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合理看待分数(贬低成长教育这样看待分数,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成长)

一分压倒一千人,也压倒了你

说起分数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谈谈教育。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但是教育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悠久的历史:1806年教育学才开始正式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脱离宗教、封建制度的影响,真正开启教学育人的萌芽。人们亟需借助教育的力量获得自身成长,却又对教育的本质、目标、方式懵懂无知。很显然,现在全世界大多数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并不快乐,充满着压力。家长、老师同样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分数成绩焦头烂额。孩子们在此思维模式下,也用分数来评价自己的能力,为了提升每一分而全力刷题,忽视其他技能的培养。

分数是一把生锈的标尺

说起学生能力的评估标准,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分数”。一个字母,简单的正负号,几个阿拉伯数字,竟然就可以被当成评价优劣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作为唯一标准,给孩子带来表扬、批评、激励、责备,影响着他们未来无限的发展。

将目光聚焦在一个数字本身,去表扬或责备孩子是没有意义的100分的背后可能是不当的学习方法,固化思维的形成,60分的背后也可能是孩子付出努力的结果,或是分数没能反映出的孩子的好奇心、抗压能力、自我管理等等。

分数并不应该作

为一种武断生硬、不全面的“判断工具”,去多方施压,强行矫正不同孩子本该个性十足的生长轨迹。

分数更应该被当作一种有效的“反馈工具”,帮助识别孩子与预期学习目标之间尚存的差距,从而老师家长可以据此一起制定出成长和提高的策

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潜能都是无限的,任何标签都不应该成为贬低自我的媒介,成为阻碍孩子个人能力进一步上升的天花板。

别让我们在分数的比较之中,忘记了学习最初的本质与收获成长的快乐。

当我们只关心结果时

A+和C反而没有差别

“当我听见孩子说出‘我是一个C等生’的时候,我非常难过,只想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你有更多发展的潜力’

这是一位国外网友的推特内容,引起了家长们强烈的共鸣。

“A+优等生”甚至压力更大:为了继续获得周围人的肯定,在完美主义与强制顺从的心理驱动力下,不得不暗示自己必须进步,否则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崩溃的漩涡之中。

我们正在养成一种仅以结果为导向的固态心理文化,而轻视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一个个进步脚印。试想:“各科都考满分全校第一”和“积极回答问题思辨能力提高”这两个事件相比,哪个更能让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本身产生更多的骄傲感?

诚然,分数可以将你送上学霸的宝座。但终有一天我们会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直面一场又一场不再由分数衡量的考验那个时候,只追求高分成绩的人就会追悔莫及,体会到学习力、自信心、适应力、坚韧力、思考力、合作力、创新力等等,才是学习中真正比分数重要千百倍的元素。

分数之外

我们应该跟孩子聊些什么?

现阶段家长、老师们关心的重点也是分数,父母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也总离不开“努力学习”、“争取拿高分”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青少年恰处于自我意识的生成培养时期,具有细腻、敏感的心理特征,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家长和孩子的学校生活本就存在脱节,若天天叨扰着冷冰冰成绩分数,则很难与孩子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这时,我们需要挖掘分数以外的其他主题,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沟通:

喜欢做的事情

想要完成的挑战

学习的感想

收获的成长

对大学的期望

和朋友有趣的经历……

国外一位教育学家说:“Grades are for an education system, not for expressing the learning of a human being (分数是用于教育系统的,而不适用于描述人的学习).”

家长作为孩子的抚养人和一生的教育者,应该摒弃以分数论一切的思想,在开口闭口讲成绩之余,真正地关心孩子,和老师一起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三元关,用鼓励、成长、贡献的交流谈话,来取代冷冰冰的分数责难。

CSSC秉承英式全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每年都会邀请来自剑桥大学的外教,施展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教育艺术,给孩子树立榜样目标,让孩子们在CSSC剑桥英语辩论赛、寒暑假营地、英国交换生等各大海内外项目中,立体感受英式全人教育氛围,受惠于榜样,让同学们在分数之外收获更多意义重大的成长,成为榜样所以你准备好了吗?从现在开始,换个角度看待分数,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