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教育孩子的5个秘诀,值得借鉴!(成长树教育教育孩子方法?)
听说隔壁小区的一个孩子跳楼轻生了,不知道是因为遭遇了校园欺凌还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新闻,不管是什么情况,这个孩子最终都没有选择向最亲近的爸爸妈妈求助,而选择了一了百了。
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在童年时期孩子与爸爸妈妈的亲子关系的质量不高,在孩子的内心,爱与安全感不充足。
《童年不缺爱》中说:“爱与安全感可以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基石,当基石足够牢固时,孩子便能更安心地探索世界,学习新知,发展自己,实现自我。”
这本书的作者项目是有两个女儿的妈妈,科恩亲授游戏力育儿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凯叔讲故事、成长树等平台阅读量10万+的文章作者。她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平时的育儿的经历与所学,让更多的父母可以被支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被父母“看见”,从而被理解,让孩子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穿上能够独行于世的“铠甲”。
养育孩子虽然是一门学问,但是当家长的门槛却非常的低,不需要任何的学习培训,不需要考试验收与评估,只要生个孩子就可以了,但是后续对家长的要求又非常的高。
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是上来就是实战,但是读《童年不缺爱》这本书,可以学习如何爱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远离紧张焦虑、无助恐惧,让孩子对世界充满爱与信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上进、阳光开朗的孩子。
01,父母要学会看见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而父母是否“看见”了孩子,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长成自己本来的美好模样。
如果父母强加干涉孩子的性格特征,势必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两个性格相似的孩子--辰辰和一一,她俩都比较内向,自小就喜欢独自玩耍,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可是十年以后,两个小女孩的状态变化非常的大,13岁的一一能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也能够从自己的独处中找到乐趣。她一直获得成长的力量。
然而辰辰却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意回忆他的童年,封锁了自己的内心,对世界也充满了戒备心理。
其中的原因是一一的妈妈从一开始就看见了,她认为孩子就是属于安静型的孩子,她坦然地接受了一切,也认为孩子这是正常的,这样的看见也就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孩子在家长的关心下健康成长。
辰辰的妈妈却一直觉得孩子与她理想状态中的孩子有差距,而没有看见自己孩子的真实模样,她认为辰辰是奇怪的,是与众不同的,是不容易融入集体的。她努力的改造辰辰,想把辰辰改造成她心中的模样。结果孩子没有改变成她心中的模样,却变得越来越内向,与她心中的模样差距越来越大。
只有看到孩子的真实模样,才能做到心里的接纳。不要一味的想把孩子改造成心里的理想状态。那只会让孩子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
02,父母要学会倾听和询问。
说到倾听和询问,很多家长也许会说,这是很简单的呀。但是要真正的做到不容易,因为询问和倾听的前提要看到孩子。
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下班把她从奶奶家接回来,她一直不高兴,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不舒服难受,还说她不舒服就哭了,然后爷爷嫌弃她哭,还打了她。
我赶紧安慰孩子,告诉她,爷爷不知道她难受。
如果爷爷能够看见孩子,询问孩子,倾听孩子的诉说,那就不会错怪孩子而打孩子了。
看到孩子需要用心,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孩子有需求,需要帮助。
每位父母都想要把世界上最好最好的都给孩子,对孩子的未来都怀抱着无限的憧憬。
可是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那么多,什么才是最好的呢?
也许就是作者说的:全然地看见孩子,竭尽所能地理解孩子,然后不带任何预设地支持孩子,让孩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03,“我笑,她才会笑。”试着理解孩子的逻辑思维。
孩子的思维是单纯的简单的,有时候对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你觉得不妥上来就指责,而应该和孩子沟通,问问孩子TA为什么这么做。
作者举了女儿心心的一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从来没想到孩子会这么想,小小的人儿认为:我对你笑,你就会对我笑。
事情是这样的:心心2岁多的时候,作者带着她去朋友家里玩,谁知道朋友家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头,哇哇地哭起来。
心心和小朋友都围着哭的孩子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可是突然心心夸张地笑起来,然后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笑起来。
那一刻作者感到很尴尬,但是她没有马上责备孩子,而是悄悄的把孩子拉到一边,问她为什么笑呀。孩子说:“妈妈,她看见我笑了,她也会笑,所以我要笑得很开心。”
这就是孩子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友好。
但是如果大人不分辩解,就训斥孩子的话,不仅会误解孩子,还会让孩子伤心。
“我笑她才会笑。”这个例子,让我警醒到面对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询问为什么,倾听孩子的心声,然后再给出判断,不要盲目的上来就批评教训孩子。
可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往往是在误判之后,然后再训斥孩子,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可是事实是我们做家长的没给孩子说的机会呀!
别让两个人的沟通,只剩下一个人的声音。
04,鼓励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有人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但是不恰当地鼓励,却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很多父母频繁的使用鼓励,把它当做了包治百病的万金油。这些父母在鼓励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并且夸大其词的鼓励,隐藏着父母变相的控制欲,他们希望孩子做得更好。
这样的鼓励。有时候不但不能激起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很难成为真实的自己,拉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
周末去爬山走玻璃栈桥的时候,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很害怕,她不敢走,可是爸爸妈妈都在热情高涨地鼓励她。
她在胆战心惊中挪动着脚步,脸色苍白,甚至闭着眼睛。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声中她终于走完了玻璃栈桥,可是我发现女孩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成功的喜悦。
她不顾爸爸妈妈背后对她的夸奖,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到一块顽石上两眼无神地看着玻璃栈桥。
对于父母的赞扬,她一点也不感兴趣!
对于这样的鼓励,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鼓励。孩子需要的鼓励是父母将自己用心看见而自然的表达出来的那种鼓励。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每个孩子也都需要爱,但是,父母只有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看见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才能达到真正的爱他们!
《童年不缺爱》这本书,讲述了“看见”孩子在培养孩子过程当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不缺爱的童年。
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许多生动活泼的例子,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位足够好的妈妈,让孩子有力量抵御生命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寒冬!值得初做父母的爸爸妈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