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嫁得好和学得好哪个重要(电影成长教育讲了什么电影《成长教育》告诉你“嫁得好”和“学得好”到底哪个更重要?)

文|莫寻 惟愿我的文字 温暖你心

第一次看《成长教育》这部影片,感觉这就是一部简单描述16岁的女孩珍妮被“精英熟男”大卫欺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女孩要努力读书、要经济、精神独立。

但是,再次翻看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时,我发现它想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你以为通往上流社会的捷径,都是别人提前编织的“陷阱”

影片的开头,刚刚结束乐团训练的16岁少女珍妮,提着大提琴像一个灰姑娘一样,狼狈地站在雨中。

马路中间,一个开着红色豪车的男子正在耐心地等待一位妈妈带着她淘气的孩子过马路。不久,这辆车缓缓地来到珍妮身边,探出一个英俊的中年男人的脑袋。他对珍妮说:

“你好,如果你有常识,你就不会搭陌生人的车,可我热爱音乐,我担心你的大提琴,我建议你把琴放到我的车里,然后跟着我的车走……”

简短的几句话,让这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瞬间破防了。他们在车里聊音乐、聊理想、相谈甚欢。回到家的珍妮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喜,听着喜欢的音乐,享受着雨过天晴后的阳光。这是升学压力下珍妮难得的闲暇时光。

后来,珍妮和大卫在街边偶遇了。大卫邀请珍妮周五晚上去听音乐会。这个中年大叔的“嘴上功夫”实在了得,简单几句话就能让珍妮放下一切防备。他对着你说:

“我要去圣约翰史密斯广场听拉威尔音乐会,我的朋友丹尼和海伦也会去,所以不会……我会来接你,如果你父母不同意,我把票给你,你给你父亲或母亲去……”

就这样,珍妮在大卫的引导下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和大卫一起听音乐会的夜晚对珍妮来说是她人生中最棒的一个夜晚。

大卫给珍妮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远比考上牛津要精彩得多。似乎只要跟着大卫,奢华的生活就唾手可得。只是冥冥之中早已标好了价码。

大卫化身牛津学霸,用克莱尔・刘易斯教授吸引珍妮一家的注意,带珍妮去牛津要克莱尔・刘易斯教授的签名书籍。见偶像、要签名书籍,珍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大卫眼里就是小事一桩。珍妮更加迷恋这个“精英成熟男”了。

即便后来,珍妮知道了大卫的“职业”,她还是没有选择离开。这个时候的珍妮就像一只翅膀沾了蜂蜜的蝴蝶一样,已经飞不高了。

珍妮像掉进蜜罐的蝴蝶一样,享受了大卫给她带来的一切。

大卫给了她一个终生难忘的17岁生日,但也夺走了她的贞洁。他们游走在巴黎浪漫的街头,坐在塞纳河边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沉静在幸福中的珍妮怎么也想不到她只是这个男人套路的一个玩偶!

但是,梦终是会醒的,谎言也总有被拆穿的时候。

大卫并不是什么牛津毕业的精英人士,他只是一个靠“顺手牵羊”活着的已婚人士!珍妮想要依附大卫实现阶层跨越、进入上层社会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影片的最后,幡然醒悟的珍妮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英文专业,也遇到了自己的男孩。

珍妮本身就是个优秀的女孩, 如果没有大卫的突然闯入,她会按照父母的意愿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日子,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牛津大学,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卫的出现,让她误以为她不用好好学习,不用上牛津就可以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了。只是现实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这世间哪有什么捷径,即便有捷径,也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嫁得好”和“学得好”哪个更重要?

如果只能择其一,应该是“学得好”吧!毕竟知识、能力这种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是不能被人轻易剥夺的。而且,从某种意义来看,“学得好”也是“嫁得好”的前提条件。

现实中的我们,并没有电影女主角那样的幸运,想回头就能回头。所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经得起诱惑,做任何选择都要慎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