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辅导员如何对学生心理疏导(成长教育通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探究)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青年向成年迈进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复杂多变的,而且敏感度会很高,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成熟度不够,在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在比较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会有失分寸,稍显片面和幼稚,由此也会间接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有必要承担起大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配合学校竭力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参与和推动国家建设与发展伟大事业的新生代力量,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动力。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接近或者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但是鉴于他们长期以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与社会接触很少,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大学生群体相对弱势,所以,高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疏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意义重大:其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其重视生命、珍爱健康。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国家发展和建设的主力推动者,是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发展的主力部队。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益繁荣,但高校教育更多偏向理论知识、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教育,而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则是相对浅薄。有关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和思想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得大学生重视生命、珍爱健康,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和敬畏。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得大学生有效预防潜在威胁。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对其健康成长和后期步入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虽然学校里一片祥和,但是步入社会后,部分大学生一旦遭遇挫折,或者面临选择和困惑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排除和解决,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若心理问题得不到释放,在内心深处不断滋生,就会使得大学生出现各种极端现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得大学生有效预防潜在威胁。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情感交流需求。大学生都会憧憬一份美好的校园恋情,希望能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是人的感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恋人之间的问题和矛盾的激化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与大学生未能建立起正确的恋爱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疏解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这对于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伤害。

人际交往需求。大学校园环境与氛围与之前高中学校完全不同,大学里会更加开放,学生可以接触和认识人的机会也比较多,面对崭新的环境和人群,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个性不同、追求不同,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或生气、或压抑、或克制等,这样情绪的长期存在会慢慢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一些性格偏内向、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的大学生,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就业择业需求。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和择业,因为就业和择业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就业和择业恐惧心理,对于未知的社会工作与生活,会变得焦虑和迷茫,心理压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当学生以这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现实学习与生活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占据的优势

信息优势。在大学校园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教师群体,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涉及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起居到日常学习再到毕业就业,辅导员都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关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在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辅导员是占据信息优势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具体情况要更为了解。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辅导员可以寻找各种契机来深入了解大学生,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心理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沟通优势。就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来看,大部分辅导员都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无论是在年龄、经验还是在价值理念、生活模式等方面都与大学生群体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即辅导员和大学生是同辈人。所以,双方沟通起来要更加顺畅,防御性低、有效性高,而且大学生也愿意和能够懂自己、了解自己的人一起交流和分享,会更加信任和依赖辅导员,辅导员给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更愿意倾听和配合。

功能优势。高校辅导员中,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人才占比较高,这类辅导员历经了数年示范教育熏陶,他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情绪反应感知会更加敏感,而且有多年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他们在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时会具优势。还有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虽然与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相比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他们在正式任职辅导员之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也通过了相关测试与检验,所以他们也能够较好地了解现在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需求,而且这类辅导员的临时应变能力会更强一些,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辅导员这一角色。总而言之,辅导员与其他教职人员相比要具备更强的同伴、顾问以及疏导功能。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强化危机预防意识,提前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危机预防,顾名思义,即提前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来降低真实危机的发生概率。建议辅导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相关知识,提升相应的防范与识别能力,进而可以更精准科学地判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做出提前预判。其二,辅导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获得学生的信任,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其三,辅导员在日常班会以及集体活动中,可以多渗透和讲授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前对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这样当学生真正遇到问题时不会盲目无措。

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力度,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优质的人际关系圈。与之前相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需要面对和接触各色各样的人群,并且有选择地与之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时候大学生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可以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于性格相对内向的大学生来说,其要想主动迈出第一步非常困难,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因为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一时间无法解决便积攒在心里成为了障碍。这也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基于此,建议辅导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辅导员要先关注大学生自己的情绪状态,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关注和安慰,并且从大学生真实的情绪状态来耐心予以引导和帮助,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调整好情绪和状态,以更良好的心理态势去直面问题。其二,辅导员要寻找合适的时期适时适当地教授给大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要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指导,并鼓励大学生勇敢尝试和应用。其三,辅导员可以针对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专门组织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先探索和尝试,为实际人机交往活动积攒经验、奠定基础。

保持客观理性的认知,避免走进误区。辅导员虽然是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但是辅导员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并不能充分了解和高效应用各种心理健康治疗方式,所以,辅导员在日常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客观理性的认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不是要取代专业心理医生的职能,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切忌强行帮助学生,不可越俎代庖,而是要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就自己所发现的学生潜在心理问题和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沟通,在得到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之后再去帮助学生,或者直接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多方合力共同疏导。大部分高校里,辅导员主要以行政工作任务为主,其并不参与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辅导员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时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积极联合任课教师来共同参与和配合具体工作,与任课教师联手,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来给予大学生真实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共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关心。

以身作则,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辅导员这一岗位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工作压力很比较大,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大小事务,而且还需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辅导员时常会受到情绪困恼,如果辅导员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当中,其必然也会在无形当中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辅导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理性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大学生每天和充满活力、满满正能量的辅导员一起学习与生活,自身状态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这种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同小觑。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责任群体,其必须要正视当前大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情况,立足实际,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并紧密结合大学生心理变化动态来予以调整和优化。(作者:康家慧,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光明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