,常常为一些写作认真、字迹工整、插图有致,但却无法采用的教研文稿而感到可惜。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对落选稿件的思考:{l}这些稿件落选的原因,除了出现错误外,大多数是作者写作上的毛病所致。这些毛病在我们下笔之时,就应该注意克服,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三忌”。
一忌“泛”.所谓“泛”,就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
看到人家写“切点弦”也写一篇切点弦;人家写‘异面角”也写一篇异面角;别人写“数学美”,自己也写一篇数学美,如此等等。写出的文章与已有文章相比,无非是换几个例子,没有写出新的意思。
这些作者不明白,一篇教研论文与一篇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是不同的。经验交流,只要说出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体会就行了,不必考虑与别人的发言是否重复,是否一定有新意.而教研论文则不同。.既是论文,又想在杂志上发表,就一定要有所创见。当然,所谓“创见”也并非要求有多大的新发现,但至少要有一两句话与别人不同,有一点新的意思。如果你写出的,从论题、论据到论证,都是人家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甚至还没有别人文章说得好,那么就没有发表的价值。
二忌“空”。所谓“空”,就是言之无物,说理无根据,引文无来源。
一篇教研论文,尤其是数学教研论文,不仅要有明确的论题或论点,而且要有充分的论据,抓实说理。但有的来稿,标题很大,材料很少,读起来空洞得很。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想在一篇文章中来说明它,实在太困难,:写起来非空洞不可。与其如此,你不如就思维的某一品质,如思维的灵活性,谈一点具体的意见。
有一些教改经验方面的稿子,所介绍的教学经验,缺乏具体对比材料支持,因而没有说服力。还有一些文稿中引用了别人甚至名人言论、文章却未指出其出处,或指出的出处不详尽(如缺期刊号出版时间).这也是影响发表的因素.
三忌“长”。“长”,即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洋洋数千言,意犹未尽。
这些长文章,有不少还是初学写作的青年所写的。他们只想把自己所想到的都说出来,以为说得越全面越能被编者看中。其实,这完全想错了。任何一种数学教学杂志,一期只有几十页,只能发表几十篇稿子,不可能让一篇一般内容的稿子,占用多大篇幅。各家杂志都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不用或少用长文。
有人说,某某杂志不也发表过一篇数页的长文吗?那情况定有不同。这或是特别的约稿,或是名家专论。你的文章,特别是初写的稿子,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与爱写长文的朋友们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篇文章你本来想写十个方面问题,请你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先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另写文章再谈别的方面问题。
教师评职称个人专著教材出书出版须知
教师评职称都需要发表论文论著,出教材和著作能跟论文一样获得教师评职称加分的。对于教师行业来说,我国大致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分为五个等级,即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一级教师开始,教师评职称就要注重论著方面的撰写了。一级教师以上职称的论文论著要求中都可以选择出著作或者出教材的说明。教师出书对评职称的重要性有哪些呢?具体的在这篇文章中给大家分析:
教师出书是可以获得评职称加分的。比如中小学副高级职称申报需要独立撰写或者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并公开出版发行著作一部以上,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需要发行教育教学类著作,本人撰写的部分,高中不能少于10万字,初中不能少于8万字,小学不能少于6万字,幼儿园不能少于5万字。各地区有所差异。至于教材,一级教师和副高级教师至少需要在教材编写中担任副主编以上任务,正高级教师必须担任主编任务。不管是著作还是教材,最终署名的位置越靠前,获取的评分越高。而大多数需要发核心论文的教师,出版教材专著都是可以顶替核心论文的,且费用比核心便宜。
教师出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费出书,一种是挂名出书。自费出书就是独立撰写一本书然后承担所有出书费用。挂名出书就是在别人写的书里挂名一个位置,并需要给作者一笔费用。大多教师选择这两种方式出书。为什么不选择公费出书呢?因为大多老师不是经常出书,非专家、学者、教授、名人、畅销作家,没有名气,自然出的书很难有市场销量,大多出书都是用来评职称,不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出版社一般是不会公费给出版的,何况教师出书为评职称不需要大量印刷,有几本收藏、评职称、赠阅即可。所以,教师出书一般选择自费。而挂名出书比自费出书便宜一些,相当于帮原作者承担一部分出书费用,在人家的书里挂个名,不参与书籍实际撰写工作,能够评职称。当然这样挂名的职称评分没有独立撰写的书的评分高。如果教师单位有基金支持,那教师自费出书的成本就能降低一些。
以上即为教师出书对评职称个人出书出版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您有出书需求,请联系赵编辑,让评职称出书不再是难事,帮您打通评职称论文论著大关。
中小学教师如何投稿
当前撰写论文成为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评价老师的工作业绩需要论文,评定职称也需要论文,评定各种荣誉称号也需要论文这块黄金招牌。
首先,注意搜集各种报刊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一、尽可能多的订阅、阅读报刊,掌握各种报刊的最新动态。
二、注意积累各种报纸版面的剪报、掌握版面的内容。
投稿前首先要对报刊杂志进行研究,研究版面、栏目的设计及出版日期等,看一看有哪些栏目跟自己所撰写的文章比较适合,“有的放矢”才能够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有些教育杂志理论性比较强,如《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历史教学》等;有些杂志则比较接近实践,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如《山东教育》、《河北教育》、《教师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教学研究》等;有些杂志则界于两者之间,既有理论性的指导,又有实践性的交流,如《现代教育研究》、《教育科学与研究》等。还有一些报纸主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如《中学生》、《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物理报》、《语文报》、《学英语》等,投稿这类报纸就要注意语言书写的对象,不能学术性太强。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就有一些本来与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离得比较远的杂志在逐渐地走近课堂、走近教师。这,无疑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其次,要讲究一些投稿的策略。
不能够“一稿多投”几乎是每个参与写作的人都知道的规范,但我们如果紧紧盯着一家杂志,等三个月过后再听消息,可能本来很新的观点已经是“过眼黄花”了。掌握投稿的策略是必要的,这里的“多”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1、“多层次”投
老师们如果有一篇自己感觉还比较满意的文章,可以分别找不同层次的教育杂志来投。级别高一点的可以找国家级的、省级的杂志,如《人民教育》、《班主任》、《山东教育》等;接下来是地方性的、内部的教育杂志,如《课改通讯》、《教改与科研》、《现代教育导报》等;最后还可以联系区级的教育刊物,如我们比熟悉的《高青教育》等。
2、“多方位”投
传统的投稿方式是把文字稿本装在信封里一寄了事。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电脑、网络的使用为投稿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如果你能够在投文字稿的同时再发出一份电子文本,不仅可以为编辑省却文字输入的辛劳,或许还可以为你的稿件增添一份成功的可能。
3、“多回合”投
有些稿件寄出以后可能就石沉大海了,这时你不要灰心,经历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够品味失败的滋味。换一份杂志,或者修改一下以后再投寄到同一家杂志社,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跟杂志社的编辑打个电话联系一下,以加深他们对你稿件的印象。几个回合下来,你的文章说不定就发表了。这里,一个“回合”一般是三个月左右时间。
另外,投稿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投机”。比如有些稿件你可以直接寄给执行主编。如果文章确实很精彩,发表的机会就增大了。比如,可以适当地唱一些“反调”。听惯了一种声音,你与众不同的观点可能就是最有吸引力的。比如,可以找写文章比较有名的一些人当你的“文托”,为你的文章作一些推荐和润色。比如,可以在他人都忙着准备考试的学期结束前和休闲的假期里积极地向杂志社投稿。
写文章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文章的质量本身和个人内心的充盈、坚持是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当你寄出的文章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回音时,不要消沉,不要气馁,继续坚持,鲜花一定会盛开在你不经意的回眸间。
后记:这是本人在聆听了前辈的指导、访谈了多位投稿命中率较高的老师以及融合了自己的一些个人感受后整理出来的一些建议,不一定句句都是真理,但非常真实。如果能够激发你勇敢地亮出自己,如果能够为你的投稿增添一些信心,如果真的能够让你品味到成功的甜蜜,我会在你的身后默默地微笑。
和新教师谈论文写作
一、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的写作目的
我一直把“做思考型教师”作为我的奋斗目标。我平时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向教育教学报刊投稿。近三年在《数学通报》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 2 篇论文,在《初中数学教与学》等省一级刊物发表32篇论文,在《江苏教育报》等省级报纸发表文章累计114篇,同时主编和参编8部教学参考书和校本教材。
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是在2005年,刊登在泰州日报教育导刊上,属于市级论文,准确说是当时为了评职称而写的。从2005至2008年,几乎没写一篇好的文章,没有一篇论文发表,算是属于写作的休眠期,想写点东西,但心理又比较浮躁,白天忙于教学,教民营班又忙于上晚自习,有时还要忙于朋友之间的交际应酬,总静不下心来写文章。这里我要说的就是为什么要写论文?有什么作用?如今衡量一位教师的整体水平,不但要看他的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还要看其教育理论的研究水平,而论文正是体现理论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学习论文、写好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广泛地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就是我谈的撰写论文的目的。
二、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的写作过程
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是从一个讨论话题开始的。那是2008年的一个冬天,我从四中分校来到校本部教初三的那一年,当时四中分校收的是民办学生。我在江苏教育报上无意中看到一篇讨论的话题:十年前,国家提出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名校办民校之路,“名校办民校”可以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利用名校的管理模式,利用名牌的效应,名校举办的民办学校在短期内较容易成为一流好学校,市直属学校可以办市实验学校,市外国语学校。十年后,我们醒悟:“名校办民校”其是一把双刃剑。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应以政府办学为主,因为名校办的民校,导致学校规模无度扩大,冲击了普通公办学校和真正的民办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强化家长的择校心态,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使得义务教育大打折扣。面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激发了我的思维空间,有东西可谈呀,公办民校当时全省开花,各个市都是普遍现象,此时回顾公办学校改制之路,这些民校是依赖于公办名校的资源而生存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不利于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还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我对义务教育阶段 “名校办民校”问题谈了五点看法。 第一、对民办学校造成不公平竞争;第二、导致国家资源严重流失;第三、影响整体教育布局;第四、增加老百姓负担;第五、名校应当珍惜荣誉。
写了篇文章,我拿给我的同事看,他们认为这篇文章必须修改,不能投稿,当时地方政府还是积极支持这种办学模式的,你的文章内容太锋芒毕露了,但是我有我的思想,既然是大家讨论,各抒己见,作为社会评论性文章投出去并无大碍吧,毕竟这是一篇真实的话语,后来实践证明,第二年暑假全省取消“公有民办”。后来这篇文章登在了《江苏教育报》第1515期上,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但更多的是思考,写真实的感受,才具有时效性,才会有编辑选中。时隔半年,一篇题为《改变签字方式,让家庭作业活起来》刊登在《江苏教育报》第1601期上。时隔一年,题为《建立试验区教育改革指导委员会》又刊登在《江苏教育报》第1744期上。说句实话,牛,熟悉这种报刊风格,就一直向它投稿。
三、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的取材途径
论文的取材途径有多种,最关键的是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值得一提的是2010 年一次校内公开课中,我听了一位同事袁吉柱老师的数学课,这位老师讲的是中考一堂专题课《矩形的折叠》,应该说是一堂原创复习课,袁老师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矩形纸片,在课堂上始终通过折叠问题的设置,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有梯度地慢慢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由此我产生了联想,想写点东西。也许有点教师听完课后,简单看看教学案就结束了,而我则是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教学案的设计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评课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交流,这堂课的精彩地方,值得反思、探讨、研究的地方,教师如何恰倒好处地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反复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你能求出什么?”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参与研究,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这样的回忆、设问、反问、酝酿,所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所收获。当时正好碰上省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课例评析活动,最终这篇长达七千字的文章《“矩形的折叠”复习课教学课例与评析》被省教研室评为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并以说课的形式向全省教师代表展示,同时得到了苏科版教材主编杨裕前的亲自点评。这就是我说的撰写论文的取材途径可以从自己或别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跟踪追击,展开研究,以教育发展的方向寻找研究写作的课题。
四、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的写作态度
说句老师话,三年内发表一百多篇省级论文,没有一个认真、踏实、务实的写作态度是不行的,光有激情、没有坐功;光有思想,没有行动;光有决心,没有耐心和恒心,是写不出有思想、有新意、有功底的文章。2010年我看到一篇文章关于“正方体涂色”涂色问题的研究,很感兴趣,正好我校有位刘老师也上了这堂公开课,我写了篇文章《“正方体涂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当时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案例贰等奖。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泰州市教育局举办党员教师录像课评比活动,这位老师真好开设的还是“正方体涂色”涂色问题这节课,当时是我帮这位老师送光盘去教研室的,参加录像课评比获了泰州市一等奖,回到学校我反复学习思考这堂课的视频,研究上课中的精彩片段,真不愧是一等奖课例,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这位老师上课的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写成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呢?有了这个念头,我果断拿起笔,花了近一个晚上,先把教学视频中教师、学生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个字都写下来,包括师生讲话的先后顺序、互动的语调、小组讨论的场景、教师的激情、学生的活跃的气氛都做了记号。然后,抓住本节课的亮点进行阐述、评价、分析,加入个人的思想元素,才构成了一篇教学案例的雏形。再隔了近一周的反复修改、酝酿,才得以成形。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运用》为题发表在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学教研》第九期上。
五、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的推敲修改
目前,数学教育方面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有两家,一是天津师大的《数学教育学报》、二是北京师大的《数学通报》。当前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就是发表本学科核心期刊三篇以上。尤其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题为《饮马问题的拓展与妙用》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初中数学核心刊物《数学通报》第1期上。这篇文章是我2009年教初三时写的,投稿几次,一直投稿都没有消息,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参照任何刊物,完全是原创,是结合贯穿初一、初二、初三的某一个知识点,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很想发表,也有信心发表,多次请学科组的同事提宝贵意见,反复修改,然后把稿子放了一段时间,再修改,头脑冷一冷之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去评价,因为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就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一年后,我才收到用稿通知书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六、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谈论文写作的成功感
有思想,才能产生灵感。有思想,才会有文章的素材。2009年,我得知论文评比,特别是教育学会的评比远远不及刊物上的发表,我就逐渐地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刊物发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一篇发表文章,题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探》刊在《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第七期教师版上,随后《例谈梯形中辅助线的作法》也发表在《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第十期上,《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还发表在《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第六期上,这份杂志的主编是闵正年,他是我们苏科版数学教材的编委,因为连续三篇文章发表在同一个杂志上,后来他在我们教材配套的官方网站(凤凰数学网)的论坛里发了这样一个帖子,谁有姜堰市第四中学颜小兵老师的联系方式,因为我投稿时没有留手机号码和Q号。可见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你努力奋斗,有一定写作基础后,肯定会有人发现你的,你一定会成功的。
在这三篇文章连续发表后,我有了写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工作14年,担任14年班主任,每天中午看班的时候,以前我总感到是最无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与其眼睁睁地盯着学生学习,不如自己也学习吧,所以每天中午看班的时间我都没有浪费,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付出定有回报,一些文章不断地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题为“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线段问题”发表在《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年第6期上;题为“运用建模思想 揭示数学本质”发表在《中学数学》2012年第2期上;题为“透析中考谈黄金分割”等文章发表在《数理天地》第4期、第10期、第11期上;题为“平行线性质的应用”等文章发表在《中学生数学》第1期、第3期、第5期上;题为“2010世界杯,章鱼哥成为传说”等在《初中数学辅导》上有5篇文章发表;题为“《谨防分式方程的“陷阱”》等在《理科考试研究》上有5篇文章发表;另外在《数学大世界》、《数理化学习》、《中学生数理化》、《数学教育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周报》、《泰州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正因为这样我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周报》特约编辑。
七、结合我的教科研经历给新教师的建议
(l)要勤于学。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论文,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但是不等于说研究、写论文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的研究和写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要敏于事。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等等。
(3)要善于思。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研究中的根本要求,思考和反思是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要得于法。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都需要讲方法。讲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对于初写论文的教师来说,要注意选题,宜实不宜空,宜小不宜大。文章切口要小,内容集中,论点明确,阐述深刻。论文选材的角度新颖,有时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论据充分,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实践的典型案例,才能有说服力。
著名画家张大千曾说过:“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认为:“教师要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开展教研,第二是多开展教研,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开展教研。”
浅谈中小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四点感悟
熬过一个个春夏,写完一篓篓粉笔,教坛的高低深浅,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能道出一番子丑寅卯。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从十余年的粉笔生涯中理出点头绪,想对精心设计的教案或苦心经营的教法做出一番梳理,于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拿起了笔。可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不能如愿。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写出优秀的论文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下面结合个人的写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要在教书和育人中出成绩
1、 我的教学观:
“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2、 我的教育观:
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教好本学科,成为“经师”,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无德”不能为人师,“无能”也不能为人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铁先得自身硬”。
3、 勤于学习、勤练基本功、勤奋工作
中国科教大学数学系龚昇曾经说过:在数学上要获得成功,个人似乎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即:天资、勤奋、机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勤奋,没有勤奋,机遇送到眼前,也不会抓住,抓住了也未必会成功。天资再好,如果没有勤奋,聪明才智也发挥不出来。
href="">二、 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一)学什么?
1、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
2、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广泛阅读各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
3、要认真学习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发展史,关注当前的教改动态,特别是关于创新教育、新课程和新教材改革等热点问题。
捷径——注意对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教育文章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为自己的论文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怎样积累?
除了勤于学习、勤练基本功、勤奋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善于积累,做一个有心人。要治学有成,必须注重积累。华罗庚先生说过:“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积累呢?
1、资料的积累——汇摘参考文献;
阅读杂志,我们受到鼓舞和鞭策;阅读杂志,我们获得教益和启发;阅读杂志,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从别人的论著和文章中了解信息、学习理论、启迪思想。
2、知识的积累——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写;
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案,以便克服遗忘,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卡片式积累法;笔记本积累法;报纸剪辑积累法。
3、 经验的积累——处处留心皆学问。
①.积累自我经验——写教后记(教学反思);
教学生百感,甘苦自心知。
一节课下来,应当是感想最丰富的时刻:
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哪些精彩的片断值得仔细咀嚼?
哪些学生的回答记录着智慧的闪光?
哪些简捷的解法值得补充吸纳?
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手不及?
哪些启发的语句有待重新组织?
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
随时记下这些新鲜的感受,使之积累成为教学生涯的财富。
总之,要珍惜自己的脚印,它是你日后长篇巨著的词藻、段落与篇章。
②积累他人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积累学生素材——读好这本活书。
学生是教师最具体、最活跃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最坦诚的老师。
学生的想法也许是幼稚的,但幼稚中常常蕴含着认识的规律;
学生的想法也许是粗拙的,但这粗拙往往是智慧的起点;
学生的解法可能是奇特的,这奇特中往往显露着智巧的心机;
学生的问题也许是节外生枝的,但这节外生枝说不定弥补了教师忽略的某一个侧面。
就连学生的解题错误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为它往往映照出某种心理现象,是教师难得的素材。
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方有待开发的沃土。结合每一个知识点,研究学生思维的发生、运作、发展过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研究不同阶段、不同群体青少年思维的轨迹,是心理学、思维学的重要课题。
研究学生的思维障碍的产生机制及其解脱对策,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国外用“出声想”的方法来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借鉴的良好手段。
学生是一本活书。读好这本活书,把这本活书的精彩章句随时摘录下来,让它启迪我们的思考灵感,提供我们研究的课题,结合我们论述的佐证,开拓我们探索的领域。
总之,要珍惜学生群体这本活教材,它是你毕生开采的金矿!
学习与积累,既要珍视前人的劳动,又要珍惜自己的脚印,它是你前进的阶石。须知:博采百花,方可酿成佳蜜;辛勤耕作,才能结出硕果。
积累,是知识财富的贮存与积蓄。有些老师往往急于求成,稍有一点想法,便想成文;偶得一二例题,便想发表,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要记取一条古训:绳锯千次,方可木断;水滴万珠,终能石穿。
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也是以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和总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象,从而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的过程。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探索,使之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这是写出优质论文的必备条件。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孟子曾说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在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呢?
在学习理论中思索;在学习他人成果中思索;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在解决问题后思考。
教学研究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研究不完的课题。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探索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 研究大纲和教材;
2、 研究教法和学法;
3、 研究学生和学情;
4、 研究习题和解题;
5、 研究考试和命题;
6、 研究文献和著作。
四、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
有老师会问: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应付日常教学和处理各种事务就够累了,哪有时间写文章?
中小学教师工作确实很忙,这是事实。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做。想做,就能合理安排出时间。我们有很多的教师在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这种事例不胜枚举。“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绝大多数参评教师都是在长期完成全额或超额教学工种量的情况下取得优异科研成果的。
这些都是拔尖人才,不能代表多数吧?上述例子是比较典型,说明人存在着个体差异。
初写论文“四注意”:
1、不可眼高手低,而应大胆尝试。
2、不可从一而终,而应随时发现。
3、不可来日方长,而应立杆见影。
4、不可闭门造车,而应博采众长
通过学习和积累、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真正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选题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选题
论题是文章的眼睛,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
怎样发现问题、确定论题呢?
⑴实践教育理论,总结切身体会;
⑵研究教学环节,探究最佳途径;
悉心研究教学的每个步骤,比方说:如何确定重点、难点;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怎样合理地运用提问、板演、预习等教学手段;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后思考题、单元练习、综合测试题等等。这些看似零碎细小的环节恰恰是教学基本功的底蕴所在。
⑶观察教学现象,研究根源、对策;
教学研究的课题,往往存在于一些别人没有注意的现象之中,或者已为别人所注意,但若切入问题的角度有独到之处,也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⑷了解学生所难,寻求突破良策;
⑸大胆改革教法,积累成功经验;
⑹多方接受信息,抒发自身感受。
总之,“独特”是成功选题的重要条件。
2、 撰文——做到四个字:“勤、恒、精、新”
三个要求:
⑴标题精——题好是灵魂(“题好一半文”) ;
⑵结构新——新颖是魅力;
⑶形式活——活跃是看点。
四点注意:
⑴构思好开头和结尾;
⑵注意时效性——与进度同步;
与教学同步的文章,一般应提前四个月投寄,写给学生看的文章,一般应当至少提前三个月投寄。否则,又等到下一年。
⑶论题不宜大——一事一议;
⑷篇幅不宜长——三千以内。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流畅;新颖(题目不老、材料不旧、立意不陈);深刻。
勤奋、积累、思考、探究这八个字既是我对教学与教研的感悟,也是我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必须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勤于分析比较,善于综合归纳;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逐步加深和拓广自己的学识水平。
勤奋——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根深才能叶茂。
所以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还是引用华罗庚先生的一句话: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积累——攀登的阶梯。
只有广博猎取,才能提炼菁华;
只有厚积簿发,才能产生精品。
思考——智慧的源泉。
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
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惑;
只有思索,才能发掘蕴藏;
只有思索,才能创新开拓。
探究——前进的征帆。
有前进的航道上,探究是奋力摇动的双桨,是鼓满激情的风帆。
只有勤于探究,才能永不停止;
只有勇于探究,才能发现未知;
只有善于探究,才能提出创建。
有关论文的写作:人与人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通常只是程度上的而非本质上的。其实,人都是有创作潜力的,这种潜力常常自己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被惰性或心理上的障碍封杀在头脑里,每个教师都可以发挥这种潜力,不要自己为自己找止步的借口,关键在于要做“有心人”。
心动是行动的内驱,体验是理解的基础,热爱是持久的动力,理性是感性的升华。
教师论文中常见问题及解决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题目不合适、结构不合理、研究不深入、准备不充分、表述不规范等,建议尽快完善教师职前教育科研课程的设置与职后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体制,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要树立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观念。
笔者近年来经常参与中小学各种教育科研立项、结项及教学成果评选工作,深感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高涨。但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其教育科研论文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在科研论文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问题分析
1.题目不合适
题目是一篇文章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它不仅表明作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题目字数不多,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撰写论文时,题目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篇文章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题目不合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题小文。选题缺乏必要的限制与界定,涉及范围太大。由于作者有限的学识与功底,结果造成要么文章空泛无物,要么文章内容单一狭窄,二是多个主题。一个题目表述两个甚至多个中心,造成文章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论述,严重影响论文质量。三是脱离实际。有些教师不知道从自己熟悉的问题中、实践中和反思中去寻找研究课题,反而一味挑选那些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课题,殊不知这些题目往往是一般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致使文章泛泛而谈,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题目落伍过时。有些问题人们早已讨论达成共识,但出于信息的匾乏或必要的思考,又将其作为新问题去研究。五是表述不清。有些论文题目既未界定研究目标,也未说明研究内容,题目模糊不清,使人不知所云。六是题目逻辑错误。少数教师可能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结果违反逻辑,将本不是同一类的事物生拉硬拽到一起,犯了学科性和常识性错误。七是题目繁琐冗长。 有些论文题目动辄十余字甚至二十余字,既未展示所要表述内容的确切含义,又给人一种罗嗦的感觉。不符合题目准确、简练、规范的基本要求。八是题目情绪泛滥。一些论文题目呈现出口号式或情绪化倾向,充满着某种感情色采或理想愿望,无法看出具体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
2. 结构不合理
结构是一篇科研论文的基本构架。它既有安排材料。呈现顺序和叙述过程的组织作用,也有阐明题目、表达观点和体现思想意义的作用。由于相当部分教师不知道科研论文的结构应当科学严谨、叙述有序、通畅达理,因而在论文结构方面常常出现如下几个弊端:一是题目与内容不一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它既表达文章的中心与旨趣,还界定研究的内容和对象,这是写文论道的基本常识。但有的科研论文题目与文章的主体内容大相径庭,文章题目明明是界定了论述的内容和领域,但文章内容阐述的却是另外的对象和事物,内容与题目联系 不密切甚至丝毫无关。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师来讲,这种现象不应当出现。二是内容论述不合理。一般科研文章开展论述的主体结构主要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具体采用哪一种论述方式,要看论述内容大小和问题属性,这是写文章的一般逻辑顺序。但有些教师对内容阐述和问题分析上存在诸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现象,是并 列关系的没有按并列去安排,不是并列的却偏偏按并列去对待;明明是递进关系的不去按递进论述,偏偏按并列去展开论述,等等。论述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科研论文的质量。三是概念界定不清楚。既是研究性文章,就必须要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与界定,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具体进行进一步地探讨,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论文中随意提出一个概念或一个观点,但并不将概念或观点的内涵、背景、特征、类别和来由给予明确的界定或说明。所要论述的概念或观点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属性都不予界定或界定不清,论文研究的可信度与必要性势必大打折扣。
3. 研究不深入
人类活动有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前两种属于种族遗传性质和原始模仿性质,而后一种则是将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这才属于研究性质。只有达到理性的、有意识的反思水平,我们的教育研究才能进入新的天地,有新的发现。从这一点来分析,我们一些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论文远未达到如此要求。其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限于方法介绍。由于不懂得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因而其论文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人们已知的或熟悉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管理方法等程序和规则层面的东西,并未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二是限于常规描述。部分教师不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艰苦复杂、富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而是片面地理解为教学常规的描述,以为将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方案通过精心修改、提炼、充实,就是一篇科研论文。三是限于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完全区别于日常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许多中小学教师写的论文纯粹是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教学笔记,停留在对教育现象描述、教学工作体会、钻研教材感受的层面上。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超越对具体的、偶然的教育现象的描述,不能结合教育理论来把握现象后面的规律,或者不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这样的科研作用则非常有限。上述诸种研究不深入,结果造成了研究成果的表面化、肤浅化和经验化。
4. 准备不充分
教育科研的准备工作犹如高楼广厦的基础,整体建筑的安危成败,则完全系于基础是否坚实牢固。一些科研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原因就在于准备工作不扎实、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理论指导方面。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论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教育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导致不能科学地运用原理。其二是不少中小学教师在运用教育原理时,不能把原理与教育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处于分裂状态,教育原理的运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次是实践梳理方面。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实践的躬行者,应当说其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育科研素材和教学案例,但由于缺乏必备的科研素养,疏于日常教育情景的观察、思考、记录和整理,结果造成科研论文中缺乏系统丰富的教学案例,出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奇怪现象。再次是资料搜集方面。科研论文中观点与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但观察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论文,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数据、实例的缺失与匮乏。除了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一点散乱零星、不成系统的工作见闻和教学感受之外,鲜见有各种说服力强的数据资料。
5.表述不规范
科研论文的表述应当有严谨规范的格式与精练准确的语言。但相当部分的教师的科研论文不符合表述的规范。首先,论文格式不规范。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论文缺少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等。
二、原因分析
1.对相关培训不重视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上学期间大部分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教育课程,这些仅是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而且与中小学的教育联系并不密切。另外,由于这些课基本上属于公共课,学生及教师普遍不重视,学生从这些课中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据统计,在师范教育的课程中,教育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为20%~25%,而在我国仅占9%[1],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职前教育先天不足。反思职后的教育科研培训,则往往是片言只语,零星散乱,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很少有中小学教师接受过比较规范系统的科研训练。以致于他们既不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也不具备教育研究的基本功底;既不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又不熟悉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所写的论文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
2. 主观努力不到位
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认识存在误区。一部分教师写论文是为了评职称或完成任务,实际上对教育科研活动没有兴趣。有些教师甚至持反对态度,认为教育科研是理论工作者的事,中小学教师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进行教育科研。另一部分教师没能处理好教学与教科研的关系,或者为科研而科研,或者认为教科研会占用教学时间,如此就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使教科研不能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来的论文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
3.各种评奖不严肃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团体和各种教育刊物竞相举办各类教育征文。教改论文和教学成果评奖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无疑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但不可否认,在这些活动的进展当中,由于功利性、营利性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评奖种类、评奖标准与评奖范围过度无序和设置失控,滥设奖项,滥评等级、滥发证书现象屡见不鲜。如此设奖评奖的不严肃,不仅扭曲、消解了教育科学研究应有的科学性、艰苦性和复杂性,降低了举办者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动辄得奖、甚至得大奖的负面影响给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4.外部支持不充分
目前中小学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开展教科研的要求。 学校通常设有校长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机构,但不设教研处。即使个别学校设立了教科室,其地位待遇也很低。各个学科教研组也基本上只“教”不“研”。由于缺乏有力的领导,管理不规范,教育科研活动的经费、资料等都得不到保证,而且常常不能与教学活动协调一致。再者,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工作成绩、收入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少数教师开展这些活动主要是个人兴趣。现在教育研究的组织形式也不利于中小学教师的参与。学者们或教育行政部门从理论需要、个人兴趣、全局性的大问题等出发确定研究课题,然后分成一个个子课题派送到不同的中小学校,而不是采取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行动研究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组织方式容易脱离各个中小学校的具体情况,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热情不高,研究成果也常常不够科学。所有这些都制约了中小学卓有 成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当然也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质量。
三、基本建议
1. 应尽快宪善教师职前教育科研课程的开设与职后培训机制,奠定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备基础。
首先,必须逐步完善师范教育研究课程设置机制。在我国现行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课程开设门类和时间远远不够,不仅与国外相差甚远,与国内教育需求也相差甚远。因此,建议师范大学或培养师资的各类综合性大学,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开设,积极整合各种优质资源,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同时积极举办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未来的教师奠定坚定的教育科学研究基础。其次,必须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制度,推行校本培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机构普遍师资差、管理乱、水平低,而且办学没有特色,致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长期在较低的水平上重复,影响了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应当改革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逐步推行“校本培训”。[2]校本培训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培训与中小学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它还可以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及论文写作进行比较规范的训练。这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质量,因此,实施校本培训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和论文质量不容忽视的一条途径。
2. 应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适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论文。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通过不正当途径发表论文的现象,但作为一种制度,这一规定总体上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该坚持,现行的分配制度也应该改革,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科研工作应占一定的比例,把教师的科研劳动及成果纳入分配之中;同时加强评估,探索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投入获得应有的报酬。中小学校的领导体制也需要改革。没有教育科研领导机构的,应当建立;没有教育科研机构的,应当提高其地位,使之成为与教务处并列的业务部门,便于其开展工作。也可以把教科室改为教育科研处,切实加强建设。教科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鼓励、支持教师的行动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积极申报纵向研究课题。另外,课题研究小组的建设要规范,使之成为区别于教研组的,有利于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基本组织形式。
3. 要转蛮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教育实际的科研观念。
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纯理论研究的倾向,更紧密地联系中小学的教育实际,使理论研究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既能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切实的指导,又能使理论研究得到丰富与发展。如果缺少理论研究人员的支持,就会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质量的提高。
教师论文写作的结构解读
教师论文写作既有形式结构,也有实质结构。其形式结构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与参考文献等构成,而其实质结构则是由研究问题、新颖观点与分析论证等构成。教师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是其实质结构的外在表征,而教师论文写作的实质结构则是其形式结构的内在根据。因此,教师论文写作就是将内在的实质结构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结构,即澄清研究问题,推敲题目;提炼新颖观点,写成摘要;展开分析论证,建构正文;并使其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相互契合、相辅相成。
关键词:教师;论文;结构
说起论文写作,人们经常用“天下论文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来调侃。实际上,此话恰恰揭示了论文写作的奥秘,即论文写作皆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接着写或重新说,会抄的人总是模拟、效仿已有研究成果的无形结构,而不会抄的人却总是照搬、抄袭已有研究成果的有形语句。显然,照搬、抄袭已有研究成果的有形语句,若不是为了阐释、论证自己的观点,并规范地给予注释,就是一种违背知识产权的偷盗行为,而模拟、效仿已有研究成果的无形结构,即使完全相同,也无妨论文的知识创新。因为论文写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才使天下的论文具有可通约性,人们才能相互沟通与交流。那么,教师论文写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基于结构进行论文写作?
一、教师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
翻阅学术期刊,读着一篇篇的学术论文,教师不难发现学术论文大多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①、正文与参考文献等构成,这些要素构成了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
(一)题目
阅读一篇学术论文,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题目。“好题一半文”就充分说明了题目的重要性。而好的题目至少具有准确、新颖与简洁等特征,准确即题目恰好概况、反映了论文写作的内容,新颖即意味着写作内容的创新、独特之处,简洁即题目字数少而精、意义充实而丰富。从形式上看,题目的表述在准确、新颖与简洁的基础上,应尽量讲究修辞、注重文采,做到语不惊人“思”不休。从内容上看,题目的表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主题式题目,即以写作的对象作为题目,如本文的《教师论文写作的结构解读》;二是论点式题目,即以要表达的观点作为题目,如《莫入表扬的误区》;三是问题式题目,即以拟解答的问题作为题目,如《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二)署名
在论文的题目下署上作者的姓名,既表明了该论文是谁的,也意味着文责自负,还便于读者与作者建立联系。因此,署名既是对论文知识产权的宣称,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征。从知识产权的宣称上说,署名就要问自己写的论文是否有新的知识贡献、有何新的知识贡献。从读者与作者建立联系来看,署名就提醒作者要有读者意识,要预设论文写给谁看,他们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从而避免论文写作的无人现象。
(三)摘要
摘要是学术论文浓缩而精确的表达,是不加补充注释和评论但能反映与论文同等量主要信息的短文。通俗地说,读者不通读全文,通过阅读摘要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摘要表述的是作者对研究问题所获得的核心观点。实证论文的摘要一般要回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了什么问题与得到了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研究结论等问题,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其他类型的论文摘要则以陈述创新性的观点为主。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术语。一篇论文所列的关键词具有一定的逻辑组合关系,并通过这种逻辑组合提示论文的主题内容,一般来源于论文的题目或摘要。关键词是名词术语,具有确切的学科或专业的内涵,因此,动词或内涵模糊的名词不能选作关键词。比如,《三维课堂的创生——一种三维目标的视角》,其关键词是三维目标;三维课堂;知识与技能,而“建构”则为动词,不能选作关键词;“视角”即使是名词,在本文中因不是关注的主题,也不能选作关键词。关键词通常有3至5个,不宜太多。
(五)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序论,古人称之为“凤头”,即简洁与俊秀,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揭示论文要回答的问题。序论对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着读者阅读、理解全文,蕴含着整个论文的全部信息,是整个论文的胚胎与萌芽。因此,人们常常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来类比论文的序论。本论,古人称之为“猪肚”,即充实与丰富。根据论点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反面驳论,或综合阐释,但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抑或综论,都要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与新颖的观点,且论证详细、逻辑严密。其论述样式至少有三:并列式、递进式与综合式。结论,古人称之为“豹尾”,即简短与有力,要么回顾要点,照应开头;要么有所拓展,引人深思。
(六)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参考与利用。这些被借鉴、参考与利用的已有研究成果需恰当地进行著录,并按照一定的格式标注出来,从而形成了该论文的参考文献表,一般放置于论文的结论之后。参考文献要写清“谁写了什么论著,发表于何时、何处(期刊或出版社名称、页码)”等信息。而实事求是地列出已有的研究成果,既表明着作者做学问的品德与品位,也为他人深入研究该主题提供了相关的线索。
二、教师论文写作的实质结构
如果说教师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一目了然、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么其实质结构则深藏在形式结构之中,需要教师仔细揣摩与用心体悟。一般而言,教师论文写作的实质结构是由研究问题、新颖观点与分析论证等构成。
(一)研究问题
论文写作是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是对某(些)问题的分析与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问题就没有论文写作。因此,撰写论文时,要反复追问“我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不幸的是,有些教师撰写论文,只是为了应付业绩考核或职称评审,临时东拼西凑地堆积些文字,至于这些文字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则置之度外。而没有问题或问题模糊的论文,给人的阅读感觉就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顶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有教师在阐述《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先转述“物理课程目标”与“物理教学目标”,再复述“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最后列举了在“超重、失重”教学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试想,这样的论文写作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论文不是要解决“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这一问题吗?怎么能说没有问题呢?其实,这里的奥秘在于“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对“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回答是由何而发、因何而言的。倘若缺少了当下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种种偏差或缺陷,那么对“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众多说辞就只能是无问题的空洞言说。也正是因为有些教师未能意识到论文写作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因此,常常将论文写作当成了自身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复述与再现。
其实,问题表现为认知的困惑或实践的矛盾。从认识论上看,问题即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张力。倘若某人对某事物或现象自以为无所不知,那么他就没有了问题;倘若某人对某事物或现象一无所知,问题也无从产生。因此,认知上的问题源于认知主体对某事物或现象知道一些还想知道更多的渴望与探索中。从实践论上看,问题即人秉持的理想与人面对的现实之差距。人所面对的现实总是不完美的,但人对现实却总有一种完美的理想期待,从而使人对某事物或现象所秉持的理想与某事物或现象的实际状况之间产生落差,由此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称之为研究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研究问题并不是仅仅个人认知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矛盾,而是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认知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矛盾。而对于那些仅仅个人认知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矛盾,倘若通过学习就能化解,就不具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因此,研究问题的选择需将教师个体之问融入到教师群体之问中。
(二)新颖观点
论文写作不是考试题目的解答,最忌讳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因此,选择了研究问题,就需追问“我的论文写作有什么新意?对该问题提供了什么真知灼见?”从一定意义上说,论文写作阐述的观点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这并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新颖观点。这种新颖观点表现为或提出一个新概念或阐发某一个新命题、新理论。但实际上,有些教师的论文写作却总是以复述他人的观点为旨归,在对已有教育理论的盲目崇拜、信奉中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其具体表现至少有二:一是遵循“某教育理论观点+教学案例”的套路进行论文写作,却未能围绕自己的观点展示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及其相关的经验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文写作成了别人观点的简单证明。比如,有教师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中,先阐述何谓思维导图,再举例自己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最后证明其有效性。二是用既有的习见探讨常规的问题,让人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在起点上就丧失了生成新颖观点的可能。比如,有教师在《浅析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围绕着学生“有效预习”、教师“有效课堂教学”以及布置“有效常规作业”来谈,就未能跳出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惯常看法,重复着人人皆知的观点。
当然,观点是否新颖,是相比较而言的。倘若你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别人在该问题上没有说过的,那么就是新颖的观点。比如,同样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倘若别人是从学生或教师思维出发来探讨的,那么你从范文思维着眼,主张“范文思维是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起点”,就是新颖的观点。同理,同样探索“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倘若别人皆是从“习惯即行动的养成”出发,那么你则从“习惯也是能力的积淀”着眼,论证“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必过于局限于学生某种行为的培养”则也是一种新颖的观点。因此,创新观点既要善于质疑批判,也要在围绕某(些)问题进行专题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转换视角视阈重新提问。可以说,质疑批判是观点创新的前提,因为只有不盲从、不盲信,才能催生自己的新颖观点。而学会转换视角视阈,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从而萌生自己的新颖观点。诚然,新颖的观点只能靠自己来生成,犹如自己的孩子只能靠自己来孕育那样;而离开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观点创新就成了空谈。
(三)分析论证
有了研究问题和新颖观点,还要对研究问题所持的新颖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相信新颖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没有进行分析论证的新颖观点,大多是一种主观臆断,是难以让人认同与信服的。从逻辑上讲,对新颖观点的分析论证至少有两个路径: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推导出特殊。比如,有学者用演绎推理推导出“四个至上”理论,即“人的价值至上;人的权利至上;社会公正至上;自由民主至上!”其思维推导是“只要是人,就应该把人的价值摆在第一位,不要人的价值还能认可人在宇宙中的存在和发展吗?你只要承认人的价值,就必然,也必须承认人的权利第一。试想,不要人的权利,哪能有人的价值?……从纵向的延展来看,这‘四个至上’之间全是因果关系:有其一必有其二,有其二必有其三,有其三必有其四。”[1]二是归纳推理,即从特殊推导出一般,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道理。如果说演绎推理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储备和文化功底,那么归纳推理则必须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2]但不管是运用哪种分析论证思路,新颖的观点都需要丰富完整的理论支撑或实证材料的支持。而缺乏理论和事实的证据,新颖观点既难以服人,也使论文写作成了空洞的说教。
当下,教师的论文写作日益增强了分析论证的意识,要么援引理论进行分析,要么搜集事实进行实证,但在援引理论时往往存在着“大而化之、浅尝辄止”之弊。比如,援引“多元智能”就大谈特谈如何培养多种能力,而很少深入探讨如何处理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援引“建构主义”,就大谈特谈“生成”,而鲜有详细阐述不同建构模式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使论文写作的分析论证停留在表层,未能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现深层对接。[3]而在运用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时,却常常长于举例而短于说理,罗列了各种事实材料,但对这些事实材料要揭示的道理却分析论证得不够充分。比如,有教师在《高效数学复习浅见》中,在陈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后,就详细呈现了一个练习题的案例,但为什么通过这个案例就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内在的机制是什么却论述得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三、教师论文写作的结构转换
教师论文写作有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而其形式结构是其实质结构的外在表征,其实质结构则是其形式结构的内在根据。或者说,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体现其实质结构,而其实质结构又蕴涵在形式结构之中。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论文写作的形式结构犹如人的骨架与血肉,而其实质结构则犹如人的灵魂。一方面,倘若论文写作没有形式结构这一骨架与血肉,那么再好的实质结构这一灵魂也将无所依存;倘若论文写作缺失实质结构这一灵魂,那么再好的形式结构这一骨架与血肉也将是行尸走肉。因此,教师论文写作就是将内在的实质结构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结构,即澄清研究问题,推敲题目;提炼新颖观点,写成摘要;展开分析论证,建构正文;并使其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相互契合、相辅相成。
首先,澄清研究问题,推敲题目。论文写作源于问题的驱动,没有问题就没有论文写作。倘若问题选择偏差或界定模糊,那么论文写作不是劳而无功,就是不知所云。在问题的选择上,是泛论大问题,还是深究小问题;是重复老问题,还是捕捉新问题。[4]其答案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倘若泛论大问题,那么其最好的结果就是泛泛而谈。倘若重复老问题而不变换视角视阈重新提问,那么其最好的结果就是重复已有的观点。然而,有些教师的论文写作却恰恰喜欢泛论大问题、重复老问题。泛论大问题是因为大问题看起来更有价值,但问题大,就难免无从下手、不了了之。而选择小问题,不仅容易上手,而且一旦潜下心去进行深挖,往往能收到以小见大、事半功倍之效。重复老问题是因为老问题容易发现,且相关材料充足,但遗忘了创新是论文写作的生命,而重复老问题,就从起点上扼杀了创新,注定了论文写作的无效。而问题界定得是否清晰、明确,则直接决定着论文写作的谋篇布局。倘若问题界定模糊,那么论文写作的行文就会飘忽不定,不知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使论文写作啰里啰嗦、词不达意。现实中,有些教师的论文写作看似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但读后就是不知道其要解决什么问题。倘若笔者撰写《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首要的就是澄清当下“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所存在的偏差,诸如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得空泛、模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偷梁换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阐述得孤立与抽象等,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阐述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假如当下“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所存在的问题”清楚了,那么接下来的“如何制定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言说才能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而一旦澄清了研究问题,那么论文题目也就有了眉目。因为题目无非是用文字符号对研究问题给予概括、提炼,即所谓的“点题”。好的题目通常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问题的对象、目标与方法。比如“教师论文写作的结构解读”,其对象是教师论文写作,其目标是通过结构解读完善教师的论文写作,其方法是结构的视角。当然,研究问题并不等同于题目。一旦确认了研究问题的价值,选定了某研究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再更换,而作为论文形式结构构成要素的题目则可以反复推敲、修改,直到准确、新颖、简洁地呈现出作者的本意。比如,为了回答“三维目标如何达成”的问题,笔者曾将该问题命题为“三维目标达成的逻辑进路”,后来觉得平淡无味,就修改为“三维课堂的创生——一种三维目标的视角”。为了解答“研究生如何创新性地读书”,笔者起初将该问题命题为“研究生创新性读书何以可能”,后来又修改为“阅读的知识创新之维”。相比较而言,修改过的题目就更加准确、新颖与简洁。
其次,提炼新颖观点,写成摘要。如果说澄清研究问题意味着找到了论文的“题目”,知道了要解答什么问题,那么提炼新颖观点也就意味着形成了论文的“摘要”,初步预设了研究问题的答案。但提炼新颖观点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提炼新颖观点需要教师透过教育事实或现象的表面看到其本质,把对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而这种对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的理性认识却不是人的肉眼就能够看到的,需要用人的心眼透过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之表象,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来,并把“道理”从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中一条一条地抽析、提炼出来。不过,人的心眼到底能够看出什么,却事先决定于人心中有什么,正如周国平所言:“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你心中完全没有东西,无论外部世界多么丰富,你都一定熟视无睹,你是一个心灵丰富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会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你是一个内心贫乏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贫乏的。”[5]即是说,教师要想透过教育事实或现象看到其蕴涵的道理,就需事先拥有相关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相关的认识和看法又大多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人的认识和看法,从而与论文写作要有自己的新颖观点形成了悖论。而化解已有认识、看法与新颖观点之间的悖论之路径,也许除了学习、实践与思考外,并没有什么捷径可寻。若要说有什么捷径的话,就是同样的学习、实践与思考,善于生成自己新颖观点的教师,在学习时,总是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让已有的知识解答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吸收、存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时,总是用某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成为检验、修正某教育理念的自觉过程;在思考时,总是拒斥盲从盲信,而是反身以求,借助自己的生命体验,捕捉自己内心的意念,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话语流淌于心间。
提炼了新颖观点,摘要的撰写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但由于受一些似是而非的习惯性表达样式的消极影响,教师论文写作的摘要却存在着种种偏误:一是“画蛇添足”。 习惯于用“本文”、“笔者”与“本研究”等这些词作为开头,但“本文”、“笔者”与“本研究”自然蕴涵在摘要中,不用说也是“本文”、“笔者”与“本研究”要阐发的观点。二是空洞无物。其常见的典型表述是研究了某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其解决对策,但就某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具体原因怎样以及提出了什么解决对策却只字未提。三是标题罗列。误把摘要当成了标题的呈现,写成了“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的标题罗列。四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的摘要不仅有隐性的自夸性判断词语,诸如“研究了”、“分析了”、“论证了”等,而且有露骨的自恋式表达,诸如“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解决某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等。其实,摘要就是将自己新颖的观点呈现给读者,至于其价值、意义如何,则是读者的评判,而不是自我卖弄。
再次,展开分析论证,建构正文。论文乃因“论”而成文,即论文是通过对问题、事实或现象的分析而论证某个道理成文的,而无对问题、事实或现象的分析论证就难以成文。因此,教师的论文写作,一旦澄清了研究问题,并对研究问题预设了新颖观点,那么接下来就是对研究问题预设的新颖观点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其序论要“树靶子”,即要么针对既有的观点提出反论或引申新解,要么针对习以为常的事实或现象进行“揭秘”,并揭示所要阐明的问题,而不能自说自话、空泛阐述,或仅仅陈列相关的事实或现象。其本论要“戴帽子”,即全文要有总立论,各段落应有分立论,且每一层论述都要先加立论或概括,再进行充分的论证。展开来说,各段落的论述要以概括或提示性语言开始,或交代下面要说的内容,或提示与前段论述的联系,从而使总立论与各分立论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的逻辑系统。在行文中,应反复追问“每一段表达了什么意思,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文共写了几层意思,各层论点的关系是否顺畅,还有哪些重要问题没有论述到,需要补充什么”等问题,而论文是否要有“穿鞋子”的结尾,则可视情况而定。好的结尾不仅要与正文有连带感,而且要与正文有拓展感。倘若结尾只是简单重复本论所论述的内容,这样的结尾不要也罢,而与本论既有连带感与拓展感的结尾,则可以让读者在理解本论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使本论既回味悠长,又引人深思。然而,综观教师的论文写作,有的序论写得拖泥带水,让人读后不得要领,不知其为何而写和要写些什么;有的本论写得逻辑混乱,一会儿分析某一问题,一会儿又论证另一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走马观花、一带而过;有的结尾则用简单重复已说的话来强化、证明其正确,而不是通过对问题、事实或现象的分析论证而获得的自然结论。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折射出教师论文写作的研究问题宽泛、所持观点模糊之弊端,而且反映出教师对论文写作如何分析论证之迷茫。
其实,论文写作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论文写作的分析论证就是把握研究问题这个不动点,在聚焦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分解、细化研究问题,并逻辑地提问且逻辑地回答。在分解、细化研究问题时,不妨模仿一下新闻记者的采访,即先编写一个提纲——列出几个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而不得不回答的子问题,然后通过提问填写上对应的答案。如果论文写作是对研究问题的应答,那么将“提问”删去,剩下的岂不是一篇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论文?当然,这种逻辑提问的逻辑回答,在不同文体的论文写作中具有不同的变式。在实证研究的论文写作中,主要回答如下问题:问题是什么,对问题持有何种观点,运用什么方法证实或证伪该观点,获得了怎样的研究结果,如何评价获得的研究结果等。因此,实证研究的论文写作通常用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叙述、研究结果的呈现、研究结果的讨论等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回答,其构成要素则表现为“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建议”。在叙事研究的论文写作中,其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此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此事蕴涵着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其叙述样式有多种:有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个陈述,重点突出其关键部分;有的从当事人的角度陈述事件,注意使用当事人的语言,更多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来陈述事件的原委;有的则侧重强调研究者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夹叙夹议地陈述整个事件,注重研究者个人对事件的判断等。在思辨研究的论文写作中,其回答的问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与“如何做”,其论证的样式也有多种:有的从现象中揭示出问题,再进行讨论分析,并给予解答;有的先列举问题的表征,再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的则开门见山地就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立论或反论,然后再基于理论与事实进行分析论证等。[6]但不管何种文体的论文写作,皆须紧紧围绕着拟研究的问题这个不动点,在分解、细化拟研究问题的基础上,遵循逻辑提问的逻辑回答之要领,理清论文写作的思路。
注释:
①的确,有些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并没有摘要、关键词的撰写要求,但不管是否有摘要、关键词撰写的要求,作者皆需清楚自己的论文写作到底要表达何种核心观点,是围绕着哪些主题词进行言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有些学术期刊无须呈现摘要、关键词,但作者仍需明白摘要、关键词撰写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中杰.批判性思维的导航仪[J].语文学习,2015,(11):13-15.
[2]李润洲.张力与融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3-98.
[3]张肇丰.写论文可以没有理论吗?——试说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与理论应用的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9,(7A):8-11.
[4]杨孝如.问题:教育写作从这里出发[J].江苏教育研究,2012,(9):59-61.
[5]周国平.幸福的哲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242.
[6] 李润洲.问题逻辑:把脉教师的教育写作[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7):24-28.
中小学教师论文怎么提炼内容
写论文不仅仅是搬运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是一个整理自己的思想认识,并使之科学化的表达过程。这既需要学术的专业训练,又需要写作的应用训练。只是,关于写作的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就失踪了,全靠个人去琢磨。下笔无文的现象比比皆是,包括不少粉笔匠。
对于以实践操作为主要业务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写论文也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方式。前面的《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什么”》讨论了如何选材的话题,这里接着讨论如何把已收集的材料和做过的事情提炼进文章。
一、把研究化为具体的问题
不少老师,把课题报告、工作总结当作论文投稿。诚然,这些文字对于个人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于别人对于社会却不一定有价值。
论文是要“论”的,是要论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论文需要的是精华,是自己能够证明的创见。即使中小学普通教师,也可以在某个小点上摸索出别人没想过没用到的举措。
1. 提取实践中反响最好的或进展最难的东西,自问好在哪里或难在哪里;从而分析原因,寻找理论的阐释,实验改进,证明措施的有效,反思后续的推进。这适合讨论自己参与的工作。
2. 对比实践中关于同一话题的不同的处理,分析各自的思路和特色,区别长短,找出疏漏,或者推出新策略,或者整合优化。如教材的多种版本、题目的多样解法等,不妨这样阐述。
3. 捕捉新现象,努力揭示来龙去脉,寻找合理的处置方案;学习新理论,主动地尝试和实验,提出实施的策略方法。
总之,任何东西的出现,或好或坏,或难或易,或对或错,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写论文就是要去问为什么,然后给出自己的解答,并且证明这个解答。
二、把理论知识化为理论引领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大多是面向实践的应用,要想做得深入,往往需要理论观念作为指导。因此,做课题也好,写论文也好,有些教师喜欢罗列研究的理论基础,甚至独立为一个部分,以此显示自己所做所写的有依据,有见识。
比如,相当多的文章罗列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生本理论等,每个理论写一小段介绍,仅此而已。至于各个理论与自己研究的问题有什么具体的关系,从哪个角度哪一点启示了自己,却惜墨如金,或者不着一笔,或者寥寥几句,说不清道不明。
事实上,对于那些指导自己构建思路或框架的理论,也就是对自己的研究有根本性作用的理论,不能满足于常识性的介绍,而要充分地阐释它的独特之处,阐释它对自己的启发,阐释自己对它形成了什么特别的见解。
只有把那些理论知识化成自己独到的思考,使之由静态的知识变成思想的引领,作者所提出的思路、搭出的架构才有研究的质量,有自己的创见,不会人云亦云。
示例:
儿童本位是语文教育的原点。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确定,叶圣陶先生都坚持儿童本位。他认为,“非儿童所自需,就不得强为授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践行儿童本位的思想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对话的主角。
这篇写以叶圣陶教育思想建构初中语文展评课堂的文章,第二部分专写实践的理论基石,这是其中第(二)点开头的一段话。这里不是抄书般介绍叶圣陶的话语和观点,而是有评有述地写出自己理解的叶圣陶这方面的思想。
第一句先提炼叶圣陶思想的核心;第二句评论叶圣陶的视角;第三引入叶圣陶的话语;第四句解释叶圣陶的话语;第五句把叶圣陶的观点延展到教学过程。后文再顺着儿童本位的思想确定展评课堂的要素。这里就把叶圣陶的思想为自己所用了,使其成为自己所建房屋的承重梁柱——那个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把文献化为自己的研究背景
开展研究,必须了解相关问题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摸得更高,望得更远。文献的梳理奠定了研究的起点,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闭门造车,往往会流于肤浅。
好比课题报告中有一项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求填写,论文作为研究成果的体现,同样需要引入相关的文献支撑和佐证自己的论述。但是,引入要避免为了文献而文献,避免用文献的帽子唬人。
1. 不能抄袭文献,而要超越文献。文献只能是垫脚石,是为自己的研究服务的,不能反过来,自己找材料去说明别人的观点。引入文献,是要在它的基础之上往前迈出一步。
示例:
研究证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图能够较好地构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鉴于此,探析概念图运用于物理教学中的策略,可帮助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构建并完善物理认知结构,从而准确掌握、熟练运用物理概念,并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联系起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第一句是对文献的概括引入,交代运用概念图构建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二句就以上句的文献总结为基础,具体探讨怎样利用这种构建帮助学困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把一般的应用细化到针对学困生的应用上来,由此再引出后文自己的研究所得。
2. 不能堆砌文献,而要点到即止。文献是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不是用来代替自己的观点。大量引用文献,炫耀自己的广博,反而会遮蔽自己的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严谨地使用文献,才能发挥支撑作用。
3. 不能罗列文献,而要分析文献。使用文献是为了说明问题,引入文献后要发挥它的价值,把文献的内容与自己的问题结合起来阐释,仅仅静态地陈列没有意义。这与把理论知识化为理论引领是一个道理,且不赘述。
(十二)汇编编写
针对自己的任教的年级或者学科可以自行汇编或者编写书籍,有的名师也会将自己的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反思进行梳理、汇编、打印最后出版,在知网上也有原版编辑功能可以帮助自己进行积累。
谈自己汇编经历(成系统的有五本,共334万+字,目前正在汇编的有两本字数汇编字数62万,未来还有3、4本汇编的方向。)
采集——分类——选择——汇编
1. 我要做的主题是什么?(个人的教学需求与想法相结合)
2. 从了解到搜索必要的信息?
百度百科——各个网站的资源(课堂实录、专家讲座、他人笔记)——知网
3. 把手头的资料分门别类,变成word,开始按照自己思路汇编,以自己的学科和年级为出发点。(大成编客)
CNKI大成编客——编创点亮智慧之光! https://bianke.cnki.net/
4. 什么是复利思维?什么是长期主义者?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一张薄薄的纸,对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所谓知识复利,就是: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长期主义者的英文单词是long-termist,牛津词典的网站给出的定义是:基于长期的目标或结果而行动或制定决策的人,采用长期观点的人。
用一个人的长期主义,对冲世界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但是就一定要走那个方向。5. 复利思维背后的优秀品质
坚持、不要透支、目标感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十三)成立工作室、工作坊、名班主任
在自己有足够过得成绩后可以成立工作室、工作坊、名班主任。
例子有:8+1工作室、陈贞工作坊、河南名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