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百度网盘(成长教育《成长教育》:这是对女孩“读书无用论”最好的反击!)
珍妮是伦敦乡下一所女子学校的优等生,16岁的她和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牛津大学,直到遇到了成熟迷人的大卫,他带她去听古典乐演奏会,去牛津和巴黎度假,被爱情与梦幻生活包围的珍妮选择辍学,嫁给大卫。然而,在全家坐车去参加宴会的路上,珍妮发现大卫已婚的事实,她立刻让他掉头回家,并向自己父母解释清楚。结果他逃走了,珍妮找到大卫住处,从他妻子口中得知她不是唯一被骗的女孩。之后珍妮重回学校,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刻苦读书,果然考上了牛津大学。以上就是英国电影《成长教育》的基本剧情。
女性需求
《成长教育》是部彻头彻尾的女性电影,它的首要深刻之处是对女性需求的无情解剖。影片以轻快的调子开场,校园里女生们跳舞、制作甜点、上文学课,总是被老师斯塔布表扬的珍妮是佼佼者,她听法文歌,喜欢大提琴,对绘画等艺术名词了如指掌,然而父母对她期望很高,为了考学她不得不暂时压抑这些激情。
有人说:若女孩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大卫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少女珍妮的全部幻想,他开着限量版古董车,衣冠楚楚,看起来成熟又多金,体贴又迷人,谦让老奶奶过马路,送淋雨的珍妮回家,留下了十足的好印象。
接着珍妮收到了大卫送来的花篮,他开始约她,古典乐演奏会、朱丽叶高级餐厅、名画拍卖会、惬意的巴黎之旅,这些原本只能从书本中了解的浪漫生活,如今大卫带着她一一体验,一切都那么活色生香,如在云端。以至于她回到家,还沉浸在幸福之中,妈妈问她:“今天过得怎么样?”珍妮说:“这辈子最棒的了。”
跟大卫在一起,珍妮的品味被众人赞美,探索世界的热情被鼓励,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被迎合。即使她发现大卫从事艺术品倒卖,甚至有偷窃行为,有一刻快要看到他的真面目了,可还是沉溺在被爱的感觉中。
如果将珍妮归类于那种爱慕虚荣的普通女孩,无疑是简化了《成长教育》,影片中将大卫比作罗切斯特,《简爱》的男主人公,带有很强的暗示。小说《简爱》被当作女性独立自强的典范之作,相貌平平,但不依附于男权的简爱让人颇受鼓舞,外冷内热,性格深沉的罗切斯特让人着迷,结尾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让罗切斯特毁容之后简爱再接受他,以实现精神上的“男女平等”。然而,校园女生们无法领会其中的权力关系,她们只会看到感人的爱情,将罗切斯特那类成熟有钱的大叔当作理想对象,她们以为会被当作大人对待,殊不知大叔们看中的是小女孩的青春活力。
教育弊端
记得《圆桌派》有一期讨论渣男,窦文涛等人认为那些有暴力倾向,杀人放火才算渣男,而蒋方舟所代表的女性群体对渣男的定义很宽广,欺骗感情的也算。在呈现这段关系时,《成长教育》处理最成功的一点是其不偏不倚的立场。
虽然观众对大卫是情感骗子的身份早已知晓,但影片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强烈的怨气,只是通过他妻子惋惜愤慨的语气一带而过。大卫表现出来的良好教养,是刻意为之,他的甜言蜜语,是精心编排的重复,他为珍妮和衣紧带的动作,也为其他女生做过,他带她去的巴黎塞纳河边,充满了和他人的回忆。总之,珍妮以为命中注定的真爱轨迹,都是大卫的套路,这是感情的残酷之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李国华不让女儿多读书,宁愿她蠢一些,和心思晶莹剔透的房思琪正好是反面。《成长教育》中大卫的朋友海伦也是如此,她说听古典乐就像参加自己的葬礼,她宁愿逗狗也不愿参与竞拍,她对艺术一无所知,这些不妨碍她对生活有真实,准确的认识,当她看到大卫仿造签名时,脱口而出道:“邪恶的老男人!”可是珍妮不能放弃判断,指望海伦的一丁点善意。
珍妮的家庭教育不能让她逃过一劫,相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珍妮爸爸反复强调有用,拉大提琴没用,加入社团有用,因为牛津比较看重交际能力,当个作家没用,认识作家有用,因为后者表示你有人脉,由此他一步步被大卫利用。不让女儿出门约会?可那里有顶级的演奏会,不让女儿去外地过夜?可这是认识名人的好机会,不让女儿去外国,可你也没能力带她去呀。于是他在大卫的有力说服下,将监护权拱手相让。
当然影片并没有完全归咎于爸爸,珍妮需要理解,面对更强大的话术,一个需要养家的中年男人的自卑和恐惧,他也希望被人引领,贪图安逸是人的本性。
还有,学校发现珍妮无心学习,校长和斯塔布老师轮番对她进行劝说,却适得其反。相比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枯燥又辛苦的求学生活简直是浪费生命,那些戴着眼镜,满脸痘痘的书呆子实在可怜,面对斯塔布老师,她质疑道,你剑桥毕业,又漂亮又聪明又怎样?只是个中学老师。斯塔布既受伤又痛心,说,我很遗憾你认为我死了。
念书何用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相信这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倘若生活不顺,那教育这件事要背最大的黑锅:如果没读那么多书,那我肯定赚得比现在多,我就不会有那么多妄想,我会比现在过得好……其实,把人生寄托在教育身上的论调很不公平,它反映了人们渴望奇迹、一劳永逸的心理。
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本身需要长期投入,而且短期不会得到收益。很多人将教育当作保障,因此面对一份更有诱惑的保障时,读书无用论占上风,可是一旦失去庇护,教育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成长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交锋集中在珍妮和斯塔布老师身上,当珍妮决定嫁人时,她对斯塔布老师以及她所代表的一切深恶痛绝,他们平凡又无趣,可当她被抛弃后去请求老师原谅,惊讶地发现斯塔布房间非常漂亮,摆满了平装书、明信片和小玩意儿,原来她朴素的外表下情致盎然,别有洞天。那天,珍妮从斯塔布身上理解到了生活的本质。
教育给人禁锢,又让人自由,需要在限制和享受之间找到平衡,经历过风雨仍要保持好奇之心,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像第一次那样去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