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爱心灵健康成长漫画(教育他成长新成长漫笔1007 | 侯元丽:让教育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曾看到两个很喜欢的小视频,一个是一株植物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变得枝繁叶茂;一个是一只蜗牛前行路上面对障碍,竭力克服,最终成功越过。不禁想到,每个人都在经历成长,也会遇到挫折迷茫,而教育就像一道光,给人以方向、以力量、以温暖,照亮我们成长之路,激励我们向善、向上。我的教育职业追求就是让教育之光照亮成长之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追梦路上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生时代听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带着憧憬,踏上了教育追梦之旅。

我很幸运,家里有两位教育职业启蒙老师——我的外公(姥爷)和爷爷。我外公曾是一所乡镇学校的教导,与外婆住在学校,小学时曾与他们一起生活。外公为人谦和,认真负责,是公认的好老师。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总会有很多学生围着他问问题,而他总是耐心讲解,家里最多的是红蓝铅笔和卷子。当学生全部散去,宁静校园里,我和外公外婆过着自己的小生活,日子简单却不单调。有时,外公会拿着他的红蓝铅笔在我作业本上圈圈画画,认真辅导我;也曾拿本成语词典,圈好成语,让我一个个背,然后他一个个提问……那时,外公也教育我要尊敬老师,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尊师的种子,之后每次回去也会让我去看望昔日老师。那是段值得怀念的日子,也是那段日子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最初的也是最深入的了解。我爷爷也曾是一名教师,与外公风格截然不同,但共同点是积极、好学,我想这也是教师最需要的。

我也很庆幸,在求学路上,遇到过很多好老师,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们让教育之光照亮了我成长之路。很多情景虽时隔多年,却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总是很温暖。家人积极支持我当老师,我也一直走在学教育学的路上。2009年华师大毕业后,在奉贤成为了一名教师,开启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致力于让教育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我变了我没变

工作后,很喜欢《我变了我没变》中的一句歌词“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为了心中不变”。有幸从教师成为教育局公务员,从局办公室(研究室)、宣传科(团工委)到基教科,我想是机遇眷顾、组织关心、领导提携。对我来讲,变的是岗位和职位,不变的是教育情怀与追求。感恩每一段经历让我成长,感恩能到最贴近教学一线的基教科,在更大舞台追梦,力求以用心、贴心、细心的教育服务,让教育之光照亮更多学校更多学生成长之路。

刚到基教科时,因疫情全市首次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我区举全区之力推进实施,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也参与其中,从在线教学问答到制定规范、从演练到正式实施、从教材发放到电脑捐赠……记得在拟在线教学“十问”时,分管领导、科室几经研讨,施局最后亲自修改。在线教学“十问”加热线电话等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家长焦虑,有序推进了在线教学实施,满足了学生居家学习需求。

2021年基教科的重要任务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我一起参与推进。在局领导牵头下,政事协同、科室协同,一方面通过作业统筹协调机制、作业公示制度、平台监测与督导结果改进等举措,确保落实减负任务,切实让作业负担减下来;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节、课程与教学深度调研、教学品质提升、集团化办学、新成长课堂建设等项目,探索育人新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其中,在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推进中,在市教委基教处指导下,我们与学校一起研究,聚焦问题诊断与改进,注重经验挖掘与推广,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并向内挖潜、向外拓源,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也与办公室、宣传科协同,开设“双减”专栏,依托媒体讲好奉贤课后服务故事,人民日报、上海教育、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极大激发了学校热情。这一年,教师是辛苦的,所有教育人是辛苦的,但看到工作有序开展,看到学生幸福成长,一切值得!

到基教科后,遇见特殊教育,每次活动总是满满感动。在一次特殊教育总结展示中,当自闭症孩子用生硬话语讲述成长时,当师生与家长一起朗诵《飞向希望的天空》时,作为主持人的我和很多与会人一样热泪盈眶。遇见特殊教育,由衷为孩子们取得的点滴成长而喜悦,为特殊教师的辛苦付出而感动,也深切体会到特殊家庭是那么不易,特殊孩子是那么渴望被关注;深切体会到推进中职特教学生就业多么难,令人欣慰的是,经教育、残联、学校等多方努力,首届11名毕业生中有 4名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我区中职特教工作获市教委肯定;深切体会到特殊教育是爱心事业、良心事业,更是专业的事业,更需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医教结合。2021年,在局领导关心下,我们与特教指导中心、教研员一起研究,学习先进区经验优化巡回指导,试点特教教师送课普通学校,引入专家加强培训,规范工作流程与制度,加大宣传等,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我也一起参加了教育部首次开展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培训,希望做到更专业,推动用好系列好政策和支持举措,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个特殊家庭、特殊学生、特殊教师,让他们看得到希望。

记得在参观奉贤区撤县建区20周年主题展时,当看到奉贤教育从上海走向世界照片时,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骄傲。我想,虽然我们每个人教育岗位不同,但都参与其中,都在努力发光发亮,让奉贤教育散发更大更亮的光芒,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品质教育贡献力量。

最好的未来

关于未来,我曾问自己,前有标兵,后有一大波后浪涌来,还好说成长吗? 当我看到《终身成长》一书,当再次学习新成长教育,当反复听《最好的未来》歌曲后,我释怀了。面对奉贤教育新成长、高品质、品牌化发展,面对“双减”“双新”“双选”等教育改革,我要向前辈学习,拥抱变化、改变自己、拒绝躺平、终身成长,“不是因为后面有老虎在追,而是因为前面有蝴蝶在飞”。具体分享三点与大家共勉:

提升格局。我们都知道“两只狼”和“三个人砌墙”的故事,格局大,路才能越走越宽。今后,我将力争站位更高,多学一学,想一想,努力把工作放在教育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进;也要正确看待遇到的瓶颈或误解或困难,多换位思考,努力保持淡定、从容、向上的状态。很荣幸加入新成长青年读书会,相信将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增强执行力。朋友圈看到一张截图,上面说,我们一般规划标准是“秋香”,有时执行结果却是“如花”。单位电梯口有个“提高执行力,创‘五好’科室”的牌子。我想,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执行,要增强储备,拉长板补短板,自己负责条线打造合作型团队,多服务多指导多研究更专业,确保执行有力不走样,最大程度地服务好学校、学生与家长。

珍惜岗位。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没有一个岗位非你不可”。能有现在岗位要敬畏要珍惜。感恩教育这份职业,既是赖以生存的稳定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既能实现自我成长,也能助力他人成长。环顾四周,优秀且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单就教育局来讲,领导带头为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竭尽全力,作为其中一员,也应积极作为履好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管未来如何,将始终心怀感恩,破浪前行,与大家携手共成长,让奉贤教育之光更闪耀,让教育之光照亮更多人成长之路,期待我们遇见最好的未来!

(侯元丽,奉贤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团干部。)

链接

新成长漫笔——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

宗旨: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推进五育并举、知行合一、整体育人;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长潜在性、自我发展性、多元差异性;我们弘扬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力的课堂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活力、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的管理文化。

我们探索新成长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品质教育。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文责自负。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4:00—17:00

021-67137151

招生考试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3:00—16:30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

咨询热线

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奉贤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热线电话

主要服务时间:8:00—20:00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奉贤教育

http://www.fengxian.gov.cn/jyj

微博ID:上海奉贤教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