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教育孩子的结果有哪些(贬低成长教育“贬低教育”和“捧场教育”养出来的孩子,差别有多大?)
01
有多少人看《人世间》看出共鸣!
在剧中周秉昆和父亲的对话场景,让不少人瞬间泪目。
在某一个夜晚,儿子周秉昆与父亲周志刚正一如往常那样唠着家常。
聊着聊着,父亲突然起身,开始对着周秉昆一通质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周秉昆想起了这么多年,父亲总喜欢数落自己、打击自己的过往,内心压抑已久的委屈顷刻间爆发出来。
都是一个爹一妈生的,都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没出息。
在这里家里,周秉昆一直是小透明。
哥哥姐姐名校毕业,都活成了荣耀门楣的面子,而他呢,学历不行,只能窝在家里,作为无法示人的“里子”
可即便这样,周秉昆苦守着这个家,带好姐姐的孩子,毫无怨言地照顾常年卧床的母亲。
他就像个等待着吃糖的孩子,眼看着父母夸哥哥,炫耀姐姐,也盼着自己能被打心眼里夸一回。
可等来的却是父亲当众的数落,句句带刺,又狠又疼:“从小你哥你姐人家学习好啊,你呢!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
哪怕他早已成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可在心里,他还是那个不自信、渴望父亲肯定的孩子,还是会痛哭流涕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
这段被雷佳音演绎得出神入化的剧情,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共鸣。
留言区全是“太真实了”的评价,太多人慨叹,看周秉昆就像在照镜子。
多少人,都曾是父母冷嘲热讽、打击贬低的牺牲品,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02
在《少年说》这档节目里,有这样一位女孩就吐槽了自己的“毒舌”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当女孩数学考试没考好,妈妈便会开始冷嘲热讽:“哦吼,你真是一个人才,你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
更过分的是,妈妈总是会当着弟弟的面贬低她:“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真的一塌糊涂!”
当妈妈听完女儿的吐槽后,立马解释自己不是“毒舌”,自己只是出于为了孩子好,而用了犀利直白的方式。
随着女儿的回复,让全场哗然:你所谓的犀利直白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
不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断的贬低、否认孩子,想通过犀利的言语激励孩子进步,实际上却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
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我们的贬低,相当于把[错]反复呈现在孩子的脑海中。
对孩子贬低教育念头越强烈,孩子给到的只能是 更强烈的反差回响。
哪怕有时候孩子主观上不想犯错,但是因为孩子被指责而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当中,就会越发的焦虑、害怕,更容易导致出错。
更可怕的是,一直对孩子过于严苛、挑剔,还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智力发育。
蒙特利尔大学曾开展研究发现:苛刻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大脑结构的改变。让很多本该是孩子通过自身智力解决的事情,转变成了情绪问题。
2011年,美国科学家Teicher和他的团队,扫描了21个18-25岁的曾经遭受过父母语言暴力的青年,发现:
父母的言语暴力会增加脑部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
而这个区域的灰质体积越多,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越差。Teicher团队通过测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小时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只有112分。
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124分)要低。由此可见,“贬低式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大脑结构,同时,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问题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03
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柏林提出过一个法则:“被父母的掌声鼓励的孩子,会滋生内心的一种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融入骨血,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可以很自信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可以!”
父母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孩子才能爆发出巨大的成长潜能。
包括很多明星在节目里谈到自己父母对自己教育理念,都有着共同的一点--为孩子“捧场”。
在一个综艺里,大张伟谈自己妈妈对其的放手式、鼓励式育儿,获得很多网友称赞。
其中一句话让小竞记忆深刻:“她不希望她儿子成为她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而是希望儿子成为他自己。”
大多控制欲极强的父母,都是期望孩子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思想。
但是父母与子女,不是附庸、依赖与拯救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相互独立的个体。
父母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给予孩子生活的底气。即使自己遇到挫折、身处他乡,但每当想到父母,内心便会充满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像杨迪这种没背景,没颜值,却一路靠自己闯出一片天的,除了自己的爱好支撑自己的梦想,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功不可没。
多年来,杨迪妈妈对他都是鼓励式教育,杨迪不管做什么,她妈妈都说:“好”、“棒”!
因为父母的支持,杨迪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所有普通人都想完成的一个梦。
他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捧场式”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只有你鼓励、赞赏孩子的时候,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认同感,他才会朝着你期待中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