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女孩卖水果(成长教育大卫是干嘛的男孩水果店搞破坏,妈妈反应引热议:孩子犯错最好的,不是发脾气讲道理,而是……)

作者:璇子

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在抖音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四岁小男孩因为淘气,在水果店里顺手拿起小刀割坏了一大串香蕉。妈妈为表示歉意,不仅买下男孩割坏的香蕉,还买了店家好多其它水果,最后还让孩子向店家鞠躬说对不起。妈妈这一举动获得数万网友的点赞:“妈妈做法太赞了,孩子做错事不光是骂,而是要教会他做人做事。”“妈妈教子有方,有错就要认,孩子以后才有前途啊!”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一门必修课,而父母,则是这门必修课的责任老师。孩子能否顺利过关,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对待错误。孩子犯错,先别着急批评指责,父母掌握以下4个原理,才能收获一个更懂事的孩子。01

摁钉原理:

放下认为,调整行为,孩子才能收获作为

网友@小丹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总感觉自己是个“犯错大王”,爸妈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而我总是错漏百出。买酱油买成了老抽,怪我没有好好看清楚;生病也少不了责备,怪我爱美穿裙子,结果着凉了;连身上的深色胎记,也是因为自己“生错了”。一旦做错事,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罪人,会被父母审判。长大后,对犯错更加敏感,当别人稍微带着嫌弃的语气时,我都下意识觉得别人在挑剔我。大家都见过往木板上摁钉子,小丹的经历就像父母在孩子的“大脑木板”上摁下的一颗负面“记忆钉子”。这种“钉眼伤害”一经形成,很长时间都难以改变。同样是犯错,有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却获得全网点赞。还记得去年因为误输密码而花3万元买馕的小女孩吗?妈妈虽然也很着急,但她并没有立马对女儿发火,而是先和店家协商沟通解决方案。一边安慰女儿:“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别担心,每个人都有失误,失误了就吸取教训,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一边和女儿开玩笑:“来,一人一半,黄金大饼,我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吃这么贵的大饼子。”事后,妈妈还复盘处理方式,如情绪、语言、沟通等,并反思了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当孩子做错事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也就是说,要给孩子建造一个充满爱的、支持性的、包容性的环境。只有家长放下自己的主观“认为”,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理智上引导孩子,才能和孩子在“行为”上形成契合,收获一个更有“作为”的孩子。02

凹凸原理:

关注需求,尊重个性,使孩子在联结中感受爱

记得出差时在火车上看过的场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时而叽叽喳喳说话,时而大声叫嚷。妈妈一边不停地冲他发脾气,一边警告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孩子不仅没有听妈妈的话,反而各种对着干,叫得更大声了。孩子外婆看到这一幕,温柔地对他说:“到外婆这里来。”然后将小男孩抱在怀里,哼着摇篮曲安抚他。渐渐地,小男孩没有说话,很踏实地睡着了。其实,火车对于孩子来说,是个很陌生的环境,孩子充满敏感、新奇,且不适应。不停地说话和叫嚷,只是他有限的认知中安抚自己的不那么成熟的办法。当妈妈忽视孩子的感受,并用强硬的、冷冰冰的方式去制止时,只会更激化孩子的情绪。而外婆看见孩子的需求,用柔和的态度进行安抚,与孩子进行了亲密联结,自然更容易使孩子安静下来。这其实正是凹凸原理的体现。看看下方的图,假如天上掉下一个幸运球,用哪个容器更容易接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很显然,左边“凹”形的容器更容易接到幸运球。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个性“凸”出,向家长发出请求时,家长就该适时的“凹”进去,才能接住孩子的渴望与需求。如果父母一味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与孩子硬碰硬,最终只会两败俱伤。正如教育家陈鹤所说:

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

教育孩子时,不妨多体现“凹”,即谦和、示弱的一面,有利于孩子表现个性、发挥主动性,孩子就会“凸”出,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03

滞后原理:

低声教育,留出空间,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情绪环境

孩子做错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指责、训斥:“怎么回事啊!能让我省点心吗?”是否定、侮辱:“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用?蠢死了!”还是讽刺、挖苦:“早跟你说你不信,这下高兴了?”发现没有,这些话全是父母在宣泄自己情绪,而没有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这其实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俗话说:事缓则圆。孩子犯错后,父母不妨运用“滞后原理”,避免当下教育,孩子反而会更主动去改善,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1.管住嘴:进行低声教育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总是犯错闯祸:不是跳入泥坑,把自己浑身上下弄得脏兮兮;就是光着屁股,在街上乱跑;还时而敲打着锅和铲子,发出巨大的噪音。为此,妈妈经常朝他大喊:“大卫,不可以!”可无论妈妈怎么斥责,大卫却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最后,妈妈不再朝他大吼大叫,而是温柔地抱住他,对他说:“妈妈非常爱你。”大卫才终于躺进妈妈怀里安静了下来。你看,当家长愿意放低声音教育孩子,才能唤醒孩子,孩子才更可能听进去话,教育也会少一份情绪,多一份和谐。2.迈开腿:留出冷静空间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

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时,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冷静一段时间,这样对孩子和大人都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早些天吃饭时,儿子因为不要牛奶非要闹着喝可乐,而生气打翻了我手里的菜碗。我把儿子带到一边,让他自行反省,也让自己保持冷静,过了5分钟,才走到身边引导儿子:“你知道吗?这个盘子是你最喜欢的样式,你将它打碎了;那碗虾仁,也是因为你喜欢吃,爸爸特意早起去集市买回来的,你也将它打翻了。”儿子这才道歉:“对不起,我错了。”我问他:“你知道错在哪里了吗?”儿子说:“不该打翻菜,下次想喝可乐,要和妈妈商量,等妈妈买回来。”给彼此留出一个冷静空间,不仅利于缓和家长的激动情绪,也给了孩子自我反思的余地,让孩子真正认识错误所在。04

钟表原理:

允许犯错,鼓励尝试,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教育专家齐大辉在《聪明家长的杠杆养育法》一书中,总结出孩子成长自然规律中的一个原理——钟表原理。钟表原理有个简单且实用的口诀:看下一步干什么—再下一步干什么—再下一步干什么。表针每走一步是钟表的四个区间,放到表盘上就是12点到3点,3点到6点,6点到9点,9点到12点。钟表的时针走完一圈,其实也是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说:

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去不断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顺着孩子成长的正常轨迹,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去摸索与体验,才能顺利完成成长的全过程。科学家史蒂芬·葛雷曾回忆小时候:有一次他想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瓶子太滑没抓牢,掉在地上,将牛奶溅得满地都是。母亲看见,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说:“哇,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之后母亲引导他尝试各种拿瓶子的方法,一起找出最稳当的方式,并让他挑选工具将地上的污渍打扫干净。母亲在葛雷犯错后,顺应他的天性,让孩子在错误中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这才使葛雷形成了不惧犯错和失败的品格,最终成就了卓越的人生。孩子的成长如同钟表,他完成的每一件事,只要符合成长的自然规律,都应该让他亲自感受,而不是去阻止。遵循钟表原理,对孩子适当放手,让他自己往下走,就会发现:经历了成长全空间的孩子,才能顺利抵达钟表12点的顶峰位置,并成长为健全阳光的人。看过这么一句话: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有智慧的父母,会用自己的经验理智引导,使孩子在犯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看见孩子的父母,懂得示弱和尊重,为孩子营造宽松温暖的成长环境;情绪稳定的父母,会放低音量保持冷静,给孩子留出空间去反思与改进;有远见的父母,会将孩子犯错当作成长机会,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学习。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接纳与呵护下,不断调整合适的方向,在一次次试错中,丰满羽翼,振翅飞翔。

作者:璇子;来源:来源于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封图:摄图网(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孩子被欺负?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这么做

集体户口不算对口?有家长统筹至近5km,官方回应!你的户口安全吗?

沪市监局:召回79万件儿童文具!诱发性早熟!6类“有毒”文具,你娃在用吗?

没想到,有天会亲自教娃说谎!更没想到,一个月前干的丢人事儿,就这么爆于人前!

5岁男孩“施虐”视频曝光,全网怒骂:这件事,父母不及时阻止,孩子的一生就毁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