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美术老师成长心路历程心得体会(成长美术教育努力成长为优秀的美术教师)

努力成长为优秀的美术教师

—参加2022年度山东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

【作者简介】

王兴龙,庆云县成德小学教师,曾获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市教育系统教师组书画比赛一等奖、县书画比赛一等奖、县祥云文艺奖等。

天地启春色,万物生新意。

总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借参加2022年度山东省中小雪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顺便梳理一下曾经的的工作,总结得失,展望未来。

教师新成长:新课标的到来及学习

经过几年的沉淀,岁月带给了我许多的变化。而对于教师这个身份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新课标的到来。六天(2023年2月20—25日)的线上培训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或是教授者,或是研究者,或是实践者。通过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这份工作的荣耀。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而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新。由此,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随之到来。

 

参加新课标培训、组织美术组学习新课标、培训笔记

山东省教师课程培训专家刘大庆老师在《基于课标导向的探索与实践路径》中已经阐述了同样的观点。新课标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如一到七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立体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围绕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教师新征程:培训的收获及展望

本次培训的整体感受是:听到了美术前沿理论和知识,看到了符合新课标的案例、课程、项目展示等,学习了美术新理念、新解读。个人认为可能这些培训有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成果,但至少在一线教师的心中留下的痕迹和无限中可能,酝酿之后带来的是丰收的喜悦。

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李力加老师所言:人(我们)必须(需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思考)问题,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对自己下一步行动做出有方向性的决策。而本次省培正是在新课标到来后给教师们的一次有益的指导,起到了明方向、定航标的效果。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明确自己当下的任务,同时又能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关于大单元设计,我认为未来五到十年,美术课的大单元教学不再是教师的选择题,而是必做题。每位美术教师都需要在大单元设计下进行分课时高质量以美育人。大单元首先来自于大任务、大情境,基于真实情感和任务产生冲突,就会产生问题。基于问题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能在艺术实践中让美术学习恢复本质。比如可根据我们庆云本地的古建筑素材,组织学生以保护古建为问题形成单元教学。美术学习的本质是思维关联,是多学科链接,是经历和体验。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学习是意义学习、价值学习,而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正如李老师所说:教小孩画画千万不能告诉他怎么画,我们要注重的是鼓励,是关注他们对世界的感知,那种尚未被尘世化的感知。让学生发挥,大胆利用各种媒材,以激发学生的创意。

美术学科中对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凝练为: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见图一)。从美术课程刀艺术课程的转变,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成了解决当前社会各种复杂问题的必然。跨学科间的融通和迁移成了当下教育的趋势。

图一

如何进行跨学科?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房斐老师的思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那就是依据问题情境中的问题,逐步通过各个学科来解决,从而形成单元划分。美术学科中应有的知识背景与技能不能算跨学科,用不同的学科解决问题才算是跨学科。以经典名画《开国大典》为例,可以与语文学科、历史等学科进行融合,多角度发现问题的同时又可以从不同学科的层面予以解答和解析。

同样的,项目式学习也可以为我们教师打开灵感的另一扇窗。项目式学习(见图二)又被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项目化学习就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性成果,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课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图二

由此还能引申出项目化欣赏、项目化设计、项目化创作、项目化创意、项目化研学等新的变创概念。

以上对艺术课程的认知与实践不仅来自现实的需要、时代的召唤,也与教材的与时俱进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相对应的教材,而教材也深度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要熟悉本学科的历史,方能站在元认知的角度上看待自己的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胡知凡老师在《百年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发展史》中高度概括了近代以来的美术教材的变迁,深刻定义了教材的含义: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教材集中反映了国家发展需求、安全需求、利益需求,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把教材建设和监管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防线,也是各主权国家的惯例。教材应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材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如研究本校的校本课程或学习项目时可发掘我们庆云本地革命人物事迹、水库保护、旱水稻种植等。注重发掘学生身边的生活和艺术现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材内容应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案例、故事等,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和对知识意义的题目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根据老师们的指导和启发,一线美术教师可以重新认识教材及校本教材,确保不跑偏。

美术老师的基本功是教育教学和专业,而专业的提升离不开鉴赏,诚如古人所言:人可以成为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老师以《美术鉴赏:视角与方法》为题,解释了何为美术鉴赏及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先描述作品上看到的东西,再探索形成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推测作品的意义及作者的表达思想,最后在一定范围中比较判断出这一作品的优劣。我认为只有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才能在专业的提升中留下空间,否则就是重复的低水平的生产。这提示一线美术教师需要多留心美术作品,多学习美术历史。

我们都亲身经历了从双基教学到目前的核心素养的转变,双基教学从五十年代兴起,六十至八十年代大力发展至八九十年代的完善,历经半个世纪的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给我们的教学打上了历史底色。三维目标从2001年伴随新课改开始,二十年来的探索与发展进一步顺应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到现在核心素养的推广,这提示我们时代造就了美术的方针、课标、教材,而后者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但我个人认为不管如何变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该保持不变,从双基到核心素养都有知识和技能的表述与强调。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步实现,第一步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明确写明要建成教育强国,第二步是到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家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5至10年会是核心素养下的艺术课程普及或成长期。从双基教学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的提出,我们根据历史经验可以得知课标是不断发展的并有迹可循的,我们是否可以预想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随着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然实现,是否会有新的业态或形式替代核心素养。如果有,那么目前会不会有萌芽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而我们很有可能就是未来艺术课程的设计者。但不管未来怎样当前,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的整理与展现,做好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承担其属于美术教师的一份责任 。

古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真正优秀的美术教师应该拒绝躺平和摆烂,应该起而行之。

这次培训为我将来的工作初步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明白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对我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意义。作为年轻的教师,我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的欠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