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刘墉给世界一个微笑读后感(教育孩子成长自己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很多父母都发现,管教孩子可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松了容易跑偏,紧了容易变形。

那么,这个尺度到底该如何把握呢?我们来看刘墉和刘轩这对父子。

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说到刘墉,80后父母们一定都不会陌生。这位心灵鸡汤“宗师级”人物,写下了无数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除了成功的事业,刘墉也拥有一双足以令人骄傲的儿女: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毕业于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

刘墉还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写进了书中,书中的教育哲理给无数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对儿子“强权式教育”

刘轩5岁时,刘墉到美国工作发展,直到刘轩8岁时,刘墉一家才一起从中国台湾移民至纽约。不久,刘墉发现,被自己冷落两年的儿子在陌生的环境里显得内向而懦弱,加上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几乎变得自闭。

刘墉决定用传统的中国强权式教育来改造“儿子”:

·他给儿子制订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

·他带刘轩到野外玩,给他讲解有关动物的常识,甚至亲自为儿子捉蝗虫烧着吃,以改变孩子胆小怯懦的性格。

·为了培养孩子与人打交道的习惯,他还经常带儿子去看电影,路上总爱让刘轩问警察、路人、卖爆米花的“现在几点了?”

·为了培养儿子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永不服输的精神,刘墉常常和刘轩玩比丢飞盘、投球、三级跳远等游戏,儿子输了之后不许生气、撒娇、哭喊,还要立正向爸爸敬礼,高声大喊:“您是真功夫!”

在刘墉的强权教育下,刘轩从小就被磨练得很独立,洗衣、做饭,烧得一手好菜,而且很快就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中,和同学打成了一片。

刘轩上中学时,刘墉依然坚持强权教育:

·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儿子交朋友他也要干涉。

·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三个小时。

·不仅如此,刘墉还让刘轩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刘轩找了份擦车的工作,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腰酸背疼,才挣了二十五美元。

为什么要对儿子采取如此“强权教育”呢?

刘墉认为,“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因此,父母应该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塑造孩子坚强自信的性格,长大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给女儿相对的自由

对儿子如此“强权”,但在与哥哥相差十七岁的小女儿刘倚帆身上,刘墉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

·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

·女儿半夜还在洗澡、听音乐,刘墉只是提醒一次,不听就算了,让她自己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

·女儿穿衣打扮可以自己做主;

·女儿犯了错,母亲忙着责怪,可父亲刘墉却总在一边安慰……

但刘墉给女儿的自由是相对的,在某些方面严格要求,原则问题坚决不放任自流,比如最初在学汉语时,刘倚帆一点都不在意,读不准就不读了,嘻嘻哈哈地跟父亲笑闹。刘墉就板起脸,责令她一遍遍重读,不读准不许吃饭。这让刘倚帆十分委屈,但渐渐地她也终于明白,学习中文,对于华裔后代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必修课。

刘墉承认,自己给儿子较少的自由,而给女儿较多的自由。因为女儿心思细腻,感情相对脆弱,所以教育方面要讲究方法,多加鼓励。而养儿子就要让他志在四方,放开双手,让他走出去,让他走得稳,给他一颗能够感受生活的心。

刘轩:不做刘墉第二,只做刘轩第一!

不过,在刘墉“强权教育”下的刘轩可并不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乖孩子”。

因为强权教育,也曾经叛逆

青春期的刘轩经常跟刘墉唱反调,考大学时,他报的是心理学系,他对父亲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而父亲对妹妹和对自己截然不同的管教方式,也使得刘轩不无抱怨:“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

因为父亲名气太大,而且又把自己写进了书里,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人见面跟刘轩打招呼说:“我看过你爸的书”或“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这让刘轩一度感觉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暴露给公众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想要反抗父亲。

不过,刘轩在进入哈佛大学独立生活之后,才逐渐明白了父亲强权教育的良苦用心:

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使自己乘着风势,越飞越高。

大学毕业后,刘轩本以为父亲会在选择志愿、就业地点和婚恋情感诸方面“横加干涉”。没想到,刘墉压根不问不管:“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飞了。”

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由的刘轩却说:二十一年来,我讨厌他的严加管束,二十一年后,我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我该起飞了,却莫名其妙地有点舍不得。

不做刘墉第二,只做刘轩第一

刘墉对儿子的教育显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今的刘轩是个斜杠青年,除了心理学博士的身份之外,他还是茱丽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身兼作家、企业讲师、品牌顾问、音乐制作人和节目主持人等多种跨界身份。

身为新锐作家和译者,刘轩出版了10多部作品,包括《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放任心中的100次流浪》等散文集,以及《幸福的最小行动》《助你好运》等心理学书籍,被李开复誉为少见的“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的心理学作家。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鸡汤王”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刘轩说:

我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多,早年的影响,基本上都被他写在了《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这三本书里。我从生活习惯、写作演讲训练,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有他的影响。他对待生活、对待创造以及对待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

虽然同为“鸡汤”,刘墉的作品比较生活化,用很简单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年轻人;而刘轩的图书更侧重于从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帮助读者提升效率、改善生活状态,其中蕴含更多的是刘轩自己掌握的情绪管理方面、亲子心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多年的实践经验。

除了作家的身份,刘轩还是充满激情的专业音乐DJ和音乐制作人,拥有超过20年的DJ经验,为Cartier, Gucci, Dior, Jaguar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做过音乐指导。2015年,他还夺得了《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

当年父亲笔下的叛逆小孩,终于找到自我,乐观并自信地认同自我。

对待孩子的方式,与父亲也完全不同

如今的刘轩也拥有了一双儿女,大女儿千千五岁,小儿子川川三岁。在成为一家之主后,刘轩越来越能理解爸爸当时的想法,甚至与爸爸的关系更紧密,开始理解当时爸爸做的决定。

但他并没有延续父亲那种“强权教育”,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当孩子有自己的机会学习成长时,做父母的我们,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吸收很多最新的资讯,然后蹲下来好好地跟小孩子沟通,看着他们,仔细观察他们,再从旁边协助和决定,找出最适合他们的那一条路,这个就是用心的教养,这个就是我对家庭、对教育最基本的观念和期许。

而对于如何当好一位爸爸,刘轩说:

当爸爸要更懂得如何去投资事业、去塑造自己的事业系统,让家人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就算有任何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他们都可以不用担心会没钱生活或什么的,这就是当一个爸爸心里觉得最重要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责任感,我觉得这也就是所谓的爸爸心。

现在的刘轩再也不是当年刘墉笔下那个叛逆的小男孩,而是一个充满责任而羽翼长成丰满的爸爸,也是一个能够扛起一整个家的伟大父亲。

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多项减负政策,而近期围绕着“减负”问题,不少父母也为孩子的过于放松而担心不已。

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到底应当是严厉,还是宽松;是加压,还是减负呢?相信在看过刘墉和刘轩父子的教育故事之后,父母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是严厉型家长,给你的建议是:

虽然严厉地管教孩子,仍然要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

与孩子沟通时,避免情绪性字眼,防止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就算要采取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这样才不容易形成亲子问题。

如果你是宽松型家长,也建议你:

不要对孩子过于宠溺或放任,不论有多爱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适度的生活常规训练仍是必要的。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与优势,作为父母,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都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发展空间,孩子的未来才能有创造力、想象力及竞争力,孩子也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